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鮮美蘑菇湯、嘎嘣脆棗圈……農交會上,這些河北農產品令人垂涎
阜平食用菌、張北馬鈴薯、圍場胡蘿蔔、雞澤辣椒等特色優質果蔬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採購商;石磨麵粉、金銀花飲料、各式熟食產品訴說著河北的農產品加工技術成果;御富德勝、秋實農業等品牌藉助農交會的展臺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在11月27日開幕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來自河北的各類農產品紛紛亮相,成為農交會上一道閃亮的風景。
精選農副產品,展現河北農業發展新氣象
11月2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交會產業扶貧成果展上,河北展區位於入口處,位置明顯。展位裡,來自河北的蘋果以其亮眼的外觀、清香甘甜的口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這個蘋果真不錯,口味非常好。」來自重慶市某商貿企業的採購經理王先生品嘗了富崗蘋果後,忍不住嘖嘖稱讚。
在農業品牌形象展區,來自我省的數百種農副產品亮相,同樣吸引了不少客流。
拿起一個將近1米長,顏色頗顯白淨的麻山藥,來自蠡縣河北佳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王松介紹起他們的「寶貝」產品:「我們公司的山藥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公司已經加入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請大家放心選用我們的產品。」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本屆農交會,我省按照「百膳冀為鮮」的農業品牌形象,突出「科技、綠色、品牌、質量」的主題,精選了200多家12大類500多種農副產品參展,充分展現了河北農業發展的新氣象。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龍頭企業
「紅棗皮比較堅固不好消化,直接泡水,裡面的營養物質不能析出來;而經過烘烤炒制,紅棗表皮發脆、果肉發焦,帶有淡淡的焦香味。」在甲殼素紅棗展區,來自行唐縣幾丁質紅棗專業合作社的盧彥鴿拿起合作社生產的焦棗產品向觀眾介紹,並熱情地邀請他們品嘗焦棗泡水後的味道。
「淨水一泡,表皮易裂開,裡面的營養成分會慢慢滲出來,溶解到水中。泡過的水變成橙黃色直至棗紅色,同時散發出濃濃的棗香味,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吸收紅棗中的營養物質。同時,我們還生產了嘎嘣脆棗圈,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酥脆。」盧彥鴿說。
作為全球最大的植物色素生產商,晨光生物科技集團也展出了他們最新研發的產品——胡蘿蔔素軟膠囊。
天然類胡蘿蔔素是在天然資源中獲得的類胡蘿蔔素,因其基質複雜性和工藝繁雜程度,導致危害成分檢測、控制成為一個行業難題。
發揮技術優勢,晨光生物圍繞關鍵技術持續攻關,首次掌握了天然類胡蘿蔔素中主要危害成分的溯源機理與遷移規律,創新開發了控制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產品品質及安全性。依託該公司的研究成果,晨光生物不僅促進了我國天然類胡蘿蔔素產業由規模化向質量型的轉型,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得到顯著提升。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通過深加工、延鏈條,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100餘家,重點打造小麥、玉米、油料、乳業、肉類、果蔬和主食加工(中央廚房)7大產業鏈,構建了生產要素相互滲透、經營主體協調共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目前,我省各地和相關部門正在著眼經營集約化、產業鏈條化、生產智能化、產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堅持因地制宜、因業施策、因企選向,狠抓項目建設,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業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緊密結合,著力發展7大主導產業,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藉助農交會平臺,樹立更多農業品牌
「這些土豆雖然看起來個頭不大,卻個個都是『金蛋蛋』。」展會現場,張北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拿著一顆顆土豆,不斷地向人們展示。
葉潤兵介紹,壩上地區氣候冷涼,原本是劣勢,但原產於南美洲高原地區的馬鈴薯進入中國後,需要在高寒地區才能育出良種,這讓壩上地區發展土豆產業成為可能。
原先,德勝村有幾戶村民進行過馬鈴薯原種種植,但是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2018年,該村合作社引入企業進行訂單生產、保底收購,對接了銷售網絡,有效抵禦了市場風險。更重要的是,村民為馬鈴薯原種註冊了「御富德勝」商標,叫響了品牌。目前,該村馬鈴薯已獲得國家綠色認證,還被農業農村部納入第八批「一村一品」名單。
有了品牌,德勝村的馬鈴薯產業逐漸走上正軌,村民們都爭相種植。2019年,村裡近180戶承包了大棚,每個大棚年產種薯14萬粒以上,純收入2萬多元。今年初,280個大棚很快就被村民搶租一空。
在農交會展覽現場,一陣陣蘑菇湯的香味讓人們放慢了腳步。「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優質食用菌熬製的,主要供應北京、天津等地市場,希望它能走上更多人的餐桌。」涿州秋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奎星介紹。
涿州秋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籤約的生產企業,作為北京新發地義和莊食用菌產業基地的主體,主要生產赤松茸、羊肚菌等各種食用菌菌種。公司十分注重品牌塑造,從食用菌菌種的育種、栽培,到成品回收、銷售,實現了一條龍服務。
「我省提出打造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是關鍵一環。希望藉助農交會的平臺,更多的農業品牌能夠樹起來。」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加強品牌農業建設,今年,我省集中力量抓好10個系列「河北品牌」、12個區域公用品牌、20個領軍企業品牌建設,帶動全省農業品牌發展,形成「突出重點、分級推進、帶動全局」的品牌建設新格局。
把品牌農業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規劃,到2022年,我省省級以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將達到100個以上,行業領先企業品牌達到60個以上,品牌平均溢價水平由30%提高到38%;我省品牌農產品北京市場佔有率由12%提高到40%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由5200億元提高到6000億元以上,品牌價值超百億元的企業增加到1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