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穿越千年演繹敦煌文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圖為動畫片《九色鹿》取材的莫高窟第257窟壁畫《鹿王本生》。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中新網蘭州9月20日電 (記者 馮志軍)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之「絕色敦煌之夜」活動,以九色鹿為靈感的海報於19日發布,承載童年滿滿回憶的九色鹿再次走進大眾視野。幾天後,穿越千年歷史的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將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表現手法,通過歌曲、服飾等載體演繹敦煌文化。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部唯美的國產動畫片《九色鹿》成為大眾接觸敦煌文化的藝術啟蒙,勾連起「70後」「80後」「90後」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它曾獲得加拿大漢彌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榮譽獎,豆瓣評分高達8.7分,被譽為「活的」敦煌壁畫。

動畫片《九色鹿》取材於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畫:《鹿王本生》。本生是講述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生前所經歷的事跡。而所謂「鹿王本生」,取意為釋迦牟尼的前世是一隻九色鹿王。該片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藝術,而且也吸收了西方藝術的特色,堪稱早期敦煌壁畫的代表。

作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經典國風動畫,《九色鹿》既是對敦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又是一次敦煌藝術的啟蒙,讓國人由此感受敦煌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配色很好地還原了敦煌壁畫的色彩,大量運用土紅、土黃、青綠、褐黑等顏色,古樸典雅、韻味十足。

為了更好地創作這部動畫片,當年所有主創人員沿著古代絲路由東向西,進行了兩個月的實地調研。期間,他們臨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畫,在基本保持原壁畫造型的基礎上,為九色鹿賦予了更多的女性特質,增加了優雅和靈動的氣息,使其更容易被大眾,特別是兒童接納。

圖為設計師張春佳以九色鹿為靈感的作品。 鍾欣 攝

早在2006年,著名音樂人方文山就創作過一首《大敦煌》,今年文博會期間,他與敦煌再續前緣。為了創作本次絕色敦煌之夜活動的主題曲《九色鹿》,他特地跑到敦煌,聆聽敦煌壁畫中的故事,感受「九色鹿」的前世,從中汲取靈感。

將於9月26日晚上演的絕色敦煌之夜活動中,由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推出的敦煌壁畫復原服飾和敦煌元素的創新設計也是一大亮點。這其中,就有以九色鹿為靈感,通過對九色鹿形象的適度變化,以印花、織花等不同形式,將傳統元素融入當代生活,呈現出一種空靈清新的全新意象。(完)

相關焦點

  • 莫高窟壁畫故事遇上「黑科技」 幻景式雜技劇《九色鹿》19日在蘭州...
    當敦煌莫高窟壁畫上的九色鹿出現在一個秘境王國中,會上演怎樣一個奇幻故事呢?12月16日,當記者走進蘭州黃河劇院時,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幻景式敦煌文化雜技劇《九色鹿》正在這裡進行緊張的排...
  • 九色鹿與嘰哩咕背後的敦煌壁畫與非洲文化
    [摘要]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無論結構、造型,還是賦彩設色上,都呈現出極高的藝術觀賞性,同時對所依據的文化背景也做出了忠實表達。動畫片以圖畫來表現故事,用造型藝術手段繪製無生命的假定形象,通過對物質世界的變形,呈現出一個極其廣闊的想像空間。
  • 神秘的「九色鹿」,它的故事繪畫在敦煌莫高窟
    《九色鹿經圖》是敦煌北魏(公元439-543年)洞窟壁畫中的經典之作,繪於257號洞窟的西壁中部。它以精湛的繪畫藝術再現了《佛說九色鹿經》中「鹿王本生」的故事。
  • 《鹿王本生圖》 敦煌壁畫中關於九色鹿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畫《鹿王本生圖》記者 孫樂怡 石窟的開鑿,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在中國興盛起來的。石窟中除了有佛的石雕和泥塑造像外,還有大量的壁畫。在新疆拜城東約五十公裡的戈壁懸崖下的千佛洞中,現存二百三十六個洞窟,其中有早到東漢時期開鑿的。
  • 《九色鹿》背後的故事:美術設計在莫高窟臨摹壁畫23天
    原標題:《九色鹿》背後的故事:美術設計在莫高窟臨摹壁畫23天   動畫片《九色鹿》是很多人兒時的記憶,74歲的馮健男曾是《九色鹿》的場景設計師。以下是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級美術設計師兼編導馮健男在「一席演講」上講述的中國老一輩動畫人的故事,內容有刪減。
  • 敦煌莫高窟最優美壁畫 講述佛陀前生的故事
    敦煌壁畫九色鹿經圖 (圖片來源:資料圖)  有人說走一次敦煌,就像閱讀了一遍中國藝術史。關於敦煌莫高窟的開鑿,最普遍的說法是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門樂僔戒行清虛,當他行至此地時,忽然看見鳴沙山在一片金光中化現出千佛狀,於是開始在這裡修造洞窟。由此開始,丹青千壁,共有11個朝代有畫作保留。  如今,我們將隋朝以前約200年時間中營造的洞窟視為早期莫高窟,現存世36個,其中北魏12個,可見北魏時期佛教之盛。
  • 敦煌壁畫元素融數字創意 民眾DIY供養千年文化
    敦煌壁畫元素融數字創意 民眾DIY供養千年文化 2018-12-29 10:4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 莫高窟是怎麼建起來的?如何欣賞敦煌最有名的壁畫?
    四大名窟(先不放經典照片)先從大家最熟悉的莫高窟開始。在敦煌鳴沙山東麓1680米的斷崖上,終於造就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莫高窟,又名千佛洞。莫高窟是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中最出名的是壁畫。人們常說的敦煌壁畫,主要是就指莫高窟壁畫。
  • 案例展示|敦煌博物館官方IP授權機構·鮮活萬物聯名Balabala
    敦煌,承載了千年的世界文化,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是一個藝術瑰寶之地。以壁畫彩塑聞名於世的敦煌,令無數人心嚮往之,想要一探這千古。它用人語向國王說明了一切,被感動的國王從此下令不許任何人傷害、捕捉九色鹿。而那個溺水者因為自食其言,頓時渾身長瘡,滿口腥臭。 全新演繹 敦煌壁畫 當世界文化遺產穿越千年時光,與現代時尚相遇,當千年壁畫與當代服飾工藝碰撞交融,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舞劇《敦煌》:演繹飛天壁畫和「敦煌人」的堅守
    中央芭蕾舞團舞劇《敦煌》將亮相本屆藝術節用舞蹈演繹飛天壁畫和「敦煌人」的堅守中央芭蕾舞團舞劇《敦煌》用舞蹈演繹敦煌石窟中的飛天壁畫,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在中央芭蕾舞團下周即將亮相東方藝術中心的舞劇《敦煌》中,舞者以芭蕾和中國舞、民族民間舞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飛天壁畫。屆時,頗具西域風情的胡旋舞、柘枝舞將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圖卷,同時將敦煌文化保護傳承者百折不撓的堅守之心娓娓道來。
  • 火出圈的敦煌壁畫大片你看了沒?
    張騫出使西域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為了揭開敦煌的神秘面紗,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近日敦煌研究員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共同打造了一部「雲遊敦煌」的動畫劇,把敦煌莫高窟中的經典壁畫還原成了5個小故事。而每集不到5分鐘的時長,讓人看了真「不過癮」。
  • 雲遊敦煌,千年瑰寶莫高窟原來可以這樣玩
    作為我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是敦煌最耀眼的明珠。本期凱德印象帶你走進這個震驚世界的文化瑰寶。圖片來自敦煌研究院官網莫高窟的壁畫對我國的宗教及文化、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內裡有非常豐富的故事。十分建議大家先讀一些相關的著作,再親自來看,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 敦煌數字畫師俞天秀:莫高窟的一千零一個故事
    一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聽到河裡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善良的九色鹿見狀,毅然跳進激流中,把那人背在背上,奮力遊回了岸邊。這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畫故事「九色鹿本生」的情節。這也是一位父親講給女兒的睡前故事。這位父親叫做俞天秀,他是一名敦煌數字畫師。
  • 《國家寶藏》:走進敦煌莫高窟,感受華夏文明,不容錯過的魅力
    《國家寶藏》正在熱播中,依然保留前兩季的水準,採用全息投影來展現歷史文化,讓我們沉浸化地體驗到歷史精髓。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最新期《國家寶藏》,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敦煌莫高窟,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吧。談到敦煌莫高窟,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敦煌壁畫。
  • 敦煌莫高窟藝術寶藏:3D科技也不能展現其宗教神秘
    我們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雕像,就會明悟何為工匠藝術之美,那是一種震撼,一種厚重,更有一種神秘。  莫高窟的外部由荒山和風沙組成,黃沙瀰漫、嘯風凜冽,這裡,有著浩瀚的戈壁,和一望無際的深藍天空。這裡,厚重的沙漠帶覆蓋著海市蜃樓、古城絲路,一切一切皆散發著歷史的滄桑氣息。這正是敦煌!踏上戈壁荒灘,靜靜感受那蒼涼時空、悲情歲月。
  • 九色鹿回歸敦煌破題新文創
    時隔近40年,轟動一時的九色鹿又回來了。國際博物館日之際,《九色鹿》原版動畫片的配音師,參與全新版本的敦煌動畫劇錄製。熟悉的聲音、精良的畫面,讓觀眾仿佛又回到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面的午後。九色鹿回歸,是敦煌破題新文創的又一嘗試。古老的敦煌文化,正以更積極主動的方式,重新走進我們的生活,讓每個人都能觸摸歷史的溫度。
  • 從敦煌莫高窟看千百年前的僧門與俗世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幾朝上千年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敦煌官吏、富商、平民,都曾出於祈福參與修建,故而莫高窟不僅是佛門聖地,更是敦煌教俗生活的記錄者。莫高窟中最精緻的壁畫大多還是宗教題材。圖為《觀無量壽經變》局部,位於莫高窟201窟南壁,描繪了西方淨土世界的景象,繪於中唐時期。圖為《九色鹿本生全圖》局部,位於莫高窟257窟西壁。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自2017年國家把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列入國策,堅定文化自信有著深遠意義。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
  • 敦煌莫高窟,精美壁畫的文化延長
    一位古老的士兵在傳說中的莫高窟尋求救贖。建於公元366年,又稱「千佛洞」,這就是敦煌莫高窟。其中還有一個迷人的故事。對於這個偏僻的聖所,我們一直認為的是一個神聖的奇蹟,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許多人都在朝聖,用自己的眼睛來表達敬意和見證它的輝煌。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杜永衛老師盛讚「福韻·敦煌」的六韻古法工藝)千年文化之約:六桂福X敦煌博物館敦煌,承載著兩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中華乃至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大眾心中兼具文化和歷史色彩的寶藏文化而六桂文化也有千年的歷史,源於六桂文化的六桂福珠寶傳承千年文化精神,堅守匠心。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的聯名合作,如同千年文化之約,是敦煌文化與六桂文化的交匯、融合。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致力守護中華傳統文化,共同守藝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