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謝族車標」,最後不到200塊,點擊進入了解
中國有著悠久的制茶品茶歷史,中國茶葉對外貿易都有著1500餘年歷史,中國的十大名茶「黃山毛峰」。相信大家都是熟悉,這是一種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也稱徽茶。「黃山毛峰」入杯衝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黃山毛峰」的創始人是一位謝姓的茶商一手打造出來的,他就是是晚清制茶專家謝正安。他將「黃山毛峰」打造成了中國歷史名茶。謝正安,安徽徽州歙縣人,黃山毛峰創始人,其創辦的「謝裕大」茶行居徽州五大茶行之首。
在黃山謝裕大茶葉博物館內,立著黃山毛峰創始人的雕像。
慎裕堂匾額,清代。謝裕大茶葉博物館藏。 由黃山毛峰之父,謝裕大茶行的創辦者謝正安手書,並掛在自己當年創業時居住的廳堂上方。用來警示自己和子孫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財富。
1838年,謝正安出生於安徽黃山漕溪村,18歲跟隨從父親奔赴江北一帶做茶葉生意,正式踏入茫茫商海。鹹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戰禍殃及徽商的本土———徽州。徽商幫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特別是1860年,太平軍石達開部自江西樂平轉戰徽州,使謝正安和其他許多徽商一樣,多年積蓄被一掃而空,「家業為之蕩盡」。逃難的雙親又遭瘟疫,親房叔伯大半死亡。謝正安當時已是「當孑然寡助之時,處家無立錐之地」,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無奈的謝正安只好帶著妻子回到老家漕溪,發誓欲重振家聲,帶領家人到9公裡外的深山「充頭源」租山開墾,種糧興茶度日。
1875年,謝正安在歙縣漕溪(今徽州區富溪鄉)選採肥壯的新鮮嫩葉,在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大膽改進,經過「下鍋炒(五桶殺青)、輕滾轉(手輕揉)、焙生胚(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顯毫)」等工序精心製作,形成「外形似雀舌均齊壯實,鋒顯毫露,色為象牙,魚葉金黃。衝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的獨特新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鋒芒,又因其產地鄰近黃山,謝正安遂給它取名為「黃山毛峰」。
同時創辦了謝裕大茶行,因親叔謝光蓀在江蘇靖江縣新溝司衙內任職,他又將茶葉從長江水路運到靖江,再到上海闖市場。當時的上海市場茶莊林立,各莊普有名茶、名品,常品茶競爭相當激烈,謝正安用其敏銳的商業眼光看到了徽茶的不足,當時徽茶大宗是炒青「屯綠」,銷量一直居全國綠茶領先地位。他將「黃山毛峰」首批運往上海即一炮打響。當時一些英國茶商品嘗後,豎起拇指,連聲「OK,OK」。英、俄等國茶商紛紛爭先訂貨,一時成為滬上達官貴人飲用和饋贈的珍品,自此譽滿天下,「黃山毛峰」在上海新掛牌叫「謝裕大茶行」,謝正一時安聞名鄉裡,享譽茶行,在上海佔了半條街,還買了個四品候補官銜,成了又一個「紅頂商人」。謝裕大茶行也因「黃山毛峰」而名聲鵲起。
晚清洋務重臣張之洞欣賞其誠信經營的理念,親筆題下「誠招天下客,譽滿謝公樓」;後又有新安畫派大師黃賓虹盛讚謝裕大為「黃山毛峰第一家」。謝裕大茶行,實為中華老字號茶行之翹楚。"謝裕大茶莊"勵精圖治,經原國家內貿部核准,成為安徽茶業唯一的"中華老字號"茶莊。
改革開放後,謝正安五世玄孫謝一平重建"謝裕大茶莊"。所創製的"漕溪"牌黃山毛峰,在保持原有風格基礎上又有創新,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建國後,黃山毛峰一直為全國名茶中的佼佼者。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對全國優質茶進行鑑定,「黃山毛峰」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黃山毛峰創始人謝正安的第五代傳人謝一平
1986年被外交部定為招待外賓用茶和禮品茶,定點在富溪鄉生產;同年,在全國花茶、烏龍茶優質產品和名茶評比會上,黃山毛峰再次榮獲全國名茶桂冠。1999年春天,國務院朱鎔基總理訪美,黃山毛峰被時任江主席選做贈禮委託他帶去饋送他在美國費城恩師。
謝正安已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黃山毛峰茶製作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只要是你是謝家企業,有創業故事,歡迎來稿,加我微信lxzb997
▼進入寶樹商圈,人氣超過75萬,註冊用戶1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