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產自寧夏賀蘭山的赤霞珠乾紅葡萄酒,在11月11日的上午,僅在一家電商平臺,就賣出了兩千多瓶。
產品頁面的最新一條高贊評論寫著,「喝過一次,信了,賀蘭山東麓產好葡萄」。
賀蘭山東麓掛滿枝頭的葡萄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位於北緯38度的賀蘭山東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產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
入秋的寧夏,也正是葡萄成熟時。驅車沿著賀蘭山東麓的山邊公路而行,星星簇簇的深紫色葡萄果實綴在紅綠黃的草木間,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是不是很難想像,這裡以前是幾乎寸草不生的採砂坑?」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辦公室主任艾紅兵說,葡萄園只是賀蘭山眾多遺留砂坑、礦坑變身方式的一種。
他指向不遠處的山腳下的一處裸露的深坑,裡面各類機械運轉正忙,但這並不是在採砂,而是在給地面和山體做平整,「很快這裡就要建成一座極限運動公園,滑板、攀巖、騎行,都可以。」
這是寧夏為昔日因野蠻開發而傷痕累累的賀蘭山所做出的修復與保衛,也是寧夏人與自然共處的新徵程——自2017年起至今,賀蘭山保護區內169處整治點全面完成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任務,83個礦業權全部退出,50處工礦設施全部拆除,累計投入各類資金近100億元,人類活動全面退出。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歷經3年「壯士斷腕」般的修復整治,賀蘭山生態保護區的生境通道逐漸形成,長效管護有序開展,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砂坑中的葡萄美酒秋天的賀蘭山之美,也因山麓下葡萄的綿延點綴變得更多彩。
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穿過一處休閒公園,便可步入一片2000多畝的葡萄園,葡萄園之中,可見一座壯觀的葡萄酒莊園,入秋之後,來此賞景、品酒、鍛鍊的市民絡繹不絕。
令人很難想像的是,這片景致的前身竟是一處採砂場,酒堡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平均深度近40米的砂坑。
酒莊的主人袁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酒莊的前世,是供應銀川市砂石料資源的主要產區。由於長期的高強度開採,區域內地形地貌改變較大,形成了平均深度達到40米的遺留礦坑,周圍環境因採礦的人為活動影響,植被稀疏、砂礫裸露,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建在遺留砂坑中的葡萄酒堡。入秋之後,來此賞景、品酒、鍛鍊的市民絡繹不絕。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圖
2008年,袁輝決定承包下這塊坑地,蓋酒莊,種葡萄,同時在採礦塌陷區建一座文化運動休閒公園,在遺留礦坑建設生態園。
葡萄枝蔓做成藩籬,被淘汰的石料壘成了牆面,品種繁多的葡萄遍布園內……如今,這座別出心裁的酒莊,已是一個3A級旅遊景區,也發展為寧夏當地重點的葡萄酒產業園,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
袁輝說,葡萄園季節性用工需要2000多人,常年用工300多人,選聘這裡工作的,基本都是當地村民。
砂坑變身酒莊,變身公園,變身旅遊小鎮……這是寧夏為昔日因野蠻開發而傷痕累累的賀蘭山所做出的修復與保衛,也是寧夏人與自然共處的新徵程。
艾紅兵介紹,目前,寧夏依託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礦區生態修復成果和煤炭開採遺留工業廣場,打造石炭井工業旅遊小鎮;依託賀蘭山東麓天然地理優勢,重點發展葡萄酒產業,市縣「生態保護修復+葡萄酒」產業融合,打造葡萄酒優質基地、葡萄酒莊和旅遊專線……
「正義關、王泉溝、石炭井和汝箕溝礦區整治修復後騰退的結餘建設用地指標,通過政策支持,開展跨省域指標交易可以有效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轉型的有力槓桿。」他說。
「父親山」的新未來作為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賀蘭山,削弱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潮溼的東南季風西進,遏制騰格里沙漠的東移,阻擋烏蘭布和沙漠的南襲,庇佑著「塞上江南」的富足美麗,維繫著西北至黃淮地區氣候分布和生態格局。
但也是這座被寧夏人的「父親山」,也因富藏煤炭、矽石等資源,遭遇大規模的無序開採,留下溝壑縱橫、滿目瘡痍的山體。
「這種野蠻開採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因為人們傳統的『靠山吃山』理念,和粗放無序的發展方式,最多的時候,賀蘭山上的各類採礦區達到100多處,非正規小煤窯不計其數。」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張黎說,特別是賀蘭山北部石嘴山段的煤礦區,過度開採致使山體地貌嚴重毀壞,部分物種瀕危滅絕,野生動物棲息地大幅壓縮,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2016年11月,中央第八環保督察組來到寧夏展開督察工作,反饋了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生態環境破壞突出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大力實施保護區內169處整治點治理。
張黎介紹,2017年以來,寧夏賀蘭山保護區內169處整治點全面完成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任務,83個礦業權全部退出,50處工礦設施全部拆除,3988名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在鞏固提升保護區治理成果基礎上,寧夏又實施了保護區外圍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所有露天煤礦已關閉退出,重點區域543家「散亂汙」煤炭加工企業已關停取締,影響生態環境的45個點位全部完成基礎治理。
近日,《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完成,規劃範圍為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關聯區和生態延伸區,規劃期限為2020—2025年。
《規劃》提出,到2022年,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覆蓋度由60%提高到62%;生態關聯區完成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44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77公頃,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到85%;生態延伸區國土綜合整治面積4248公頃,溼地保護率達到80%。
到2025年,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覆蓋度提高到65%以上;生態關聯區新增造林綠化面積4613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892公頃,歷史遺留礦山治理率達到100%;生態延伸區國土綜合整治面積5248公頃,溼地保護率達到85%。
寧夏綠色礦山建設一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