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賀蘭山,展開新畫卷!寧夏今天再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2020-12-13 寧夏日報

號外號外!

今天,寧夏再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具體聚焦了啥內容?

我們一起來看!

寧夏西北,賀蘭巍巍。

從銀川始發的「石炭井號」旅遊列車沿著山腳疾馳而過。這趟擁有半個世紀運營史、編號7524/5的綠皮列車曾因煤而興、因煤而荒,如今又因生態工業旅遊而紅火起來。

「前些年車窗不敢隨便開,不然得吃一嘴黑煤灰,白襯衫也變灰襯衫。如今山上的礦坑不見了,一路上滿眼鬱鬱蔥蔥,遊客也漸漸多起來!」工作多年的列車員李靜,也驚嘆於賀蘭山生態環境的變化。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強綠色屏障建設。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落實生態立區戰略,鐵拳治亂,全面打響了賀蘭山生態保衛戰,累計整治修復6673公頃,播撒草籽覆蓋面積8萬畝,造林超過7000畝。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當蒼茫大山抹去「滿面塵灰煙火色」而煥發出新的生機,當「綠水青山」的生態願景漸漸成為觸手可及的生活美景,一幅幸福的畫卷也在賀蘭山下徐徐展開。

棄煤補綠,「運渣人」變「治渣人」

山高風急,水罐車司機王茂忠彎腰伸手連接管道,襯衣在風中呼呼作響。

把車開到賀蘭山大磴溝的蓄水池加滿水,繞著盤旋而上的渣臺攀高,在渣臺頂上連接管道,將汩汩清水輸入其中,澆灌草木……今年4月以來,王茂忠每天都往返於蓄水池和渣臺之間,運完4車水,太陽已經西落。

夕陽下,賀蘭山明暗交映,格外壯麗。千百年來,賀蘭山橫亙於平原沙漠之間,庇佑著「塞上江南」的富足美麗,所賦存的10多種礦產資源,也一度支撐起寧夏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然而,連續數十年的無序開採,讓這裡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那時的大磴溝,到處都是沒有主的渣臺和礦坑,就像是大山的一道道傷疤,看了讓人心疼。」10年前曾在這裡運煤渣的王茂忠,回憶當時的環境說,「渣堆和渣堆之間沒有路,好容易用鏟車推出來一條路,轉天再走,已經讓新渣堆沒了。風再一吹,整個人都黑了,我到宿舍洗臉,一盆水半盆灰,鞋裡都是細煤渣。」

「一筆筆帳算下來,大家明確了共識,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旦失去賀蘭山的屏障保護,最終吃虧受害的是自己。」石嘴山市委書記王文宇表示。當地連續3年組織精兵強將,大力推進賀蘭山整治恢復點治理,王茂忠也從一名「運渣人」變成了「治渣人」。

「跟以前相比,現在的工作怎麼樣?」

「以前車上裝渣,現在車上裝水,車是照樣開,但性質大不一樣。」王茂忠說,儘管日曬風吹,可他如今卻有著滿滿的成就感,「看著賀蘭山一點點變綠,心裡那叫一個痛快!」

滿目蒼翠,給子孫留下綠水青山

賀蘭山下,像王茂忠一樣「改行」的大有人在。他們從「靠山吃山」走向「育山護山」,除了賺錢養家,更為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山腳一處的綠化帶,樟子松、側柏、金葉榆、山桃等喬灌木已經紮下了根。3歲的吳韜正拿著用礦泉水瓶改造的小桶,幫著父母給樹澆水。父親吳少虎修剪樹枝,他在一旁扶樹;母親給樹培土,他一溜小跑抱來鐵鍬。

吳少虎和妻子都是中衛市海原縣人,之前在石嘴山各煤礦運煤、跑大車。2018年,石嘴山市狠抓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依法關停取締一批煤炭企業,運煤生意減少,種樹護綠的活計多了起來。

「我和妻子商量後,一起轉行當林木養護工人,當年就在生態修復示範區裡面住了下來,負責看護900畝。」擦了一把額頭的汗,吳少虎笑著說。

夫婦倆攜手轉型時,吳韜年紀尚小。現在陪父母巡林時,吳韜已經能幫忙找出紮根不深、不發新葉的樹,叫父母來搶救。小小年紀的他,已經知道愛護賀蘭山一草一木。

「工作穩定了,生活也改善了,但這只是其次。」吳少虎輕撫著兒子的腦袋,「最讓人欣慰的,是小傢伙們長大後,記憶中都是綠色的賀蘭山。」

王茂忠、吳少虎以及千千萬萬「護山人」的汗水換來收穫。據銀川市西夏區自然資源局綠化養護中心負責人馬軍介紹,近年來,賀蘭山自然保護區人工造林面積不斷增加,植被覆蓋度由45%提高到65%,「礦坑綠了,鳥兒來了,就連野生馬鹿也明顯多了起來」。

綠意成詩,好生態帶來新機遇

賀蘭山的生態變遷,也體現在老百姓的錢袋子裡,體現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對此,位於賀蘭山東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最有發言權。

「不說遠的,就跟2017年比,當時全村355戶,七成的房子是空著的。咋回事?村子發展慢,村民外出打工了。」村口古樹下,龍泉村所在的長勝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震告訴記者。

誰也不曾想到,短短兩年,曾經留不住人的龍泉村,人們紛紛返鄉創業。2019年,村民自己創辦的客棧、酒坊、茶館、特產商鋪等已達35家,村集體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50萬元。「留下50萬元繼續投資,其餘的打算年底給大傢伙分分紅,致富奔小康就在眼前。」張震自豪地說。

漫步村裡,驚喜更多。一幢幢庭院青磚灰瓦、錯落有致,路兩邊的杏子樹壓彎了枝頭,百年老樹、巨型水車更是別具風味。山水相映間,宛如賀蘭山下展開的一幅舒適愜意的田園畫卷。

小小村落變化大,秘密在哪?

當地釀酒師張淋景說:「歸根結底,還是吃了環境改善的紅利。」去年,她離開石嘴山市區回到龍泉村,投資100多萬元開辦了自己的酒坊庭院。利用當地清冽甘甜的泉水,古法釀造的米酒、高粱酒廣受歡迎。說話間,幾名遊客來到張淋景的庭院小憩,鬱鬱蔥蔥的果樹遮住了烈日,坐在石階上近賞碧水、遠眺青山,很是愜意。

「生意好得很,估計明年就能回本!」張淋景並非盲目自信。近年來,龍泉村搭上賀蘭山乾溝周邊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的快車,完成了後山1200餘畝荒山的綠化栽植工作,綠化覆蓋率達60%,日漸茂盛的綠色長廊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龍泉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人均年收入即將達到2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吃上了這碗飯,才更懂得這道理。」談起百姓今日的幸福生活,龍泉村黨支部書記高亮感慨萬千,「從脫貧致富到鄉村振興,每一步都不容易。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守好賀蘭山,守住這來之不易的一片綠色!」(記者 饒文靖 劉 峰 侯雲晨)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青青賀蘭山 展開新畫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來源:人民日報寧夏落實生態立區戰略,讓生態願景成為生活美景——青青賀蘭山 展開新畫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寧夏西北,賀蘭巍巍。從銀川始發的「石炭井號」旅遊列車沿著山腳疾馳而過。這趟擁有半個世紀運營史、編號7524/5的綠皮列車曾因煤而興、因煤而荒,如今又因生態工業旅遊而紅火起來。
  •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六安
    《人民日報》(2020年08月02日第01版)總書記勉勵我奮戰一線——聽第一書記講述扶貧故事安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第一書記餘靜總書記要我們用行動兌現承諾本報記者 汪曉東 劉文波 韓俊傑
  • 「遇見寧夏」回家 那裡有青青的綠草!回家 那裡有清澈的山泉!
    回家 那裡有青青的綠草!回家 那裡有清澈的山泉!遇見寧夏賀蘭山是中國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2017年5月開始,寧夏對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169家礦山企業全部關停退出,進行綜合整治,打響「賀蘭山保衛戰」。近日,記者在保護區採訪時發現,昔日滿目瘡痍的工礦區經過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重現生機與活力,巖羊、馬鹿等野生動物重新回到了家園。
  • 寧夏賀蘭山風景也誘人
    來到銀川,賀蘭山也是必選之地,在哪裡可欣賞不一樣的奇山怪石,也可觀看山區各種珍禽走獸。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北長220公裡,東西寬20~40公裡。南段山勢平緩,三關口北段山勢較高,也比較陡峭,海拔2,000~3,000米。
  • 稻魚空間:塞上田園絕美畫卷
    入伏以來,外地遊客紛至沓來,位於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四十裡店的「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成為網紅打卡之地。天下黃河富寧夏。古老黃河水,沿著唐徠渠千年古渠,滋潤著「十大新天府」富饒的寧夏銀川平原。在寧夏引黃灌區最大自流灌區的精華地帶,「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 賀蘭山生態保衛戰
    寧夏國土整治修復中心主任王會明說,在巔峰時期,賀蘭山上各類採礦權達到100多處,非正規小煤窯不計其數。位於賀蘭山北部的石嘴山市,就是因煤而興、因煤而建的。王會明記得,從石嘴山市區沿著山溝驅車進入賀蘭山礦區,要開一兩個小時車程。「但當時,石嘴山市區黑色的天和空氣中的粉塵,就能讓人感受到,賀蘭山的煤炭開採正在造成什麼後果。」
  • 寧夏賀蘭山東麓:打造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趙永清說,「我們要堅持國際化視野、高端化定位,區域化布局、集約化提升,產業化推進、融合化發展,市場化機制、品牌化營銷,數位化管理、智能化重塑,把賀蘭山東麓打造成為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讓寧夏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世界葡萄酒版圖上的「新勢能」  中國西北內陸,嵯峨綿延的賀蘭山隔擋了騰格里沙漠的狂風與黃沙,抵擋了西伯利亞的寒冷空氣。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在比利時受追捧!
    「寧夏葡萄酒讓我們很意外,中國葡萄酒產區的未來潛力無限。」10月2日晚,比利時布魯塞爾索菲特酒店裡熱鬧非凡,來自中國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受到當地200多名葡萄酒經銷商及愛好者好評,大家爭相品鑑,讚譽不絕。
  • 寧夏賀蘭山那迷人的風物傳說
    從地圖上看,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的黃河中上遊,東鄰陝西省,北接內蒙古自治區,南與甘肅省接壤,總面積6.64萬平方公裡,其中,引黃灌區佔41% ,南部山區佔59%。黃河從寧夏穿境而過,造就了著名的「塞上江南」。賀蘭山地理位置 寧夏境內最著名的山是位於北部的賀蘭山和位於南部的六盤山,最有名的河當屬穿境而過的黃河。
  • 銀川遊記-7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距銀川市約40公裡的蘇峪口,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寧夏首府銀川市近郊,是國內離省會城市最近的國家森林公園。
  • 寧夏旅記|蘇峪口賀蘭山+賀蘭山巖畫+懷遠夜市
    賀蘭山在我的印象中,總是與歷史密不可分,它是古代遊牧民族的天堂,是突厥、吐蕃、回紇、党項...的聚居地,也是《神探狄仁傑》裡經常出現的一處地方。徒步賀蘭山,今兒個要憑雙腳踏破賀蘭山缺。蘇峪口賀蘭山海拔2000-3000米左右,攀爬難度不大。一路上經過了快活林,不知道是不是《武林外史》裡邊的快活林呢?
  • 寧夏賀蘭山腳下有一個大武口,大武口有一個石嘴山火車站
    放在今天回味當時部長給我的答覆,仍然感覺石嘴山市的政府高大上的行政服務態度和理念一直不過時,雖然那裡的辦公設施以及辦公樓很簡陋,但是,我感覺那裡的政府辦公區域是最親民的政府大樓,沒有之一。有時間讓我再回頭走進寧夏,走進賀蘭山。看看這裡的青山綠水和不再有的沙塵暴。2010年的賀蘭山一片光禿禿的的山脊,包括通往沙湖的路上和大武口的周邊的路上,每一棵草都是人工種植而活。每天有人在打理,澆水。那裡嚴酷的氣候,不管是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季,都在考驗著每一個生命,包括一棵草。
  • 別了,賀蘭山再無「人家」
    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南北長約250公裡,東西寬約20~40公裡,海拔一般為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位於主分水嶺西側的內蒙古境內,海拔3556.1米。 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側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起麻黃溝,南至三關口,西到分水嶺,東至沿山腳下為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域。
  • 寧夏賀蘭山,一邊是沙漠,一邊是塞上江南
    賀蘭山,名氣很大,很多人都認為嶽飛的《滿江紅》中「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中的賀蘭山就在這裡。賀蘭山大體呈南北走向,橫在寧夏西部,抵擋著沙漠的東移。在賀蘭山的東邊,是漁米飄香、瓜果遍地、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平原。
  • 賀蘭山:擋住了騰格里沙漠的黃沙,造就了沃野千裡的寧夏平原
    雄偉的山勢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將西北高寒氣流阻擋在賀蘭山西側,也將溼潤的東南季風,留在了賀蘭山東麓,寧夏平原的上空,從而孕育出了沃野千裡的寧夏平原。直到今天,賀蘭山依然在成長,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山。
  • 寧夏賀蘭山秘境,出現罕見冰瀑奇觀
    賀蘭山巖畫是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山脈中的一系列巖畫,題材以人面像和遊牧生活為主,其中還有部分西夏文。這些巖畫在1969年被發現,1996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巖畫最早距今已有8,500多年,近至1,000多年。是寧夏旅遊的必去的景點之一。
  • 寧夏賀蘭山東麓獲評「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遊產區」
    寧夏賀蘭山東麓獲評「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遊產區」! 金秋十月,「醉」美寧夏,2020年10月22日上午10點,由農業農村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在閩寧鎮賀蘭紅共享酒莊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 從荒漠戈壁到葡萄酒「新星」:寧夏賀蘭山東麓擁抱「紫色夢想」
    10月的寧夏賀蘭山東麓,一派繁忙景象。釀酒師忙著用新摘的葡萄釀造美酒,酒莊附近的農民則忙著給葡萄樹剪枝,以便在嚴寒來臨前埋土過冬。  十多年前,這片廣袤的土地還多是茫茫戈壁。記者 馮開華 攝  戈壁灘上長出百億級葡萄酒產業  1984年10月,年僅21歲的俞惠明和7個同伴從河北秦皇島學藝歸來。地裡新種的葡萄掛果了,但廠房還未建好。於是,8人買來100多個醃菜罈子,試著手工釀造葡萄酒。4個月後,酒釀成了。  彼時的俞惠明並未意識到,這千餘瓶酒會被載入史冊,標誌著一個新興產區的起步。
  • 國慶七天樂第一站 寧夏賀蘭山
    國慶節,中秋節,都是同一天,多少年不遇,就是同一天,也沒有了記憶,今年,正好,是同一天,由於一個特別的原因我們到寧夏旅遊。寧夏銀川到保定的距離,1029公裡,12個小時到達,速度飛快,但絕對不超速。但印象最深的是嶽飛的《滿江紅》,也許是喜歡詩詞的緣故,說到第二天到賀蘭山森林公園,一下子就聯想到這首豪情沖天的詩詞: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賀蘭山植被覆蓋率百分之七十。我們首先進入那剩下的的百分之三十,光禿禿的,光的那個實在,禿的那個謙虛,大巴車在光石和禿石的峽谷中穿梭,偶爾在禿光光的崖壁尖頂上有幾隻巖羊出現,他們跳躍的自如。
  • 談古論今話話寧夏-2 賀蘭山下 塞上江南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因為嶽飛的《滿江紅》而聞名天下。賀蘭山是寧夏和內蒙古的界山,山的東側是寧夏,西側是內蒙古阿拉善盟。賀蘭山的東部為半農半牧區,西部為純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