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便利店裡賣現煮咖啡而不是罐裝咖啡是個不錯的主意,日本7-Eleven便利店已經嘗到了這麼做的甜頭。
2013年2月,日本7-Eleven在旗下1.5萬家便利店裡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現煮黑咖啡—「Seven Café(7咖啡)」。這杯150毫升售價僅100日元(約合人民幣5.7元)的咖啡,迅速提升了日本7-Eleven的經營業績。截至今年2月,銷售現煮咖啡幫助7-Eleven母公司Seven &i Holdings Co.的利潤增長了27%,達到17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
長期停滯的日本咖啡市場也因此得到了提振。日本是全球第四大咖啡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4億元)。根據日本咖啡協會的數據,7咖啡推動日本咖啡市場在2013年增長了4%,並創下了44.6萬噸咖啡的銷售記錄。
日本便利店賣現煮咖啡,7-Eleven並非首家。日本另一便利店連鎖品牌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在2011年1月就推出了自助現煮咖啡機,全家、OK便利也在2012年開始為顧客提供這項服務。到2014年,日本5大便利店連鎖(7-Eleven、羅森、全家、OK便利店、迷你島)旗下共有4.3萬多家店鋪都在銷售現煮咖啡。
幫7-Eleven在便利店咖啡大戰中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是這家公司採取的低價策略。同樣用150日元(約合人民幣8.5元)買現煮咖啡,在全家能買到180毫升,在OK便利店能買到150毫升,在7-Eleven就能買到235毫升。
7-Eleven最近又進一步改進了其銷售的現煮咖啡的口感。競爭者們也不甘落後,羅森在今年9月也推出了售價100日元的現煮咖啡,,全家則打算搶走7-Eleven的女性顧客,正準備新增一款巧克力拿鐵口味的現煮咖啡產品。
便利店的現煮咖啡大戰,並沒有影響星巴克的生意,比起咖啡本身,消費者更看重星巴克提供的氛圍。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那些價格高於100日元的罐裝咖啡,過去購買這類產品的消費者中的近30%變成了7咖啡的擁躉。
便利店現煮咖啡最受歡迎的地方其實是臺灣。2007年前後,現磨咖啡就已經普及臺灣排名前四的便利店—7-Eleven(5000家)、全家(2915家)、萊爾富(1300家)和OK(880家)。臺灣7-Eleven邀請女星桂綸鎂為其自有品牌咖啡「City Café」代言,將便利店咖啡推向高潮。根據2013年的數據,在臺灣通過7-Eleven賣出的咖啡就有2億杯,因此7-11也成為臺灣最大的平價「咖啡店」,佔據了八成的臺灣咖啡市場。
現在,中國內地的便利店們也正試圖借現煮咖啡來提升自己的收入。
在位於北京最繁華的CBD地區的銀泰中心地下二層,羅森(LAWSON)每天能賣出30杯左右售價為7元的現磨咖啡,在被星巴克、太平洋(601099,股吧)咖啡環伺的情況下這算是不錯的成績。
「尤其是把咖啡售賣方式從服務式改成自助式以後,銷量從之前的不到10杯上升的如今的30杯,個別門店還要更多。」羅森便利店北京公司媒體經理鄭翔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儘管目前北京羅森的11家門店中只有部分門店引入了現磨咖啡,但其已經看到便利店消費群日漸增長的咖啡需求。
在中國便利店最發達的城市上海,這種趨勢更明顯。在上海全家便利近1000家門店中,有一半以上的門店在售賣現煮咖啡,上海全家公關主管莊偉棠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受臺灣全家現磨咖啡熱銷的啟示,上海全家自2010年就開始在中國內地尋找供應商,並根據上海消費者飲品習慣研究現磨咖啡的口味,2012年開始逐步推出售價8到10元的現煮咖啡,目前其日均銷量達到每店40到45杯,其增長率要高於店內其他飲品銷量的增長。
在以華東為主要布點的喜士多便利店,其行銷經理巫志傑表示,商務區、寫字樓便利店的白領消費群是推動咖啡市場走高的主要力量。喜士多在上海有300多家店,其中近100家店在銷售現煮咖啡,但中國市場地域差異顯著,各地消費者對咖啡的接受度不同,眼下便利店咖啡的主戰場還在一線城市,至於二線及以下城市,即便在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排名第三的山西太原市,推廣效果也很慘澹。
中國便利店要迎來現煮咖啡的銷售高潮,尚需時間研磨。
本文轉載來自:界面 作者 趙曉娟,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