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 央視網CCTV.COM 《中國村莊·武夷巖茶》

2021-01-22 追尋先賢足跡



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是武夷巖茶大紅袍,它們綠葉紅鑲邊,形態豔麗;深橙黃亮,湯色如瑪瑙,巖韻醇厚,花香怡人,清鮮甘爽回味悠悠,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

武夷巖茶飲後齒頰留香,清朝美食大師袁枚說:「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   「武夷巖茶」是產於閩北祟安縣武夷山巖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巖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衝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鬱,衝泡五六次後餘韻猶存。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大紅袍」最為名貴。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武夷巖茶是我國東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東南亞各地僑胞最愛飲用的茶葉品種,是有名的「僑銷茶」。



  產地
  武夷山多懸崖絕壁,茶農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盆栽式」茶園之稱。因為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巖茶因而得名。武夷巖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巖產區和丹巖產區。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東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群峰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迴其間,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武夷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  武夷山懸崖絕壁,深坑巨谷。茶農利用巖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巖巖有茶,非巖不茶」,巖茶因而得名。



  主要品種
  武夷巖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負盛名的當數大紅袍。  「大紅袍」產於武夷山九龍窠。相傳康熙皇帝巡視江南之際,因患水土不服,臥床不起,諸多良醫獻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後來有人獻上一包武夷山的茶葉,請康熙皇帝飲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當康熙得知這種功效神奇的茶,原系武夷山生產時,當即脫下紅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掛在茶樹上,以示謝意,「大紅袍」因此而得名。又傳這叢茶生長於絕壁懸崖,無法攀摘,於是寺僧便馴猴穿紅衣採之。「大紅袍」品質奇絕,有一葉能泡一桶之說,味醇回甘,湯色橙黃、清澈,葉底勻亮,衝泡七次有餘香,難怪它會具有神秘色彩。


  武夷正山小種紅茶是又一個武夷獨特的茶葉品種。正山小種又稱桐木小種或星村小種,是英國女王最喜歡喝的紅茶。英國詩人拜倫在其長詩《唐璜》中深情地寫道:「我一定要去求助於中國武夷山的紅茶」。正山小種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紅茶,茶葉內質優異,加之獨特的製作工藝,因而形成特別的品味。正山小種紅茶也叫武夷雲霧茶,被譽為「天字號」,意為特優之品。正山小種紅茶產在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這裡地處武夷山脈北段,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系華東大陸最高峰。它北拒北面寒流,南迎海洋暖風,形成獨特的自然氣候。由於高溼、多霧、晝夜溫差大等原因,減少了茶中的有機物消耗,糖類縮合難,不易形成纖維素,使茶葉具備了精良天然的內質,加上採取了全發酵,並用松香烘青、焙乾等區別於烏龍茶的特別工藝,所以其形、色、香、味也別具一格:條索肥壯、緊結圓直、色澤烏潤、湯水濃厚、無苦澀味、葉底紅亮開展,具有松柴煙和桂圓湯香味的品質特徵。  肉桂茶是武夷巖茶的後起之秀,產于慧苑巖,它加工精細,滋味鮮滑甘潤,有「巖骨花香」之勝,已連續五次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名列前茅。  武夷水仙也是武夷巖茶中的精品,《紅樓夢》裡寫的賈母最愛喝的「老君眉」就是武夷水仙。



  標準
  香高味醇、形色獨特的武夷巖茶,具有特殊的「巖花香」的「巖韻」風格。它集紅茶、綠茶功效於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減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遊人爭相購買的旅遊紀念品。鑑評武夷巖茶主要是看香氣和滋味兩因子。優良之成品巖茶,必須達到如下之標準:  1、形狀:須質實量重,條索長短適中,緊緻稍細,惟水仙香味種,因屬大葉種,條索可略粗,但力求純淨,整齊美觀。  2、色澤:色須呈鮮明之綠褐色,俗稱之為寶色,條索之表面,須呈現有蛙皮狀之小白點,此為揉捻適宜焙火適度之特點。  3、香氣:巖茶為半發醇茶,故須具有綠茶之清香與紅茶之熟氣,其香氣愈佳,且清新幽遠者為上品,缺此不能稱為佳品。  4、水色:巖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黃色,清澈鮮麗,潰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變淡者為貴。 


5、滋味:巖茶之佳者,入口須有股濃厚芬芳氣味,入口過喉易感潤滑活性,初雖有茶素之苦澀,過後則漸漸生津,甘甜可口。巖茶品質之好壞,幾乎全部取決於氣味之優劣,韻味之醇厚。  6、衝次:通常以能泡衝至五次以上,茶之原有氣味仍未變淡者為佳,最佳者「八泡有餘香」。  7、 葉底:良好之茶葉,衝開水後,葉片易展開,且極柔軟,葉緣可見銀硃色;葉片中央之綠色部分,清澈淡綠,略帶黃色,葉淡脈黃,即常言的「綠葉紅鑲邊」。在物理因子方面,為茶梗黃片、茶末含量,其他夾雜物應達到要求,越少越妙;檢驗所含水分、水浸出物、香油、單寧、茶素等的含量一定不能超過要求。

  製作工藝
  武夷巖茶的初制工藝技術;1、採摘;2、萎凋;3、做青;4、殺青;5、揉捻;6、烘乾。  武夷巖茶精製工藝技術:1、揀大的梗與黃片;2、分篩;3、復揀小的梗與黃片;4、拼堆;5、焙火、吃火。  最上等的是名巖名樅,原來有五個品種: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半天腰,後來,半天腰這個品種逐漸被人忽略了,所以就有四大名樅的說法。  除了名樅,下來就是一系列有名有姓的品種茶了,肉桂、奇蘭、黃觀音等等。  再往下,很多說不清楚的茶葉統統稱為奇種,也就是當地的「菜茶」(普通得跟種菜一樣隨便可以在房前屋後種植的茶)。  名樅、品種、奇種雖然歷史上已經排列了名次,但並不意味著茶葉的等級就這麼隨便就排列清楚了,因為茶葉品質除了品種以外,還要看製作水平,最終才能體現茶葉的品質高低。



  衝泡
  武夷巖茶的衝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 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 ,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開湯第二泡 才顯露。茶湯的 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鑑別巖茶上品的 氣。更有上者「七泡有餘 」。武夷巖茶的 氣馥鬱,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泡湯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歡迎關注我們公眾號,分享經典,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


相關焦點

  • 福建武夷山——武夷巖茶產地文化
    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它不僅有著好山和好水,並且還有讓人口齒留香,讓人流連忘懷的武夷巖茶。 近幾年來,武夷巖茶憑藉它茶香韻足和湯水甘醇的特點,得到廣大茶友的喜愛,名氣不斷攀升,巖茶價格也水漲船高,特別是武夷巖茶特有的產地文化,更能體會到巖茶精髓。 巖茶的產地文化主要是因為巖茶產地的不同,它的茶韻上會有著不同的變化,這也是區分巖茶的等級,目前主要分為正巖茶、半巖茶、洲茶。
  • 航拍武夷山「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鎮
    航拍星村鎮,攝影:朋朋放飛機地處武夷山景區中心地帶的星村鎮,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不受汙染的九曲溪水形成的獨特小環境氣候,鑄就了星村武夷巖茶「巖骨花香」的卓越品質。星村因此被譽為「中國武夷巖茶第一鎮」,素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說。走近星村,茶香便撲進我的呼吸裡,待的時間長了,似乎都滲進我的皮膚裡,進入我的血液。在星村,茶香蕩漾在小鎮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小鎮裡的機關人員、小街市民、小攤小販,還是其他過往行人,或閒談,或言商,都不時喝上一口茶,在悠悠地回味中領略著生活的濃香。
  • 武夷山,武夷巖茶的傳說!
    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明代洪武年後,因為罷造貢茶,制茶師一時四散,蒸青茶也再無人製作。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
  •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你喝的是武夷山的茶,還是武夷巖茶?
    《2》這麼久以來,跟茶友們聊茶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種認知,那就是,但凡武夷山出來的茶,貼著武夷山標籤的茶,就是武夷巖茶。而且還是正巖茶。特別是外省茶友,對武夷巖茶的認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為遠離巖茶產區、信息不對等的緣故,大家通常會認為,只要是從武夷山流通出來的茶,或者說生長在武夷山、製作在武夷山的茶,都是武夷巖茶。甚至,只要這個茶農是武夷山人,就認為這款茶就是武夷巖茶。於是,就有大量的武夷山茶,頂著「武夷巖茶」的名號,流向了全國各地茶友的茶桌。
  •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
  • 遇見武夷茶︱遇見武夷巖茶
    與武夷山茶的再次相遇,從味蕾最底處喚醒塵封已久的記憶,時間已到了2006年。那一年,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成為中國茶類中第一個進入國家級隊伍的非遺產物。2006年,是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舉全武夷山之力走出武夷山走出福建走向全中國走向國際大舞臺,再鑄輝煌的開始。
  • 諸多武夷山所產烏龍茶,統稱為武夷巖茶嗎
    諸多武夷山所產烏龍茶,統稱為武夷巖茶嗎烏龍茶名品眾多。沿峰近巖,修築梯園,培植茶樹,若巖有茶,非巖不茶,這是武夷茶區的特色,也是武夷巖茶的由來。如此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巖茶超群絕倫的品質特徵,其氣味奇異,色香味別有風韻,素為中外人民所珍愛。「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產茶之奇而奇」。山美、水美、茶更美,三者融匯一體,相得益彰,渾然天成,使武夷山更具詩情畫意。
  •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前世今生
    元成宗1297年開始在武夷山籌建御茶官焙,大德五年(1301年),創皇家焙局於武夷山四曲溪畔,不久更名為「御茶園」,茶葉進貢達5000餅,北苑則交地方官府營辦。至此,武夷山御茶園成為「龍團」的御用定點生產單位,武夷山也由此聲名鵲起並走上歷史舞臺。六、明代是武夷巖茶的發端期,明末清初發明了武夷巖茶。明太祖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一生節儉。
  • 烏龍茶中極品,武夷巖茶概述
    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武夷山的武夷茶史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曾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史上輝煌一時。南朝時以「晚甘候」之稱聞名,唐朝時即成為朝廷貢品,元時朝廷在武夷山創建御茶園。明末清初,武夷巖茶成為烏龍茶的始祖,開始大量出口境外。武夷巖茶文化也因此而成為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之一。
  • 中國十大茗茶錄之武夷巖茶
    徐夤在《謝尚書惠臘麵茶》一詩中詠道:「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品中王,品王者人生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類,屬於烏龍茶。要了解武夷巖茶,先說說武夷山,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東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峽谷縱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
  • 武夷巖茶:輝煌如何重續
    中國十大名茶中的武夷巖茶曾作為皇家貢品名噪一時,並隨著歐洲茶商的足跡聲名遠播。當武夷山被列入自然保護區,傳統的「客土種植法」也隨之終結。茶香不再,六棵神樹老去,有價無市的尷尬……武夷巖茶將如何重續輝煌?   武夷巖茶因茶樹長於武夷山巖縫之中而得名。
  • 武夷巖茶的綠葉紅鑲邊
    做青到位的葉子,明顯的「綠葉紅鑲邊」  武夷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為了恢復茶葉生產,崇安縣(現今的武夷山)令引進安徽松蘿茶法,改蒸青製法為炒青製法。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為了尋找新的出路,武夷茶人又發明了烏龍茶(巖茶)製法。     最早的武夷巖茶製法,也許出於無意。     據武夷山民間傳說。
  • 武夷山茶屆大咖解讀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
    12月12日,「2016年度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位居全國馳名品牌價值排序的第11位、茶類品牌第2名。武夷山知名茶葉專家紛紛對此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 茶文化旅遊:感受「武夷巖茶」魅力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武夷山作為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一座座茶山延伸一條條獨特的巖茶古道。眼下,正是武夷巖茶和正山小種紅茶採摘製作繁忙季節,許多遊客紛紛來到武夷山,感受武夷山茶文化旅遊的魅力。
  • 武夷巖茶: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相傳武夷有「三寶」山奇、水秀、巖茶好上一期小檔帶大家了解了武夷山風景區真山水、純文化的特點茶,起源於中國,種類繁多。按發酵程度從低到高,可分為綠、白、黃、青、紅和黑茶。說起青茶,就不得不提到其代表品種——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中國茶葉的一個獨特的系列,別具「巖韻」。
  •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巖茶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夷山崖墓群)、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 茶說:武夷山巖茶
    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清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武夷山巖茶的來歷武夷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茶葉產地,產茶始於六朝。唐朝時武夷茶就已出名,被唐代進士徐夤讚譽為「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宋代起就列為皇家貢品。不過,在元代以前,生產的均為蒸青綠茶,明代開始純生存妙青綠茶。作為烏龍茶的武夷巖茶出現較晚,大約起源於明末清初。
  • 「中國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的起源和品質特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巖骨花香的品質特徵,原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首先,武夷巖茶的起源。
  • 中國十大名茶之首 武夷巖茶為「茶王」正名維權
    中新社福州六月二十七日電 (羅欽文 熊慎端)自古名聞天下、位居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武夷巖茶,產於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武夷山,尤以享有「巖茶之王」美稱的「大紅袍」數百年來盛名不衰。而今,一場維權行動正在武夷巖茶產地展開,以使「茶王」尊嚴不容冒犯。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 武夷茶與武夷巖茶的不同內涵
    歷經宋元明清四朝的制茶技術不斷革新,除歷經千餘年的單一綠茶外,創造了馳名世界的小種紅茶和武夷巖茶,成為二十一世紀無酒精的飲料的首選。武夷茶歷次輸出外銷,譽滿全球。中國產茶歷史悠久,產品冠以地名,自古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