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咖啡:戰火中涅槃的古早味

2021-02-16 39號棧橋咖啡

  咖啡最早在衣索比亞被發現,緊隨其後,衣索比亞的鄰居葉門,用其獨特微氣候和高海拔地理位置開始生產風味獨特的咖啡,葉門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咖啡作為農作物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國度,葉門咖啡的原生品種叫做Udaini(烏黛妮),它是古老的鐵皮卡品種,這一點和瑰夏非常相似。

 

  從16世紀開始,在隨後的150年裡,葉門曾經一度還是全世界咖啡豆的唯一產地,所有的咖啡都通過摩卡港跨越紅海進行出口,所以摩卡咖啡是一個模糊的感念,基本上當時從紅海到阿拉伯海南北的東非和葉門咖啡都會被稱為摩卡咖啡,咖啡喚醒了這座偏僻的港口,在奧特曼帝國的庇護下,葉門小心翼翼的經營著他們的咖啡因產品,堅持不售賣活的咖啡樹和咖啡種子,建立起一個全球的咖啡壟斷市場。

  然而,葉門並沒有守住這個秘密多久,荷蘭商人最終還是搞到了活的咖啡樹。世間萬物興衰更替,葉門咖啡也沒能逃過歷史的變遷,即使它在幾百年前壟斷著世界咖啡市場,阿拉伯和歐洲貴族以喝葉門咖啡為榮,但僅僅幾十年之內,當奧特曼帝國和葉門境外不斷有地方開始種植咖啡樹,葉門的咖啡壟斷帝國走向了沒落,摩卡港現在已經不能再使用了,它幾乎已經被沙子填滿,不再是個港口,而變成了一個沙洲,滄海桑田,令人唏噓。

 

  如今葉門國內政局的動蕩導致整個國家走向崩潰,戰爭和毒品摧毀了葉門,葉門咖啡在過去的一百年中品質急劇下降,今天葉門咖啡的種植和處理方法與數百年前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即使在後來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在咖啡種植和生產方面都趕超了葉門,但在如今的精品咖啡時代,葉門的咖啡在世界上仍保有盛譽。它有著狂野而獨特的風味,並不斷地吸引著咖啡饕客們。儘管幾個世紀以來摩卡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但如今葉門的咖農們仍然熱愛並堅守他們的咖啡園,仿佛400多年來也未曾改變。

 

  幾年前,葉門咖啡又因為一個人的傳奇故事而重新回到世人視線,出生在舊金山的葉門裔美國人Mokhtar,2013年的某天在舊金山的一家精品咖啡館喝到了人生中第一杯單品咖啡,迷人的風味如閃電般擊中他的全身,在那一刻,Mokhtar稱「人生的過往與未來仿佛發生了碰撞」,不僅點燃了他對遠在葉門的家鄉及咖啡的好奇心,還為他指引了一條改變他一生的道路:重振葉門咖啡。隨後Mokhtar在葉門遊歷了三年,對30個咖啡種植區實地探訪,一些偏遠的莊園甚至要在山間徒步3日才能到達,他的足跡遍布了葉門所有種植咖啡的土地。Mokhtar目標很簡單,說服農民提升他們咖啡豆的品質,獲得比種植毒品更高的收入。雖然葉門的農民是世界上第一批開始種植商品咖啡的,但因為與國際市場隔絕多年,他們的標準也一直在下跌。「他們採摘和處理咖啡櫻桃的方式都十分隨意,」Mokhtar說,「於是我必須要放慢速度,親自幫助他們,例如幫他們建立日曬床,給他們引進了第一臺水分測試儀。」從使用有機肥料到只採收最成熟的咖啡櫻桃,再到乾燥、處理法等,Mokhtar幫助葉門的咖農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種植體系,而這,完全憑一己之力。他還把分散的農民組織成為合作社,要求董事會必須要有50%的女性,當農民使用全新的種植方法時,他們還可以獲得比市面價格高出1/3的補貼,他為咖農提供無息貸款,咖農們甚至可以直接用咖啡來償還貸款。

  在歷經無數個日夜的付出與心血傾注後,2015年3月,當他準備帶著來自葉門不同產區的生豆樣品,想要帶給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讓這些豆子在西雅圖舉行的世界最大型咖啡論壇接受測評時,葉門內戰爆發了,就在他出發的前夜。兩座民用機場都被炸毀,所有航線都停止運營,Mokhtar被困在了葉門。一瞬間,這個古老的國度被戰火所籠罩,地上遍布炮彈的殘骸,他唯一的出路是先離開,於是,Mokhtar來到摩卡港,僱了一艘小漁船,讓漁夫把他送到紅海的另一邊非洲。背著簡易的行囊,帶著兩箱咖啡豆,兩個人、一艘船在沒有導航、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了七個小時,到達了非洲小國吉布地。然後從那裡,又輾轉數日,Mokhtar終於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這個歷經了戰爭與炮火洗禮的葉門摩卡港咖啡(Mokhtar創立的品牌名),最終在COFFEE REVIEW評選的年度排名前30的咖啡豆榜單中,以97分高居榜首。Mokhtar說,「這些咖啡能在這裡被呈現,是一個奇蹟。」。他的這段「逃生經歷」與在戰火中對頂級咖啡的堅持,被美國作家Dave Eggers創作成了小說《THE MONK OF MOKHA》。從戰火中涅槃的葉門摩卡港豆子,不僅在那次論壇上獲得了一致好評,如今在世界咖啡師大賽上也開始初露鋒芒,越來越多的世界咖啡衝煮大賽的冠軍都是選用的葉門摩卡港的豆子。

  葉門咖啡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更圓,呈淡淡的綠色,外形和埃塞爾比亞的哈拉爾或耶加雪啡很相似,也說明葉門和衣索比亞的咖啡品種極為接近,葉門咖啡的特點在於它果香濃鬱,有明顯的酒味、辛辣味和堅果味,有人說這是紅海特有的「狂野味道」。葉門咖啡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一直不低,一方面是政局動蕩導致出口量極少,另外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大亨們消耗掉了大部分的出口量,在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葉門咖啡倍受寵愛,所以留給歐美的是昂貴的價格,國際市場上,葉門咖啡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喝上一杯葉門咖啡是很獨特的感覺,是體驗咖啡古老歷史的旅程,也是對一個國家文化和傳統工藝的朝覲。現在,葉門的咖啡也正在轉型、成長和變化,特別是像Mokhtar這樣的傳奇人物為葉門咖啡帶來了新生,在災難性的內戰和動蕩時局中堅持,懸而未決的政局左右著葉門咖啡甚至是葉門的未來。

  然而,激發葉門咖啡種植和加工工藝的激情依然存在。將心力傾注在葉門咖啡過去輝煌的工藝歷程的咖啡種植者們,也仍然堅信大自然將賜予葉門咖啡更樂觀的未來。如今的葉門咖啡,浴火重生,即使頂級的瑰夏和藍山也無法掩蓋其耀眼的光芒,這背後滄桑積澱的歷史絕對是它風味悠長的關鍵促因之一。

相關焦點

  • 葉門女藝術家戰火中作畫 傳遞和平與希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獨立報》1月5日報導,自去年3月葉門宗派之戰升級為全面戰爭以來,已有數千人在戰火中死亡,上萬人被迫逃離家園。但也有藝術家們在用自己的畫筆追求和平與希望,葉門女藝術家薩巴•吉拉斯就是其中一位。
  • 咖啡產區 | 葉門咖啡產區及分級制度介紹
    葉門摩卡咖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葉門則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之一。據說早在公元1561年,鄭和下西洋就帶回了許多摩卡咖啡進貢明朝皇帝。   歷史故事:   早在距今五百年多前,葉門就以古老的方式生產咖啡。
  • 葉門衝突升級四周年:和平遙遙無期 戰火中的孩子在陵園中謀生
    而2015年3月26號、也就是四年前,沙特等國針對胡塞武裝發起代號「果斷風暴」的軍事行動,組建聯合部隊對葉門進行軍事幹預,葉門衝突升級。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四年來,上萬人死於葉門的戰火中。不少民間機構更是認為,真正的死亡人數可能是這個的五倍還多。
  • 葉門摩卡咖啡豆 葉門摩卡咖啡和摩卡咖啡區別&葉門摩卡咖啡風味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葉門是古老的咖啡種植國之一,風味其實也相當野性。從17世紀歐洲人就迷上了充滿野性的葉門摩卡一直至今。葉門有著極度乾燥的氣候,年降雨量400-750mm,所幸葉門的咖啡基因來自埃塞的耐旱哈拉品種,所以從古至今葉門的咖啡豆清一色採用日曬處理,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全日曬的咖啡生產國。
  • 布魯克林葉門商人重振高端咖啡市場
    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居住著許多葉門裔美國人。由於葉門有過因咖啡而富裕的一段歷史,在布魯克林生活的葉門商人希望通過自身的發憤自雄,在歷史上引以為豪的咖啡行業中開拓一片富有影響力的市場。這篇文章來自編譯,文中主要講述了布魯克林的葉門商人重振高端咖啡市場的故事。哈基姆·蘇萊曼尼(Hakim Sulaimani)在自己的咖啡店烘焙咖啡豆。
  • 全球十大頂級咖啡產地——摩卡的國度葉門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摩卡咖啡得名於咖啡古國葉門的摩卡港(Mokha)。關於咖啡是如何傳入葉門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曾經有一群大鳥,口銜成熟的咖啡果實飛越紅海,並使它們掉落在葉門,這樣,咖啡才開始在葉門生長起來。」
  • 葉門摩卡咖啡
    古代葉門所生產的咖啡經這裡出口到歐洲和世界各地,這裡是最早出口咖啡的地方,是咖啡貿易的鼻祖,故而得名。葉門人自古就有飲用咖啡的習慣,造就了與世界其它地區截然不同的咖啡文化。摩卡咖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葉門則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之一。據說早在公元1561年,鄭和下西洋就帶回了許多摩卡咖啡進貢明朝皇帝。
  • 詳解葉門摩卡咖啡豆產區 日曬處理法摩卡咖啡風味與特點描述
    【葉門咖啡的歷史 】葉門以乳香或香料貿易而聞名,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咖啡摩卡的原產地。如果追隨到以前,這裡也是聖經中諾亞造方舟的地方。無論是他們會為了降低咖啡種子中的水分,將咖啡種子放在特殊環境中培育;或是固定每周六燃燒雜草以殺死害蟲;或者是用當地的牲畜來提供有機肥料——你都會發現,他們很少使用化學藥品和農藥,然而卻是精心的用自己的方法護理咖啡樹。喝一杯葉門咖啡是很特別的。既是一個咖啡因提神的提神劑,是體驗咖啡歷史的旅程,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工藝的啟蒙。
  • 咖啡古國:葉門
    在咖啡被衣索比亞人廣為食用的時候,那時北非和阿拉伯地區之間的奴隸販運正是興盛時期,隨著一批批的奴隸從北非等地被販賣到阿拉伯各個地區,咖啡也漸漸地種植和推廣開來。目前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是葉門地區,最遲在15世紀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咖啡種植園,實際上咖啡在這一地區的種植時間可能會更早。
  • 世界咖啡文明的一顆「遺珠」——葉門咖啡
    從17世紀歐洲人就迷上了充滿野性的葉門摩卡一直至今。葉門有著極度乾燥的氣候,年降雨量400-750mm,所幸葉門的咖啡基因來自埃塞的耐旱哈拉品種,所以從古至今葉門的咖啡豆清一色採用日曬處理,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全日曬的咖啡生產國。
  • 咖啡傳播第一站:葉門咖啡產區介紹
    ,因咖啡豆都由摩卡港集散出港,葉門摩卡咖啡豆因而得名以至於咖啡+巧克力醬的飲品也稱之為摩卡。而因為當地處於戰亂,胡塞武裝控制了葉門,包括最近使用無人機空襲沙特油田,全球原油產量也因此大減,這種大環境之下,葉門咖啡豆並不容易運出。葉門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之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
  • 全球十大頂級咖啡產地——摩卡的國度葉門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摩卡咖啡得名於咖啡古國葉門的摩卡港(Mokha)。關於咖啡是如何傳入葉門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曾經有一群大鳥,口銜成熟的咖啡果實飛越紅海,並使它們掉落在葉門,這樣,咖啡才開始在葉門生長起來。」
  • 萬國咖啡之印度——奶茶下的咖啡文化
    相比較於奶茶,咖啡在印度的普及程度似乎就弱了很多。但早在十七世紀,印度就開始了咖啡栽培業,是除了埃塞與葉門的第三號古早味咖啡。擁有著「舊世界咖啡」的野香韻味,醇厚度比中南美洲與非洲豆高。印度咖啡的生產量比起衣索比亞與任一個中美洲國家還多出許多,有9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咖啡豆,是全球咖啡第五大生產國。除了產量大以外,印度的另一張咖啡名片就是風漬咖啡。這種季風處理法咖啡是無意間由大自然創造出來的新風味。
  • 臺灣古早味蛋糕風潮 本地戰火燒旺
    臺灣古早味雞蛋糕熱潮,一路從臺灣蔓延到韓國、馬來西亞,再到新加坡,而在本地的戰火越燒越旺,近半年來幾乎每個月開一家,目前已有五家品牌競飄蛋糕香。最新加入雞蛋糕大戰的是前天在nex購物中心開幕的緣味古早味現烤蛋糕,吸引了數百人到場排隊嘗鮮。
  • 克羅埃西亞:戰火中涅槃的黃金一代,一生一次的黃金機遇
    當一生一次的機遇來臨,從戰火中涅槃重生的克羅埃西亞人,能把握住機會嗎?文/ 曹 焱 編輯/ 郭 陽連續三場淘汰賽都通過逆轉的方式晉級,這樣的情形此前在世界盃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而單論半決賽中先落後最終翻盤的案例也屈指可數,上一支在半決賽中先丟球後獲勝的球隊,還是20年前的法國隊,彼時法國的對手也正是克羅埃西亞。
  • 葉門離天安門到底有多遠?
    葉門,全世界都將咖啡文化的大部分歸功於這個也許鮮為人知的國家。雖然咖啡樹的根在衣索比亞,咖啡飲料卻起源於葉門。
  • 戰火中的飛鳥哀鳴與鳳凰涅槃——讀熊育群《己卯年雨雪》
    那些他所熟悉的村莊的名字跟殘酷的戰史相連,強烈地震撼著他的心靈。可是,他要面對的既是歷史細節的湮滅和今人戰爭記憶的抽象化難題,更是文學如何面對戰爭、如何敘述戰爭這樣的敘事倫理問題。 1,戰火中的飛鳥哀鳴 王富仁先生認為有必要區分「戰爭」、「戰爭記憶」和「戰爭文學」這三個概念。
  • 這個國家盛產咖啡,卻更喜歡用咖啡果肉泡茶!
    葉門葉門自古以來盛產咖啡豆,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摩卡咖啡豆。然而在如此一個咖啡國度當地人卻更加偏愛由咖啡果肉所衝泡的果茶。這種咖啡果茶製作過程較為簡便,將咖啡果肉曬乾再烘烤然後搗碎加熱水衝泡即可。法國作家拉侯克曾在《航向葉門》一書中提及這是阿拉伯半島南部的特有習性。
  • 漂洋過海來見你丨葉門撤僑,展現《紅海行動》真實背景
    《時代文學》社會紀實 | 中國海軍葉門撤僑編者按■李朝全蘇毅的《中國海軍葉門撤僑》描述的是我國在2015年葉門危機中的一次重大的海外救援行動。
  • 咖啡烘焙三大潮流:由淺焙到中淺焙、回歸日曬、混合咖啡仍是主流
    咖啡的來歷其實不明,只知在衣索比亞被發現,在葉門發揚光大。普遍傳聞都說,千多年前一位衣索比亞牧羊人,瞥見羊只吃了一種野果後分外醒目,拿了這些紅彤的漿果去給僧人。怎料僧侶視之為邪物,丟入火堆中毀滅,果籽在火焰中烤烘,釋出惹人香氣,僧侶好奇拿來泡水,便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杯咖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