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2020-12-13 觀文殿大學士

引言

隨著近些年手遊陰陽師的熱度持續不減,想必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了解,都是來自對遊戲背景設定的認知吧?尤其是日本陰陽師這一特殊的團體,更仿佛成為了平安時代的一個特定符號。

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對日本之後的文化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平安時代的「神鬼」與唐風的影響密切相關

既然提到了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也不妨解釋一下為何平安時代下充斥著豐富的「神鬼」色彩。首先,桓武天皇遷都的重要原因,並非如小說遊戲中說的那樣,是因為舊都平城京不堪妖魔侵擾,才重新選址平安京作為國都。

實際上,由於奈良後期,天皇與貴族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為了削弱這股日益強大的貴族勢力,桓武天皇才最終決定遷都。這一舉措,同大明王朝朱棣為了削弱南方臣子,從而選擇遷都北京的原因大相逕庭。

桓武天皇畫像

其次,由於平安時代是一個「唐風」同「國風」並存,且並行融合發展的時代,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也同自大唐傳入的佛教相互融合,從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宗教共生形式,這也為日本平安時代下「神鬼」傳說的大量出現創造了一定的宗教基礎,即日本宗教史上的「神佛習合」階段。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在我以後的文章中也會詳細介紹,那就是由於「物語文學」的出現,作者通過所見所聞,再將民間的傳說神話及個人感悟融合在一起,使得物語文學逐漸成為了日本古典文學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影響深遠,也為平安時代平添了一副神秘的「神鬼」面紗。

奈良時代為根基,平安時代為繁花

不過,在對平安時代下的「唐風」洗禮進行介紹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平安時代的「前史」,即為何平安時代能夠為唐風的傳入和融合創造如此夯實的基礎。要知道,早在西元7世紀,經過對古代中國文化的汲取,日本國內就已經出現了正統和蠻夷的意識區分,即古中國的「華夷意識」。

而在那一時期,大和朝廷並沒有完全統一日本列島,北面有蝦夷勢力割據,南面則有隼人部落聚集,所以日本中央朝廷在當時所採取的政策,便是一方面不斷徵戰開拓疆土,另一方面又將自大唐學習而來的政治文化向全國推行。

不僅如此,之後,日本又根據唐朝的行政劃分制度,對全國疆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劃分,而這些行政劃分的舉措,哪怕到了今天,在日本也仍舊有所保留。比如古日本將全國劃分為五畿(類似古中國的京畿地區,主要包括:大和、河內、山城、和泉、摂津)七道(類似行省,包括:西海道、南海道、東海道、北陸道、東山道、山陰道、山陽道。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北海道,則是在明治政府時期才設立下來的,時間較晚)。

而且,除了對全國進行整體的行政劃分外,還對具體的區域實行「條理制」,即細分行政區域。想要詳細了解日本這一行政區域的劃分,我們可以用現今我國的行政劃分來進行對比。我國的行政劃分的大小為:省——市——縣——鎮——鄉——村,而在日本則為:町——丁目——番地。現今日本所留存下來的某某町之類的名號,就是自古時流傳下來的。

直到後來日本遷都奈良平城京(西元710年),正如前文說的那樣,開啟了向大唐全面學習的「奈良時代」,其中就連平城京的規模和構造,也大致同長安相仿(基本呈正方形,總面積約為長安城的四分之一)。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古代的都城建造都有用來抵禦外敵的高牆,但日本的都城四周不存在高聳的城牆。

此外,日本民間歌謠「和歌」發展的高峰,也出自這一時代,其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萬葉集》(由大師大伴家持編纂,總分二十卷)的出現。由於《萬葉集》是全文由「漢字」書寫而成,收錄詩歌約為四千五百餘首,所以也被視為唐風傳入的重要標誌。

「至於這裡的「漢字」為何用引號,則是因為《萬葉集》中的漢字並非漢字的本來含義,而是用以為日語注音的文字,如拼音一般。但與此同時,這一時期類似這種為日語注音的漢字已經較為固定,成為了日文書寫的開端。所以日本假名發展中著名的「萬葉假名」(共八十八個),也由此得名。」

所以說,正是由於奈良時代,日本向大唐文化的不斷汲取和吸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歷史背景和規模,再加上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又完成新的飛躍,更為之後平安時代繁榮的文化盛景開闢了嶄新的道路和天地。根據史學家吉川真司的觀點:唐風不是「和」與「漢」的互相排斥,而是在天皇統治的理念中,使「唐」範疇化並佔有一定地位。似如此理解「唐風」才有意義。因此,政治上的開明理念,也為唐風同和風的交織融合創造了基礎。

那麼,平安時代的日本,究竟受到了唐風怎樣的影響,又是如何唐風同和風相互交融發展的呢?

受唐風影響,平安時代文學藝術得到蓬勃發展

先說最為重要的一項,即平安時代出現的日本正史「六國史」。其實早在平安時代之前,日本在正史記錄的領域十分蒼白,除了一本《日本書紀》之外,再無任何一部像樣的正史書籍。而受唐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的歷史學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就在於《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五本正史的相繼問世,與前面的《日本書紀》合稱為日本「六國史」。因此,也有不少學者戲稱,在平安時代之前,日本不存在「正史」一說。

其二便是另一部著名和歌文學《古今和歌集》的出現。現今日本國歌《君之代》,便是源自西元905年,由紀貫之收錄入《古今和歌集》中的《我之君》改寫而成。雖然《君之代》的編曲工作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完成,但直至二十世紀末,日本通過的《國旗國歌法》,才最終確定下了《君之代》作為日本國歌的合法地位。另外,《古今和歌集》的出現,也被史學家視為國風文化現象中的首要代表作品。

其三,受外來音樂文化的影響,日本平安時代也逐漸形成了兩部樂舞,即唐樂和高麗樂。現今日本仍舊流傳下來的雅樂藝術,便是建立在唐樂和高麗樂的基礎之上。而類似琴、笛、簫、瑟、尺八、琵琶等由大唐傳入的樂器,在日本民間,尤其是皇室貴族之間尤為盛行,而在如今現存下來的雅樂藝術代表作之一《御遊》,所表現出的正是這樣現象。

其四,日本「日記文學」和「隨筆文學」相繼問世。「日記文學」中以《土佐日記》、《蜻蛉日記》、《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為代表,其中的《土佐日記》則是日本文學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日文撰寫而成的作品。

之所以稱之為「日記文學」,則是因為這一文學體裁的記錄形式主要以日記體為主。而在「隨筆文學」領域,則以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這裡所謂的「草子」,就是日本隨筆的代稱。而之所以稱之為隨筆,主要是因為這一題材的內容多數由毫不相關的雜文構成,卻融入了作者本人對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與多以敘述為主的「日記文學」有著明顯區分。

其五,日本平安時代逐漸形成的「物語文學」,在日本古典文學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順帶說一句,日本物語文學的產生,主要是受到了我國古代六朝時期及隋唐傳奇文學發展的影響。由於那一時期我國的文學體裁較為新奇,所以對日本物語文學也造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影響。一種是以《竹取物語》為代表的虛構物語,另一種則是以《大和無語》、《伊勢物語》為代表的歌物語。

而日本物語文學的巔峰,則是由日本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所創作的《源氏物語》。由於《源氏物語》綜合了物語文學的兩種風格,推陳出新,為之後日本散文文學的出現開闢了道路。

總結:

因此,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想必各位已經有所瞭然了。但更為重要的是,平安時代雖然處處充斥著唐風的身影,但在其唐風原本的基礎上,日本本土的和風也同樣盛行,並與唐風形成了完美的融合,為之後日本文學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日本飲茶的風習是由平安時代的幾位高僧,從中國帶回日本的
    日本飲茶的風習是由平安時代的幾位高僧,從中國帶回日本的日本聖德太子為吸收中國文化和制度,推進遣隋外交,前後5次派出遣隋使,隨行還有留學僧。唐成立之後,舒明2年(630年),日本再派出遣唐使,至寬平6年(894年)共派出遣唐使19次,成功抵唐者15次。
  • 話說世界系列《從唐風到國風:奈良文化與平安文化》
    這是天皇中心和國家本位主義的時代,也是佛教文化最為昌盛的時代。進入平安時代以後,更多融合了日本元素的國風文化也逐漸興盛起來,成為日本文化的集大成者。奈良文化:盛唐光輝的倒影幾乎自從奈良時代伊始,它的盛唐文化底色便清晰可見。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說起日本平安時代,老規矩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稱之為平安時代?就和奈良時代一樣,因為當時日本的首都從奈良搬遷到了平安京,所以這一段時期被稱之為平安時代,也可以稱之為平安京時代(以當時首都地名命名)。
  • 日本平安時期的貴族文化
    日本平安初期的貴族主要來自大和・飛鳥時代的豪族,例如528年鎮壓磐井之亂的強大軍事氏族物部氏、推古朝的蘇我氏、大化改新中有名的中臣氏(即平安時代的藤原氏),除此之外還有源氏、 橘氏、菅原氏等一些新興氏族迅速佔領上流貴族階層。 譚山神社的藤原鐮足像(即中臣鐮足,被藤原氏奉為祖先)平安中期產生了軍事貴族,也稱為武家貴族。
  • 「從唐風文化到國風文化」的過程,是日本文化的形成過程?
    「從唐風文化到國風文化」的過程,是日本文化的形成過程?歡迎來到百家號燈火熒熒,「從唐風文化到國風文化」的過程,是日本文化的形成過程?小編了解到,在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七月,新羅與渤海曾在對唐關係上又發生了一次爭長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沐浴唐風的日本最早鑄幣
    尤其在唐代,胸懷博大、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中國更令日本舉國仰慕嚮往,赴唐學習的日本國遣唐使、留學生(僧)紛至沓來,使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達到鼎盛時期,從此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日本鑄造的錢幣同樣沐浴唐風,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如仿照中國錢幣式樣鑄造發行圓形方孔的錢幣,使用範鑄及母錢翻砂鑄幣技術,錢幣上也使用漢字等。
  • 平安時代與日本政治文化的起源
    始於公元8世紀末、終於公元12世紀末的日本平安時代歷來以傑出的宮廷文化遺產聞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時代也曾因上述「客觀規律」的清教徒主義,在日本的政治—歷史敘事中備受排擠。在日本史學界首次引入西方史學斷代法的原勝郎曾在1906年的《日本中世史》序言中將文化昌明的平安時代貴族社會比作帝政後期的羅馬,在「被文明所桎梏」,耗光了古典文明的所有活力之後,註定被日耳曼尼亞一般「質實剛健」的關東平原武士集團所取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明治人對平安時代的一種廣泛的拒斥感。
  • 日本的傳統文化究竟有多唐風?
    宗教大夥現在都知道日本的神道教,而日本的神道教其實嚴格來說,真正明確了定位,從日本佛教裡面分離開來的時間非常短,是從日本的明治維新時期才開始分離的,從算到現在100多的樣子。日本最早的詩歌是《萬葉集》他除了有許多日本本土風格的詩歌之外,還有更多的深受唐風影響的詩歌作品。而這本作品的地位相當於我國的《詩經》(我國周朝的一本詩歌集),在日本也是祖宗級別的存在,最近日本的年號令和,就是源自於此。
  • 品讀《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它呈現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然而,其意義又無法僅僅簡化至此,畢竟,其悽美與欲望出自人性,而其「物哀」的審美觀亦已成為日本民族風格的核心。《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誕生於11世紀的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中國宋朝的時候。
  • 日本這座寺廟的身份不簡單:不僅是日本國寶級建築,也是世界遺產
    清水寺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建築遺產,始建於77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平安時代的日本建築,出現了大量純日本式建築。從奈良的平城京遷都京都的平安京,實行了攝關政治,在文化方面實行了和風化,帶來了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宮殿建造基本上是按照日本的古制建設,白木結構,鋪木板,扁柏樹皮葺屋頂,保持簡素和清純,建築逐漸從唐風向和風開始轉變。如清水寺、護國寺金堂等等。
  • 日本這座寺廟屢建屢毀,卻是日本國寶級建築,還成為世界遺產
    平安時代的日本建築,出現了大量純日本式建築。從奈良的平城京遷都京都的平安京,實行了攝關政治,在文化方面實行了和風化,帶來了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宮殿建造基本上是按照日本的古制建設,白木結構,鋪木板,扁柏樹皮葺屋頂,保持簡素和清純,建築逐漸從唐風向和風開始轉變。如清水寺、護國寺金堂等等。
  • 平安京裡平安神宮的前世今生!
    平安神宮位於日本關西地區的京都市左京區,是一所年代並不是十分悠久的神社,它建造於公元1895年,日本的明治28年。是為了慶賀平安遷都到京都1100年而創建的神社。作為在京都舉辦的內國勸業博覽會的重頭戲,計劃恢復平安京遷都時的大內裡的一部分。當初計劃朱雀門實際位於大內裡的千本丸太町,但收購用地失敗。
  • 日本嵯峨天皇書法欣賞
    嵯峨天皇在積極推動日本文化發展的同時,日本書法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正是由於他運用政治手段的推動,日本第一次書法高潮在平安初期得以形成。在書法上嵯峨天皇不僅是以為積極的倡導者,而且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實踐者,正是因為他在書法上有著極深的造詣,才會被日本書法史尊為著名的書法「平安三筆」之一。
  • 唐風圖:為詩經唐風繪製的插圖
    原標題:唐風圖:為詩經唐風繪製的插圖   《唐風圖·蟋蟀》   文、圖/記者 金葉   《唐風圖》現存有三本,分別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唐風圖》取材於《詩經》毛氏傳本,12幅圖畫分別描繪了《詩經·唐風》中《蟋蟀》、《山有樞》、《揚之水》、《椒聊》、《綢繆》、《杕杜》、《羔裘》、《鴇羽》、《無衣》、《有杕之杜》、《葛生》、《採苓》十二章。《唐風》中的「唐」是指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國,統治區域在今太原南的汾水河流域一帶,後來叔虞的兒子將國號更改為晉。
  • 《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源氏物語:全譯彩插珍藏版》(全2冊)作者:(日)紫式部 譯者:康景成 版本:紫圖圖書|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有所依靠的優雅 《源氏物語繪卷·鈴蟲一》復原圖 近代 平安時代女子的宿命:除非依靠男子愛護照顧,女子才能生涯安穩。
  • 歷史:日本平安時代筆跡和詩歌
    【歷史:日本平安時代筆跡和詩歌】導語:手寫對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非常重要。以下清少納言枕頭書的摘錄,是指儀式部官員藤原道明,「有一天,當道明在宮廷工作室擔任工作人員時,他給其中一位工匠發了一個草圖,解釋了如何應該做一些工作。
  • 日本平安時代,武藏坊弁慶與大鯉魚的傳說!
    日本平安時代晚期,二位大納言(書中記載不詳,不知是正二品還是從二品)的女兒所生的孩子,剛剛出生就長發及肩,牙齒長全。父親熊野別當湛增(平家物語中有記載的人物,最後歸順了源氏)覺得這孩子肯定是鬼或神,就將孩子送給了自己的妹妹。
  • 唐風小院,小酌一杯,頃刻間,帶你夢回大唐
    唐代是中國建築發展的高峰,也是佛教建築大興盛的時代。常常有人說,中國最富禪意的寺院都來自唐朝,在遣唐使東渡學習的年月,日本人將唐風建築按比例縮小後搬進京都,直至今天許多被貼上和風標籤的建築,其實是日本保留最好的唐風建築。
  • 簡述日本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是指桓武天皇遷都(784年)至武士源賴朝在鎌倉開設鎌倉幕府(1192年)之間的408年。之所以它被稱為平安時代,不僅僅是平安朝定都於平安京,而是因為平安時代與之前的奈良時代以及之後的鎌倉時代有著極大的不同。
  • 日本平安時代,財富與權力集中於貴族,但卻是一個文化上的高點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後一個歷史時代,它從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後是鎌倉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