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45)
無棣縣名師工作室:從草根教師到教研達人 爭做最美擦星人
漫漫長夜,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教師就是擦星人。
無棣縣共建立了30個縣名師工作室,其中小學5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初中9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高中9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學段整合6個: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含技術)、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1個。
花開有聲,以打造精品工作室為抓手,無棣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突出「課程、課堂、常規」,堅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原則,長遠定位、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創新編制實施「教學導引」,集全縣優秀教師集體備課智慧,最大限度實現「便教利學、減負增效」
通過名師工作室,該縣實施高效課堂,推進教學改革。如全面開展教學目標細化工作,全面實施「目標—教學—檢測」一體化策略,大力推進「國家課程本土化」工程。如推動閱讀教學改革,分學段、分年級建設「悅讀悅寫」系列課程,開展教學運算能力提升行動。
該縣還編制、實施了「教學導引」,以引領學科教學。這在全市乃是全省屬於新創性研究,是集全縣優秀教師集體備課智慧的結晶,可以最大限度實現「便教利學、減負增效」。「教學導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對現行課程標準、教材充分解讀,提煉並融合不同類型教學參考用書的內容、觀點,從五方面做出導引。
重點開展單元整體備課(解讀),實現課程有機整合,提高課程實施效率。同時,持續開展命題研究和教師培訓,開展了初中和高中畢業年級的教學視導工作,開展了區域教研活動和「送教送研下鄉」活動。
充分發揮評價導向功能,向科學管理要質量。一年來,先後有1項國家級、3個省級、14個市級、298個縣級課題通過立項。1個國家級、2個省級、7個市級、76個縣級課題順利結題。74名教師順利通過市級教學能手複評。
工作室百花齊放,推出了小學英語4S教學模式、《無棣縣地理》等創新性成果
兩年多來,工作室百花齊放、各有所長,如小學英語、初中數學、初中英語、初中地理、初中生物、高中政治、高中英語、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等都是其中代表。
在縣教研員李海波帶領下,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推出了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4S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徵,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如教師運用靈活地課前自學,通過微導、學案提出明確目標。課中共學分為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拓展延伸、達標檢測和學案整理,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初中英語工作室認為,習得英語能力、培養英語思維是打開世界的鑰匙,閱讀本領、表達能力是學英語的關鍵。該工作室將初級引領目標定位於「悅讀、悅寫在行動」。大量閱讀、規範書寫、快樂表達,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並將讀寫訓練融入日常,刪繁就簡,化整為零。
地理研學熱鬧容易,但要做到科學高效很難。立足於「地理實踐力」,聚焦本縣域、市域範圍內具有研學價值的獨特資源,形成本縣域、市域獨具特色、又實用可行的研學旅行課程資源,是初中地理名師工作室的思考重點。他們做縣內研學,開發課程資源《無棣縣地理》,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特徵的問題,將欣賞與思考相結合,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還在全縣範圍內,建立了「名師帶骨幹」的培養模式,發揮引領輻射作用。
牛寶田團隊同樣成績突出,其「基於強化學生『科學精神』的縣域特色課程建設研究」作為省「十三五」規劃課題於2019年順利結題,併入選省項目研究課題。其創新點在於:以「科學精神」教育為主線索實施科學教育;結合縣域經濟、文化、環境特點,搭建了由國家課程到學校課程的橋梁;課程目標、教材、教法、評價標準從操作層面上的一體化建設,加強了區域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鄉村草根到研究型教師,刀刃向內謀蝶變,為孩子們擦亮滿天星
名師就是榜樣。如地方課程工作室主持人王全梅從「小中專」到惡補知識再到理論研究,蝶變之大讓人敬佩。李吉霞、姜常林、崔婷婷等成長迅速,田榮憲、張炳春、王全梅等成為閱讀達人。
初中數學工作室在優質課比賽中,兩名教師取得省二等獎的好成績,多名教師獲教學能手等稱號,發表成果論文多篇。成員每年每人兩次縣專題講座,還幫扶帶徒。鄉村教師張玉梅持之以恆鑽研,完成了從草根教師到學者型教師的轉型,十多年學習心得、教案多達幾百萬字。
程旭陽是縣名師工作室的服務人員,他參與的省級課題《高中學生學習效率研究》已由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鑑定結題,得到專家肯定。作為牛寶田團隊的一員,他參與的省項目研究課題正處於深化研究、穩步推進階段。他還圓滿完成青海支教任務,被授予「五個海北」建設特別貢獻獎。
與其觀望他人跋涉,不如挽起褲管前行。寧可濺一身泥,也不做混日子的懶漢。刀刃向內謀蝶變,為孩子們擦亮滿天星,無棣名師奮鬥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