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麗水,青田美食,總是充滿鄉情味,各式各樣的傳統美食,還是那個的配方,那個熟悉的老味道。在青田,你常常會聽到「這是海溪粉幹嗎?」人們為何執著於海溪邊粉幹呢?海溪粉幹,不加任何東西,純用早稻米製作,過程非常辛苦,複雜。海溪炒粉幹的味道,更是令人懷念。相傳宋靖康年間,一朱姓人家因金兵入侵南逃,擔心崇山峻岭大米不易攜帶,就把米煮成飯,搗成團,壓成絲帶著來到海溪定居,製作方法也流傳下來,至此海溪成為了粉幹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海溪粉幹不加任何東西,純用早稻米製作。因此原料和製作的手藝、時間都很關鍵。比如米一定要用新鮮的,米的種類也至關重要,此外製作過程中是否蒸透,曬的時候陽光和風是不是好,都是粉幹能不能成功的要素。到了冬天,海溪粉幹無論是品質還是銷量都迎來了旺季。冬至之後,陽光通透,寒風凜冽,格外合適做粉幹。而海溪粉幹,是人們逢年過節送禮的好產品。因此冬季的產量往往是一年中最大的。海溪粉幹經傳統手工工藝精製而成,色澤明亮,如銀如絲,烹飪後軟而不料,不粘口,不糊湯,可煮可炒,食用方便。它以獨特的風味、優質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家喻戶曉的美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也伴隨著僑鄉人民走出國門受到了海外友人的青睞。
海溪粉幹的製作方法是:米經浸泡後磨漿,裝入布袋擠壓瀝乾,再揉搓成有韌勁,做成大塊上籠,蒸半熟後放入石臼內反覆翻搗,有韌性和黏性後,壓扁捲成圓筒狀粉幹坯,放入乾粉車壓槽內,用千斤槓擠壓,經槽下面的鐵篦子,擠壓出已成細粉幹的粉千盤,再上籠屜稍蒸即成水粉幹。將水粉乾折疊成帖風乾,就成粉幹帖。水粉幹不經久藏,而粉幹帖可貯藏數年,是待客「點心」或送禮食品。每一步都十分關鍵,細節的把控直接影響到粉幹的口感。蒸的時候就是要控制時間的多少跟火候的大小,如果蒸的時間比較長的話,粉幹容易發黃,看過去不是很好看,如果蒸的時間比較短的話,容易發糊,用水煮出來就跟粥差不多的,口感也是不太好的。
曬乾後的海溪粉幹,可以炒也可以煮。傳統的炒粉幹需要先將粉幹放入溫水裡浸1到3鍾,撈起濾幹待用。配以肉絲、香菇、青菜等餡料炒熟,再加入粉幹大火炒軟、炒透,便可以出鍋了。過去生活困難的時候,給客人燒上一碗海溪粉幹可以說是最好的招待了。炒粉幹是連葷帶素,可當飯,可當菜,又吃得爽,又吃得飽。可以說,你到酒店點這樣一道又能當主食,又能當下酒菜,而且具有地方風味的食品,讓人念念不忘。
尋常的主食其實就是最美味的味道,一碗海溪炒粉幹,樸實而溫暖,那應該就是家的味道。這種樸實而美味的主食,是勤勞而智慧的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明而來的。即使隔了數百年的歷史,這一碗海溪炒粉幹,依然讓我們覺得美味而溫暖,趕路的疲倦和寒冷,也在一碗炒粉乾落胃後被撫平。在浙江青田,海溪粉幹,風味獨特,是青田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小夥伴們,你吃過海溪粉幹嗎?
延伸 · 推薦
台州溫嶺有一種特色美食,叫「綠豆面」,風味獨特,你吃過嗎?
在浙江台州,臨海小芝細米麵,細如髮絲,口感柔軟,你吃過嗎?
在浙江台州,溫嶺特色小吃「敲魚面」,你吃過嗎?
浙江東陽土特產「索麵」味道鮮美,口感好,你吃過嗎?
在浙江金華,東陽粉幹韌性好,有嚼勁,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