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多數身體才會有症狀?
很多人認為血管狹窄了,身體就應該有反應和症狀,卻不知道當血管血流通暢的時候,能夠保證供應器官的氧氣和營養,一般就不會有明顯的症狀。
一般血管狹窄到70%以上,供應的氧氣和營養不夠各個組織器官消耗時,才會出現症狀。
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症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症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症狀
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往往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大多數的才會有不良感覺。也就是說,當你出現不適反應時,你的血管堵塞已經非常嚴重了,甚至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動脈堵塞需要做哪些檢查能發現?
1、血液檢查:患者常有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
2、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擴張和扭曲,有時可見鈣質沉著。
3、眼底檢查:可見動脈硬化。
4、都卜勒超聲波:檢查有助於判斷頸動脈、四肢動脈、腎動脈血流通暢情況。
5、動脈造影:可顯示四肢動脈、腎動脈與冠狀動脈由於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範圍。
造成血管堵塞有哪些主要原因?
1、飲食原因第一位
三四十歲的人常在外面應酬,餐館裡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裡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2、熬夜的危害很嚴重
三十歲以上的人大多是單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為「熬夜族」。從養生角度來說,晚上11時到凌晨四五點鐘,是保證肝臟代謝血流的時間。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吸菸百害無一利
「吸菸是導致血管發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研究表明,每天吸菸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還有研究發現,熬夜時吸菸,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
4、沒有運動也是病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視。如果腦血管有問題,出現心臟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問題,這機率就會變成4倍。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並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基礎疾病讓血管很受傷
沒有症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6、心情不好影響血管
瑞士專家最近證實,精神壓力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如何預防血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