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文化的品味,需要民辦博物館的支撐。近些年,隨著民辦博物館的興起,一批由民營企業主導建設的民辦博物館拔地而起。
在中國環保包裝名鎮橋頭,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濃縮了印刷包裝上千年歷史文化,全面記錄了印刷先賢的智慧。遊客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將文物複製品輕鬆帶回家。
這家向數字印刷博物館邁進的博物館,是東莞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位於力嘉環保包裝印刷產業園。除了博物館,該產業園已成功打造了大灣區3D科創實驗基地、力嘉企業館、創意設計展廳等多個特色區域,並配有咖啡館、5D遊樂區、嘉湖觀、嘉湖藝術餐廳等休閒區。
「力嘉始終堅持傳承包裝印刷文化,並致力於推動中國印刷包裝行業發展,從單一瓦楞紙包裝印刷到傳統文化、藝術設計、科技創新等領域轉型升級,希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印刷包裝行業示範基地,使力嘉成為對行業輻射帶動作用更強、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平臺。」力嘉國際集團董事長馬偉武表示。
東莞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
自華夏文明誕生至今,造紙術的發明衍生出印刷術技藝的不斷革新,改寫並影響了世界繽紛文化進程。時至今日,從最初的「四大發明」到包裝印刷行業的日益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的變更和發展,更是中華文明的印證,是對中華華夏文明的傳承。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記者來到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近四百件收藏展品逐漸映入眼帘,遊走其中,恍若畫中。
館中集中展示了蔡倫造紙、畢昇活字印刷術、王選雷射照排技術等藏品,完美詮釋了造紙術與印刷術的誕生與發展;同時融入了古代到近代的包裝素,讓包裝與印刷極致融合,匠心打造一場歷史與現代相交融的視覺盛宴。
當今,中國正處於一個文化崛起的黃金時代,博物館作為文化旅遊中最久遠卻又最滌蕩心靈的一種文化儀式,深受國人追捧。近些年,民辦博物館興起,逐漸成為企業的文化品味與實力的象徵。
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為東莞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由力嘉國際集團50年資源鍛造而成,是力嘉創辦博物館的第二代升級之作。與此同時,也是將傳統製造業與現代新興文化產業相結合的範例。
「力嘉創辦於1970年,從事包裝印刷已50年,我們希望,藉助博物館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希望每一位來的觀眾,能夠帶著對中華文化的景仰,沉浸式地去追溯、去回顧、去了解,每個展品背後的故事,從而激發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自豪,這也是我們創建博物館的初心所在。」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館長馬松綿表示。
馬松綿表示,目前博物館內收藏展品近四百件,其中有文物價值原件展品接近三十件、現代優秀包裝展品二十餘件、國際得獎作品3件,部分展品由中國印刷博物館協助提供。
記者在現場看到,館內以傳承中華印刷歷史文化為主題,追溯紙張發明、雕版技術、活字印刷;回顧漢字信息處理、王選雷射照排;瀏覽數字印刷、綠色包裝,全面講述了印刷先賢智慧,展示了造紙術工藝流程全息影像,從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乾等過程,凸顯了一張紙改變一個世界的歷程。
引入3D列印打造數字印刷博物館
參觀完博物館,不少遊客都希望帶些與文物相關的紀念品回家。在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這個夢想已經成為現實。
力嘉集團通過對於3D列印的深度研究,發現能夠將3D列印技術充分運用於採集大型建築物及文化景點數據、復原文物方面,讓參觀者可突破觀念,實現和文物近距離接觸,把單一的視覺體驗,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多感官體驗。
「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不僅限於保存文物實體,建立文物的數據檔案也同樣重要。3D掃描能夠將博物館文物精準地數位化,只需短短的時間,便可以非常精準地建立起文物的3D模型,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傳播。」馬松綿表示。
讓傳承與創新並存,是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一直堅持的理念。3D列印文物複製品無疑是個大驚喜,強大的還原能力讓這些文物複製品高度逼真。
博物館對於青少年而言,是「實踐教育」的一種補充,而博物館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馬松綿表示,為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博物館專研了一系列特色教育課程,設計出適應不同年齡層次需求的課程互動方案,讓大眾接觸從無到有的歷史發展歷程,沉浸式體驗印刷帶來的無窮樂趣。
馬松綿表示,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嘗試將博物館的歷史性、教育性、實用性相結合,不斷加強分眾化教育研究,探索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課程設計。同時培養學生們觀看博物館興趣意識,讓學生們習慣走進博物館,願意將更多的時間停留在博物館,從而以陳列展覽為陣地,通過多種手段提供文化服務,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實現「博物館+學校」創新發展模式。
自開園以來,博物館接待政府領導、團體院校、行業協會、遊客近兩萬人次。園區先後榮獲「東莞市中小學生基地」「東莞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東莞市工業旅遊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殊榮。接下來,博物館將發揮基地的重要作用,為中小學生提供開放性的活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