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婦羅是他對中國的鄉愁

2020-12-12 我在短視頻

我感覺我自己就是中國人,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日本人,因為我畢竟是在中國出生,根在中國。 ——池下俊男

「如果你說日語會不會自在一點?」

採訪前,我試探性地問道。

「不要,我還是想講中文。」

被池下師傅果斷拒絕了。

2019年3月31日,曾為日本天皇、首相服務過的池下師傅,在日本結識了現在的老闆,受邀來深圳當餐廳的執行總廚。

結識的過程也有趣,老闆來到池下師傅的餐廳吃飯,在和朋友交流的時候,說了上海話。池下師傅便上前用上海話與其搭話,兩人聊得歡喜,老闆欣賞池下師傅的廚藝,池下師傅想回中國發展,兩人一拍即合。

用池下師傅的話來說,就是「搭上了。」

入行37年,池下師傅等這個機會估計也等了37年吧。

1976年,8歲的池下師傅跟隨著父母,從母親的家鄉——上海,去到了日本的爺爺奶奶家生活。那時的池下師傅總是想回到心心念念的上海,但每每提出回上海的想法,都被母親駁回。

「母親告訴我說,你還小,還沒有學到本事,等你長大以後,有本事了,再把你的手藝,帶回祖國。」

幾年後,14歲的池下師傅成為了一名廚師學徒。

日本廚師學徒的生活很苦,上班時間,工作不能停,不能和同事交流,即便上衛生間也不能超過3分鐘。如果做錯事,師傅會毫不猶豫地賞你耳光。

「我曾經犯過一次嚴重的錯誤,在師傅狠狠地抽了我好幾個耳光,把我抽倒在地之後,我還是得馬上站起來,向師傅認錯,師傅卻還是會一腳把我踹倒在地後,再補上一個耳光。」

廚房嚴厲的作風讓池下師傅一上工就緊張,見到師傅就發抖。池下師傅說,這些年,他被抽了不下兩百個耳光。

這些耳光,抽出了池下師傅精湛的廚藝,抽出了在日本首相府的工作。甚至說,這次回國發展的機會,也是被這一個個耳光抽出來的。

「如果這是天婦羅,我以前吃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這是我吃到池下師傅製作的天婦羅後,心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

我當時點的是大蝦天婦羅。它剛呈上來的時候,是以一個月牙形狀立在網盤上的。大蝦身上面沒有那些惱人扎嘴的麵包糠,只有薄薄的一層面衣。

池下師傅說,裹麵包糠的那是比較低端一點的,名為「吉列」的做法。在日本,高檔的天婦羅是不裹麵包糠的,上面只會裹一層薄薄的面衣,因為天婦羅不是炸麵包,必須要吃到食材的原汁原味。

「好吃的天婦羅是一種似油非油的面衣。」

不蘸醬料,直接把天婦羅放入口中,面衣的存在感只止步於最開始「咔嚓」一聲的酥脆,隨後感受到的是恰到好處的油香,和來自新鮮蝦肉的彈牙和鮮甜。把蘿蔔泥放進醬碟,攪拌開來,用天婦羅輕蘸一下,天婦羅的面衣迅速吸收醬汁,我趕緊把天婦羅放入口中,油香消失,換來的是十分清爽的口感,在醬汁的爽和蘿蔔泥的甜烘託下,蝦肉的鮮甜變得更加明顯。

正當我解決掉大蝦,正在回味的時候,池下師傅為我呈上了大蝦的蝦頭。

誒?蝦頭能吃的嗎?

我將信將疑地將蝦頭放入口中。

這麼形容吧,如果把這一整隻蝦比喻成一個炸彈,蝦身就是引線,而蝦頭反而是炸彈本體,它引爆的,是你對油炸食品的所有幻想。

「香,酥,脆,完全沒有油膩的感覺」這種形容的基本款我就不提了,懂蝦的人都知道,一隻蝦,最鮮的地方,首先是蝦膏,其次是蝦殼,最後才是蝦肉。如果你咬過蝦殼,你會發現蝦殼很韌,很難咬斷,嚼起來跟塑料一樣,但這個蝦頭的蝦殼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蝦頭的殼已經被炸得完全的酥掉了,吃起來它就跟蝦片一樣酥脆,卻比蝦片薄上數十倍!整隻蝦頭可以被你嘴巴輕易地嚼碎,沒有任何不適的口感,只有蝦殼的鮮味留在你的嘴裡肆意地狂奔。

「我能夠很自信地說,我做的天婦羅,它們每一個都好吃。」

「我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沒有感覺到自己是日本人。」

池下師傅的心中始終掛念著中國,始終掛念著上海。上海的記憶對於池下師傅來說是記憶猶新的。

「那時候浦東是沒有高樓大廈的,到處都是田地,水稻,油菜花田。小時候最喜歡就是和外公外婆在田裡摘茄子。那時候可調皮了,老是跟別的小朋友打架,經常被媽媽打屁股。」

我問池下師傅,你如此懷念上海,為什麼你會選擇定居在深圳,而不是上海。池下師傅苦笑。

「那裡一切都變了。」

池下師傅告訴我們,他的老家在上海浦東楊家宅路。回中國後,他也曾經回到過那個地方,但老家的房子早就被拆掉了,童年記憶中的那片油菜花田,現在變成了上海迪士尼樂園。

那種感覺真的很絕,你的童年,為別人的童年騰了位置。我想像不出池下師傅當時的複雜心情。

現在,池下師傅依然會時不時地回到上海,看著東方明珠塔,默默地流淚。

「我的根在中國,這是我出生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如果真有天婦羅之神,他才是
    如果問一個外國人,印象中的日本料理是什麼樣的,天婦羅和壽司應該是被提到次數最多的兩種菜式,哪怕大量用油的天婦羅在烹調方式上與其他日本料理截然不同。回顧日本料理的歷史,最早的油炸菜式由中國傳入,但只限於宗教場合使用。經長期融合,再經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傳入了一種外裹麵粉的油炸料理,在江戶時代形成了當今天婦羅的原型。不過,由於做天婦羅必須使用當時還算非常貴重的油,所以這種料理普及度並不高。
  • 明明就是街頭油炸食物, 到了日本為什麼就變成了天婦羅?
    這種食物在日本已經出現了好幾百年,最初是一種成本比壽司低、製作相對快捷方便的廉價食物,後來漸漸受到日本幕府的喜愛,並加以改造,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天婦羅。 大眾化的天婦羅(日文漢字寫作「天麩羅」)是一種日本常見的小吃,在江戶時代(大致相當於中國清代)的早期就出現在街頭巷尾,最早關於天婦羅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1669年。
  • 【天婦羅】
    天婦羅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麵粉、雞蛋與水和成漿,將新鮮的魚蝦和時令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時蘸醬油和蘿蔔泥調成的汁,鮮嫩美味,香而不膩。它不是某個具體菜餚的名稱,而是對油炸食品的總稱,具體的種類則有蔬菜天婦羅、海鮮天婦羅、什錦天婦羅等。在日式菜點中,用麵糊炸的菜統稱天婦羅。便餐,宴會時都有可以上的菜。
  • 他是「壽司之神」的多年好友,小野二郎只吃他做的天婦羅
    美食家蔡瀾曾說,最能代表日本美食的東西就是天婦羅。而說起天婦羅,就不可能繞過早乙女哲哉。從14歲學藝到如今70歲仍堅守一線,他在一口油鍋前站了56年。人們嘆服於他用油炸出的極致美味,人們將他和「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並稱為「江戶前料理三神」。
  • 文冠天霞中國「鄉愁地圖「
    對你我來說,什麼是鄉愁?一時難以啟齒。大學生小君早早買好票,在新年到來之際趕回了家鄉,他的父母已經在車站等了。為了在短短幾天內聚在一起,成千上萬的中國家庭開始提前準備,這樣的故事平凡,然而卻年復一年地重複,成為一種中國現象。春運40天,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約27億人次。
  • 日本米其林廚師端出「煙花般」天婦羅,中國網友:看著有點熟悉
    日本米其林廚師端出」煙花般「天婦羅,中國網友:看著有點熟悉!世界上的美食千千萬萬,當然在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代表美食,而在日本很多人都以為是生魚片,但是最能代表日本的美食卻是天婦羅,很多國人都以為天婦羅只是裹上雞蛋液,然後放在油鍋中炸一下,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天婦羅的製作也是非常麻煩的!
  • 龍族幻想海鮮天婦羅配方是什麼 什麼是天婦羅
    龍族幻想中海鮮天婦羅的配方是怎樣的?有很多小夥伴們都不是很清楚,那麼下面就由小編為來為大家帶來龍族幻想中海鮮天婦羅的配方一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龍族幻想中海鮮天婦羅的配方一覽配方介紹天婦羅以雞蛋麵糊為最多,調好的麵糊叫天婦羅衣,做面衣用的麵粉,日語叫薄力粉,就是麵筋少的麵粉。這種麵糊做出來的天婦羅掛麵薄而脆。
  • 天婦羅之神是怎樣煉成的?
    與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聞訊之後立即向我國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與物資一同到達的還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中國古老的優美詩詞,著實感動了不少中國網友。 馮唐曾寫道,作為中國人,我們有恨日本的一切理由,因為AV我們至少有一個感恩日本的理由,蒼井空是日本的,中國的,亞洲的,世界的。
  • 青山物語下一個爆款,會不會是天婦羅
    他舉例表示,他曾經在英國的日料店看見店主模仿美味的要死拉麵在店內招待客人(日漫名偵探柯南形象,編者注)。更早之前,他還在紐約見過當地人在日料店內用一元體恤掛在門板上(戰後日本向美國傾銷的主要產品,編者注)。也就是說,創新文化的靈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本土文化與原產地文化的交融接觸面。
  • 日本廚師打造「煙花般」天婦羅,中國網友:這不是蘿蔔絲鹹食嗎?
    日本廚師打造「煙花般」天婦羅,中國網友:這不是蘿蔔絲鹹食嗎?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美食種類多的我們數也數不過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的美食有著千千萬萬,當然每一個國家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代表美食,說到日本的話,很多的人都會認為是生魚片,是他們國家的代表美食,可是並不是這樣的,最能夠代表日本的美食卻是天婦羅,也有很多的國人,他們都會認為天婦羅只是裹上雞蛋液,然後放入到油鍋當中油炸一下就可以了,可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在製作天婦羅的時候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 余光中走了,你可知道鄉愁之外的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89歲(1928—2017),其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影響廣泛。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首《鄉愁》。但余光中並不僅僅是《鄉愁》裡的余光中,他作詩千餘首,也不僅僅都在訴說鄉愁。他的詩歌裡有引經據典的部分,也有環保的部分。
  • 《龍族幻想》海鮮天婦羅怎麼製作 海鮮天婦羅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龍族幻想海鮮天婦羅配方是什麼?
  • 島國人什麼時候能「放過」天婦羅啊
    漫步於東京街頭的你,前腳可能還在某路邊攤似的小店吃著100日元一份的山芋天婦羅,等盡享香甜準備出門,一轉身便說不定會見到一家需要介紹制就餐、動輒3W日元起,讓人感覺猶如高嶺之花一般的天婦羅專營店的招牌。 一秒變身,天婦羅就是這麼遊刃有餘。
  • 《龍族幻想》海鮮天婦羅怎麼製作 海鮮天婦羅製作配方一覽
    導 讀 在龍族幻想中,料理海鮮天婦羅怎麼做?海鮮天婦羅的製作配方又是什麼樣的呢?
  • 蓬鬆酥脆的天婦羅
    今天助助同樣也要給同學介紹一樣日本食物——天婦羅(てんぷら) 其實在日式菜點中,用麵糊炸的菜統稱天婦羅。 所以說天婦羅的選材其實是非常廣泛的。
  • 天婦羅、柳樹和禮帽
    與一般油性較大面衣較厚的天婦羅不同,是山居所做的稚鯰天婦羅像是寫意山水般的操作——面衣不嚴密包裹,厚薄也不均一,早乙女哲哉師傅的拖面工作像是畫畫,寥寥幾筆,便下鍋油炸,不多時就撈上來。油鍋裡的這一道工序,倒更像是以面衣封住魚肉之鮮嫩,固住魚形之美態。蘸幾粒海鹽,點幾滴青檸汁,燙口中所包含的水靈便已讓人全然讚嘆,更好的搭配則是蓼酢,即日本香草蓼與醋的結合。
  • 一座難求,上海真正的天婦羅名店
    (一家重新定義天婦羅的新店)雖然當初就看到了這家店的水準之高,但天吉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即迅速成為了全上海最難預訂的餐廳卻是連我也沒想到的。王校長的那句「全中國最牛逼天婦羅」將天吉帶得爆火。座位原本提前兩三個禮拜還可能訂到,可繼王校長之後,2020年的位子瞬間一搶而空。我只能慶幸自己去得早,訂得早,否則真是求吃而不得了。
  • 筆下的古巷就是他的鄉愁
    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全國扇面藝術展」、 「經典回顧與現代思考—安徽中國畫邀請展」、 「第九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 「2011國際觀瀾版畫雙年展」、「第二屆全國小幅水彩畫展」並獲優秀獎、「第十屆全國水彩•粉畫作品展」以及「百名畫家作品展」金獎、「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第四屆安徽美術作品大展」金獎。
  • 早乙女哲哉之所以成為天婦羅之「神」,你知道他都付出過什麼嗎?
    日本人善於鑽研舶來品並將其發揚光大,發展至今,天婦羅的含義早已遠遠超出了油炸食品。而在日本,能讓人覺得天婦羅竟然可以如此美味的餐館,應只能在東京。而東京之內,除了是山居,再找不出第二家。這家天婦羅店的主人,名叫早乙女哲哉。出生於1946年,早乙女哲哉已經在炸制天婦羅的道路上走了53年。
  • 天婦羅這種日料必備的食材,這樣才是正確食用方法
    相信經常吃日本料理的人們一定非常熟悉天婦羅這種食品。這種食品其實是一種較為健康的油炸食品。可以說,他比我們健康的食品要多一些特殊的工序,同時還有量是比較高的,但是口感非常的細膩,做出來之後特別的香脆金黃色讓人垂涎欲滴,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天婦羅的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