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時期異服賞

2020-12-11 網易新聞

利維坦按:

雖然現在鳥嘴面具已經作為類哥特文化的一種象徵,但在其誕生之初,它可是與死亡劃等號的存在——當年的黑死病 (鼠疫) ,致使中世紀歐洲約有佔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亡。當然,死亡與狂歡也是歷史上的隱喻同構體,就如同墨西哥的亡靈節,不畏懼死亡,也不否定死亡,而是以獨特的方式,讓對死亡的恐懼在狂歡中瓦解。

17世紀羅馬瘟疫鳥嘴醫生的畫像,保羅·菲爾斯特(Paul Fürst),1656年。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定義為「大流行」性疾病,一時間各種醫護人員身著防護用具的圖片佔據了各新聞媒體的頭版。這全副武裝的陣勢,不免令許多讀者緊張不已,所幸,我們都覺得身穿防護服是限制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眼下,醫用口罩在全世界都供應不足,因為許多非醫護人員也在爭相購買。

17世紀,黑死病卷席西歐的時候,瘟疫醫生(專門救治瘟疫患者)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帶病毒的「毒氣」感染,只能穿著「奇裝異服」。這種防護服通常是由一大塊皮革或蠟染帆布、大塊的水晶玻璃、長長的鳥喙所組成的連體衣。鳥喙內部塞滿了香料(比如樟腦、薄荷、丁香、沒藥)、乾花(比如玫瑰、康乃馨),乃至沾了醋的海綿。因為防護服無法防禦攜帶病毒的毒氣,瘟疫醫生只能寄望於這些散發出強烈氣味的物品能衝淡毒氣。

瘟疫醫生通常還會帶著手杖。據學者G.L.湯森(G. L. Townsend)記載,這種手杖用途廣泛,比如:下達指令,讓患者那晦暗且蟾蜍、蜘蛛遍地爬的房子「通通風」、讓患者「吸點瓶裝空氣」,用尿液洗個澡、吃點瀉藥或興奮劑;測量患者脈搏、脫下患者衣服,還能把過於接近自己的患者給推開。(簡直就是社恐患者的神器!)

雖說這種早期的防護服外觀十分奇葩,但卻並非一無是處。遮蔽全身的袍子,再加上裝滿了草藥的鳥喙,多少還是有些用處的。

法國醫生查爾斯·德洛梅(Charles de Lorme,1584–1678年)在1619年左右發明了這種帶鳥喙的防護服。在1636年前後,防護服傳到了奈梅亨(今荷蘭東部);1656年黑死病爆發後(僅羅馬和那不勒斯就約有50萬人病逝)在歐洲文化烙上了抹不去的印記。瘟疫醫生會與市政府籤訂合約,合約規定他們必須穿戴這種防護服。要是這種「人形鳥」出現在門口,那就意味著死亡也不遠了。

17世紀德國/奧地利的瘟疫醫生頭套。 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

隨著十七八世紀西歐的瘟疫醫生大規模穿戴此種防護服,它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瘟疫醫生在威尼斯隨處可見,防護服隨之成了狂歡節的服飾,「死亡」的寓意與慶祝「生」的節日相融合。這種防護服也促成了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人物梅迪科·德拉佩斯泰(Medico della Peste)的誕生。毫無疑問,也成了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的靈感源泉。

我們找到了許多有關瘟疫醫生的畫,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瑞士醫生特奧多爾·茨溫格三世(Theodore Zwinger III)的盾徽和人物畫像。據歷史學家赫爾穆特·塞德邁爾(Helmut Zedelmaier)記述,茨溫格三世的祖先,茨溫格一世(也是醫生,而且還是人道主義者)的著作《天下奇潭》(Theatrum Humanae Vitae)「或許是近代早期由個人完成的,最綜合的百科書」。畫中,一位瘟疫醫生站在徽章右側,一位佩戴拉夫領的人站在另一側。這也許是代表茨溫格既是醫生,也是學者?不論怎麼說,都代表著某種二元的屬性,而且這鳥形的瘟疫醫生(連眼睛都特別像鳥!)給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特奧多爾·茨溫格三世(1658-1724):盾徽和人像。

更有意思的是一張拍攝于波韋利亞島(Poveglia,位於威尼斯附近)的照片。自1793年開始,這座島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裡,一直是16萬多人的瘟疫隔離區(墳墓更貼切)。據西奧多·韋爾(Theodor Weyl)1904年發表的著作《公眾衛生史》(On the History of Social Hygiene)描述,有個人帶著這種瘟疫頭罩(於1889年在島上找到),另一個人則拿著外形酷似煎餅鍋的東西,來給信件消毒(也在島上找到了)。那麼問題來了,那哥們帶著面具真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想想那氣味兒),還是為了展示裝備而擺拍呢?我們不得而知。

波韋利亞島上帶瘟疫頭套的男人;1899年。

一個瘟疫醫生,讓·雅克·芒熱(Jean-Jacques Manget),《鼠疫論》(Traité de la peste ),1721年。

1720年瘟疫爆發,在馬賽的醫生穿著防護服。於1826年首次發表於路易·約瑟夫·馬裡·羅伯特(Louis-Joseph-Marie Robert)的《歐洲政府抗疫指南》(Guide sanitaire des gouvernemens européens)。

讓·凡·格紋貝克(Jan van Grevenbroeck)《疫情中的威尼斯醫生》,水彩、紙,藏於科雷爾博物館(Museo Correr)。

17世紀羅馬鳥嘴醫生黑白銅版畫像。

耶斯布朗德·凡·德美布洛克(IJsbrand van Diemerbroeck)《荷蘭瘟疫醫生》。

約翰·梅爾希奧·福斯裡(Johann Melchior Füssli)的諷刺版畫;馬賽的醫生穿著科爾多瓦皮製成的防護服,鳥喙塞滿了各式香料,手裡拿著診脈的棒子。

瘟疫醫生: 死亡 制 服。

馬賽檢疫中心醫生的防護服; 1720年。

1910年代畫家想像中的17世紀瘟疫防護服。

文/匿名

譯/boomchacha

校對/antusen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plague-doctor-costume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boomchacha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瘟疫時期異服賞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17世紀,黑死病卷席西歐的時候,瘟疫醫生(專門救治瘟疫患者)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帶病毒的「毒氣」感染,只能穿著「奇裝異服」。這種防護服通常是由一大塊皮革或蠟染帆布、大塊的水晶玻璃、長長的鳥喙所組成的連體衣。鳥喙內部塞滿了香料(比如樟腦、薄荷、丁香、沒藥)、乾花(比如玫瑰、康乃馨),乃至沾了醋的海綿。
  • 瘟疫與國運
    到了東漢後期,由於東漢帝國長期進行與西北羌族的戰爭,長期戰爭帶來的的死亡、逃難和饑荒,導致當時漢帝國內部的瘟疫開始大規模流行,到了漢靈帝時期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東漢帝國連續發生了五次大瘟疫。
  • 日本大阪市中心挖出1500具人骨 或是同一時期感染瘟疫
    海外網8月13日電 日本大阪市13日表示,該市北區的「梅田墓」內出土了超過1500具人骨,負責人稱他們可能是同一時期感染瘟疫後死亡的,時間大約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具體地點為JR大阪站北側的商業區內。
  • 清朝時期,為何草原時常爆發瘟疫?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卻是寺廟
    蒙古人口在滿清統治時期人口下降,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佛教所宣揚的隱忍向善,而很多清規戒律成為了人口發展的阻礙。但其實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噶爾丹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外敵之一。但噶爾丹就是藏傳佛教的四世溫薩活佛,在他帶領下的準噶爾汗國卻人口興旺、異常強大。那為何清朝統治期間,蒙古人口會一再減少呢?專家表示,看看他們供奉的是誰,就明白了。
  • 倫敦知名「宰客景點」考文特花園,大瘟疫時期什麼樣?
    當時的倫敦陷入了癱瘓,日記作者塞繆爾·佩皮斯寫下當時的經歷,作家丹尼爾·笛福留下了紀實小說名作《瘟疫年紀事》,為人們了解這段痛苦經歷提供了線索。後世不少專家、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研究,讓人看到了災難中更多倫敦的角角落落。
  • 倫敦知名"宰客景點"考文特花園,大瘟疫時期什麼樣?
    當時的倫敦陷入了癱瘓,日記作者塞繆爾·佩皮斯寫下當時的經歷,作家丹尼爾·笛福留下了紀實小說名作《瘟疫年紀事》,為人們了解這段痛苦經歷提供了線索。後世不少專家、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研究,讓人看到了災難中更多倫敦的角角落落。
  • 外刊閱讀-醜惡的瘟疫史:瘟疫大爆發,民族來背鍋
    The ugly history of blaming ethnic groups fo routbreaks醜惡的瘟疫史:瘟疫大暴發,民族來背鍋As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grows in scale and scope, a nasty side effect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瘟疫高峰期是什麼時候?
    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爭頻繁,連年饑荒,這場特大疫情暴發。秦妍在《漢末三國之際瘟疫探略》中也提到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疫災高峰期。 在古籍中可以找到許多描寫當時瘟疫慘烈景象的文字: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盛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 古代爆發瘟疫到底有多可怕,曾經強大的東漢和明朝直接被瘟疫摧垮
    王朝興衰固然有自身原因,但天災、瘟疫往往也會成為擊垮一個王朝的幕後推手。毫無疑問,中國歷史上的百姓是最為淳樸的,但凡能夠活得下去,他們就不會生事,而導致百姓們活不下去的,除了王朝的腐敗和官員的壓榨,天災和瘟疫往往才是最為致命的,而中國歷史上被瘟疫擊垮的王朝代表,便是東漢和明朝。
  • 死亡的勝利,瘟疫教會了我們什麼?
    然而在這樣漫長的時期裡,音樂、寫作和繪畫等藝術與文化創作活動卻極度匱乏,歐洲文明幾乎沒有發展,甚至於倒退。 義大利拉文那,聖維他教堂,《查士丁尼皇帝及隨從》,鑲嵌畫,拜佔庭時期
  • 瘟疫一次次襲來:一部人類痛史
    從蒙古高原發端的殘酷瘟疫,在逐漸摧毀羅馬帝國的同時,也在摧毀著當時與羅馬帝國並稱為世界雙雄的大漢帝國。到了東漢後期,由於東漢帝國長期進行與西北羌族的戰爭,長期戰爭帶來的死亡、逃難和饑荒,導致當時漢帝國內部的瘟疫開始大規模流行,到了漢靈帝時期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東漢帝國連續發生了五次大瘟疫。
  • 病毒傳染橫行:我國古代瘟疫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很多可怕的傳染病事件,當時人們將其稱為瘟疫,這些疫情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夏,陝西關中地區連降暴雨十幾日,引發洪水泛濫,都城長安的平地上水深都可以達到四尺以上。大暴雨引起糧田被衝毀,糧食顆粒無收。
  • 《文明時代2》瘟疫怎麼解決 瘟疫解決辦法
    導 讀 文明時代2瘟疫怎麼解決?
  • 古代中醫戰勝瘟疫的故事
    金元時期天災橫行,疫情蔓延,民不聊生,當時好多醫生沿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藥方治病難以奏效,劉完素提出使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效果顯著,人們因此稱他為「寒涼派」,這對後世溫病學說有著啟發作用。 朱丹溪曾經在疫情大爆發前向人們提出預警,並且儲備了大量藥物,為及時治療病患,防止疾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
  • 變形金剛——瘟疫
    以前聊過狂飆,今天我們來聊聊驚破天的另一個心腹手下——瘟疫。瘟疫是86版大電影出場的,雙雄對決之後,擎天柱戰死,威震天重傷。作為改造過來的瘟疫也和以前差不多,去找驚破天的時候和狂飆一起被驚破天揍,要不是當時霸天虎確實需要一個強力人物來做領袖,我估計瘟疫一定掉頭就走。
  • 永恆的瘢痕——人類歷史上的致命瘟疫
    .尼古拉斯·普桑《阿什杜德的瘟疫》 「一場瘟疫發生了,這是目前為止我所知道的最大的一次。 文.普羅科比《戰爭史》 公元6世紀,一場世界性的大瘟疫在東羅馬帝國發生,因為正處於東羅馬雄才大略的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因此也被稱為查士丁尼大瘟疫。醫生對這種疾病不但束手無策,連自身也有染病身亡的危險,驚恐的人們紛紛逃離瘟疫肆虐的城市和鄉村,卻把這種可怕的疾病帶到其他的地區。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那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如今又戰勝了幾個呢?我們總是關注戰爭,實際上人類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是那些瘋狂的瘟疫,尤其是醫療水平還非常落後的古代及尚不發達的近代,那才是人口大幅減少的第一大殺器,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十大瘟疫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民國新疆,瘟疫為何如此盛行?
    民國時期新疆地區多次爆發的大規模鼠疫,都與新疆鼠獺分布有著直接的關係。民國時期新疆的狂犬病、炭疽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就與此有關。 到了金樹仁時期,只在專區所在地(相當於今日地級行政單位中心城區)有個別醫院、藥房充當門面,而下轄各縣乃至鄉村都普遍缺醫少藥。 例如民國時期的墨玉縣就沒有專門的衛生管理機構,一些傳染病經常在這裡流行蔓延,得不到控制。
  • 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之底比斯的瘟疫
    特別是執政者,他的德行是否合乎天道至關重要,故曰:不仁之君多遇瘟疫。此外,如果一個地區的民風敗壞,奸邪暴戾盛行,也經常相應的出現天災人禍,包括疫災。今人雖然未必盡信,但這在東西方古文化中卻是普遍的認知。 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就從一場瘟疫揭開序幕。
  • 歷史上因瘟疫而走向滅亡的幾個朝代,真的是天災人禍
    歷史上瘟疫對人民的威脅不曾間斷,層出不窮的新型病毒對人們生存造成了莫大的挑戰,大規模瘟疫的爆發,不僅會對一個國家產生深遠影響,甚至還會決定整個朝代的命運。接下來我們說說中國歷史因瘟疫而發生巨大變化的朝代,有的直接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