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打造開發區動能轉換前沿陣地

2020-12-14 新華網山東頻道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把開發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陣地,以產業為本、項目為王、招商為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科技賦能,增強載體支撐,築牢動能轉換載體支撐。2019年,全市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823.2億元,佔全市的72.4%;今年1-7月份,開發區實施省「十強」產業項目291個、佔全市的76.3%,到位資金294.81億元、佔全市的76.6%。

  為優化調整布局,濟寧實行「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省級開發區數量由原來的14家調整為11家,工作機構壓減72個、壓減43.6%,人員壓縮為813人、壓減29.3%。同時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剝離社會事務管理和管委會開發運營職能,全面推行「黨工委(管委會)+公司」等管理體制,成立了19家開發建設運營公司和16家招商公司,推行全員聘任制和薪酬激勵制度。今年4月所有開發區基本完成改革,管理體制更加精簡高效、開發運營機制更加靈活實用,有效激發了工作人員幹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

  為提升開發區創新發展水平,濟寧實施開發區「一園一業一所」全覆蓋,設立了40個產業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培育了以高新創達、金鄉億九、鄒城大學科技園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以眾創藥客、聚賢匯、CCI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孵化出利特納米、豆神動漫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招引一批項目落地和轉化一批科技成果,總投資30億元的聚氨酯新材料等多個高質量產業化項目相繼落地建設,構建產業創新、成果轉化的「窪地」。

  同時,濟寧大力加強開發區把「軟硬」設施建設,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用於開發區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發展,對重大技術改造和品牌建設項目給予支持,全市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達到202.3億元。圍繞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科學規範、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與園區主導產業相適應的工業標準廠房,面積達196萬平方米,提升了主導產業聚集度。在園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和完善園區項目服務,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結,推進園區形成全鏈條閉合審批流程,實現企業「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

  開發區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濟寧積極融入對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放大中日韓(濟寧)國際合作項目試驗區、兗州工業園中歐(濟寧)國際合作產業園、德國中小企業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效應,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全國二手商用車出口業務試點獲批建設,濟寧(金鄉)內陸港、兗州中歐班列相繼開通運營,2019年全市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FDI)3.9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15.1億,佔全市的比重分別高達86.7%、89.1%;今年5月,成功舉辦「2020中歐(濟寧)國際合作產業園入駐項目雲籤約儀式」,來自德國、西班牙的3個外商投資項目和華中數控、航天裝備等一批高端裝備產業項目集中簽約,開發區作為經濟發展主陣地的作用更加凸顯。(張茂鬥)

相關焦點

  • 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濟寧報導  自成立以來,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秉持新發展理念,銳意進取,埋頭苦幹,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書寫新的篇章。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經開區以總分286.96的成績位列全省15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第33位,比上一次排名前進67個位次。
  • 濟寧跑出動能轉換加速度
    新字當頭轉型發力煤炭產業褪黑變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在新,更在轉,濟寧在新、在轉方面取得哪些新進展?傅明先:新舊動能轉換,關鍵看科技驅動發展。濟寧未來的發展靠科技創新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能源驅動。高端裝備產業的一個數據就能印證科技驅動的魅力。
  • 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濟寧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2018年1月3日,國務院以「國函1號文」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試驗區,也是十九大之後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戰略,標誌著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2月22日,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
  • 動能轉換看煙臺 | 煙臺開發區打造「雙循環」新格局
    作為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承載地、中韓產業園主陣地,煙臺開發區千方百計催生經濟新動能,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逆勢新跨越。
  • 山東首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名單出爐 濟寧這些項目入選
    6月26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發布推介暨金融支持對接會召開,圍繞做好「新」「實」結合,突出質量優先、規劃引領、條件完備三個原則,通過重大項目專家評審,我省從先期儲備的900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中確定了第一批優選項目450個,總投資1.8萬億元。
  • 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
    來源:中國經營報加速打造新動能 傳統產業煥新顏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本報記者/吳靜/盧志坤/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隨即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工作目標。被寄予厚望的山東,承擔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與責任。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謀新篇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濰坊報導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近年來正不斷吹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隨即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工作目標。
  • 山東化工步履鏗鏘逐高端—山東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紀實
    編者按: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 山東化工步履鏗鏘逐高端—山東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紀實
    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導,全面展示3年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階段性成果。
  • 蹲點日記|山東國惠:打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器」
    山東國惠(下稱「國惠」)成立近三年,以市場化手段推進國企改革任務只是其中一個主攻方向。圍繞發揮新舊動能轉換省級服務平臺作用,國惠瞄準新興產業領域精準發力,向股權合作高校借力,將承擔的政府功能性任務轉化自身在專業領域打拼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國惠接手山東社保基金在26家省屬企業約20%的股權,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 旅遊成山東全省支柱產業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將精品旅遊列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優勢產業,並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加快推動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旅遊綜合發展水平不斷取得新進步——目前,全省A級旅遊景區1202家,其中5A級景區12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六位;旅遊度假區46家(國家級4家、省級42家),總數居全國第六位。
  • 有這項監測,濟寧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一目了然
    原標題:有這項監測,濟寧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一目了然 日前,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探索建立《濟寧市金融支持「5+5」十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統計制度》,對轄區金融機構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情況進行標準化、制度性統計監測,並編製成工作簡報,為基層央行和地方黨政領導提供決策參考。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 旅遊成全省支柱產業
    編者按: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老樹樁上生新芽
    系統推進,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事關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  第一個「重」,是負擔之重。長期以來,山東形成了傳統產業佔比偏高、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偏大等結構性矛盾,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承受、難以持續之重。
  • 山東:發力動能轉換,「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截至目前,山東共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545隻,認繳規模達7371億元,已投資項目1977個,基金投資2036億元,帶動其他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4740億元,實現了對「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的全覆蓋。  「『6個1』推進體系構建了各方合力推進『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高效機制。」劉冰認為。
  • 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老樹樁上生新芽
    系統推進,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事關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  第一個「重」,是負擔之重。長期以來,山東形成了傳統產業佔比偏高、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偏大等結構性矛盾,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承受、難以持續之重。
  • 2019年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團走進濟寧高新區
    濟寧新聞網11月15日訊(記者 李志豪 李統帥)11月12日至15日,濟寧市召開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會議。11月15日下午,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團走進濟寧高新區,實地觀摩了如意全產業鏈智能製造項目、定向點金·生命科學中心項目、海富全球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等3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
  • 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第二站走進泗水
    濟寧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李志豪 見習記者 秦伯璞)今天上午,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走進泗水,先後參觀了位於泗水經濟開發區的盼盼食品山東泗水生產基地灌裝飲料生產線、親親食品山東生產基地和泗水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與會人員對泗水縣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速度紛紛點讚。
  • 動能轉換,泰興經濟開發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藥明康德項目是泰興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我們在做精做特做優精細化工產業的基礎上,向新材料、健康美麗產業延伸拓展,放大重點龍頭產業項目輻射帶動效應,實施項目大攻堅,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基地。」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吉勇說。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第二組濟南市,市長孫述濤...
    三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大眾日報與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推出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專題,今天推出第二組《塑造省會「龍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