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產品抓住年輕人的心

2020-12-20 湘湘愛旅行

過中秋吃月餅,中秋佳節將至,月餅成了搶手貨。最近金沙遺址博物館因為打造了一款網紅月餅又火了一把。這款全新月餅禮盒「月滿金沙」以太陽神鳥金飾、蛙形金箔等6件金沙最具特色的文物形象為設計元素,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對金沙鎮館之寶進行「復刻」。網友們驚呼,博物館出的月餅太驚豔了,該款月餅首發600套就被網友們秒殺。

記者了解到,成都各大博物館文創市場呈高速增長態勢,文創已成為連結博物館與年輕人的新方式。

金沙月餅預售600套被網友秒殺

這款「月滿金沙」單看包裝就氣質不凡。月餅禮盒以太陽神鳥金飾、蛙形金箔、捲雲紋金喇叭形器、金人面像、銅人形器和銅龍首等6件金沙最具特色的文物形象為設計元素,不但體現了濃濃的古蜀特色,更與中秋時節的節慶氛圍相呼應。「月滿金沙」月餅禮盒不僅在造型上極具歷史底蘊,在工藝上更是推陳出新,採用日式和果子製作工藝製成的桃山皮,通體烏黑,完全顛覆人們對月餅的傳統認知。而黑色餅皮之上,則點綴著由金陵金箔錘制而成的文物造型。金陵金箔來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有2500多年的生產歷史,素有「中華一絕」之稱,常被用作裝飾高端食品或建築表面。此次金沙選用食品裝飾級金陵金箔,以極佳的還原度「復刻」金沙鎮館之寶。

除了「顏值」出眾,還另有一分巧思。博物館工作人員演示,消費者可以用小鑷子將餅皮上的文物形象金箔輕輕揭下,小心粘貼在隨月餅附贈的探秘金沙珍藏卡上,從而親手製作一份可以永久保存的「文物檔案」。昨日金沙遺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該款月餅首發600套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官方網絡銷售平臺被網友們秒殺。對此,他們也感到欣喜和意外。由於該月餅的金箔是由手工製作,生產周期長,下一批月餅生產日期待定中。

跨界合作 成都文博文創有新意

不僅僅金沙博物館在文創衍生品開發中不斷作出新嘗試,成都的各大博物館也摩拳擦掌,在文創領域跨界合作、開拓創新,進行全新探索,創意為博物館「賦能」,成都文博走出文創新路。

在天府廣場有一家網紅肯德基餐廳,這是一家杜甫草堂主題門店。門頭上有祥雲圖案,牆面和桌椅上都有不少杜甫作品元素在內,咖啡杯的杯套有乾隆皇帝手書的《春夜喜雨》。在3D投影的草堂的春夏秋冬裡,你還可以一邊吃炸雞一邊讀詩……這家名為天府錦繡的主題餐廳是杜甫草堂與肯德基推出的聯名款快餐店,是成都第一家凸顯傳統詩歌文化的主題餐廳,也是四川本土唯一一家由博物館與快餐店聯手打造的主題餐廳,在我省文博界屬於首創。

杜甫草堂博物館產業部相關負責人黃萍說,草堂文化是具有完整體系、內涵極為豐富的大IP(智慧財產權),因此目前探索草堂文創主要通過「實體店+電商」和「品牌授權」兩種模式開展。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之前也通過舉行「諸葛文創大賽」搭建平臺,廣邀各路創客達人,展開腦力激蕩,為成都文博文創的發展貢獻力量。活動面向大學生和創客機構公開徵集以三國文化為核心設計元素的文創作品。除獎金外,院校組的獲獎作者將有機會成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文創開發機構的籤約設計師,全面參與博物館文創的開發設計中,讓自己的創意與設計轉化為成功的文創作品。

文創產品消費成為消費新趨勢

隨著文博行業發展和全社會消費升級,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文化消費領域「新寵」,文創消費成為文博消費新常態。據最新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產品成交規模爆發式增長,知名電商平臺2019年的成交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過去一年,電商平臺的博物館旗艦店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數據表明,上網買文創已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

《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指出,未來博物館文創市場將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更深的文化內涵、更好的文化體驗、更強的產業生態和更完善的產業鏈。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賣萌,而是要更深入地挖掘文化內涵。」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秩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博物館文創應首先考慮場景創新,「不再是傳統地看看展覽然後出來買紀念品,而是要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建立情感連接,將博物館與生活方式相結合。」殷秩松說,博物館是文化富礦,做好傳統文化IP轉化,讓中國的文創產品抓住年輕人的心,並獲得海外消費者青睞,這對於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記者 王嘉

圖片由金沙遺址博物館提供

[編輯:李孟秋]【來源:成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文創產品破圈 博物館與品牌跨界迎來大爆發
    紅遍網絡的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也如出一轍--蘇州博物館拿出江南四大才子IP與8款茶品牌進行跨界。以唐伯虎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戴著明代書生帽和21世紀最流行的墨鏡出現在精美的茶包裝上,做著舉鐵、唱K這樣流行的事,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關注,這一系列產品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系列之一。
  • 《國家寶藏》即將來襲,博物館文創產品哪個更深入你心?
    而說到博物館,博物館的「寶藏」不僅能弘揚傳統文化,就連與博物館聯名的文創產品也能,尤其是與故宮相關的文創最為成功。文創類產品的走紅,不但把枯燥嚴肅的文化知識有趣碎片化,還深受年輕群體的喜愛,作為祖國文化傳承的重要群體,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認知的多少將對我國文化正常延續起到重要作用。那麼《國家寶藏》第三季裡,哪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更深入你心呢?
  • 博物館的特展和文創產品開發 ——以上海博物館為例
    近年來,博物館特展的文化創意(以下簡稱「文創」)產品開發已成為我國博物館文創工作的重要趨勢之一。博物館特展文創的開發一方面回應了公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商業策略或消費主義的發展所致[1]。博物館特展文創不僅提升了展覽活力,更讓公眾的觀展行為與消費行為融合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 漳州食品創新 抓住年輕人的心
    原標題:漳州食品創新 抓住年輕人的心 日前,龍海市卡爾頓食品公司董事長黃秋平告訴記者,展會之行最大的感受便是,漳州的食品新品和用戶互動越來越鮮活有趣,有力地搶佔年輕人市場。「年輕人是食品新產品的首批試用者、意見領袖和口碑擴大者,絕大部分食品,只要抓住了年輕人的心,就抓住了整個市場的關鍵。」   時尚元素融入現有產品   2016年開始,「凍幹」食品悄然走紅。
  • 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過文創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文物、讀懂歷史
    與此同時,在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為加強延伸文化服務,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文創市場也呈高速增長態勢,博物館文創產品已成為文化消費領域「新寵」。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臺,相關負責人對網易旅遊表示:截止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自主開發文創產品近5000款,涵蓋了創意家居、辦公用品、文具、服裝配飾、郵品、玩具、電子產品、商務禮品等十二個大類,可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
  • 和故宮搶生意 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走紅網絡
    都市快報 記者 餘夕雯 近幾年,博物館文創是越做越好了,很多年輕人因此愛上了博物館。繼去年故宮口紅文創系列紅遍大江南北之後,最近,天貓又聯合蘇州博物館推出了新文創項目「你好,蘇州博物館」。包括主題海報,都是整個團隊專門手繪的,很多人覺得文創產品就是把某一個畫或者作品圖案印上去,其實完全不是,好的文創產品可以是一種引領,結合融入我們的生活。」
  • 到「發現博物館」,探索上海電影博物館等各類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哪裡淘?市文旅局說,「發現博物館」內不僅有滬上各博物館和著名景區景點的文創商品,還有非遺體驗、體育周邊等的加入,覆蓋文旅體三大領域。官方出品 覆蓋文旅體三大領域此「博物」館非彼「博物館」,裡面不僅有各大博物館和上海著名景區景點的文創商品,還有非遺體驗、體育周邊和文化類大IP等的加入,覆蓋文旅體三大領域。公眾可以通過搜索微信小程序進入「發現博物館」文創集合平臺,也可以進入遊上海APP的品牌直供專區瀏覽挑選。
  • 踩到年輕人的點,文創產品成功「出圈」
    原標題:從進博會到文博會,貝多芬盲盒受追捧,藝術機構開發產品並非「意思著對付一下」踩到年輕人的點,文創產品成功「出圈」圓臉蛋胖身材、標誌性的中分捲髮……6個以貝多芬為原型的玩偶,正在分別彈奏鋼琴、小提琴、單簧管等,它們被放置於3D列印技術復刻的上海音樂廳舞臺模型中央,「Q萌」的造型令人忍俊不禁
  • 踩到年輕人的點 文創產品成功「出圈」
    在CCG發起的「上海禮物——動漫力設計邀請賽」中,貝多芬盲盒獲「最受市場期待獎」,並佔據「上海禮物」展區C位,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進博會期間,「貝多芬」也給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年雙十一,貝多芬盲盒上市。當天,一整盒(6個)貝多芬賣出幾百套,單個盲盒也賣出近百個。這樣的「開門紅」,對小眾文創產品來說實屬不易。為什麼選擇貝多芬?
  • 博物館文創產品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蘇州博物館 山水間置物座 把靜態的文物變成潮流的設計,把文創開發變成一樁不錯的生意,國內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了嘗試。在北京故宮一年10億文創收入的激勵下,許多人相信,博物館文創的好時光才剛剛開始。MoMA藝術品商店 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史密森尼博物館群近年文化產品年均銷售收入,都超過了1億美元。隨著時代的變遷,國內博物館的運作理念也開始有了轉機。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文物單位所擁有的傳統文化資源是文博文創產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從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大熱,帶動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到國家《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幾乎每個博物館都開始探索文創產品開發領域。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不論是新穎創意的陳展方式,還是文物的數位化呈現,博物館近年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其中,博物館IP文創產品更是呈現大爆發的趨勢。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 藏在文具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為何深受消費者追捧?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伴隨著博物館文創熱潮,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文創產品跨界融合於一體。根據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盤點這些博物館性質文具店,給文創周邊產品帶來哪些新的機會?
  • 【提示】到「發現博物館」,探索滬上各類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哪裡淘?
  • 舟山博物館文創產品參展「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
    12月1日,「憶江南——長三角文創博覽」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隆重開幕,此展由浙江省博物館牽頭的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攜手浙江省文瀾閣博物館商店聯盟聯合舉辦。舟山博物館選送的文創產品「龍茗·陶瓷馬克杯」「溢香·檀木薰香器」「清音·墨竹傘」等參展。
  • 探訪服貿會文物及博物館文創產品展區 文創產品超吸睛
    9月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提前探訪服貿會文物及博物館文創產品展區。國家博物館的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四羊方尊」、故宮的文藝日曆等文創產品亮相展會現場。展區除了文創產品,文物藝術品愛好者也可在現場通過大屏幕了解到文化藝術品交易的大數據,讓觀眾可以感受文化魅力。【來源:北京頭條】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時尚+科技:讓歐美博物館文創產品很萌
    從羅浮宮到梵谷藝術博物館,從倫敦大英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巧妙精緻、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文物和藝術流行起來。  大英博物館:圍繞「明星藏品」進行系列開發  2000年底,倫敦大英博物館開始免費開放。不過,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只佔其總收入的30%,文創產品銷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年營收高達兩億美元。
  • 可以吃的文創產品!海南省博物館文創新品正式首發
    11月18日晚,海南省博物館以12周年館慶為契機,舉辦「葭月之夜·歡樂小陽春」文創之夜活動,立足「文化+旅遊」推出文創新品,以期豐富市民遊客的文化生活,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當晚,海南省博物館文創產品小甜點「南溟奇甸之南溟泛舸」系列、三羊開泰系列文創產品正式首發。其中,「南溟奇甸之南溟泛舸」系列以華光礁Ι號出水文物為元素,打造出華光礁Ι號海鹽巧克力福船等8種小甜品。三羊開泰系列文創產品以光緒年制黃地粉彩三羊開泰瓷盤為靈感,設計出書籤、帆布袋、三合一數據線掛繩、書籤、晴雨傘、T恤等日常實用品。
  • 米升博物館:讓米升活在有溫度的文創產品裡
    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臺,成為博物館文創的助推器。截至2018年上半年,國內已有超過2500家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圍繞自己的館藏產品進行IP開發,而故宮作為國內的「網紅博物館」,走上了「萌萌噠」的路線,不少文創產品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有不少文創產品作為國禮送給多位外國首腦,成為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引領者。
  • 我們的博物館丨省博上新文創產品,這裡有一份「剁手」指南
    國際博物館日將至,從5月16日起,貴州省博物館上新系列文創產品。天眼記者「打卡」省博,探精彩、尋創意、看風情。「多元與包容」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在省博物館負一樓創意店門口,映入眼帘的是來自畢節市博物館、黔南州博物館等地方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這樣的「大集合」「大展示」,讓人們多一些「窗口」了解到貴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