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牌儀式上,工作室主持人計萍老師就工作室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匯報:在集團和校區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下,工作室從原來的蠟雕工作坊發展為現在的蠟雕教研工作室。我們一直不斷地豐厚著自己,在傳承與創新中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有機地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融入到教學之中,如在小學美術課中可融入蠟印篆刻技術,在初中美術課堂中可融入蠟雕珠寶首飾設計。
寶安區教科院副院長黃承華高度評價蠟雕教學模式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的創新性,希望蠟雕工作室的教師們要繼續以學生成人成才為目標,努力將通識轉化為專業;同時就工作室的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建議實行項目模塊教學,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基於國標又高於國標,先行示範;打造學習共同體,遵循課程標準,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發;加強區校聯合,塑造雙一流學科和雙一流團隊;在大學科的概念下,實現精細領域的課程化;加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創新學科育人。
新安中學(集團)初中部副校長張愛華肯定了蠟雕教學新模式具有「藝術效果的獨特性、造型訓練方式的創新性、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普及性與可推廣性」等特點,表示初中部將繼續秉持「德育創新 體藝特色」的發展路線,努力為學生搭建體藝特色發展平臺,大力支持與保障教師在教科研領域中的創新與實踐。此外,教科院領導與集團領導一行還參觀了計萍蠟雕教研工作室的師生作品匯報展,對師生的蠟雕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讚賞,肯定了工作室在推動與落實「傳統文化進校園」所作的努力。新安中學(集團)常務副校長鄒小新、初中部校長鄭生等領導參觀計萍蠟雕教研工作室
中國玉文化內涵深厚,博大精深,玉文化已經深入我們的內心,融入我們的血脈!我們正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這也是計萍蠟雕教研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如何切實有效地傳承玉文化,計萍老師回答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蠟雕作品具有溫潤如玉的藝術效果,吸引著學生不畏繁難,在造型訓練的新方式中體驗模擬琢玉的樂趣!又因蠟材料可以循環利用,低碳環保,所以我們創造性的以柔軟易雕的蠟取代堅硬難刻的玉,讓中國玉文化的傳承得以在初中課堂中普及與推廣。」
專業研修,以學促教。計萍蠟雕教研工作室通過組織學員觀摩琢玉工坊,交流學習雕刻技術,作品質量不斷提升。在創作過程中多方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創新出書法系列、篆刻系列、首飾設計系列等,豐富了蠟雕作品的表現力。所創作的作品由小變大,由平面趨向立體,由單元至多元,未來,工作室將探索由蠟到玉,開拓更大的創作空間。學生聯手創作的作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多種書體呈現在蠟雕教學與輔導方面,工作室實行以老帶新,學生學習周期一般為兩年。蠟雕工作室自發展以來,培育出不少具備美術素養的優秀學生。在眾多的優秀學生當中,劉藝同學的領悟力高,技藝精湛,能獨立完成圖稿設計,創作出多件精美的蠟雕作品,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學生。中考後劉藝同學更是利用暑假的時間,精心雕刻了藍色的蠟雕作品《水雲間》送給計萍老師,見到作品的那一刻,計萍老師既驚喜亦感動!她深深感悟到:「我們現在從事的蠟雕教學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將來培育出優秀的琢玉人才,即是在弘揚傳統文化!」劉藝同學作品
美好的事物是具有強大的感召力的,找到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亦是幸事!因共同愛好,聚合於工作室的朋友有12位,其中除工作室主持人外,另有成員5位,學員6位。工作室以傳承與推廣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相信德不孤,必有鄰。
蠟雕工作坊與鄧瑛水彩工作室共同組織舉辦寶安區蠟雕現場體驗活動傳承文明並不高遠,我們相信寶安區計萍蠟雕教研工作室的成立會帶動一批有志青年教師共同加入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推動學校美育的改革與創新,為培養學生熱愛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熱力。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是寶安區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基礎教育集團,下屬高中部、初中部、第一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第二外國語學校等五個校區,總辦學規模為240個教學班,約1.2萬名學生。集團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1席,廣東省科技教育名師工作室1席,深圳市名師、勞模工作室2席,寶安區名師工作室12席,正高級教師4人,特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近180人,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80餘人。集團龍頭學校高中部是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德育示範學校;2020年高考再創新高,808名考生,高分優先投檔上線470人,上線率達58.2%;本科上線796人,上線率達98.51%,第12次榮獲深圳市高考工作卓越獎。2019年,集團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