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發展不僅僅在於良好的區位優勢,還與城市的人口、資源、政策等因素是分不開的,一個城市之所以能夠形成、發展、壯大,有其偶然更有其必然。 2010年《安徽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以皖江城市群為主軸,滁州、宣城為南北兩翼的規劃布局正式確立(簡稱一軸兩翼)。該區域作為安徽承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重點承接江浙滬等地溢出或轉移的先進位造產業,為各地產業轉移開了一個好頭。
近年來,安徽始終向東看,不斷融入長三角,特別是2018年11月國家將安徽整體納入長三角區域,實現了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全覆蓋。當前加速融入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安徽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其中位於安徽沿江地區、與蘇浙毗鄰地區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宣城與滁州既是安徽「兩翼」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更是安徽融入長三角的前沿陣地,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
作為「兩翼」的滁州、宣城經濟社會也保持了較快發展,但近兩年來,滁州突然火箭加速「狂甩」宣城,就連宣城人均優勢也被超越。滁州如何做到?值得深思,宣城也切實感受到空前壓力,還能不能追上滁州,宣城人自己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19滁州實現GDP2909.1億元,相比四普前2018年暴增61.46%,人均GDP更是由4.4萬增至7.01萬元,一年連上三個臺階。反觀宣城,2019年實現GDP1561.3億元,人均GDP5.87萬元,2018年人均超滁州1萬元,2019年滁州狂甩宣城1.2萬元。雖然其中包含了滁州四普漏統計數據,但是一年甩宣城市這麼多,實在讓人接受不了。
滁州人也是非常滿意這些年取得成績,雖然與江浙還有差距,但是已經在不斷拉進距離了,如,宿遷市原來超滁州近千億元,滁州一年追到只差一百多億元,2020年有望歷史性反超。滁州取得如此成績得益於三大原因:其一,獨特區位優勢,滁州同時屬於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成員,特別是受南京輻射明顯,與南京零距離,南京地鐵修到了滁州家門口。其二,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招大商,形成濃厚氛圍,近年來滁州之所以大爆發,歸功於眾多大項目的上馬。其三,良好營商環境,高效率行政作風,為來滁客商留下深刻印象。
再看宣城,作為皖東南門戶,宣城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生態環境、務實的工作作風是宣城致勝法寶。然而,宣城主要存在三大短板:其一,人口不足,宣城市全域總人口不到300萬,當今社會既是人才競爭,也是人力資源競爭,沒有人口支撐,壯大城市體量幾乎不可能。其二,招商引資至上的理念還夠強,必須要堅持工業強市,生態興市不動搖。其三,遠離省城,附近南京、杭州雖然近,但還不足以輻射到宣城,大城市帶動不強。未來宣城應該知恥而後勇,發揮好獨特區位優勢,激發「一地六縣」合作區帶動作用,迎頭趕上!
我們期待這兩市,發展越來越好!
關注小編,快到評論區告訴小編你的想法吧!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