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距離抗戰結束已經過去75年了,然而翻開歷史書,往日種種,依然歷歷在目,相信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那段歲月都是無法忘卻,刻骨銘心的,為了讓後人們始終牢記這段歷史,全國各地都修建了不少抗日戰爭紀念館,用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勿忘歷史。
在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第5展廳裡,擺放著一輛車牌號為120424的自行車,它的車把和鋼圈上已經是鏽跡斑斑,乍看一眼,它並沒有任何出彩之處,那麼為何一輛略顯破舊的自行車,會被放在如此醒目的櫥窗裡呢?一位來中國謝罪的日本老兵,又為何提出用跑車來交換它呢?
故事要從1943年說起,這天新四軍某部敵工訓練班女戰士李春華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起執行任務,途徑淮安東部某村莊時,竟然發現了幾個日本人的蹤影,李春華等人默不作聲,悄悄掏出槍,靠近這群日本人。
仔細一看,這群日本兵正在偷村民家的雞,「專心」偷雞的他們甚至連武器都沒拿,統統放在旁邊的自行車上,李春華當機立斷,一邊向他們開火,一邊大喊「繳槍不殺」,頓時雞鴨受驚亂飛,這群日本兵也被嚇得抱頭鼠竄,倉皇逃跑,連武器和自行車都不要了。由於李春華等人還有任務在身,並沒有繼續追擊他們,接著便將繳獲來的武器和自行車帶回了隊伍裡。
在那個各種物資都相當緊缺的時代,這些戰利品可謂雪中送炭,當年部隊有好幾十名傷員需要轉移,李春華便合理利用了其中一輛自行車,運送了一名身負重傷的隊員,保住了他的性命,組織了解到情況後,便把這輛自行車交給了李春華使用,後來她與它便成了「親密戰友」,騎著它到處傳遞情報,直到抗戰結束,李春華也一直將這位「老夥計」珍藏在家中。
1986年,鹽城政府決定修建抗戰紀念館,面向民間徵集抗戰老物件,李春華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帶著這輛自行車來到了紀念館,鄭重地把它交給了工作人員,並將這輛自行車背後的故事告訴了他們,由於它背後特殊的故事,這輛自行車成了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1988年,鹽城新四軍紀念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中一半都是日本人,這一次,他們是來中國合拍紀錄片《話說長江》的,為了更好的回顧這段歷史,他們便來到了紀念館。參觀過程中,一位白髮老人在李春華捐贈的自行車面前停了下來,久久不願離開,接著便說道:「這是我的自行車啊!」
這位老人名叫佐田雅仁,是《話說長江》的日方總編導,原來,當年他就是被李春華打跑的其中一個日本人,而這輛自行車,正是屬於他的。當年他參加侵華戰爭時,只有16歲,還什麼都不懂,這一次他之所以和中國聯合拍攝紀錄片,就是為了懺悔自己當年在中國犯下的大罪,同時也是為了告訴廣大日本人當年發生的事實。
如今看到這輛自行車,就如同被人揭開了他心底最深的傷疤,說完故事後,佐田雅仁激動地流下了淚水,他小心翼翼地詢問紀念館工作人員,自己是否可以贖回這輛自行車?他願意用任何一輛日本跑車來交換。
用跑車換自行車,任誰看來都是非常「划算的買賣」,但館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輛自行車,不只是一輛自行車,它還見證了抗戰老兵李春華的光榮事跡,乃極其珍貴的文物,豈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不過被拒絕以後的佐田雅仁也能理解館方的做法,他並沒有繼續說什麼,而是有空便會來這裡「看望」一下他的老單車。後來《話說長江》拍成播放,佐田雅仁還向大家訴說了這段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