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英語:Cyberpunk,又譯作「電馭叛客」)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以信息技術作為主題的科幻故事分支之一。
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網際網路、黑客、虛擬實境、控制論、人工智慧、仿生人與半機器人、都市擴張與貧民窟、大型企業、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元素。
在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中,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科技發展到了極高水平,人與機械的界線開始消失,社會高度秩序化或者混亂不堪。
賽博朋克題材作品通常著重表現技術濫用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黑暗以及高科技時代下普通人生活質量的衰退,所以常常和反烏託邦聯繫到一起。
在通常的賽博朋克故事中,人類社會黑暗而頹廢,人體植入設備大行其道,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被計算機網絡所控制,某種集團(大企業、極權政府、宗教等)建立起某種「系統」來控制計算機網絡和人體植入設備以加強統治,普通人淪為系統的一個零件。而罪犯、流亡者、幫派分子等邊緣人物,將原本用於控制他們的高科技作為自己的武器,對「系統」展開反擊。
賽博朋克強調科技和個人主義,但幾乎一切近未來風格或以高科技世界為背景的作品都很容易被歸類為「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很大部分是源自至年代的新浪潮科幻運動。當時的菲利普·狄克、羅傑·澤拉茲尼、J·G·巴拉德、菲利浦·荷塞·法默和哈蘭·艾裡森等作者迴避了早期科幻小說的烏託邦傾向,嘗試描繪用藥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帶來的衝擊。
年威廉·吉布森發表的代表性處女作神經漫遊者,吸取了朋克文化和早期的黑客文化,確認了賽博朋克的作為一門科幻類別的地位。其他同樣具有影響力的作者包含了布魯斯·斯特林和魯迪·魯克。
日本的賽博朋克作品始於年大友克洋的系列漫畫亞基拉,其後年改編成的動畫電影使得這門科幻類別普及開來。
賽博朋克作者試圖從偵探小說、黑色電影和後現代主義中汲取元素,描繪20世紀最後20年數碼化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賽博朋克的反烏託邦世界,被認為是20世紀中葉大部分人所設想的烏託邦未來的對立面。
總的來講,賽博朋克的風格主線,就是反應出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與脆弱渺小的人類個體之間的強烈反差,同時外界與內在,鋼鐵與肉體,過去與未來,現實與虛幻等矛盾在其中交織。看似對立,宿命卻連結在一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