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7日電 臺灣《聯合報》7日刊發社論指出,不可輕估民進黨「入聯公投」聯署達268萬人的意義。島內社會大眾對「臺灣意識」與「臺獨意識」的分際沒有警覺,致使民進黨得以「操作臺獨意識的火,燒起臺灣意識的煙;又用臺灣意識的煙,掩飾臺獨意識的火」。
文章分析指出,倘若268萬聯署者每人能在「大選」另拉到約1.5名未聯署者,謝蘇配的得票水位即可達670萬票。倘系如此,謝蘇配已是勝券在握。依情理而論,一人另拉1.5票應屬可能。倘若作不到,不外二種原因:一、這逾260萬聯署,已是民進黨刨地三尺所得;但社會對民進黨的貪腐無能反感極大,260萬聯署者向外拉票的能量有限。二、國民黨及泛藍能拿出有效方法,感動選民,阻止民進黨260萬聯署人向外擴展的連鎖效應。
文章說,此次「入聯公投」與04年的「買飛彈公投」及「兩岸關係公投」不同。04年的兩項「公投」是「總統公投」,由上而下未經聯署,猶如單向操作的Web1.0;但此次「入聯公投」則是由下而上的「聯署公投」,猶如雙向互動的Web2.0。如今,「聯署公投」不啻已經成為雙向互動的「選舉動員」機器;這也正是《公投法》嚴禁「政府」發動「聯署公投」的原因之一。
文章指出,聯署「入聯公投」的作用,是在「公投綁大選」,有兩層意義:一、籤名聯署者形同公開表態願將選票投給民進黨;而聯署人數衝破260萬,更可使聯署的「眾趨行為」更具社會示範效應。二、聯署者接受了「入聯公投」,自認為聯署的動機在「愛臺灣」,「人格境界儼然進入升華」;此時,民進黨的貪腐無能已在聯署者腦中消失,或退居次位,不再成為影響其投票的因素。於是,民進黨已收轉移選戰焦點之效。
「入聯公投」取得今日進展,因素非止一端。原因之一是,國民黨在因應「入聯公投」時,只知「搧臺灣意識的煙,未能滅臺獨意識的火」;連美國當局都將「入聯公投」暗指為「臺獨公投」,並謂其「不必且不利」;但國民黨卻僅知在「臺灣意識層次」肯定「公投」,而未能在「臺獨意識層次」討論「入聯公投」的底蘊。
文章比喻指出,「入聯公投」聯署超過260萬人其效應不可輕估。情勢之所以進展至今,主因之一是,社會大眾對「臺灣意識」與「臺獨意識」的分際沒有警覺,致使民進黨得以「操作臺獨意識的火,燒起臺灣意識的煙;又用臺灣意識的煙,掩飾臺獨意識的火」。另一主因則是,司法及社會對民進黨「違憲」違法,動員公帑及公務員推動「入聯公投」的罪行,既無是非心,又無制裁力。
文章說,260萬人聯署「入聯公投」,已形成選舉史上最大的「綁票工程」;而聯署人向外擴展的拉票能量若充分施展,亦是選舉史上最強大的動員機器。國民黨處此情境,已如四面楚歌。亡羊補牢,不外五途:一、訴訟,控告當局違反「公投法」,但檢察機關有勇氣查察嗎?二、「釋憲」,指控當局違反「公投法」,同樣的,大法官會議能相信嗎?三、設法將「臺灣意識」與「臺獨主張」徹底區隔清楚,釜底抽薪,「臺獨」的「真火」若熄了,「入聯」的「假煙」就會散去;但是,國民黨有能力處理這個議題嗎?四、國民黨設法扭轉選戰主題,向候選人人格特質及民生願景發展;但是,國民黨有此能耐嗎?五、國民黨全力贏取「立委」選舉的大勝,主導民心走向;仍是,國民黨有此能耐嗎?
故文章最後說:民進黨「入聯公投」聯署衝破260萬人不可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