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賀蘭山一片翠綠
——寧夏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作紀實
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作使賀蘭山舊貌換新顏。圖為秋日的賀蘭山美景 記者 許凌攝
賀蘭山是我國八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賀蘭山豐富的煤炭資源曾經給當地帶來財富,可是粗放管理下的無序開採也使這裡滿目瘡痍。近兩年,寧夏石嘴山市傾全市之力打響了賀蘭山生態保衛戰。通過綜合整治,賀蘭山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沒有賀蘭山就沒有寧夏的穩定生態環境,沒有賀蘭山就沒有石嘴山的煤炭資源。」寧夏石嘴山市委書記王文宇說。幾十年來,賀蘭山豐富的煤炭資源曾經給當地帶來財富,可是粗放管理下的無序開採也使這裡滿目瘡痍。如何還賀蘭山一片翠綠?近兩年,寧夏打響了賀蘭山生態保衛戰。
賀蘭山是我國八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溼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是中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也是寧夏平原的主要生態保護屏障。1988年5月9日,國務院批准寧夏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過度開採致千瘡百孔
賀蘭山的煤炭資源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迄今為止累計開採5億噸。20世紀50年代初,國家把賀蘭山北部汝箕溝、石炭井等礦區列入「一五」期間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石嘴山市因此成為寧夏第一個國家投資興建的煤炭工業基地。
賀蘭山綜合整治辦公室主任張建華告訴記者,上世紀50年代末,國家先後投資建成了石炭井一礦、二礦、三礦、四礦、大峰露天煤礦、白笈溝礦等一批國家統配煤礦。到了80年代末,石炭井三礦、四礦、一礦等因資源枯竭或者深度開採難度增加、效益下滑先後關閉。
「最開始煤礦都是國企,一邊開採煤炭一邊回填礦坑,都是有秩序有規劃地開採。之後,隨著政策的改變、私人開採的增加,賀蘭山變得千瘡百孔。」張建華說。
上世紀90年代以後,石嘴山市已經設立了數十家集體鄉鎮私營煤礦。2000年以後又批准了數十家以採煤為主的滅火工程、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多以露天剝挖為主。一方面,由於露天剝挖的大型剝挖機械設備越來越先進,導致開採過度。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為追求效益,往往無序開採。就這樣,日積月累,賀蘭山滿目瘡痍。
全面修復刻不容緩
「2017年5月12日,石嘴山市將中央第八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作為整治任務,傾全市之力打響了賀蘭山生態保衛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區委書記張戈說。
按照《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工作方案》,石嘴山市負責118處整治點,含20處煤礦、8處生態治理點、61處非煤礦山、16處儲煤和洗煤廠、13處人類活動點。其中位於核心區29處,緩衝區20處,實驗區69處。
據介紹,整治點散落在保護區12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面積達62萬畝,破壞情況觸目驚心,有的坑深120米,有的溝長5公裡,有的治理區域達25平方公裡,涉經營業主208個,企業情況錯綜複雜,其中涉及許多違規開採行為、歷史遺留問題等。
「整治賀蘭山,我們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勇氣。」張戈說,經營者利害關係盤根錯節,利益訴求期望過高,整治過程中大量不可預見的問題突發頻發……
「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宣傳政策,我們一家一家企業談。」張建華說。
為了堅定全市上下「不完成整治不鬆勁、不清理徹底不下山」的信心,石嘴山市成立了現場指揮部,由一名市領導帶領國土、園林、環保3個部門的一把手與原崗位脫鉤,進山駐點、一線推進、靠前指揮,全權負責清理整治工作。通過建立臺帳、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統一定計劃、定目標,組織實施了3次集中攻堅,統籌推進各項工作。針對熱點難點問題,採取層層壓進、分片包抓、逐點推進的措施,有效推動了整治進度。先後召開由區市縣相關部門參加的辦公會議31次,並針對工程治理、賠償獎勵、資金管理等具體事項,定標準、定方案、定措施,現場決策處理疑難問題。
繼續進行長效化修復
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8年年底,石嘴山市共完成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244個整治點的整治。
談到整治成果,張建華如數家珍:共拆除建築物55萬平方米、機械設備4.8萬臺(套);與企業個別洽談1242次,集中約談62次,關停企業214家,安置職工300名;轉運土石5600萬立方米,覆土1.9萬畝,完成整治面積62萬畝;種植樹木3萬株,播撒草種4000公斤,協調解決涉法涉訴問題29個;組織執法巡查2950次,制止違法行為197起,填封炸封盜採坑洞66個。累計投入人力5.9萬人次,機械4.1萬臺次,資金10億元。
「雖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我們對賀蘭山的整治絕不會止步於此。」大武口區區長蘇煥喜說。
2019年,石嘴山市繼續重點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34個點,其中煤礦14家、砂石礦2家、歷史遺留砂坑9處、煤炭集中加工區2個、生態恢復治理工程2處、渣臺5個,共計88平方公裡,計劃投入資金6.85億元,其中煤炭產能補償6.2億元、生態治理點及無主渣堆綜合整理費用0.65億元。
蘇煥喜告訴記者,目前,11家煤礦全部關閉,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總體進度達80%,緊鄰保護區的93家洗煤廠、儲煤場已全部拆除退出。按照「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的原則,組織實施了「一線兩溝、多片」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了大磴溝、北岔溝、姚汝路乾溝周邊、馬蓮灘周邊以及八號泉周邊生態修復等工程,計劃造林7000畝,各牽頭單位在雨季組織人工播撒草籽40噸、覆蓋面積8萬畝。
如今,夏日的賀蘭山上綠草茵茵,山下花海翻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龍泉村依山而建,鄉村旅遊搞得如火如荼,從春到秋,田間地頭各種瓜果蔬菜不斷,每到周末,來採摘的人絡繹不絕。2019年,大武口區隆湖一站打造了百畝百合花海,曾經的鹽鹼地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景點,僅中秋假期,遊覽人數就超過10萬人次。
「通過整治,保護區內煤礦、非煤礦山等所有企業關閉退出,黑、髒、亂、差的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石嘴山市市長李鬱華說:「下一步,石嘴山市將著力打造美麗城市,實施山水林田湖試點項目,科學規劃、啟動實施賀蘭山生態帶建設,建立完善生態治理修復機制,由突擊式的整治轉向長效化修復,逐步推動保護區與城市區融為一體,把保護區打造成為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許凌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吳舒睿
原標題:《生態保護|還賀蘭山一片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