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後代回來認祖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8月23日,臺灣國民黨前秘書長章孝嚴帶著家人和弟弟章孝慈的家人,赴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的蔣家祠堂祭祖,完成認祖歸宗的心願。今年58歲的章孝嚴說,這條路他走了半個世紀,今天終於完成了。

  章亞若:一代紅顏香消玉殞死因竟成千古之謎

  章孝嚴和章孝慈是蔣經國先生在一段浪漫的婚外情之後生下的孿生子。章氏兄弟的母親名叫章亞若,是位非常有才華的女子。1939年,日軍攻陷南昌,章亞若被迫舉家逃到贛州。正在這時,她發現了一條招聘啟事:「專員公寓蔣先生家裡要找一位家庭教師……」就這樣,章亞若踏進了蔣宅,並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蔣經國。

  風姿綽約的章亞若,讓蔣經國一見傾心,兩人很快就如膠似漆了。1939年初,蔣經國把章亞若調到身邊工作,先做文書,後做秘書,亞若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但是,由於當時蔣經國已經和蔣方良結婚,所以他們只能秘密來往。就在這種極為隱秘的情況下,章亞若懷孕了。為避免戀情敗露,由蔣經國安排、好友桂輝陪同,亞若離開贛州,去桂林靜養待產。1942年春節,她在桂林市省立醫院生下一對男嬰,乳名為麗兒和獅兒。蔣經國喜得雙子,自然樂不可支,急忙從贛州趕到桂林。端詳著自己的小寶貝,蔣經國笑呵呵地叫他們「大貓」和「小貓」。雙胞胎降生的消息傳到重慶,蔣介石也非常高興,親賜名孝嚴、孝慈,排在蔣家第三代「孝」字輩中。

  自此,章亞若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她惟一的心病就是與蔣經國沒有正式的婚姻關係,自己在蔣家的身份和地位還沒有確定。天有不測風雲,半年後的一天晚上,她應邀到一個朋友家赴宴。宴罷回到寓所不久,她突然腹痛難忍。到了醫院,一位姓王的醫生給她打了一針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她的全身都起了紫血斑,生命垂危。等陪同章看病的桂輝再找那位王醫生時,他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經其他醫生診斷,章亞若是「血中毒」,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2歲。一代紅顏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章亞若的死,至今仍是無法破解的謎:有的說她是因產後虛弱,抵抗力下降;有的說是她當晚飲食不衛生;有的懷疑是蔣經國身邊的情報人員為維護蔣的名譽下的手;更有甚者還說是蔣介石派人秘密處置了章亞若……

  章亞若的死讓蔣經國悲痛萬分。1987年他病危之際,仍在不斷地叫著「亞若、亞若」。事隔半個世紀,他還沒有忘記那令他魂牽夢縈的「贛南新時代的偉大戀情」。

  章孝嚴:生活中歷經磨難仕途上一帆風順

  章亞若去世後,蔣經國與亞若的母親周錦華商量,請她與亞若之妹章亞梅(她沒有去臺灣,仍留在大陸)一起照顧孝嚴、孝慈這兩個沒娘的孩子。孩子長到4歲時,在徵得蔣經國的同意後,周錦華將他們過繼給當時任貴州銅仁縣縣長的舅舅章浣若,並改姓章。1949年,年僅7歲的章氏兄弟和他們的外婆一起被護送到了臺灣。到了臺灣後,蔣經國為避人耳目,仍未將兄弟倆接到身邊,也很少公開照顧他們,因此兩人生活的窘困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當時,章浣若一家10餘口(章浣若自己就有7個孩子)住在臺灣新竹東門中央路151號,僅有簡陋的兩間小屋,周錦華與孝嚴、孝慈住一間。兄弟倆合睡一張竹床,書桌只能放在過道裡,家裡連沙發也沒有,家具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到了60年代,收音機和電扇在臺灣已經相當普及,但章家卻沒有。

  物質生活雖然貧乏,但外婆和舅舅卻讓章氏兄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章老太太對兩人管教很嚴,章孝嚴後來回憶說:「外婆用慈愛的胸懷,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中把我和弟弟撫養大,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她讓我具有比一般同齡人更大的耐力,也有較明顯的沉著力量。」

  中學畢業後,章孝嚴考上了東吳大學外文系,章孝慈考上了東吳大學中文系。大學三年級時,章孝嚴愛上了學妹黃美倫。雖然他長得並不英俊,但他才華橫溢,熱情奔放,靠著一首首情詩,終於打動了黃美倫的心。服完兵役後,章孝嚴參加了臺灣「外交領事人員」考試,並以第四名的資格被錄取。從此,他走上了「職業外交官」的道路。由於他英語和法語說得都非常流暢,臺灣輿論界稱他是「雙聲帶外交官」。1970年,章孝嚴以學員的身份到臺灣「駐比利時大使館」工作,翌年他與黃美倫舉行了婚禮。婚後,兩人育有2女1男———長女章蕙蘭、次女章蕙筠和獨子章萬安,生活十分美滿。

  1974年,章孝嚴被派往臺灣「駐美國大使館」當三秘,後又升為二秘,1977年返回臺灣,任「外交部北美司一科科長」。當時的「外交部長」是沈昌煥。沈屬宋美齡的「夫人派」,蔣經國當時自身難保,更別說照顧章孝嚴了。但一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蔣經國鬥敗了沈昌煥,其親信蔣彥士當上「外交部長」。蔣彥士對章孝嚴的照顧自不在話下。

  1982年,章孝嚴當上了「北美司長」,成為臺灣「外交部」裡最年輕的司長,1996年又升任「外交部政務次長」。

  章孝嚴之所以能升遷得這麼快,除了勤奮工作、反應敏捷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硬後臺。1993年2月,章孝嚴首次「入閣」,出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主委」,同年8月在國民黨十四大上,他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並進入國民黨當局的決策中心———「中常委」。1996年6月,他轉任「外交部長」,後擔任國民黨秘書長。今年年初,由於爆出與臺灣藝人王筱蟬的緋聞,他被迫辭去國民黨秘書長之職,但他並沒有從政壇上消失。在今夏舉行的國民黨第十五次臨時全體代表大會上,章孝嚴再次當選為「中常委」。近日,他又決定在臺北市南區參選「立委」。由此看來,章孝嚴今後仍將在臺灣政壇發揮一定的作用。

  回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章孝嚴上大學時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世,但他的身份是被嚴格保密的,更別說認祖歸宗了。1987年1月17日,也就是蔣經國去世後的第四天,蔣經國生前委託的一位政界要人把章孝嚴叫到辦公室,將他們兄弟倆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但是,由於各種條件的制約,在沒有正式認祖歸宗之前,章氏兄弟仍不能在蔣經國靈前戴孝以盡人子之情,他們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多少年來,認祖歸宗都是他們心中一個奢侈的夢。

  1989年12月4日,章亞若墓整修完畢,但由於章家兄弟身份敏感,他們只能託一位到桂林觀光的朋友代為拜祭。1993年,情況有了轉機。當年的8月20日,已任東吳大學校長的章孝慈率領臺灣學術界代表團抵達北京,辦完公務後,他飛抵桂林親自祭掃了母親的墓冢。江澤民主席在中南海接見章孝慈時,還特意提到他到桂林祭掃母親之墓是中國人倫理道德的表現。不幸的是,1994年11月14日,在北京進行學術交流的章孝慈突患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急救,不久去世。認祖歸宗的重擔,從此就落在了章孝嚴一個人的身上。

  經多方努力,章孝嚴終於敲定於今年8月23日回祖國大陸認祖歸宗,以完成心願。在奉化祭拜完蔣氏宗祠後,他將前往上海參加臺商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並且接受上海臺辦的晚宴款待。之後,他將赴桂林到章亞若的墳前祭拜。最後他將轉往昆明市,8月31日返回臺灣。

  但是,章孝嚴此舉遭到了島內的「臺獨」勢力及部分蔣家後代的反對。章孝嚴訪問祖國大陸正值臺灣新領導人出訪中美洲和非洲6國。新領導人出訪仍不忘其「臺獨」主張,在目前島內爭論的有關「國家統一委員會」的問題上,他竟然聲稱「國家統一不是惟一選項」,企圖割裂臺灣民眾與祖國大陸的血脈親緣。此外,蔣家嫡出後代蔣孝勇的遺孀方智怡公開反對章孝嚴回大陸祭祖的舉動。8月19日,她對美國舊金山的華文報紙指出:「章先生是否屬於蔣家,應由他直接向婆婆(指蔣方良)提出。他如果要到我們家來,必須先和我們溝通。」對此,章孝嚴未予理睬。 (作者:趙寶生/轉自《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臺灣謝明輝尋根認祖的故事
    臺灣謝明輝尋根認祖的故事作者:臺灣謝明輝 我生長在臺南市西港區,一個偏遠的小鄉村叫樣林村,位於曾文溪畔。 2009年福建推出平潭開放開發區,福建省長特聘我為開發區顧問,我趁開會之機,向時任臺辦主任的鄧本元,提出協助尋根認祖之事,鄧主任特組調研團幫我調查,二個月後傳來好消息,稱廈門海滄有一村叫石塘很類似,可否前來一看,我專程飛往廈門,省臺辦、市臺辦陪我前往海滄石塘,我一到表明我的意圖要尋訪我開臺祖謝兩水祖籍地,石塘謝氏世德堂宗長謝福坤,立即搬出32本祖譜核對,當核對到第32本祖譜時,內詳細記載謝兩水第十七代
  • 聽聽蔣家後代的預言
    不知道蔣公為何給後代出這個難題。一轉眼40多年過去了,蔣介石的兒子、孫子基本都已去世,臺灣時局也翻天覆地,蔣家後代已多不從政,但兩蔣浮棺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蔣友柏)他表示,如果當局要比照嚴家淦的安葬方法,把兩蔣移靈到五指山安葬,蔣家也會尊重當局的意思。如果讓蔣家後代當做家務事處理此事,那就更好辦。
  • 蔣家後代蔣友柏:國民黨建中正紀念堂本就不對
    蔣家後代蔣友柏:國民黨建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蔣家第四代、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近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再次語出驚人,表示國民黨建立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 蔣家後代蔣友柏:國民黨建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蔣家第四代、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近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再次語出驚人,表示國民黨建立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據報導,臺當局一系列「去蔣化」動作將蔣家後代推到了輿論前沿,繼日前表態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支持「去蔣」後,蔣友柏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又說,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立即為他建立紀念堂是不對的。  蔣友柏認為,如果一個人死後50年或100年,人民覺得他是偉人,為他建紀念堂,那沒有問題,但死後立即建紀念堂是不對的。
  • 大譜師:邱家儒之文化認祖與血緣認祖分列並存的修譜方法
    邱家儒一、文化認祖方法的誕生(一)概念文化認祖的概念文化認祖是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重要修譜方法。三丶血緣認祖是實事求是修譜的基本方法(一)概念血緣認祖的概念血緣認祖是指按照血緣關係溯明血緣始祖及其衍傳世系的認祖方法。
  • 著名抗戰英烈的後代回到陽新縣木港鎮豐臺村尋根認祖,黃驊紀念館...
    7月30日晚,著名抗戰英烈黃驊的二姑娘黃魯彬、孫子張(黃)俊友、張(黃)俊財,曾孫張(黃)松等一行8人,驅車千裡來到陽新縣木港鎮豐臺村尋根認祖。尋根認祖受到鄉親歡迎第二天上午,黃魯彬女士一行在豐臺村查閱了黃氏族譜,祭拜了列祖列宗,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黃驊烈士故居、黃驊烈士紀念館。據黃魯彬女士介紹,黃驊犧牲時已有1個兒子、兩個姑娘。兒子張(黃)書振是1939年黃驊率部挺進山東途中寄養在張氏老鄉家的。黃驊犧牲後,組織上曾多方尋找均無音訊。
  • 蔣介石的後代買票遊大陸蔣氏故居,臨走說了一句話,聽了很心酸
    蔣孝勇,蔣家第三代蔣介石最小的孫子,1948年杭州出生那會兒,蔣家正步入低谷走下坡路。蔣介石整日忙的焦頭爛額,蔣經國在上海忙公務,也無暇顧及這個新家庭成員。次年,蔣介石無力戀戰,帶著兒孫匆忙離開大陸,去了臺灣。蔣孝勇的爺爺和父親一直覺得虧欠他。
  • 捷克小丑作秀喊「我是臺灣人」 蔣家後代不起立竟被綠營罵
    不過現在卻傳出,當時蔣家後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以及包括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等人沒有站起來鼓掌。未料,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今日(2日)竟然對此開罵,「難道你(蔣萬安)不認同自己是臺灣人嗎?那請問你是哪裡的人?」「當捷克議長在講我是臺灣人,大家感動到全體起立鼓掌的時候,居然有人還坐在椅子上面。」
  • 「蔣家貴族」成了「問題青年」
    而說起如今日漸成長起來的蔣家第四代,一般人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那位以做設計而揚名的蔣友柏,他不但長相英俊帥氣,言行舉止也是頗有風範。    可最近,蔣友柏的弟弟、蔣家第四代中年齡最小的成員——蔣友青,卻頻頻登上報紙頭條。而他被關注的原因竟是,涉嫌恐嚇學校被告上法庭。
  • 大公報:臺灣蔣家後代初生之犢不畏虎
    蔣家第四代的耀眼身世給蔣萬安增添光環的同時,也帶來壓力。當蔣友柏、蔣友青等蔣家第四代對政治避之不急,同輩分的蔣萬安卻樂於接下父親蔣孝嚴的「政治衣賞」,讓外界既好奇又意外。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37歲的蔣萬安進軍政壇,可謂公私兼顧。
  • 1996年老蔣的孫子首次回大陸祭祖,跪在墓前痛哭:我們回來了
    1988年蔣經國去世以後,蔣家後輩們仿佛失去了一個可以庇護自己的大樹,群龍無首之下,為了重振家威,蔣孝勇使用了各種手段獲得了參加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委員會的權利。但是沒過多久,蔣孝勇就選擇移民加拿大,此後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商界發展。對於大陸和臺灣的態度,蔣孝勇也一直秉持著希望統一的態度。
  • 臺南祀典武廟「認祖」湖北荊州關羽祠
    中新社湖北荊州12月20日電(記者曹旭峰)臺灣臺南祀典武廟(大關帝廟)「認祖」湖北荊州古城關羽祠儀式,20日在湖北荊州舉行。
  • 奉化蔣家池頭村/袁偉望
    千年古寨風光明媚蔣家池頭村,山清水秀讓人醉,讓人醉。悠悠桂花井,染香金溪水;彎彎青石橋,荷塘煙霞翠。世德清芬上善若水蔣家池頭村,人傑地靈讓人醉,讓人醉。……金溪深情流淌,年年歲歲,就像好兒女,世代追隨,奉獻智慧,只為她更美,幸福家園讓你我一生無悔。
  • 終於歸宗認祖咯
    此次去山東濟南陪老爸去了趵突泉,網友們都打趣的說這孩子都懵了,三歲之後在四川長大今年才知道自己出生在西安祖籍是陝西,現在又被父親告知自己的祖籍是山東,真正的是齊魯大地的後代,一個陝西出生滿口川普的孩子既不會說西安話也不會說山東話
  • 前人不修譜,今人尋根苦;吾輩不修譜,後代忘了祖!
    前人不修譜,今人尋根苦,吾輩不修譜,後代忘了祖。家譜,現今的年輕人已經不重視了,還記得一個朋友在尋根的時候,遇到很多家族,本來有譜,但由於種種原因已經很久沒有重修了,也沒人重視 ,甚至連始祖的名諱都已經忘記了,讓人不勝唏噓。
  • 馬來西亞信眾赴閩進香拜媽祖 認祖尋根多為年輕人
    馬來西亞信眾赴閩進香拜媽祖 認祖尋根多為年輕人 泉州天后宮的『溫陵媽祖』非常出名,怡保濱如港媽祖閣有多尊媽祖神像就是從這裡請走的,我們每年都會組織信眾到這裡進行朝拜,認祖尋根。」  當天,西藏媽祖閣的8名媽祖信眾也前來拜媽祖。西藏媽祖閣是西藏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供奉媽祖的宮廟。  「我們2008年與媽祖結緣,西藏媽祖閣的第一尊媽祖神像就是從泉州天后宮分靈出去的。去年,我們又從泉州天后宮請走了一尊媽祖神像。」
  • 打開蔣介石的棺材需要兩把鑰匙,一把在蔣家手裡,另一把在哪
    其中一把在蔣介石的後代手中,至於另一把鑰匙在陵寢管理的地方。但是蔣介石後代手中的那把鑰匙一直沒有消息,在他去世的四十多年中,棺材也從來沒有打開過,所以理論上是沒有人知道裡面是什麼樣的狀態的。但是,既然蔣介石去世了,他的家人後代為什麼當時不按照傳統,把他的遺體埋葬,讓逝者安息呢?
  • 在金達萊花盛開的國土,志願軍英雄的後代回來了
    英雄的後代回來了——赴朝祭拜志願軍英烈代表團掃描志願軍英雄的後代回來了,來到金達萊花盛開的國土「50軍後代訪朝代表團」是應朝鮮朝中友好協會邀請,首次訪問這個令他們懷念和嚮往的鄰邦。50軍軍長曾澤生將軍的兒子、今年67歲的曾強說,「我們參訪團儘管只有15人,卻代表著所有當年入朝作戰的50軍先輩的後代們。踏上父輩當年浴血奮戰的土地,我們都無比激動。」1950年10月25日,曾澤生率50軍作為第一批部隊入朝參戰,參加第一、二、三、四次戰役。
  • 誰會是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崛起嗎?
    1937年,從蘇聯回來不久的蔣經國,被父親蔣介石派往江西南昌,在這裡,他結識了秘書章亞若。已婚3年的蔣經國和章亞若走到了一同。五年後,兩人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孝嚴和孝慈。從那開端數十年,人們只知道章孝嚴、章孝慈。姓是章亞若的姓,而名則是蔣介石定的,與蔣經國的其他兒女一樣,是"孝"字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