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山直立人博物館下周開館 欣賞60萬歲遠古美女
繼明城牆全面貫通後,8月11日(下周一),南京今年歷史文化的另一道「重頭戲」——新打造的六朝博物館、中國科舉博物館、湯山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將同時呈現在市民與遊客面前。揚子晚報提前探訪,將在本周內逐一為您介紹三館的重要藏品與陳設看點。
今天要講的是位於湯山的直立人博物館。該館共設有「湯山——滄海桑田7億年」、「溫泉——地球饋贈的禮物」、「猿人——探尋先祖的遺蹟」、「溶洞——揭開百萬年秘密」四大常設展區。先期開放的是「猿人」、「湯山」兩展,南京猿人頭蓋骨將回到它們被發現的地方展出,復原一號頭骨的「官方定妝像」也會揭曉。
建築特點
地層剖面 如同訴說歷史
直立人博物館在湯山北麓,今天「水魔方」公園的東側,在地質公園的範圍內。建築面積超過25000平方米;上下分為4層,1層與2層之間設有一個夾層;整個建筑北向採光,背靠山體。
博物館建築的亮點,在於它的外立面設計。直剖面是由幾條蜿蜒的「曲線」疊加而成。這個圖案在巨大的建築外立面上呈現出來,就好像湯山被切開了一角,脈絡清晰,一道道地層褶皺顯現,以表現湯山古老的歷史。「你還可以看成是一部無字卻內涵豐富的『天書』,向我們訴說著地球在人類文明前的記憶。」
當天可看到的展館
猿人館:
1號頭骨已經完成復原像
根據籌備工作的進展,目前開放的是博物館三樓的「猿人」、「湯山」兩個展區。湯山直立人1、2號頭蓋骨昨天還沒有在展廳中布展,這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將在開館前夕到位,在「猿人」館可以看到。據介紹,1993年的3月,民工鄒巧根在葫蘆洞挖出一個沾滿泥濘的、沉重的、橢圓狀「骨頭」,挖出時他非常驚奇地說:「喲,一個骷髏頭」,緊接著又在暗洞中搜到了3塊骨片(直立人化石挖掘現場前)。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古生物界,因為特徵如此明顯,又保存完好的頭骨,確實非常稀罕。不久之後,2號男性頭骨也被發現了。
今年5月份,博物館將1號頭骨送往北京,經過我國古人類學專家張建軍、趙成文等的「妙手回春」,這位約60萬歲「高齡」的南京「潘西」終於露出「真容」:她額頭低平、眉弓粗壯、眼窩深凹而寬,頗具遠古人類特徵,但她骨骼纖細、小巧,給人的感覺苗條,與同時期「北京人」女性骨骼粗大的特點相比差別很大。
這種差別竟與現代中國南、北方女性身材差異「不謀而合」。高大而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纖細的骨骼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南方「資深美女」。
湯山館:
地層展記錄生物進化
「湯山館」又稱為地層天書展館,採用了以地質為主題的理念設計建造,凸顯南京5億年生物演化的主題,將展出類型多樣的湯山地質巖石、化石、碑材等。
湯山作為國家地質公園,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成為中國地質學家的重要研究基地,因此館中對湯山的地質構造、自然環境、生物的進化等做了詳細的介紹。
巖層是大地的史書,在館中層層累積的巖層記錄了5億年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南京地區環境變化和生物進化的歷程。觀眾可以看到紋理分明的模擬湯山地層剖面的牆壁;利用沙盤或投影或者動態模型復原的湯山形成歷程;方山五億年來地層變遷的情況和火山噴發;從古海洋無脊椎生物的生命起源到哺乳動物的演變的再現……
此外,在博物館的一樓,將安排兩個臨時展廳,分別展出寧夏賀蘭山巖畫,以及來自天津的蝴蝶展,兩個展覽都是收費項目。
以後亮相的展館或設施
溶洞館:
展現湯山百萬年變遷
溶洞展館,以湯山百萬年環境變遷為主題,展示了作為早期人類的住所——溶洞的形成與構造。展館根據溶洞的特色設計,布置了諸如石筍、鐘乳石、植物標本、哺乳動物化石的標本的展示。在這裡,觀眾可以了解溶洞的相關知識,看到距今50萬年前的溶洞中大量的仿真動物化石,從動物、植物、土壤的發展演化史中了解到幾十萬年前猿人的生存環境的變遷。
溫泉館:
再現民國溫泉澡堂
溫泉展館以湯山溫泉與文明演進為主題,用聲光電相結合的高科技,生動地介紹了湯山溫泉的形成歷史與變遷、溫泉的醫療功效與歷史名人的淵源等豐富的溫泉文化。在展廳中可以看見:一條紅色的不規則裂縫展示了溫泉的形成;一面精美的浮雕牆述說著湯山溫泉的神奇美妙傳說;一組民國時期湯山溫泉洗浴場景的模型和這個時期的澡票澡卡再現了湯山溫泉的輝煌歷史……
時光隧道:
長180米,高達十幾米
在一二層之間有個夾層,此層有4D影院、咖啡廳、快餐廳等服務型設施,方便觀眾在此休息娛樂。但尚未竣工,所以暫且不開放。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時光隧道從第二層東側出口可以進入,將會以聲光電相結合的高科技配合展出。此隧道長180米,高達十幾米,通向猿人景區的葫蘆洞。50多萬年前的「南京直立人」的「1號頭骨」和「2號頭骨」即是在此洞中發掘的。(劉蕾 張可)
來源: 揚子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