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丁草(菊科)
地方名:一枝香(通稱)、白前(詔安)、白花一枝香(雲霄)。
小一支箭、一枝香、兔耳風、毛耳風、貼地風、一柱香、白眉、頭頂一枝草、貼地消、巴地香、四皮香、滿地香、伏地老、天燈芯、鎖地虎、白花一支香、頭頂一枝香、撲地香、磨地香、銀高杯、毛扶郎花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鬚根細長。葉基生,具短柄,密被白色綿毛,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葉面幼時被有茸毛,老時禿淨,葉背被灰白色綿毛。春日,葉叢間抽生花梗,直立,細柱形,頭狀花序頂生。結瘦果。(圖四十三)
生長環境:生於山野。藥用部份:全草。
採集處理:夏秋採收,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微辛。清熱解毒,行氣利水,活血破瘀。適應症:小兒驚風,中暑腹痛,感冒,水腫,跌打損傷,胃痛,疔瘡腫毒,毒蛇咬傷。
常用劑量:鮮草五錢至一兩,外用適量。
註:孕婦慎用。
全草藥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熱不退、產後虛煩及急性結膜炎等。
功用主治
宣肺,止咳,發汗,利水,行氣,活血。治傷風咳嗽,哮喘,水腫,脹滿,小便不通,小兒食積,婦人經閉,跌打損傷,癰疽,疔瘡,流注。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小兒食積。"
②《分類草藥性》:"散寒,治咳嗽,風溼。"
③《天寶本草》:"治癰疽,發背。"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宣肺氣,發汗,散寒消風,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間草藥》:"偏頭痛,齒痛;小兒高熱煩渴、急驚風,水煎服。疔瘡搗敷患處。"
⑥《四川中藥志》:"治陰虛白帶,夢遺精滑,面部浮種。並外塗巴骨流痰。"
⑦《閩r本草》:"去溼,行氣,利水,通經破瘀。治水腫,脹滿,疝氣,偏墜,黃胖,經閉,食積,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傷風咳嗽:兔耳風二錢,虎耳草二錢。煎水一次服。
②治咳嗽哮喘:兔耳風一兩,蒸蜂蜜吃。
③治肺癰:兔耳風二兩。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水腫:毛大丁草、披地掛、紅糖各一兩,酒四兩。上藥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後加糖酒燉服。每日一劑,連服三天。
⑤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鮮毛大丁草一兩。洗淨煎湯,衝冰糖,日二服。
⑥治痢疾:鮮毛大丁草二兩(幹的一兩),水二碗煎成八分,調糖或蜂蜜飯前內服,連服三次。(④方以下出《閩東本草》)
⑦治氣滯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或灑水燉服。
⑧治風寒洩瀉: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⑨治風溼水腫:鮮毛大丁草一至二兩。水煎服。(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⑩治小兒疳積:毛大丁草三錢,同雞肝一個或豬肝二兩,加水煎湯,去藥,食肝及湯。(《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跌打損傷: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兌甜酒服。(《閩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