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為何簡稱「鄂」,卻不簡稱楚、荊、漢?原因一說你就明白

2020-12-07 笑談古和今

湖北的簡稱是「鄂」。對於這個簡稱,很多湖北人是不理解甚至是不滿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鄂」知名度不高。「鄂」的由來,源於湖北鄂州,追溯到古代是商朝時的鄂國。鄂州在全國知名度太低,就算在湖北省內,也比不上荊州、襄陽、宜昌有名。用「鄂」來代表湖北有點勉強。

二是「鄂」字生僻,除了作為地名,其他時候基本上很少見到。而且「鄂」與「惡」 同音,給人的感覺很不好。

鄂北山區

那麼為什麼不用其他字作為湖北的簡稱呢?比如「楚」、「荊」、「漢」,這些字跟湖北的淵源都很深,知名度高,也很響亮。

其實這裡有很多的考慮。

荊州古城

楚國起源於湖北。在其存續的800年裡,湖北一直是其核心和腹地。直到今天,湖北也一直稱為荊楚大地。報刊稱楚報,網站稱楚網,商企稱楚商。但是,楚國曾經的疆域非常大,尤其是湖南,江蘇,安徽等地,都是楚國的地盤。楚文化已經深深地植根於這些地方。

如果湖北稱「楚」,必然招致湖南等省的強烈反對。畢竟在近現代,湘楚文化蓬勃興起,精深厚重,不可輕視。江蘇歷史上出現的項羽,號稱西楚霸王,也是率楚亡秦的不朽功勳。

所以湖北不能稱「楚」,是有苦衷的,有說不出的「痛楚」和「苦楚」。

那麼湖北為什麼不簡稱「荊」呢?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作為古九州之一,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了。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膾炙人口,使得荊州大大有名。

但是古時候荊州很大,其領地不僅限於今天的湖北,還包括了湖南、江西等很多地方,更不是今天的荊州市這麼小的行政區劃範圍。就連湖南省會長沙,歷史上有很長時期都是隸屬於荊州的。

三國時期的荊州

既然因為地域原因,湖北不能簡稱「楚」,同樣也就不能簡稱「荊」了。

至於「漢」,源於漢江。漢從鄂西過襄陽、荊門,在武漢匯入長江,按說湖北是漢江的主要流域,湖北腹地也號稱江漢平原,湖北稱「漢」也有道理。但漢江發源地在陝西省的寧強縣,並流經陝南漢中、安康等市。如果簡稱「漢」,陝西必不服。加上「漢」這個字,跟漢朝和漢族都有關係,實在太大。湖北自己感覺也用不起。

對於不能用「漢」,湖北深感遺憾。

西楚霸王項羽

幾個字都因為過大的原因而捨棄。湖北最後就走到另一個極端,保守地選擇了「鄂」字,作為自己的簡稱。

這下總沒問題了吧?

等等。

這其實也有問題,「鄂」其實也不局限於在湖北。歷史上鄂國有東鄂西鄂之分,西鄂其實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好在河南人沒注意,又或者他們比較大度,這件事至今還沒起糾紛。

不知道湖北人知道真相,哭了沒有?

東西鄂示意圖

我是笑談古和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讚。會有更多精彩內容源源不斷推送給你。

關注我之後再走唄。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湖北的簡稱為什麼是「鄂」而不是「楚」?
    湖北簡稱為什麼是「鄂」而不是「楚」,其實是個由來已久的問題,也多次被反覆提起。就在近幾年,湖北總商會已經推動把「鄂商」改名為了「楚商」,正是鄂楚之爭的一個體現。表面看來,湖北被稱為荊楚大地,楚國知名度很高,用楚來代稱鄂似乎有理有據。實際上,湖北被簡稱鄂而不是楚,不是沒有原因的,相比於楚,鄂有其更加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鄂首先來源於鄂國。
  • 湖北為何簡稱鄂而不叫楚?楚鄂之爭為何最終鄂能勝出?
    湖北省簡稱鄂,這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事實。但也有人認為湖北省簡稱楚更恰當,原因是湖北自古屬於楚國核心地界,集中代表了楚文化。湖北為何簡稱為鄂而不叫楚呢?楚鄂之爭為何最終選擇了鄂?這其實與湖北的歷史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 湖北省為何不簡稱「楚」,而以相形見絀的「鄂」為簡稱
    文|遠在小河對岸省份簡稱,乃一省之文化名片。故而,各省份通常都會選取,最能體現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字為其簡稱。而提起湖北省,人們通常會想起其為楚文化的發源地。與「楚」相比,「鄂」就相形見絀了。那為何湖北省不選取「楚」為其簡稱,反而選取了「鄂」呢?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湖北省雖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但「楚」的勢力發展範圍過大。楚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以及河南、山東的一部分。
  • 湖北簡稱「鄂」,真相原來是這麼回事!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始建荊湖路行中書省,省會在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故荊湖路行中書省又稱「鄂州行省」,簡稱鄂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設湖廣行中書省,簡稱湖廣行省。也仍因湖廣行省的省會在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故湖廣行省的簡稱仍為鄂。至此,湖北簡稱「鄂」就固定下來。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
  • 湖北省名字的由來為何簡稱鄂不為楚?
    地處華中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簡稱;鄂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分為「九州」湖北屬荊州,殷商時為湖北有鄂國,後被楚國所滅,後鄂城成為楚國的國都。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地設置鄂縣,因此湖北簡稱不是楚而是鄂。
  • 荊楚之地的湖北為什麼簡稱「鄂」?
    而每個簡稱背後都有著一定的歷史政治原因,比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這是因為這裡曾是春秋時代的著名的魯國和晉國發祥地。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那是因為這裡曾是古代華夏九州中的豫州、冀州所在。而湖北省簡稱鄂,我們似乎沒有聽說過春秋戰國裡有什麼鄂國,古九州裡也沒有鄂州,那麼這個「鄂」是什麼意思呢?
  • 湖北為啥簡稱「鄂」?天門的「門」在哪?
    作為湖北省的簡稱,「鄂」字的來源和原義,很多人是不甚明了的,就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人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楚。外地人更有疑問:你們湖北呀,大江大湖,水多,可為什麼簡稱「鄂」? 3 清代湖北省會為鄂州的治所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 湖北一改簡稱,十幾個省都蠢蠢欲動了
    同樣的還有湖北為何成「鄂」不稱「楚」,就是楚國地盤不僅僅在湖北。 但實際上,山東稱「魯」不稱「齊」,並沒那麼複雜,這和電報在中國的推廣有關。 洋務運動後,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並使用。那時發電報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錢,於是便有了簡稱。
  • 湖北菜到底簡稱鄂菜還是楚菜?原來精華還是在鹹寧
    文件明確提出,將湖北菜簡稱統一規範為「楚菜」,徹底終結了長期以來的「鄂菜」「楚菜」之爭,還描繪了一個「很好吃」的未來——到2025年,打造萬億楚菜產業,將湖北建設成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良好美譽度的美食強省。
  • 湖北和湖南都曾屬於楚文化範圍,為什麼卻簡稱為「鄂」與「湘」?
    關於湖北、湖南簡稱的問題,一直是兩個地區人探討的熱點,尤其是湖北地區,很多人認為應該簡稱為「楚」,因為楚國最鼎盛的四百多年都城在湖北荊州,所以歷史上楚文化主要以湖北為中心,當前湖北很多名稱都帶有「楚」,比如楚商、荊楚X、楚天都市X。
  • 江蘇浙江的簡稱,為何不用「吳和越」,而選擇了「蘇和浙」?
    這一類簡稱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比如山東簡稱「魯」,因境內魯國而得名;山西簡稱「晉」,因晉國得名;安徽簡稱「皖」,得名於皖國;湖北簡稱「鄂」,因鄂國得名。再諸如四川、陝西、雲南等都有兩個簡稱,其中的「蜀」、「秦」、「滇」也都是曾經的國名。
  • 河南明明沒大象,為什麼簡稱是「豫」?
    我們知道,中國各個省份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簡稱,但有些簡稱在我們現在看來是有些不對勁的。比如河南省的簡稱「豫」。河南是中國中原大省,但「豫」這個字跟河南並不相稱,因為從象形的角度看,「豫」字像是一個人拿著長矛,在牽著一隻大象。河南有大象嗎?
  • 為什麼湖南省簡稱「湘」,而不是「楚」呢?
    我們國家有30多個省份每一個省份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不僅如此,每個省份都有不一樣的簡稱。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簡稱,因為簡稱是由於歷史文化而設定的。畢竟我們國家被稱之為有幾千文明的古國度,所以很多地區的名稱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所用的名稱,有不少的省份簡稱就是如此,比如山東稱之為魯,陝西稱之為秦,所對應的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以及秦國。很多人都知道湖南省的簡稱是湘,而在那個時代,湖南省的劃分是屬於楚國的地域,其實很多人就想為什麼不是用楚作為簡稱。
  • 上海為啥簡稱滬,北京又為啥叫京?
    1、廣東省(粵)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2、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
  • 官方確認湖北菜簡稱楚菜後,湖北省商務廳開始評定名菜名點
    澎湃新聞 今年7月下旬,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在省政府網站上發文確認湖北菜簡稱為「楚菜」而非「鄂菜」,1個多月後,湖北官方在推廣「楚菜」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 渝是哪個省的簡稱 重慶簡稱的由來和原因 34個省會簡稱順口溜
    每個省份都有著自己的簡稱,比如江蘇簡稱「蘇」,浙江簡稱「浙」,那麼渝是哪個省的簡稱?重慶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渝是重慶的簡稱,下面為大家介紹重慶簡稱的由來和原因,以及34個省會簡稱順口溜,一起來看看吧。 一、渝是哪個省的簡稱1、渝是哪個省的簡稱?
  • 湖北首批楚菜標準21道入圍,江漢平原佔了近半,為何無荊州魚糕
    鄂菜更名楚菜,躋身全國十大菜系我國共有八大菜系,分別為魯、川、粵、蘇、閩、浙、湘、徽。湖北擁有豐富的水系和平原,物產極為豐富,為何卻沒能入選八大菜系呢?正是由於湖北地處我國的中部,對東西南北各菜的風格兼容並蓄,形成了湖北菜的家常風味,缺乏獨樹一幟的亮點。為了提升湖北菜的知名度,將湖北菜的簡稱從「鄂菜」更名為「楚菜」。楚,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最大的諸侯國,勢力範圍的核心在湖北和湖南兩省。而最核心的都城,長期在湖北荊州,因此湖北又稱「荊楚」。
  • 中國的省份簡稱是怎麼來的?
    對漢語漢字的使用者來說,找到各省簡稱在歷史、風物上與這個省的聯繫並不困難。它們也因此成為了串連居民共同記憶的鏈條。不過由於歷史的流轉,很多省簡稱原來選定的原因已經被很多人遺忘。幾年前,一個代表提議改湖北的簡稱,說「鄂」不吉利,通「惡」。
  • 湖北楚菜標準發布!為什麼這道荊沙甲魚最為耀眼?
    這兩年,為了提升湖北菜的知名度,將原來的「鄂菜」更名為「楚菜」,躋身為我國十大菜系。楚,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最大的諸侯國,勢力範圍的核心在湖北和湖南兩省,比「鄂」這個小諸侯國強大太多了。而楚國最核心的區域,就在湖北荊州,故湖北又被稱為「荊楚」。自古以來,荊楚大地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正所謂"無魚不成席,無魚不成禮"。司馬遷在《史記》裡稱這裡為"飯稻羹魚"。2020年12月,湖北公布了《楚菜標準》,首批有21道楚菜入圍。
  • 中國的省份簡稱是這麼來的?
    對漢語漢字的使用者來說,找到各省簡稱在歷史、風物上與這個省的聯繫並不困難。它們也因此成為了串連居民共同記憶的鏈條。不過由於歷史的流轉,很多省簡稱原來選定的原因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正本清源看看中國省份的這些簡稱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