湖北的簡稱是「鄂」。對於這個簡稱,很多湖北人是不理解甚至是不滿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鄂」知名度不高。「鄂」的由來,源於湖北鄂州,追溯到古代是商朝時的鄂國。鄂州在全國知名度太低,就算在湖北省內,也比不上荊州、襄陽、宜昌有名。用「鄂」來代表湖北有點勉強。
二是「鄂」字生僻,除了作為地名,其他時候基本上很少見到。而且「鄂」與「惡」 同音,給人的感覺很不好。

那麼為什麼不用其他字作為湖北的簡稱呢?比如「楚」、「荊」、「漢」,這些字跟湖北的淵源都很深,知名度高,也很響亮。
其實這裡有很多的考慮。

楚國起源於湖北。在其存續的800年裡,湖北一直是其核心和腹地。直到今天,湖北也一直稱為荊楚大地。報刊稱楚報,網站稱楚網,商企稱楚商。但是,楚國曾經的疆域非常大,尤其是湖南,江蘇,安徽等地,都是楚國的地盤。楚文化已經深深地植根於這些地方。
如果湖北稱「楚」,必然招致湖南等省的強烈反對。畢竟在近現代,湘楚文化蓬勃興起,精深厚重,不可輕視。江蘇歷史上出現的項羽,號稱西楚霸王,也是率楚亡秦的不朽功勳。
所以湖北不能稱「楚」,是有苦衷的,有說不出的「痛楚」和「苦楚」。
那麼湖北為什麼不簡稱「荊」呢?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作為古九州之一,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了。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膾炙人口,使得荊州大大有名。
但是古時候荊州很大,其領地不僅限於今天的湖北,還包括了湖南、江西等很多地方,更不是今天的荊州市這麼小的行政區劃範圍。就連湖南省會長沙,歷史上有很長時期都是隸屬於荊州的。

既然因為地域原因,湖北不能簡稱「楚」,同樣也就不能簡稱「荊」了。
至於「漢」,源於漢江。漢從鄂西過襄陽、荊門,在武漢匯入長江,按說湖北是漢江的主要流域,湖北腹地也號稱江漢平原,湖北稱「漢」也有道理。但漢江發源地在陝西省的寧強縣,並流經陝南漢中、安康等市。如果簡稱「漢」,陝西必不服。加上「漢」這個字,跟漢朝和漢族都有關係,實在太大。湖北自己感覺也用不起。
對於不能用「漢」,湖北深感遺憾。

幾個字都因為過大的原因而捨棄。湖北最後就走到另一個極端,保守地選擇了「鄂」字,作為自己的簡稱。
這下總沒問題了吧?
等等。
這其實也有問題,「鄂」其實也不局限於在湖北。歷史上鄂國有東鄂西鄂之分,西鄂其實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好在河南人沒注意,又或者他們比較大度,這件事至今還沒起糾紛。
不知道湖北人知道真相,哭了沒有?

我是笑談古和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讚。會有更多精彩內容源源不斷推送給你。
關注我之後再走唄。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