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美國經營第二島鏈欲減緩中國挑戰步伐

2020-12-11 騰訊網

資料圖:第一、第二島鏈示意圖

2012年4月3日晚,美國200名海軍陸戰隊官兵抵達澳大利亞西北海岸城市達爾文,美軍常駐澳大利亞的序幕正式拉開。在4月4日的歡迎儀式上,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史密斯稱「這是澳美聯盟開始的新篇章」。

由於達爾文距離印度尼西亞帝汶島僅一海之隔,離中國南海也只有約2000公裡,澳大利亞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北部海岸巡邏艇的基地都聚集在此,因此稱其為「通向亞洲的門戶」並不為過。根據美澳去年底達成的協議,駐達爾文的美軍未來幾年內將逐步增加到2500人,此外,更多的美軍飛機和軍艦也將使用達爾文的軍事基地。

作為美國亞太戰略的重要支柱,澳大利亞雖然與日、韓一樣同屬美國盟友,但其領土上卻從未有美軍的身影。當美國已高調宣布「重返亞洲」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常駐澳大利亞意味著什麼?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美軍實施分散化和網絡化部署,經營第二島鏈,採取「以退為進」戰略

如果單從人數上看,美國駐澳的250名海軍陸戰隊員,乃至未來擴容至2500人,在戰爭上的意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認為:「美派兵駐澳在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比較大,可以藉此把澳大利亞拉得更近」。美軍現在推崇空海一體戰略,主要防範它的前沿對手,最主要的國家就是中國和伊朗。在美國人看來,中國和伊朗發展的遠程飛彈已經讓它有了切實威脅,過去美軍那種一旦有事派出航母就萬事大吉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國擔心它的前沿存在遭到攻擊,所以開始推行一種分散化和網絡化部署。通俗地說,就是把雞蛋裝進不同的籃子裡。」趙小卓說。

換言之,美軍現在已經在擔心第一島鏈無法防範住中國,便開始加緊第二島鏈的經營。美國的「第二島鏈」是以關島為中心,由駐紮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基地群組成,它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託,又是美軍重要的前進基地。在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存在,等於讓美軍又多了一個新的戰略支點,一旦亞太有事美可實施軍事力量的多渠道輸送。

在澳大利亞駐軍幾乎同時,4月4日晚,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和來訪的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發表聯合聲明。聯合聲明稱,雙方討論了美國將在新加坡部署4艘瀕海戰鬥艦的提議,這也是出於「分散部署兵力的考慮」。美國現役的「獨立」和「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集探測、偵察、反潛、獵雷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綜合艦船。其主要作用在於,一旦前沿出現異常,它會馬上出現,掌握情況,為後續主力部隊到達提供支持。瀕海戰鬥艦的優點是吃水淺、航速快,實施任務的彈性大,能夠做到「提前到達、提前感知、提前控制」。未來一旦將瀕海戰鬥艦常駐新加坡,它北可到日本的佐世保、橫須賀,也可以到韓國的釜山,往南可到菲律賓馬尼拉,更可以方便進出南海海域。

同樣出於將兵力網絡化部署考慮的還有在日本和韓國的美軍。近些年來,美軍一直想把駐衝繩的8000名海軍陸戰隊員轉移到距離亞洲更遠的關島,除了因為美軍跟日本當地矛盾太大外,更主要的原因也是想把兵力「部署到中國飛彈的打擊範圍之外」。駐韓美軍司令部和分布在議政府市、東豆川市、原州市、平澤市附近等軍事基地的美軍第二步兵師,則計劃向南遷移至平澤基地,也是因為害怕遭到朝鮮的打擊。

在《上海譯報》軍事觀察員吳健看來:「美軍實際上是在以退為進」。

駐日韓美軍是幹預亞洲事務的最前沿存在,關島是第二梯隊力量輸送站

毫無疑問,美軍在亞太的主要軍事力量部署於韓國、日本和關島。

韓戰結束近60年來,駐守韓國的美軍曾因強姦韓國女學生等引發許多爭議。小布希政府時期曾經大幅改編駐韓美軍,但駐韓美軍如今仍有3萬兵力,依然是左右朝鮮半島局勢的決定性力量。駐韓美軍以陸軍為主,作戰方式是淺近縱深打擊,主要用以防範朝鮮從陸上的大規模入侵。但是,「近些年來,美軍正在避免讓陸軍過早地介入戰爭,防止發生大量人員損傷」。吳健認為,「美軍希望更好地發揮海空軍的優勢」。

駐日美軍正日益被寄予厚望。駐日美軍兵力約為3.6萬人,海空軍力量佔據主導。尤其是駐日美軍的第五航空隊,不只擔負了協防日本的職責,美國偵察朝鮮核設施所使用的RC—135及EP—3偵察機,皆由該航空隊調遣。從空中作戰力量看,F—18戰鬥機,以及從美國本土輪駐衝繩的世界最先進戰鬥機F—22,其作戰半徑完全可以覆蓋東亞全境。駐日美軍的空中力量北可以到俄羅斯、朝鮮,南可以到達中國南海,輔以常駐日本橫須賀的美軍「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駐日美軍已經越來越多地肩負起遠程打擊、情報搜集以及前沿軍事存在等多重任務。

另一個美軍兵力所在地關島,本身屬於美國的海外屬地,美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都在此地,堪稱美國全球戰略中重要的屯兵和中轉站。

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主要部署第13航空隊司令部、第36空軍基地聯隊等部隊,裝備了B—52H、B—1B、B—2A戰略轟炸機,F—22「猛禽」隱形戰鬥機,以及空中加油機、偵察機、重型運輸機約38架,儲備有大量空射巡航飛彈、精確制飛彈藥。在關島的阿普拉海軍基地,主要裝備23艘「洛杉磯」級核攻擊潛艇,還有HC—5直升機。該基地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後勤、維修和偵察基地以及核潛艇基地,美海軍第5、第7艦隊的艦艇通常在這裡進行維修補給、停泊休整。

總而言之,美軍在日韓的兵力是其幹預亞洲事務的最前沿存在,關島則是第二梯隊的力量輸送站。從這幾年美國與日韓的演習來看,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美軍有意突出聯合作戰,進一步剝奪日韓的獨立性」。同時,美軍將駐守日韓的兵力後撤,不斷增加關島的兵力吞吐量,以避免西太平洋的美軍兵力過分集中,擔心一旦中國發起遠程飛彈攻擊,美軍遭到致命的打擊。

總體來看,雖然美國近年在亞太地區並無明顯增加兵力的部署,但由於美軍在此地長期經營軍事基地,跟中國的周邊國家演習密集,軍事關係之緊密自不待言。事實上,駐亞太美軍已經被賦予了隱形牽制中國的責任,以儘可能地減緩中國在軍事上挑戰美國霸權的步伐。(劉 斌)

美國與亞太多國近期合作軍演盤點

1月30日,日美在日本兵庫縣伊丹市通過電腦進行了模擬聯合軍演,在此次模擬軍事演習中,日方約有4500人參加,美方約有1500人參加。

2月1日,由印度海軍牽頭、14國海軍參與的「米蘭」軍事演習在印度洋海域舉行。

2月11日,美國空軍、日本航空自衛隊和澳大利亞空軍聯合舉行的「對抗北方—2012」演習在關島拉開帷幕。來自美、日、澳的1000多名軍人和多型主力戰機進行了多項聯合演練。

2月7日,由美、泰主辦的亞太最大規模聯合軍演「金色眼鏡蛇」在泰國舉行。美國、泰國、日本、韓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7國參加,內容包括兩棲作戰演練、居民疏散演練、傘降和特種作戰演練等,1.3萬多名軍人參演。

2月27日,代號為「關鍵決心」的韓美聯合軍事演習舉行,約有20萬名韓軍和2100名美軍參演。

3月1日,代號為「禿鷲」的韓美聯合野外機動演習舉行,有約1.1萬名美、韓軍人參與地面、空中、海上、遠徵以及特殊作戰等演習。

4月16日,菲律賓美國「肩並肩2012」聯合軍演拉開帷幕,約4500名美軍士兵和2300名菲律賓士兵參加軍演。

相關焦點

  • 美軍官:中國尋求在密克羅尼西亞建基地,能斷第二島鏈
    美國陸軍一名中校近日指出,中國正尋求在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建立軍事基地,作為在第二島鏈切斷美國對亞太區域進行力量投射的跳板。 而臺媒報導此事時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因氣候變暖,密克羅尼西亞等南太平洋島國面臨沉沒威脅,目前,中國大陸的填海造島技術獨步天下,正可化解這一危機,故不止密克羅尼西亞,還有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等臺灣「友邦」也將倒向大陸。
  • 圍堵中國,美國精心劃出5條島鏈封鎖,第一島鏈名存實亡?
    有時,美國也認為韓國是第一島鏈的一部分,但是隨著美國的政策,這種情況經常會改變。地理上的島鏈是指呈弧形的連續島嶼鏈,而軍事上的島鏈是指將島嶼群作為軍事基地而形成的軍事封鎖線。美國在太平洋設置了3條島鏈,在印度洋設置的2條島鏈,都是用它來圍堵封鎖我國的。我國要想東出太平洋,就需要穿過這3條島鏈,才能直面美國的西海岸。
  • 島鏈是冷戰產物國人沒必要歡呼「肢解島鏈」
    伴隨中國海軍遠海訓練的常態化,所謂中國挑戰島鏈的話題不斷升溫。作為一個特殊的軍事地理概念,島鏈論由來已久,時至今日仍被一些國家視為地緣博弈的重要依託。尤其是日本,從政府高層到媒體報導,無不對所謂中國海軍「突破島鏈」傾力炒作。什麼是島鏈,如何看待島鏈,如何調整面對島鏈的心態,值得並需要我們關注和思考。
  • 美國精心打造的「島鏈」戰略出現了四點破碎!
    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裡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黑拉群島。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於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學者王鼎傑認為:美國最大的地緣優勢就是遠離歐亞大陸,但最大的劣勢也是遠離歐亞大陸。
  • 西太平洋上的鎖鏈——美國打造的第一島鏈
    但是,就實際戰略價值而言,太平洋上的「三大島鏈」對我們有著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組成的第一島鏈。其地理位置距離我們最近,第一島鏈主要位於中國海域與太平洋的分界線。 東海區域的島鏈從臺灣島的西側延伸至日本列島。南海區域則包括菲律賓西部和越南東部的大多數島嶼,上述島嶼構成了第一島鏈。實際上造成了中國近70%的南海的航行面積。
  • 境外媒體稱解放軍跨越第一島鏈常態化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解放軍飛越由衝繩、臺灣和菲律賓等構成的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25日援引《人民日報》24日報導稱,解放軍空軍實現了遠洋訓練的「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
  • 美國的三大島鏈,鎖不住中國那顆想要遠航的心
    隨著中國遠程打擊能力提升,美國越來越感到在「第一島鏈」附近駐軍不安全。如果美軍不更新技術,那麼到2020年,中國可能大幅削弱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優勢。有美國智庫向美軍提出建議,以便「威懾並擊敗解放軍沿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所發動的攻擊」。有美軍專家認為,美軍若不能持續更新技術能力,那麼到2020年左右,中國將擁有一支足以克制美國遠東駐軍的打擊力量。
  • 外媒:日本新防務計劃瞄準中國 在衝繩島鏈"築籬笆"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路透社3月20日報導稱,日本軍事專家擔心,北京或許即將穿過一個日本島鏈打開通往太平洋的入口。數十年來,這個島鏈一直限制著中國的軍事影響力。報導稱,東京認為,中國戰艦和戰機自由穿越衝繩島鏈是對重要海上航線的一種威脅。對中國來說,這種進入權是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重要部分。
  • 專家:美日加強對中國島鏈封鎖 與那國島成重點
    維護第一島鏈體系的完整是日本駐軍與那國島的一個「支點」。我們都知道,俗稱的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這個島鏈是美國和日本在冷戰期間共同構築起的一條「遏制線」,臺灣則被美國視為第一島鏈中的關鍵。一旦臺灣在這條島鏈中失去了「作用」,第一島鏈就成為一個有缺口的鏈條。該島鏈的遏制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 臺灣學者認為臺灣應該計劃美國從第一島鏈撤軍
    第一和第二島鏈(圖片由美國國防部提供)      據7月16日「臺灣新聞」報導,前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龔家政稱,美國將退出第一島鏈,臺灣應該在7月15日的臺北會議上開始規劃新的戰略環境。他表示,在臺北舉行的民主太平洋聯盟"新海峽兩岸關係"會議上,美國從臺灣周邊撤軍將削弱臺灣的戰略定位,並削弱臺灣在國際上的重要性。
  • 第二島鏈的中心關島
    關島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重要的戰略航空兵前進基地,通過關島基地美國威懾亞太。 (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和美國的馬裡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
  • 葛漢文:島鏈、空間控制與霸權——美國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想像
    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急劇演進,這種以強調西太平洋戰略重要性為主要特徵的地緣政治想像再度強化,並成為當前美國亞太政策甚至「印太」戰略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對地區安全形勢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愈發突出的挑戰。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深入分析美國西太平洋地緣政治想像的源起、發展及當下表現,對於準確把握美國亞太政策企圖、分析甚至預測其未來發展走向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 日欲對華設四層防線:對中國海軍是極大麻煩
    國內外不少分析認為,衝大東島與釣魚島有相似的地理特徵,島上訓練設施完善,有助於日本自衛隊真實模擬「奪島」場景。但這絕非日本此次演習的全部深層考量,筆者認為:實際上日本還包藏有更為深層的、不願示人的精到算計和背後玄機。近年來,日本為增加與中國爭奪島礁海域的籌碼,竭力拉美國「下水」,企圖借力來扼控、封鎖中國。日本政府再三懇求美軍在衝繩地區派駐F-22戰鬥機、「愛國者」飛彈等。
  • 關島,美國第二島鏈的核心,亞洲的前哨基地,太平洋上不沉沒航母
    導讀: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全球核心地區,都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從而達到掌控少數地區而影響全球,這就是著名的以點控面,既節省了大量軍費,又能服務於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而在亞洲地區,美國則通過三道島嶼封鎖線,嚴密把控著亞洲國家,當然主體還是我國,其中第一島鏈在我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防禦策略下
  • 漢和稱整個太平洋都是中國東海 已無所謂島鏈
    外刊列舉了歷次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及其到達國家加拿大軍事評論雜誌漢和防務評論2013第9期刊文,對中國海軍近年來的海外活動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海軍三大艦隊頻繁出訪,積累了豐富的大洋巡航經驗,在多個港口進行過補給,但中國在短期內建海外基地似乎不那麼可行;文章還提到,近年來,中國海軍頻繁出入輕津海峽、宮古海峽、衝繩海槽,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什麼「島鏈」之說。
  • 中國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或超4千公裡!可覆蓋第二島鏈
    近日,網際網路媒體曝光了一張外國分析人士預測的中國戰略預警雷達覆蓋範圍示意圖如果資料屬實的話,那麼意味著中國戰略預警雷達覆蓋範圍已經可以覆蓋囊括第二島鏈的範圍一般而言,固定在地面執行戰略預警任務的雷達稱為地基戰略預警雷達根據作戰要求
  • 美軍畏懼中國飛彈 擬撤往關島讓日本防守第一島鏈
    (原標題:你頂著,我暫撤中國飛彈射程外...美被曝擬讓日本等防第一島鏈)【環球網綜合報導】去年7月離任日本陸上幕僚長的巖田清文15日在華盛頓的研討會上透露稱,美國正在研究若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暫時轉移至美屬關島,而連接衝繩、臺灣和菲律賓的海上軍事戰略線
  • 山東艦重返南海,日本前司令:一旦發生衝突,美航母退出第二島鏈
    今年以來,美國在軍事等領域採取的行動可謂是十分頻繁,除此之外,由於美國採取的極端對華策略,我國的南海地區也曾多次出現美軍艦艇以及戰機的蹤影,美國這樣的行動一方面是對於中國的嚴重挑釁,同時也導致南海地區的局勢再度變得有些緊張。
  • 日本欲造核潛艇 阻止中國前出島鏈收復釣魚島
    為此,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稱,這一舉措是為了便於「對抗」日益壯大的中國海軍。 34年來首次擴編潛艇 數量從18艘增至20艘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擴增計劃,是將原本的18艘增加到20艘。這是日本自1976年發布「防衛計劃大綱」34年以來,首次做出擴大潛艇數量的決定。
  • 分析稱韓國興建濟州島軍事基地牽制中國海軍
    臺灣《亞太防務》雜誌日前刊登文章稱,牽動各方神經的濟州島軍事化問題「塵埃落定」,韓國政府於該島西歸浦市以西7.5公裡處建設大型海軍基地的決議,被最高法院裁定合法,預計2015年竣工。未來,韓國海軍將在此部署強大的機動艦隊,還有預測說,美國渴望在美韓軍事同盟框架下借用該基地,為其針對中國的「海空一體戰」再添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