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3代女皇,被稱為女人掌權的時代,效法大唐,佛教興盛

2020-12-11 騰訊網

日本的歷史文化其實是與中國文化頗有淵源,從其開國的歷史來看,在之後的發展歷史之中,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以至於在今天的日本,仍然能夠看到不少帶有中國元素的建築物以及文化形式,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頗為深厚。

而論起日本的歷史,自然跳不過一個重要的階段——奈良時代,這個對於日本轉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時期,一直也是學者們關注研究的重點,而這一時期剛好是中國的大唐時代,日本通過大量的遣唐使了解到了中華文明,深受影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深厚的中國政治內涵,而這一時期修建的建築也有保留到了現在,從中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大唐風格。

707年,體弱多病的文武天皇去世,他的兒子首皇子只有7歲,於是就由文武天皇的母親,草壁皇子妃即位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是天智天皇的女兒。女皇登基之後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市,歷史上持續了75年的奈良時代也由此開始。之後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奈良時代便結束了。

奈良時代共經過了8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孝謙為女皇,統治將近三十年。聖武天皇在位的25年,實際由光明皇后掌握實權。在位6年的淳仁天皇則受孝謙女皇的操縱,所以奈良時代也可以說是女人掌權的時代。

715年,元明天皇讓位給女兒,即文武天皇的姐姐元正天皇。721年,元明天皇去世,她在遺詔中豁達地說,人都有一死,厚葬、重服只能造成白白的浪費,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她令人將她火葬,墳墓力求簡樸,不要奢侈,而且官員、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為一千多年前的皇帝,她能有這樣的見解,不得不說她有很高的覺悟。

奈良時代,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極為密切頻繁,朝廷曾4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國學習,733年派出的遣唐使有594人之多。當時日本的朝野也以模仿唐朝的一切為時尚。而平成京也是完全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其大小為長安的四分之一,東西有32町,約4.2公裡,南北有36町,約4.7公裡,四周圍以羅城,中央的朱雀大街將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兩條南北大道和九條東西大道把城市切割成為方方正正的街坊。平成京處於群山環抱之中,四周一片翠綠,襯託著京裡的紅頂寺院,因而有「朱紅翠綠之都」之稱。

以崇奉天皇為宗旨的神道是日本最大的宗教,按照神道的教義,天皇不僅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而且是「神子」,是人形的神,因此也是國家祭祀的首領——神主,所以,日本的政治體系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過去自稱是天孫家族的祭司長,現在披上黃袍,也便成了天皇,各氏族的領袖充任了政府官員,形成了一套帶有神權色彩的政治運行體系,這也是日本政治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奈良時代是「大化革新」各項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的時代。718年頒布《養老律令》,723年,頒布《三世一身法》等等,使得土地國有制向私有制轉變,成為日本封建莊園發展的起點。

而在日本奈良時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佛教立國,出現了神佛結合的趨勢,奈良也成為了僧侶和佛寺的中心,由皇室和貴族供養,比起本土的神道教更為優越,但是佛教從未瓦解或代替神道教和地方神社。當時的奈良共有48座佛寺,是6大佛教宗派的總部。因佛教宣稱由護佑資助者,保護國家的法力,所以各地建立起國分寺和國分尼寺,即國家保護、資助的寺院,東大寺更是成為皇家寺院。

過分優越的地位,使得佛寺奢侈成風。僧侶不但擁有大片免稅的土地,而且還有幹涉朝政的便利。例如764年,稱德女皇封道鏡為太政大臣便是一個例子。由於供應龐大的寺院系統,耗費了國庫的大量錢財,所以只有加重賦稅。而這無疑就落到了普通民眾的身上,當時不少人不堪其擾,紛紛自行出家,使得佛教界出現了一片混亂。

因此在日本的請求之下,鑑真和尚不顧艱難險阻,東渡來到日本,以求改變當時佛教界的風氣。日本還特意為他修建了唐招提寺,鑑真廣設戒壇,將日趨世俗化的佛教恢復了本來的面貌。

奈良時代對於日本的發展極為重要,也是日本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期,而這一階段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女皇的頻頻出現,相較於當時東方帝國的狀況,日本對於皇位的傳承之上確有一定的包容性,也可能是他們的文化特徵所體現。

相關焦點

  • 日本奈良時代:3代女皇,效法大唐,佛教興盛,影響深遠
    而論起日本的歷史,自然跳不過一個重要的階段——奈良時代,這個對於日本轉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時期,一直也是學者們關注研究的重點,而這一時期剛好是中國的大唐時代,日本通過大量的遣唐使了解到了中華文明
  • 日本奈良時代:3代女皇,效法大唐,佛教興盛,影響深遠
    而論起日本的歷史,自然跳不過一個重要的階段——奈良時代,這個對於日本轉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時期,一直也是學者們關注研究的重點,而這一時期剛好是中國的大唐時代,日本通過大量的遣唐使了解到了中華文明,深受影響,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深厚的中國政治內涵,而這一時期修建的建築也有保留到了現在,從中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大唐風格。
  • 140 日本奈良時代,女人當家的時代
    東亞歷史第140篇:日本的奈良時代。 持統天皇在公元649年遷都到藤原京(奈良縣橿原市),在她以前,日本的京都都是半永久的,只供一任天皇使用。持統天皇希望藤原京建好後,將來所有的天皇都繼續使用藤原京。然而在公元710年,第四十三代元明天皇又將國都遷往平城京(今奈良縣北郊)。
  • 140 日本奈良時代,女人當家的時代
    東亞歷史第140篇:日本的奈良時代。 持統天皇在公元649年遷都到藤原京(奈良縣橿原市),在她以前,日本的京都都是半永久的,只供一任天皇使用。持統天皇希望藤原京建好後,將來所有的天皇都繼續使用藤原京。然而在公元710年,第四十三代元明天皇又將國都遷往平城京(今奈良縣北郊)。
  • 《萬葉集》:從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看奈良時代的起承轉合
    定都奈良,發展較快1.女性掌權,發展較好奈良時代的統治者以女性為主,又被稱為女性的王朝,奈良的遷都就是這首位女皇做的決定。從日本最早的歷史書中,可以看出這個女王的政策。佛教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文化的發展,與佛學有關的美術學就得到了發展。這一時期更是開創了一種新型的佛教文化形式——飛鳥文化。佛教的興盛離不開佛像的發展,奈良時代的雕刻技術也是達到了繁榮的景象,從金銅、脫乾漆到泥塑、乾漆,這個時代的雕刻技藝是非常多樣且成熟的。
  • 《萬葉集》:從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看奈良時代的興起與沒落
    定都奈良,發展較快1.女性掌權,發展較好奈良時代的統治者以女性為主,又被稱為女性的王朝,奈良的遷都就是這首位女皇做的決定。從日本最早的歷史書中,可以看出這個女王的政策。佛教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文化的發展,與佛學有關的美術學就得到了發展。這一時期更是開創了一種新型的佛教文化形式——飛鳥文化。佛教的興盛離不開佛像的發展,奈良時代的雕刻技術也是達到了繁榮的景象,從金銅、脫乾漆到泥塑、乾漆,這個時代的雕刻技藝是非常多樣且成熟的。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
  • 日本歷史上有8位女天皇,為什麼6位集中出現在飛鳥、奈良時代?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3位女皇:北魏的元姑娘、陳碩真和武則天,但被歷史承認的只有女皇武則天一人。相比中國,日本歷史上的女天皇要多得多。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好像日本是一個男尊女卑觀念很強的國家。但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地位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低。
  • 精緻的日本(20):奈良大唐在飛歌
    而日本的另一個城市,也跟京都一樣幸運,那就是離京都咫尺之遙的奈良。也因為梁思成的大筆一圈,這個完美繼承大唐底蘊的「社寺之都」得以完整保留,讓世人,特別是國人,不必在西安的曼舞霓裳中夢回大唐,而是在奈良眾多的世界遺產和角角落落中去領略大唐在飛歌。
  • 夢回大唐的奈良之旅,盛世年華的古都風韻
    奈良國立博物館是以佛教美術為中心,展示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之間製作的佛教雕刻和從平安時代到鎌倉時代的佛像東大寺又稱為大華嚴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東大寺的建立源於中國唐代女皇武則天在洛陽紫微城建造的天堂和在龍門石窟雕刻的盧舍那大佛。
  • 弓弦之聲||日本的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古代的一個歷史時期。始於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終於天皇遷都於平安京(今京都),上承飛鳥時代,下啟平安時代。共歷八代天皇,歷時八十四年。此期間歷代天皇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為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 奈良時代的日本文明
    >本文摘自《日本文明小史》,(美)布賴恩 著 健者 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年9月奈良時代雖只垂百年左右,在日本文明史上卻留下了永久的痕跡。日本在此種營養之下,反使她經了好久始覺醒過來——覺醒是獨斷有為的先決條件,使日本不光模仿別人所固有而變為採擇,更由採擇而進入真的創造之境,現今仍存在的美麗的奈良法隆寺,即是此種藝術一個很好的紀念物。日本的藝術並非像古希臘藝術之能以戰勝侈靡、縱悠,以及享樂主義給與社會道德之上壞影響的。此時,舊有的佛教正在那裂為宗教派主義的關頭。
  • 奈良時代的日本文明
    ,2015年9月奈良時代雖只垂百年左右,在日本文明史上卻留下了永久的痕跡。日本在此種營養之下,反使她經了好久始覺醒過來——覺醒是獨斷有為的先決條件,使日本不光模仿別人所固有而變為採擇,更由採擇而進入真的創造之境,現今仍存在的美麗的奈良法隆寺,即是此種藝術一個很好的紀念物。日本的藝術並非像古希臘藝術之能以戰勝侈靡、縱悠,以及享樂主義給與社會道德之上壞影響的。此時,舊有的佛教正在那裂為宗教派主義的關頭。
  • 「法隆寺」日本飛鳥時代的宗教文化寶藏,寺院建築典範
    法隆寺歷史法隆寺位於日本奈良縣的生駒郡 斑鳩町。奈良於公元710年成為日本首 都,立都時間遠比京都還早,可謂日本 第一座歷史悠久的都城。都市風格仿 中國棋盤式設計規劃而成,當時逐漸 興盛的佛教文化,也使奈良充滿了各 種佛教寺院與文化遺址,包括法隆寺、 藥師寺、東大寺、唐招提寺等寺院。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奈良時代
    在講述奈良時代之前,為什麼要對國家和民族這麼分類呢?因為奈良時代,對應的正是中國唐朝時代。無論是此時的日本奈良,還是此時的中國唐朝,都是非常優秀的國家。無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其本國歷史上,都是絕對的「明星」時代。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奈良時代
    在講述奈良時代之前,為什麼要對國家和民族這麼分類呢?因為奈良時代,對應的正是中國唐朝時代。無論是此時的日本奈良,還是此時的中國唐朝,都是非常優秀的國家。無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其本國歷史上,都是絕對的「明星」時代。
  • 在奈良的綿綿青山間,尋訪大唐的背影
    來自日本古都奈良的「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奈良綿綿青山下,古剎林立,處處閃現著昔日大唐的背影。作者曾兩次在日本適逢東山魁夷和御影堂隔扇畫展,並走訪了包括唐招提寺、東大寺、法隆寺、藥師寺在內的日本眾多名寺,有感於被日本人稱為「精神故鄉」的奈良的深厚歷史感,寫下這些旅途行記。
  • 在奈良的綿綿青山間,尋訪大唐的背影|法隆寺|東大寺|唐招提寺|日本...
    那些畫作,來自被日本人稱為「精神故鄉」、「靈魂歸宿」的奈良。歲月經轉千年,奈良的綿綿青山下,佇立著鑑真當年親手設計營造的唐招提寺;大地滄海桑田,奈良的綿綿青山下,處處有昔日大唐帝國文化藝術的背影。日本遺唐使、來華留學生和學問僧源源不斷地把中國的政治體制、法律、軍事、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以及文字、文學、書法、史學、地理、音樂、體育、醫卜方術、衣冠文物、建築和宗教、習俗等輸入到日本。儒經、佛典迅速東傳,在這個開放的時代,從大唐傳入奈良的各種文獻中,儒家經典和佛教典籍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從中國移植儒家、佛學思想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和思想統治工具,成為當時文明落後的日本走向改革開放的首選。
  • 武則天時期佛教興盛,其社會原因與時代背景是什麼?
    佛教自從東漢末傳入中國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在唐代達到全面興盛,唐朝初期實行抑佛政策,在武后掌權時佛教才逐漸全面興盛發展,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武則天加封皇后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一直到唐中宗復位的神龍元 年(公元705年) ,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佛教達到了巔峰狀態。
  • 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