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其他地方來到北京,遊玩時間不多,又想人文與自然兼顧的,強烈推薦一個地方——八大處公園。
位於北京西山南麓的八大處公園,自古以來就是北京城拜佛祈福的勝地。八大處,是指園內的八處佛教古剎,它們最早建於隋末唐初,歷經宋元明清歷代修建而成,至今仍然香火旺盛。
此外,山上還有許多古銀杏樹,秋天到來後,滿樹金黃,甚至一個樹冠,就能覆蓋一個院子,十分莊重輝煌。來這裡散步觀景、登山拜佛都很不錯。
沿山體地勢,八座古剎依次排列,分別是一處長安寺、二處靈光寺、三處三山庵、四處大悲寺、五處龍泉庵、六處香界寺、七處寶珠洞和八處證果寺。一處長安寺因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在仍然封閉,其餘七處都已對遊客開放。
而使八大處最聲名遠播的,就是靈光寺招仙塔中供奉著的一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招仙塔始建於遼鹹雍七年,即1071年,是遼丞相耶律仁先的母親,遼燕國太夫人鄭氏所造,原塔八稜十三層,周圍有鐵燈龕16座,每一塊塔磚上都有精美的佛像,所以又俗稱畫像千佛塔。
2500年前,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84000顆舍利子,其中一顆佛牙舍利,輾轉來到了遼國燕京(今北京),被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鄭氏供奉在了招仙塔內。
1900年,招仙塔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第二年,寺內僧人收拾殘破塔基時,從塔基內發現了塔頂石刻露盤,上有碑文曰:「大遼國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國太夫人鄭氏,鹹雍七年工畢」。
而最重要的是,在塔基內發掘出了一件石函,函中裝有一個沉香木匣,木匣上有「釋迦牟尼佛靈牙舍利天會七年四月廿三日記 善慧書」題記。天會七年(963年)是五代時北漢王朝年號,據明朝《補續高僧傳》記載,善慧是北漢名僧。據此可知,這顆珍貴的佛牙入華已有一千五百餘年,並在這座古塔中供奉了八百多年。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支持下,靈光寺重修佛牙舍利塔。許多外國元首,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的領導人,經常會來此朝拜、瞻禮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如今在世界上僅存兩顆,另一顆在斯裡蘭卡。
三處三山庵
修建於公園1151年,在乾隆年間重修,正對山門的大殿內供奉著的釋迦牟尼塑像。相傳,清雍正、乾隆年間有高僧達天通理禪師曾在此研磨禪理。
四處大悲寺
是一個三進四合的院落。山門殿有石額「敕建大悲寺」,為清康熙帝御筆。第一進正殿為大雄寶殿。殿內供奉三世佛,兩廂分別列有十八羅漢塑像。雕像形態各異,道氣深沉,栩栩如生,都是以檀香木粉和精砂為胎,精雕而成,七百餘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香氣散發不絕。八大處的許多佛像都在十年動亂中被毀,這十八羅漢雕塑,是倖存下來的藝術珍品。
五處龍泉庵
因為在順治年間發現了一汪泉眼、並興建了龍王廟而得名。庵內建有龍泉茶社,是北京城名氣極大的茶舍之一,可供香客休息。
六處香界寺是八大處內面積最大的寺廟,幾經更名,始建於唐乾元年間(758-760年),名為「平坡大覺寺」,明朝名為「大圓通寺」,清康熙年間名為「聖感寺」,清乾隆年間改為現在的名字。寺內的院落裡有古松、鐘樓。天王殿裡供奉著四大天王、彌勒佛和護法菩薩韋陀。
七處寶珠洞
寶珠洞內曾有一位海岫禪師的肉身貼金法像,海岫禪師是康熙年間的高僧,傳說他可以誦經驅鬼,故又得名&34;。肉身貼金法像早已經毀壞,現在是漢白玉石雕像。
八處證果寺
最高的證果寺,是八大處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始建於隋代仁壽年間,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唐朝天寶年間,改名「感應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聖寺」,明正統景泰年間易名「清涼寺」和「鎮海寺」,天順年間改名證果寺。寺內有一株600年樹齡的黃連木,是京城所獨有。
證果寺正殿前有一方恩碑,碑後有一口銅鐘,鑄成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鐘身鑄有《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除了這八座古剎,2000年時,寺內僧人又在證果寺以上,發現了明代的摩崖石刻,一時間轟動京城,吸引了許多石刻研究者和佛教信徒,現在也可以自由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