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畔,人文薈萃;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在聞名遐邇的浙江海寧錢塘江北岸,座落著一個美麗的小村落——桃園村。它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把一個落後窮村變成了小康富村;它踐行著生態文明的理念,把一個傳統農村變成了美麗鄉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引導推動全社會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國運昌盛振精神。如今,勤勤懇懇、多才多藝的桃園人,正用「每人一把鑰匙」,解鎖了一個腰包同鼓、精神同富、品質同享的「桃園夢」。
禮堂建設 宣傳核心價值「有形化」
在海寧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定海神針」,它既是枕邊書,又是耳畔歌。
聽,是誰在唱歌?在鹽官鎮桃園村文化禮堂裡,清甜的女高音聲聲入耳,村民顏廣茂與隊友們圍坐一旁,他左手撫琴杆,右手拉琴弓,隨即一連串咿呀的音符便從馬尾做的琴弦上飄出來,悠遠綿長。
紅歌等正能量歌曲佔據了顏廣茂等人歌單的「半壁江山」,臺下的聽眾非但不覺得枯燥,反而特別喜歡。常有人問顏廣茂,你們民樂隊的新節目排出來了沒,還給村民們演嗎?「我回答他們,排好後你們叫我們什麼時候演,我們就什麼時候在禮堂『開嗓』。」顏廣茂爽快地說。
2013年以來,浙江省圍繞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版」,按照「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定位,在全省廣泛開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並以此為依託,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旗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充分融入農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設、科學普及、繼續教育、生活娛樂等方方面面。
同年,桃園村文化禮堂在全市率先開放。「自從有了文化禮堂,下雨的時候,低溫的日子,我們也有場地組織排練了。」今年58歲的村民楊敘仙和一幫姐妹組了一個廣場舞隊,作為小隊長,以前可沒少為場地的事情發愁,「現在有場地,有設備,還有氛圍,姐妹們跳起舞來可起勁了。」
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禮堂有形,搭載文化豐潤民心。一時間,舞龍隊、籃球隊、健身隊、門球隊等十多支文體隊伍紛紛從桃園村文化禮堂裡誕生。其中,就有顏廣茂的民樂隊。「我們樂隊的人都是村裡的鄉親,以前我從來沒注意過,原來桃園村真的臥虎藏龍。」顏廣茂告訴記者,有了陣地,民間的文化力量不斷被挖掘,在他們的帶動下,村民的精神生活越發豐富了。
房子修起來,牌子掛起來,只是文化禮堂建設的第一步,關鍵還是要用起來,讓群眾願意來、喜歡來,這就必須兼具多種功能,提供多樣服務。
2016年,桃園村又投入150萬元對村文化禮堂進行擴建改建,現面積約2000平方米。「兩堂一廊一展廳、一園一臺一閣」的禮堂格局,舞蹈房、圖書室、書畫室、桌球室、電視放映室、健身房等功能室,燈光籃球場、網球場、門球場、農民公園等室外場地讓桃園人驚喜萬分。
以前的周末,由於娛樂設施的缺乏,村裡的年輕人都往城裡趕,現在,每天都能看到年輕人出沒在桌球室、燈光籃球場、舞蹈房……對此,桃園村文化管理員陳少英感觸良多:「比如圖書室有藏書4500餘冊,舞蹈室配備了專業的音響及投影,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硬體設施有了。現在,我們的文化禮堂包容了所有群體,精神同富的時代終於來了。」
一把鑰匙 開啟以文化人「可持續」
禮堂是場所,文化是內涵。浙江省的做法是:標準化「建」、規範化「管」、常態化「用」與內涵化「育」。「建管用育」一體化,為的是形成長效機制,讓文化禮堂成為永不謝幕的「村莊會客廳」。
「硬體設施的建設,拉動了村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這一點毋庸置疑。」桃園村黨委書記金正華說,然而面對村民的熱情,文化禮堂的管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了。「不少群眾向我反映,想到文化禮堂活動的時候門不一定開,開門的時候又沒有時間過來活動。還有禮堂工作人員向我訴苦,一個專管員樣樣活動都要去組織,隨著活動增多,實在是沒有精力。」
如何平衡文化禮堂常態化的「用」和規範化的「管」之間的關係?精神富足的桃園人實現了從「一把鑰匙開啟自家門」到「一把鑰匙開啟集體門」的轉變。
為了讓所有場地都能「用」起來,桃園村想出了新辦法,推行「每人一把禮堂鑰匙」管理模式,實現文化禮堂村民自主管理,讓專管員從具體的事務中脫離,實現由「管」向「引」轉變,打破「圍牆」,把文化禮堂建設成真正的「我們的禮堂」。
「無論是桌球室、舞蹈房還是其他功能室,只要來登記一下,就能拿到一把鑰匙,自己就能打開文化禮堂的大門。村裡給了足夠的信任,大家來文化禮堂的積極性更高了。」陳少英介紹,村裡花了3000多元錢配了400多把禮堂鑰匙,全都發到了村民的手中,這個舉措讓她的管理工作輕鬆不少。
把禮堂鑰匙交給文體愛好者,放心。桃園村鼓勵村民中的桌球、籃球、網球、舞蹈等文體愛好者參與文化禮堂管理,效果喜人。比如,桌球愛好者每人都有一套淋浴房、更衣間、更衣櫃的鑰匙,他們自覺保持環境衛生,活動結束時自覺關閉電源,桌球桌由愛好桌球運動的企業老總贊助提供,室內空調由桌球愛好者共同出資購買,桌球由隊員們自籌資金購買。「正是這樣人手一把鑰匙的模式,增強了大家對公共設施的愛護意識,他們把活動場所當成了自己的小家。」陳少英說。
禮堂鑰匙交給文藝骨幹和文化能人,省心。楊敘仙手裡也有禮堂鑰匙,她說,有了鑰匙,不僅組織跳廣場舞方便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識也增強了。楊敘仙經常自學各種舞蹈,並不厭其煩地教給村民,她還帶頭管理音響,她的認真負責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在她的帶領下,村民學會廣場舞曲目100多首,廣場舞隊伍也發展到了100多人。
禮堂鑰匙交給村級老年協會等群團組織,安心。群團組織是村領導班子的重要助手,是推進村文化禮堂自主管理的重要力量。村老年協會建有門球隊,由門球隊成員自主管理活動的開展。門球隊員人手一把門球場鑰匙,每天上午,隊員們自行來到球場開展日常訓練,炎炎夏日不忘每天給草地澆水,保護場地。
在金正華眼中,文化禮堂已成為村民的禮堂,也是村民真正願意來的活動場所。
以德潤心 推進「最美」細節再精細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桃園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使村民在常來、常樂、常享的過程中,感觸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感受了道德文化的薰陶,感悟了核心價值觀的深邃。
其實,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除了文化禮堂,桃園村處處都是「最美」細節。
路過桃園村的農房,一幅幅活潑形象展示主流價值觀的公益廣告與農村景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送到百姓身邊、送進大家心裡。
在桃園村文化長廊上,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充分展示,道德榜、壽星榜等赫然在目。「每一個閃光名字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談起這些榜單背後的故事,有著豐富參觀團接待經驗的桃園村黨委委員李麗總是不厭其煩。即使一名名道德模範身份不同、經歷各異,但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從不同角度詮釋了真情大義的深刻內涵。在道德模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品格、一種力量。
在「詩話桃園」展示廳,不僅展示了桃園村的文化歷史、發展歷程,還展示了從桃園走向世界的名人,比如圍棋能手範西屏、「中國的南丁格兒」李蘭丁等。
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這幾年,桃園村湧現了一大批「好婆媳」「好鄰裡」「好妯娌」「桃園孝子」先進典型。
為了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得見、摸得著、離得近,桃園村還精心設計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動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文化禮堂,在田間地頭,面向農民群眾廣泛開展理論政策宣講、鄉風文明弘揚、文明禮儀教化、文化知識傳授,著力豐富和充實農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同心掬得滿庭芳。近年來,環境美了、人心暖了、快樂多了……桃園村精神文明建設事業走過的歷程與取得的成就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考慮村民的需求,拉通村裡的健身步道,提升小公園品質,進一步完善硬體設施,建設精神文明,讓村民可去的地方更多,可做的事情更多,在提升村民素質的同時,讓大家覺得,生活在農村也非常幸福。」金正華表示。
一陣陣清風,將二胡優美的旋律與歌唱者甜美的歌聲,吹進我們的心房:明天又是好日子,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海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