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氣候災難正在反映世界末日的神話,這比您想像的還要糟

2020-12-12 科技前言技術追蹤

現實中的氣候災難正在反映世界末日的神話,這比您想像的還要糟

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出現了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報告,這些報告提出了對未來的啟示性願景。隨著氣溫上升,加劇了澳大利亞的野火,懲罰了中西部的洪水以及兇猛,這一願景已經開始成形。墨西哥灣沿岸的颶風。

但是,即將過去的不僅僅是科學家的嚴峻預測。隨著越來越危險的大火和洪水迴蕩著宗教和民間傳說的預言,這也是世界各地的世界末日神話。正如阿爾·戈爾(Al Gore)所說:「網絡新聞的每一個夜晚,就像《啟示錄》中的一次自然遠足。」

這種趨勢可能對解決碳危機構成挑戰。專家說,如果人們相信氣候混亂恰好預示著日子的終結,他們可能會放棄做避免大災變所需的事情,從而使世界末日的預測自我實現。

當古老的故事成為現實

數十年來的碳汙染已使地球天氣系統發生了令人震驚的變化,其中包括一些貌似直接來自神話的現象。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家Ben Orlove說,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土著社區菲納亞,人們相信,當附近的冰川開始消失時,它將預示著世界的盡頭。不再有水,強大的風將吹散一切。

事實證明,這要歸功於氣候變化。供給河流和溪流的冰川正在萎縮,預示著淡水的短缺。剩下的就是輕而易舉地完成它。

例如,在印度教傳統中,末日始於長達一個世紀的乾旱,正如JF Bierlein撰寫的《平行神話》所述,這裡講述了許多故事的來源。人們相信他們的湖泊和河流將枯竭,大地將在火焰中爆發。隨後將是降雨和洪水。今年,印度遭受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廣泛乾旱。水庫中的水位下降,乾旱的天氣為野火奠定了基礎。乾旱之後是一段時間的強降雨和洪水,這也歸咎於溫度升高。

考慮一下北歐人的故事,他們說世界將以殘酷的冬天結束-這是自相矛盾的,這是氣候變化的另一個後果,因為噴氣流的變化為北歐帶來了特別寒冷的天氣。或看看阿茲臺克人,他們認為世界已經因大火,洪水和颶風而終結了好幾次。近年來,墨西哥應對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野火,沿海洪災和增壓颶風。

氣候神話最常見的形式也許是洪水神話,洪水神話本身就是一種世界末日的故事。在其中,神靈向地球泛濫以懲罰人類的罪過,他們選擇了少數倖存者在洪水後重新居住在地球上。錯誤行徑,懲罰和重生的循環是世界末日敘事的共同特徵。

在聖經中,諾亞被告知要建造一個方舟。在巴比倫的民間傳說中,是烏特納皮什蒂姆(Utnapishtim)豎起船來的。在夏威夷,努努族長豎起一條船。大平原的Knisteneaux認為這是一個名叫K-wao-tah-k的少女,被一隻大鳥帶到安全地帶。清單繼續。

耶魯大學宗教史學家約翰·格裡姆(John Grim)說:「洪水的存在在神話傳統中很普遍。」 他解釋說,由於人類傾向於定居在河流,湖泊和海洋附近,因此許多文化都採用了洪水神話。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不斷上升的海洋時代令人回味。在最壞的氣候情況下,預計海洋將上升六英尺以上。到2050年,由於氣候變化,全球多達3億人可能面臨長期洪災。洶湧的潮汐將席捲房屋,奪走生命,並將生還者推向內陸。這再次是一場大洪水,但是最終沒有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希望。

世界末日神話的作用

就像關於來世的故事一樣,關於世界末日的故事可以減輕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同樣,相信暴風雨,洪水或其他災難是眾神的工作,可以幫助賦予原本無法企及的悲劇意義,並使人們有機會尋求救濟。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兼民俗學家艾德麗安·馬約爾(Adrienne Mayor)說,在小冰河時代(從1400年代到1800年代)的低溫時期,許多歐洲人認為寒冷的天氣是上帝的旨意。她指出,當高山冰川在農場和城鎮中擴展時,村民們放下了十字架,點燃了蠟燭,並抬起了冰川的邊緣,希望說服全能者進行幹預。

這就是神話中氣候的本質。當眾神高興時,太陽就照下來。當它們受到幹擾時,閃電就會裂開。當他們生氣時,他們會用火和洪水報仇。這就是世界的終結方式-不是爆炸,而是天氣。

紐約市立大學宗教講師哈維爾·皮卡約(Javier Picayo)表示:「對於許多文化而言,與地球的聯繫非常重要,以至於地球的毀滅與世界的滅亡基本相同。」

但是,世界末日的故事通常標誌著一個新的開始。按照印度教的傳統,每4,320,000年毀滅並重造地球一次。在北歐傳統中,仙境傳說以剩下的最後一位神阿爾法杜爾結束,重新創造了世界。啟示錄以地球上的新天堂作為結尾。

阿伯丁大學宗教研究教授羅伯特·塞加爾(Robert Segal)說:「許多神話所做的-當然是我所知道的-預言著結束,這聽起來可能具有諷刺意味,但它會重新開始。」 「世界末日通常被認為是對開始的回歸。因此,回到了伊甸園。」

這是世界末日敘事的希望之舉,但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相信諸神最終會救贖我們,這也是危險的。

相信預言的危險

雖然許多人將此類故事視為寓言,但有些人卻將其視為歷史或預言。大約七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氣溫上升標誌著末日,包括大約四分之一的福音派基督徒。相似的比例認為,由於世界末日臨近,我們不必擔心氣溫上升。

其他 研究證實了這一發現,表明那些從字面上解釋聖經(特別是末世段落)的人不太可能擔心環境。當被問及他對保護美國自然資源的看法時,前內政大臣詹姆斯·瓦特( James G. Watt)著名地回答:「我不知道在上帝歸來之前,我們可以指望多少後代。」

進一步使事情複雜化的是,研究 發現,遭受自然災害的人們經常求助於宗教作為應對機制。可以想像,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來自宗教的世界末日故事。有些人可能會把氣候變化視為對人類不法行為的懲罰。

喬治·梅森大學氣候變化傳播中心主任埃德·邁巴赫說:「我們在調查中沒有向人們問這件事,但我懷疑有些人確實將全球變暖視為對人類不道德行為的一種懲罰。」 「其中一些人可能將其視為上帝對我們彼此之間的罪行的懲罰。其他人可能認為這是地球母親對我們對地球的罪惡的懲罰。如果確實存在這兩種觀點,我懷疑它們存在於非常不同類型的人中–第一種是保守派,第二種是自由派。」

甚至邁巴赫描述的自由主義,世俗的觀點,儘管紮根於事實,也可能會引起問題。在2004年電影《明天之後的一天》的一篇論文中學者警告說,通過描繪一個已經被氣候變化破壞,進而無法拯救的世界,它提供了「啟示錄,最終削弱了環境倡導,」並威脅要啟發宿命論。

但是,世界末日的故事有一種方法可以激發人們思考氣候變化。例如,弗朗西斯教皇在他2015年關於氣候變化的百科全書中,呼籲世界末日為保護地球而辯護,敦促追隨者保護上帝的創造直到耶穌回來。Picayo提供了他對文本的見識。

他說:「啟示說,新的耶路撒冷,天堂之國,降落到地球上,我認為我們必須考慮,如果我們要摧毀它,那麼這個天堂之國將是什麼?」 面對氣候混亂,這種思路可能是宿命論的解毒劑。

「想像一下這種情況:社會上可信賴的聲音開始講述有關氣候啟示的可能性在不斷增長,這不是上帝的作為,而是人類失敗的作為,這使人們團結起來克服冷漠並參與其中迫使我們的政客採取必要的措施,」邁巴赫說。「幾年前,我曾說過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後來戴維·華萊士·威爾斯(David Wallace-Wells)開始用世界末日的方式撰寫有關氣候變化的文章,許多人都在尋找他的著作。它使他們採取了政治行動嗎?未知,但完全有可能。」

皮卡約(Picayo)同意說:「談到世界末日的神話,我認為與未來無關,而與現在有關,這可能提醒我們所有人思考我們今天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好萊塢電影 為何鍾愛「世界末日」?(圖)
    而各種末日預言,成為好萊塢片商的「搖錢樹」。這樣也培養起了好萊塢電影人的「末日情結」。   被中國觀眾力捧的《2012》便是這樣一部電影。《藏獒》製片人何堪說,從電影來說,好萊塢片商是充滿「惡意」的,他們混淆了電影虛構情節和虛假神話概念,通過網際網路在人群中激起「末日恐懼」,以賺取更多的票房。
  • 《末日逃生》:披著災難片外衣的家庭公路片
    鑑於今年人們對《傳染病》這類涉及病毒或流行病情節的電影的熱切關注,可以想像災難片正是現在大家所需要的。畢竟,在看到別人的境況比我們的現實世界更糟時,我們會感到一定的安慰。在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最新災難片《末日逃生》中,一顆彗星正逼近地球,最初專家預計這顆彗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但隨著第一批「小」碎片降落到地球上,顯而易見,人類將迎來滅頂之災。
  • 易經中的2012世界末日預言
    還有2000年也有預言哈雷彗星會撞地球的末日預言,結果1999年到2000年都過去,證實地球沒發生末日大災難,這些西方宗教經書文章,基督教會牧師,佔星預言家的末日預言幾乎落空,而是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大樓雙塔與五角大廈被恐怖分子劫持飛機自殺攻擊撞毀,911此災難死亡2998人。
  • 人為什麼喜歡想像「世界末日」?
    文丨(苦笑)眾所周知,人類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想像世界末日,以及末日後的世界。舉個例子,假如你在1999年購買了某平臺2000年的年費會員,系統可能判定你購買的是1000年的會員。▲傳說中的特斯拉「死光」亦真亦假的世界末日沒有摧毀人類文明,反倒是人類在自己的想像中「滅亡」了好幾次。這就是末世情結。
  • 災難科幻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的諾亞方舟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知名的災難片《2012》世界末日,雖然現在的我們知道電影純粹是根據瑪雅文化進行虛構拍攝,但是在上映之初,還是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反響,畢竟電影的故事架構過於巧妙,有點以假亂真的樣子。
  • 推薦五部不可不看的末日災難片,絕對震撼你的眼球
    NO.1 《2012》提到末日題材的災難片,絕對不能不提的就是這部上映於2009年11月的電影《2012》,又名《2012世界末日》,某瓣評分7.9,好於87%的災難片。各國政府已經聯手開始秘密製造方舟,希望能躲過這一浩劫。以寫科幻小說謀生的傑克遜(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飾)在帶孩子們到黃石公園渡周末時發生一連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經兮兮的查理(伍迪·哈裡森 Woody Harrelson 飾),查理告訴他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 世界上最震撼的世界末日電影《末日逃生》
    這部電影與以前的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的電影大致相同,但震撼感不強,不能很好地呈現世界末日災難片,並且大多數都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首先:作為世界末日的災難片,它更多地反映了世界末日,但是這部電影使用演員來表達世界末日的到來,但是演員表現不佳,編輯是 不能說演員的表演技巧不好就是指揮演員和編劇; 接下來的事情是現場並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世界末日的景象,沒有視覺衝擊,不能說是平淡但有些淡定。 讓我們再談一談現場。
  • 《末日逃生》:這就是為什麼川普想買下格陵蘭島
    ,可以想像災難片正是現在大家所需要的。畢竟,在看到別人的境況比我們的現實世界更糟時,我們會感到一定的安慰。 在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最新災難片《末日逃生》中,一顆彗星正逼近地球,最初專家預計這顆彗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但隨著第一批「小」碎片降落到地球上,顯而易見,人類將迎來滅頂之災。
  • 本應過去的2012瑪雅世界末日,竟然又在這個遊戲死灰復燃?
    地球毀滅,世界末日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老生常談的熱門話題,世界末日論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諾亞方舟故事,儘管近代科學家一再強調世界不會隨隨便便地被毀滅,卻一直沒有辦法阻止人們對於這一災難現象的遐想,這種末日腦洞,反而在2012年12月31日火力全開。
  • 世界末日正在逼近?美國上空出現的「黑雲」,究竟在暗示著什麼?
    面對2012年的世界末日,常年飽受質疑,有人認為瑪雅人所說的2012年有誤差,而是2021年,在機緣巧合下,才變成了2012年,很多人對這種解釋感到荒誕。細想一番,又有理有據。此外還有人認為瑪雅人所說的2012年世界末日,並不是指地球遭到摧毀,而是指人類在思想上的轉變和覺悟。
  • 2012,向世界末日說NO!
    為了看清楚我們的「災難上癮症」,並且了解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在犯錯,我們需要回顧過去50年的歷史。聖經新約之《啟示錄》中的「末日四騎士」,這四位騎士在我們的現代版本中變成了化工汙染 (殺蟲劑、氟氯烴和酸雨)、疾病(禽流感、豬流感、非典型肺炎、愛滋病、伊波拉病毒、狂牛症)、人類(人口問題、饑荒)和資源(石油、金屬)。下面讓我們逐一地來看。
  • 《龐貝末日》8.15公映 超前揭幕豪華災難史詩
    作為今年暑期檔引進片中唯一的一部災難巨製,《龐貝末日》憑藉其雲集好萊塢一線演員陣容及製作團隊的強大班底、炫目3D技術下打造的宏大場面和搶眼視覺效果,贏得了影迷們的諸多期待。在影片上映之際,您不妨聽我們仔細解讀欣賞這樣一部恢宏巨製的十個最佳要點。
  • 末日災難片《後天》,這部電影令世界震撼!
    用電影溫暖心靈,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叨嗶電影,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發人深省的經典災難片——後天男主傑克是一名氣象專家,這天,冰架突然開裂,傑克意識到危險的來臨,他連忙將氣候變暖會引發第二個冰河時代的提議告知各國領導人,但是卻沒有人相信並認為他的話是無稽之談。
  • 「魔幻」2020:除了新冠疫情,還有這些氣候災難愈演愈烈……
    中新網8月14日電(陳爽 孔慶玲) 2020年已過去大半,當全世界仍將目光聚焦在新冠疫情上時,很少有人意識到,全球氣候變化所引發的種種次生災難,正把人類拖入另一個泥潭。  全球變暖,北半球「寒極變火爐」;冰川融化,北極圈「越來越綠」;山火肆虐,30億動物受災;生態惡化,「地球之肺」要不保?
  • 六部精彩世界末日災難電影每部都是佳作,你看過幾部?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開始融化,地震,海嘯,颱風每年頻頻發生。自然災害逐年增加,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今年的澳大利亞的大火災簡直就是對人類的一個再次的重磅打擊。所以我們要進行要保護自然環境,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六部精彩的世界末日災難電影,每一部都具有警示的意義。
  • 《末日崩塌》,災難面前,我們怎麼做?
    《末日崩塌》作為一部災難大片,感覺還是中規中矩的,談不上審美,但看著也不疲勞,沒有大的硬傷,對於片中的地震和海嘯,畢竟是虛構的夢幻,不必拿紀錄片甚至新聞報導的標準,來衡量其真實性和準確度。    如果說有點問題的話,出在片名上。
  • 最現實的末日災難片,假設全世界斷電,就會變成單車版《釜山行》
    末日災難片的一直深受影迷喜歡,這部日本電影《生存家族》號稱最接地氣也最現實、貼近生活的災難電影,如果劇中的事情真的發生,大家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這部在2018年登陸國內的災難電影,評分高達8.1分,可見其優秀,這是國內災難電影達不到的高度。《生存家族》中圍繞著停電這個話題展開,突然一天全世界都斷電,一切和電有關的東西都不能使用,這樣的情況下,鈴木一家人為了生存而奮鬥遷徙,並在旅行路上重拾親情的故事。這部電影硬生生從一部災難電影轉變為了喜劇、情感電影,但並不是撲街,而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感化!
  • 《末日逃生》——以為是災難片,其實是一副末世下的人性畫卷
    《末日逃生》是由裡克·羅曼·沃夫執導,傑拉德·巴特勒、莫瑞娜·巴卡琳、斯科特·格倫主演的災難片,該片講述了彗星正在朝地球逼近,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災難,人們在災難後重獲新生的故事 。
  • 災難電影生存指南
    與其說災難電影在滿足觀眾們對未知災難的獵奇心理,倒更不如說,人們需要藉由災難電影來確認當下生活的安全性。  常讓災難電影欣賞者們後怕的是——通常這些災難影片,都或多或少取材於現實中發生的災難,或以一種理論上可能出現的假設為根據。
  • 推薦幾部災難片《後天》《完美風暴》等
    >發布日期:2004年5月28日(中國大陸/美國)豆瓣得分:8.2分傑克(丹尼斯奎德DennisQuaid)一位氣候學家認為,溫室效應正在造成地球的災難,而北極冰川的融化將使地球回到冰河世紀的災難。一切都被太晚:颶風、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極度寒冷,一系列的地球巨變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災難。美國政府組織北緯30度的人們繞赤道移動。場面很混亂。更糟糕的是,傑克的兒子被困在曼哈頓圖書館裡,通過燒一個書商的火來保持體溫。我們怎樣才能逃脫滅絕的災難?冰雪地球什麼時候能暖起來?這是一部關於極端溫度的電影。地球突然遭受到極冷的溫度氣旋,所到之處都變成了冰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