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1日 10:28 來源:福建日報
參與互動施可欣:手繪老鋪解鄉愁
整理文創產品、編輯公眾號……在泉州市區金魚巷22-4號「鯉·遊」主題創客空間內,施可欣用心經營著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面擺放著她創作的閩南建築特色水彩畫及文創產品,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參觀、購買。
年僅21歲的施可欣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陶瓷專業一名大二的學生,受疫情影響,今年假期延長,無法按時返校上課。於是她報名併入選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帶著作品入駐金魚巷創客空間,從7月10日到10月31日進行展銷。
利用超長假期,繪製家鄉符號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代表家鄉的符號,對於遊學在外的施可欣而言,家鄉符號便是西街老鋪,今年利用「超長版」假期,她採用水彩手繪的方式呈現家鄉符號。
手繪西街老鋪這個念頭,早在施可欣高三畢業時便已萌生,那時她剛好迷上波蘭藝術家烏爾巴諾維斯的《東京老鋪》,平平無奇的老店鋪在藝術家筆下煥發活力,「治癒系」的色彩也讓她倍感溫馨。「看到這些畫,我就想到西街老鋪,我也希望能畫出這樣溫暖的畫。」施可欣說道,從那時起她便學習《東京老鋪》的畫風。
出國留學後,雖然學習的是陶瓷專業,課餘時間施可欣依然堅持畫畫。2018年假期,她帶著相機流連西街,拍下一棟棟老建築、一間間老店鋪。當時,她發現遊客大多關注店鋪內的精彩,忽略了老建築物本身的迷人之處。那次,她嘗試手繪西街老店鋪,但技術欠缺火候,效果並不理想。
「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時返校上課,今年4月我又重新嘗試為西街作畫。」施可欣說道,她對照大一時拍攝的11張西街老店鋪圖片,耗時近一個月完成11張圖畫的繪製。這些作品既有老木屋,也有小洋樓,顯得十分精緻。
這11幅水彩畫,色彩明暗得當,運用寫實的手法將西街老鋪外觀還原在畫紙上。那時的她沒想到,這11幅畫能印在文創紀念品上被售賣。
化身創業青年,打造文創產品
今年6月份,施可欣通過評審入選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計劃,入駐金魚巷創客空間,成為其中一名青年創客。「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工作是我的一個理想,趁著這次假期我可以先實踐學習。」施可欣說。
施可欣的創客空間以售賣旅遊文創紀念品為主,其中以西街老鋪系列圖畫為原型設計的書籤、明信片、拼圖、貼紙等紀念品是主打產品。「看到自己的畫被認可,自己設計的紀念品被人買走,我很開心。」施可欣希望他們能發現並記住西街老鋪的美。
對於初涉文創行業的施可欣而言,她完成了許多個「第一次」的挑戰。第一次聯繫商家生產商品、第一次獨立設計陳列空間、第一次編輯宣傳公眾號……需要一個團隊完成的工作,她幾乎一人獨自完成。15平方米左右的創客空間內,她既是老闆又是店員,雖然辛苦,她卻覺得很充實。
除了經營好自己的創客空間,接下去她還將繼續用水彩手繪的形式記錄金魚巷、中山路上等富有泉州特色的老店鋪,不斷更新自己的文創產品。
「復學後,我會將自己設計的作品帶回澳洲,與同學分享我的家鄉泉州。」施可欣說,經過這次文創初體驗,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她將努力學習陶瓷專業知識,將泉州傳統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讓更多的人了解泉州這座富有特色與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