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後,為何要用一輛轎車來換它?

2021-01-09 網易

2020-12-26 13:34:58 來源: 6分鐘理財

舉報

  轉眼間,距離抗戰結束已經過去75年了,然而翻開歷史書,往日種種,依然歷歷在目,相信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那段歲月都是無法忘卻,刻骨銘心的,為了讓後人們始終牢記這段歷史,全國各地都修建了不少抗日戰爭紀念館,用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勿忘歷史。

  

  在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第5展廳裡,擺放著一輛車牌號為120424的自行車,它的車把和鋼圈上已經是鏽跡斑斑,乍看一眼,它並沒有任何出彩之處,那麼為何一輛略顯破舊的自行車,會被放在如此醒目的櫥窗裡呢?一位來中國謝罪的日本老兵,又為何提出用跑車來交換它呢?

  故事要從1943年說起,這天新四軍某部敵工訓練班女戰士李春華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起執行任務,途徑淮安東部某村莊時,竟然發現了幾個日本人的蹤影,李春華等人默不作聲,悄悄掏出槍,靠近這群日本人。

  

  仔細一看,這群日本兵正在偷村民家的雞,「專心」偷雞的他們甚至連武器都沒拿,統統放在旁邊的自行車上,李春華當機立斷,一邊向他們開火,一邊大喊「繳槍不殺」,頓時雞鴨受驚亂飛,這群日本兵也被嚇得抱頭鼠竄,倉皇逃跑,連武器和自行車都不要了。由於李春華等人還有任務在身,並沒有繼續追擊他們,接著便將繳獲來的武器和自行車帶回了隊伍裡。

  

  在那個各種物資都相當緊缺的時代,這些戰利品可謂雪中送炭,當年部隊有好幾十名傷員需要轉移,李春華便合理利用了其中一輛自行車,運送了一名身負重傷的隊員,保住了他的性命,組織了解到情況後,便把這輛自行車交給了李春華使用,後來她與它便成了「親密戰友」,騎著它到處傳遞情報,直到抗戰結束,李春華也一直將這位「老夥計」珍藏在家中。

  1986年,鹽城政府決定修建抗戰紀念館,面向民間徵集抗戰老物件,李春華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帶著這輛自行車來到了紀念館,鄭重地把它交給了工作人員,並將這輛自行車背後的故事告訴了他們,由於它背後特殊的故事,這輛自行車成了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1988年,鹽城新四軍紀念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中一半都是日本人,這一次,他們是來中國合拍紀錄片《話說長江》的,為了更好的回顧這段歷史,他們便來到了紀念館。參觀過程中,一位白髮老人在李春華捐贈的自行車面前停了下來,久久不願離開,接著便說道:「這是我的自行車啊!」

  這位老人名叫佐田雅仁,是《話說長江》的日方總編導,原來,當年他就是被李春華打跑的其中一個日本人,而這輛自行車,正是屬於他的。當年他參加侵華戰爭時,只有16歲,還什麼都不懂,這一次他之所以和中國聯合拍攝紀錄片,就是為了懺悔自己當年在中國犯下的大罪,同時也是為了告訴廣大日本人當年發生的事實。

  

  如今看到這輛自行車,就如同被人揭開了他心底最深的傷疤,說完故事後,佐田雅仁激動地流下了淚水,他小心翼翼地詢問紀念館工作人員,自己是否可以贖回這輛自行車?他願意用任何一輛日本跑車來交換。

  用跑車換自行車,任誰看來都是非常「划算的買賣」,但館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輛自行車,不只是一輛自行車,它還見證了抗戰老兵李春華的光榮事跡,乃極其珍貴的文物,豈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不過被拒絕以後的佐田雅仁也能理解館方的做法,他並沒有繼續說什麼,而是有空便會來這裡「看望」一下他的老單車。後來《話說長江》拍成播放,佐田雅仁還向大家訴說了這段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
    在二戰結束多年後,佐田雅人已經是位日本老兵,他回到中國謝罪,稱自己那時幼稚無知,並在看到一輛自行車後,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這是為何?事情要從佐田雅人的16歲說起,那一年佐田雅人首次來到了中國,他是跟著日本軍隊來的,為的就是侵華,而他要負責的是為日軍提供我國蘇北地區的情報,常常騎著一輛自行車。
  • 日本老兵回中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跑車來交換?
    而在江蘇鹽城的一座抗日紀念館裡,有這樣一件「鎮館之寶」,它不是什麼抗日戰爭時期的強制炮彈,也並不值錢,僅僅是一輛老舊的自行車。 然而,就是這輛老舊的自行車,卻被擺放在紀念館中央,前來參觀的國人難免會發出疑問,為何一輛自行車就成了鎮館之寶呢?
  • 日本老兵回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他們為什麼提出要交換跑車?
    它不是抗戰時期被強迫的炮彈,也不值錢。它只是一輛舊自行車。然而,就連這輛舊自行車也擺在了紀念館的中央。來參觀的人難免會疑惑,一輛自行車為什麼成了鎮館之寶?故事還得從1988年說起。這一年8月,一位名叫佐田正人的日本老人也到鹽城抗日紀念館參觀。
  • 國際自行車展:一輛自行車竟要10萬元
    10萬元,已經可以買到一輛轎車了,竟也可以是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昨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記者發現,新材質的使用催生出了高價自行車,小巧輕便的可摺疊式自行車加入了更人性化的設計元素。
  • 日本老兵來中國參觀,卻在博物館中看中一輛自行車,情願用豪車換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那就是抗日戰爭,其實日本對中國的覬覦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只不過是在確定了中國實力開始下降後才發動了戰爭而已,之所以說他們對中國的戰爭是侵略,是因為日軍在中國的種種行為,就是想要徹底將中國滅亡。
  • 僅存一輛本田自行車,1931年上市,現在用奧迪都換不來
    那麼很多車友並不知道,本田還生產過自行車,這款自行車就是本田在1931年生產的,目前僅存一輛的本田自行車,現在用奧迪都換不來。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還有很多本田摩託車的車迷,他們也不知道第一輛本田摩託車是通過本田自行車改裝而來的,當時本田還沒有自己的發動機,在外面採購的小型單缸汽油引擎,裝在自己生產的自行車上,就變成了燃油助力自行車,很多70後的車友,小的時候就見過這種助力自行車。
  • 日本老兵在中國博物館看到一輛自行車,願用豪車換取,當然不可能
    日本侵略中國的那段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痛苦,所以別說現在日本人都不願意道歉,就算是道歉了我們也永遠都不會為忘記,當然歷史是歷史,個人是個人,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事情而否定所有的日本人,該正常交流的還是沒有問題的。
  • 八十年代的一輛永久自行車,一輛價值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986年12月1日,永久牌自行車集團的成立,代表著中國終於擁有了第一個自己生產的自行車集團。相距第一輛生產出來的永久牌自行車至今已有30餘年,時代在變換,物轉星移,當年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放在今天它的價值幾何?
  • 本田生產自行車起家,目前全世界僅剩一輛,寶馬車也換不來
    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本田,發展至今,留給人們的只是它超高性價比的汽車系列。殊不知,在本田的歷史上,汽車只是本田後來才有的產品。即便在本田剛創立的初期,也是主打摩託車的,本田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摩託車生產商,在1946年由日本人本田宗一郎創立至今。
  • 全國僅剩一輛,本田首款自行車,1931年誕生,捷豹換不來
    那麼本田最初的摩託車原型車,是一輛本田牌自行車,裝上了一臺小型發動機,最後慢慢的演變成了摩託車,最後本田摩託車已將享譽全球。那麼本田生產的自行車有很多車友都不成見過,今天就為車友們說說本田自行車的緣由。
  • 偶遇一輛1982年紅旗牌自行車,詢問價錢,車主:給輛奧迪都不換
    偶遇一輛1982年紅旗牌自行車,詢問價錢,車主:給輛奧迪都不換還記得小的時候學騎自行車的場景,那個時候的自行車還是帶二八槓的那種,很不好騎,但是卻是我們出行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紅旗自行車,大家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只有年齡大一點的人才會知道這款自行車,畢竟現在90後最大的都要30歲了呢。雖然這是1982年生產的自行車,距離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照片看到,這款紅旗牌自行車的外觀看起來還很新,可以看出來它的主人非常愛惜它。
  • 《一輛自行車》:感受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
    想看到老北京胡同的舊貌嗎?想了解胡同裡真實的日常生活嗎?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九色鹿繪本館」又添新成員,從小生活在北京胡同裡的畫家於大武最新力作《一輛自行車》近日出版,他用記憶和筆墨,講述了童年在胡同裡騎自行車的故事,讓你看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上個世紀50年代,男孩「我」還住在安定門內的一條胡同裡。那時候北京的自行車很少見,而且都是大大的二八自行車。
  •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986年12月1日,永久牌自行車集團的成立,代表著中國終於擁有了第一個自己生產的自行車集團。相距第一輛生產出來的永久牌自行車至今已有30餘年,時代在變換,物轉星移,當年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放在今天它的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問當時的物價水平和今日的物價水平之差。
  • 一輛六萬塊的自行車快遞後,他很心疼……
    2018年,小施花六萬多塊錢買了一輛自行車,8月中旬車從上海寄到寧波,收到後,他很心疼。(視頻版戳這裡)01通過「中通」快遞一輛價值六萬塊的自行車寧波的小施在蘇州讀大學,對自行車比較感興趣。2018年,他花了六萬多塊錢,買了一輛BMC牌自行車。
  • 在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真的想不到
    我們知道一下,一輛永久自行車當時的價格。上世紀80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價格大致在150元左右,早期是憑票購買,票這玩意不好弄到,如果加上「票的價格」——沒有地位、沒有關係,你是拿不到票的——那麼價格就更高了。好吧,我們就按150來算。
  • 自行車正面硬剛日本進口轎車,卻毫髮無傷,轎車正面凹陷需要大修
    在很多人眼裡,自行車是肉包鐵,汽車是鐵包肉,如果自行車和汽車相撞,肯定是自行車損失慘重,自行車車主比汽車車主,傷亡的可能性要更大。一般情況下,這種看法是沒錯的,但是最近一輛自行車卻火了。12月29日,深圳發生一起車禍,一輛自行車和一輛日本進口小轎車發生碰撞,可是碰撞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 這個日本老兵22年堅持來華謝罪,但被一名大學生問得啞口無言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有一位老人,省吃儉用40年多年,連剪頭髮的錢都不捨得花,把省下來的錢都拿來捐給了學校,說「中國要強大,要發展,就要從教育抓起」,然而
  • 胡瑋煒朗讀《自行車之歌》,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過一輛自行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自行車之歌》講了什麼?《自行車之歌》是蘇童作家的一篇記敘式散文,講述了在她小時候自行車帶個他的種種回憶。文章先寫了自行車在孩子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分量。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是比較時髦的東西,人們都希望能有輛自行車來彰顯自己,但只有有錢有勢的人家才買得起,於是很多小夥伴便故意攔截別人的自行車,自己騎上去兜風。接著寫了自行車中包含的濃濃父愛。作家小時候多病,經常坐在自行車後面,被父親載著去看病。以至於有一天看到商場外停放的一排排自行車,都覺得上面有自己和父親的氣息,竟然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
  • 男子40萬買一輛自行車,車頭帶著布加迪車標,給輛法拉利也不換
    後來新型交通工具的誕生解放了人們的雙腳,在汽車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自行車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但是在最近幾年自行車卻開始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自行車價格便宜,只要幾百塊就能買一輛,所以很多人覺得它不上檔次,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無知的想法,因為與汽車圈一樣,在自行車界也是有著很多高端自行車,今天老李就來給大家介紹一輛價值40萬的自行車。
  • 一輛杭州公共自行車 出現在武漢街頭
    楚天都市報說,6月5日晚上6點來鍾,一位在武漢理工大學就讀的杭州籍陳同學,在武漢洪山區徐東大街徐東村公交站等公交車。在距離站臺約1.5米遠的路邊,他看到了一輛「非常眼熟」的紅色公共自行車。  小陳定睛一看,可不就是來自家鄉杭州的「小紅車」麼!  紅色塗裝的杭州公共自行車,特徵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