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衛星開始軍事偵察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臺「福衛2號」衛星被證實有監測臺海功能

    臺灣太空計劃室2005年2月17日透露,臺高雄籍一艘運砂船在從花蓮港駛向日本石垣島途中失蹤,根據臺有關部門的請求,臺太空計劃室利用「福衛二號」衛星從太空向臺灣東北海域展開搜尋,但至今仍未發現運砂船的下落。這是臺灣官方首次披露其衛星具有海上偵察與搜索能力,從中看出臺灣衛星可能已經開始執行軍事偵察任務。

    打著「民用」旗號的軍用衛星

    臺灣的「福衛二號」衛星全稱為「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於2004年5月在美國發射升空。該星原名「中華衛星二號」(簡稱「華衛二號」),去年12月臺當局大搞所謂的「正名」運動,臺太空計劃室於是改稱「福爾摩沙衛星二號」,而「福爾摩沙」系陳水扁開辦的一個所謂「民主基金會」的名稱,使用「福爾摩沙」顯然是要討好陳水扁。實際上,目前正在太空運行的這顆衛星上,仍然寫著「華衛」二字。據報導,「福衛二號」衛星高2.4米,設計壽命5年,軌道高891公裡,屬太陽同步軌道,其解析度黑白影像為2米,多頻譜(彩色)影像為8米,幅寬24公裡,每日繞地球飛行14圈,每天經過臺灣兩次。臺灣方面公開聲稱,「福衛二號」是民用衛星,其主要任務是「遙測」,目的在獲得臺灣陸地及附近海域近實時的衛星影像資料,但實際上這是打著科學研究名義而實施的軍事項目。什麼是遙測?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照相」,即「福衛二號」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太空對地表拍照,如果拍攝的地表影像包含軍事設施,就是「影像情報」,因此「福衛二號」具有軍事用途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眾所周知,陳水扁上臺之初便出臺了一個《科技政策白皮書》,提出要建立一套空間偵察預警網路,進而達到強化軍力部署的目標,而「福衛二號」衛星系統的研發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這從該星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能便能看出其軍事意義,最突出的一條便是該星「可轉動」,可以改變衛星本體前後仰角(俯仰角上下45°,滾動角左右45°),也就是說它具有傾斜攝影能力,而具有傾斜攝影能力的衛星,因攝影範圍較大,可在軌道不同位置對地表同一區域進行攝影,以獲取立體影像資料,而由立體影像資料可進一步推演得到地表地形高度。這個功能可提供最新地形地貌資料,供地圖製作使用,並可用來製作數據地形模型,進一步還可作為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圖檔資料,製成電子地圖加以應用,這些資料經過處理後,更可發展成「飛行模擬」系統,可用於戰機訓練,或者用於巡航飛彈的地形比對系統。同時運用在軍事上,意味著「福衛二號」可以通過傾斜攝影能力,分辨出地表物是否被施以偽裝,破解敵方隱匿目標誤導己方偵察的意圖。正因如此,「福衛二號」衛星的總負責人陳正興不久前無意間向法新社記者表示,「福衛二號」可以用於多個領域,包括軍事方面。

    建立衛星接收系統

    有了衛星,還必須建立衛星接收系統,一個完整的衛星情報系統於是構建成功。同樣,為了接收「福衛二號」的遙測影像,臺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太空計劃室10樓屋頂建立了一座「X頻段天線系統」,這也是臺灣最新一座衛星影像接收站。目前,臺灣軍民用衛星影像接收站共有3處、4個接收天線。其中最早設立的是「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所屬的衛星影像接收站,1990年2月至10月進行「設置資源衛星接收站規劃」,1993年6月底安裝測試完成,當年12月31日正式啟用,接收天線接收距離遠達3000公裡,其接收站靈敏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早在衛星影像接收站建成前,臺軍方就已通過太空遙測中心外購商用衛星影像,如以製作軍圖為主的臺軍聯勤401廠就是軍中最早的衛星影像大戶,早在1985年時,聯勤401廠就曾連續數年委託「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購買衛星影像,累計購買的衛星影像金額達1500多萬元。臺空軍多次委託臺灣「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購買了數百萬元的衛星影像。所以在太空遙測中心衛星影像接收站啟用後,臺軍方立刻成為主要客戶。太空遙測中心衛星影像接收站在軍方衛照情資來源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是臺軍方掌握周邊情況的一個重要來源。

    同時,臺軍方和「國安局」還設立了一個「浩全專案」,這是臺灣高機密的衛星接收系統,主要是通過臺灣太空遙測中心的設備接收以色列EROS-A1商用衛星的影像,從中獲取情報。1999年10月5日,臺軍方與擁有EROS-A1商用衛星的以色列國際衛星影像公司秘密籤約,參與衛星運作夥伴計劃,掌握了衛星部分區域控制權,一旦衛星進入臺灣要求的設定區域,便全權掌控偵照目標。此外,臺軍內部還有一個「啟元專案」,主要是臺軍參謀本部的電展室在林口監聽站「林園」興建衛星影像接收站,直接接收外購的商用衛星影像,目前以接收美國IKONOS衛星影像為主。

    「花錢請別人買鞭炮,再花錢請別人放鞭炮」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通過研發「福衛二號」衛星,積累了一定的太空高科技經驗。其間,多家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包括臺太空計劃室和漢翔航空、大同世界、勝利工業、士林電機、臺翔等企業分別參與了衛星主體、衛星電腦、飛行軟體模組、S頻段天線、太陽感測器、衛星線束及垂直整合裝置等7項結構分系統計劃,而且衛星的整體組裝工作、科學酬載安裝工作、全功能測試工作及電磁相容、熱真空、音震、震顫、太陽能板展開、分離爆震、質量量測等一系列驗證測試工作,都是在臺灣島內完成的。「福衛二號」專案總負責人陳正興表示,在經歷了「福衛二號」開發工作之後,臺灣能夠獨立完成從設計、分析到製造、測試等一系列作業,臺灣已基本擁有了自主發展小型衛星系統的能力。

    但總體上看,臺灣太空發展計劃還處在初級階段,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科研技術水平低下,自主研發能力不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太空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科研技術水平仍然較為低下,自主進行科學研發的能力嚴重不足。以「福衛二號」衛星為例,其主要部件中儘管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臺灣島內企業生產的,但技術卻全部來自法國公司。二是沒有太空發射載具,衛星的發射完全受制於人。由於美國政府的強烈反對,臺灣太空發展計劃中沒有列入運載工具的專案,使得臺灣衛星系統的發射完全受制於人。「福衛二號」衛星的發射計劃就因為美國OSC公司運載火箭系統的故障而數次延後,臺灣當局對此毫無辦法。臺灣「清華大學」教授鍾堅表示,因為美國幹涉及阻止,臺灣根本沒有發展太空科技的空間,臺灣的衛星科技工業是「花錢請別人買鞭炮,再花錢請別人放鞭炮」。 (來源:東方軍事網)

相關焦點

  • 「天眼」角逐:臺灣軍方衛星偵察大陸探秘(圖)
    當時為了配合處理大量的EROS-A1和IKONOS衛星影像,電展室於2000年還在六處增設衛星偵照小組。其實臺灣軍方購入商用衛星影像的時間甚早,20世紀80年代空軍就已開始購買商用衛星影像,至今軍方已陸續購入不少商用衛星影像。
  • 衛星與網絡: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就已成為空間對地觀測發展的「熱點」,使空間對地觀測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是以SAR為有效載荷的偵察衛星。
  • 太平島現新軍事設施 臺灣要求谷歌遮蓋太平島衛星圖像
    日前,衛星地圖軟體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更新了南沙太平島的衛星照片。圖片顯示,該島西北側海灘出現一處由4個巨型三爪型構造體合圍而成的臨海陣地。臺防衛部門回應稱,太平島屬於軍事管制區,涉及軍事機密不便評論。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臺灣「國防部」要求谷歌地球遮蓋掉太平島的衛星圖像。英國《衛報》報導稱,谷歌證實收到臺灣政府的要求,正在考慮。
  • 鎖眼偵察衛星1973年拍攝 南京市玄武大道周邊 清晰度感人
    寫在前面的科普:#軍事#所有衛星圖片均來自美國60年代初到70年末發射的鎖眼系列照相偵察衛星,它是美國60年代開始使用的偵察衛星,主要有KH-1、4、5、6、7、 8、9、11、12等九種型號。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鎖眼衛星拍攝的資料,上圖就是鎖眼偵察衛星於1973年拍攝的南京市玄武大道與環陵路交叉口附近(岔路口)的衛星地圖,照片編號:D3C1207-200158A018,從拍攝畫質和解析度來看,雖然是黑白照片,但是清晰度相當感人。
  • 谷歌地球軟體作用超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被指洩密
    谷歌地球軟體作用超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被指洩密 如果支付一定的費用,還可以得到解析度相當高的局部衛星照片,其作用甚至超過了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谷歌地球」——這個網際網路產業催生的「新星」,引發了人們因其對國家安全存在潛在危險的爭論  既然民用目標可以輕易地被發現,那麼軍事設施呢?
  • 日本成功將兩枚數據中繼衛星送入太空 強化對地偵察能力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9日下午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H2A火箭43號機,搭載日本用於直播偵察衛星收集數據的「數據中繼衛星1號機」,以及JAXA的「光數據中繼衛星」。
  • 鎖眼偵察衛星1973年拍攝 南京市玄武湖周邊 清晰度感人
    所有衛星圖片均來自美國60年代初到70年末發射的鎖眼系列照相偵察衛星,它是美國60年代開始使用的偵察衛星,主要有KH-1、4、5、6、7、 8、9、11、12等九種型號。目前鎖眼偵察衛星所拍攝的大量照片都存放在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伺服器上公開下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找相關地點並進行選擇性使用,由於伺服器響應緩慢,所以下載速度不是很快,只要耐性等待即可!
  • 鎖眼偵察衛星1973年拍攝 南京市下關周邊 清晰度感人
    #所有衛星圖片均來自美國60年代初到70年末發射的鎖眼系列照相偵察衛星,它是美國60年代開始使用的偵察衛星,主要有KH-1、4、5、6、7、 8、9、11、12等九種型號。目前鎖眼偵察衛星所拍攝的大量照片都存放在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伺服器上公開下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找相關地點並進行選擇性使用,由於伺服器響應緩慢,所以下載速度不是很快,只要耐性等待即可!
  • 臺媒:大陸近期開始部署大型戰略氣球雷達 全面監視臺灣海峽
    (環球時報2月7日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日報導,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Kanwa Defense Review)》稱,大陸的空軍情報部和總參三部(現為戰略支援部隊)近期開始在臺灣海峽部署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全面監視臺灣海峽。
  • 美偵察機距離廣東領海基線約50海裡,3天7架美軍機在臺灣周邊偵察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最新消息,8月15日,美海軍1架EP-3E電子偵察機前往臺灣海峽南部偵察進行高強度偵察,活動軌跡相當密集,距離廣東領海基線約50海裡。僅過去三天內,美軍已經累計派出包括P-8A、P-3C、RC-135及EP-3E在內至少7架次各型偵察機,前往臺灣周邊進行持續偵察。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赴美 未來靠它監視大陸?
    分析稱,臺灣雖然聲稱該衛星是民用,主要用於遙感,但它具有軍事用途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福衛五號」出海關發生一段小插曲,因沒有按規定附上臺「經濟部國貿局」的輸出許可證,無法放行。19日晚8點多,「國貿局」緊急核發許可通知,海關接到通知後放行,讓「福衛五號」順利搭上晚間11點多的飛機赴美。
  • 美提升關島軍事力量,為臺灣提供"大後方"
    美軍還擬在該基地部署多種新型戰鬥機、轟炸機和無人偵察機等;阿普拉海軍基地,位於關島西岸,是較隱蔽的天然良港,水域面積18平方公裡,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戰略核潛艇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位於關島中部,面積10.5平方公裡,最多可容納180架飛機,是美海軍航空兵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偵察和反潛基地,負責關島、衝繩、臺灣等西太平洋海域的偵察巡邏和反潛。
  • 臺灣首顆自主研發衛星赴美,未來監視大陸就靠它?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簡稱「福衛五號」),19日深夜啟程空運赴美,預計8月25日凌晨2時50分在美國西岸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分析稱,臺灣雖然聲稱該衛星是民用,主要用於遙感,但它具有軍事用途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福衛五號」出海關發生一段小插曲,因沒有按規定附上臺「經濟部國貿局」的輸出許可證,無法放行。
  • 一聲令下中國10顆衛星偵察,結果令人失望
    當初失蹤的MH370客機上載有中國153位大陸人,1名臺灣人,可以說對中國的家屬來說是一個大打擊。中國收到這方面的訊息,也一聲令下派出中國10顆衛星去柬埔寨密林偵察,結果卻是令人失望。9月3日中國方面獲知這一消息後,我國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通過微博表示,已調動十顆衛星前往拍攝。
  • 高邊疆之謀⑳|日軍用通信衛星:提升自衛隊海外軍事幹預能力
    :澎湃新聞 進入21世紀,繼發射偵察衛星之後
  • 高邊疆之謀㉕|伊朗首射軍用衛星,性能有限但意義不一般
    偵察衛星包括成像偵察衛星和電子偵察衛星,而成像偵察衛星又包括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兩種,光學偵察衛星一般配備了可見光相機等光學偵察設備,解析度較高,但受光照、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全天候偵察能力不足,而雷達偵察衛星通常配備了合成孔徑雷達,基本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可全天候偵察,而且還可以識別偽裝目標,缺點是解析度普遍低於光學偵察衛星。
  • 臺軍大力發展電子戰反制大陸「北鬥」導航衛星
    另外,臺軍還在加緊採購和研發用於攻擊衛星地面控制中心、幹擾衛星導航通訊的反輻射飛彈和脈衝武器。   全面籌劃對大陸電子戰     臺「國防部長」湯曜明最近在「立法院」明確表示,臺軍正在積極組建電子戰、資訊戰及特種作戰等專業部隊。臺軍未來5年軍事投資預定花費6052億新臺幣,其中信息戰與電子戰項目為最大宗,佔28%。
  • 美軍改裝「商務機」,連續抵近中國偵察……
    美軍改裝「商務機」抵近中國偵察 「商務機」連續三天抵近偵察 8月21日,社交媒體平臺上專門追蹤全球軍情動態的帳號發布消息,美國陸軍派出的一架飛機已經連續三天抵近中國進行偵察活動。該機21日當天從日本衝繩起飛後,朝臺灣方向飛行了一段時間,隨後突然轉向,朝浙江沿海方向抵近飛行。
  • 中國軍港周邊出現無人偵察潛艇:沒料到讓這些人給制服了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水下作戰環境異常複雜,不論是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在近海與美軍反潛作戰體系的「鬥法」從沒有停止過,美蘇對抗時期,美國水下力量的發展重點是潛艇深海作戰能力,通過近30年的積累在冷戰後期,美軍已經擁有一個世界第一的全球反潛作戰體系,幾十顆偵察衛星、海洋衛星頭頂上24小時監視、幾百架遠程反潛巡邏機和近百艘核潛艇隨時待命,加上自歐洲北海-北大西洋、東北亞日本海至衝繩群島部署了水下偵測前蘇聯核潛艇的聲納陣列系統
  • 美國發射巨型衛星,費用超中國一年衛星之和,能監控整個北半球
    今年軍事航天界又出現一則爆炸性的新聞,美國發射了一顆巨型衛星。新聞爆炸性來源於兩點,一是這顆衛星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情報偵察衛星,衛星天線孔徑超過100米;第二是這顆衛星的發射費用創造了今年的記錄高達4億美元,這個費用超過了中國2019年全年發射衛星費用的總和,這一手是真的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