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

2020-12-23 歷史潮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佐田雅志在我國的北京和上海舉辦了演唱會,是第一個在中國開演唱會的日本歌手,不過很少有人關注到他的父親是佐田雅人。

在二戰結束多年後,佐田雅人已經是位日本老兵,他回到中國謝罪,稱自己那時幼稚無知,並在看到一輛自行車後,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這是為何?

事情要從佐田雅人的16歲說起,那一年佐田雅人首次來到了中國,他是跟著日本軍隊來的,為的就是侵華,而他要負責的是為日軍提供我國蘇北地區的情報,常常騎著一輛自行車。

後來在1942年,佐田雅人在搶劫我國村民時遇上了我軍部隊,佐田雅人身邊沒多少日本士兵,因此丟下自己的自行車就逃走了,我軍便繳獲了這輛自行車,第二年,根據物資需求,一位中國女兵開始使用這輛自行車,騎著它護送傷員、遞送情報等。

1945年抗日結束,佐田雅人回到了日本,他留下的自行車則繼續由李春華使用,1986年鹽城的一座抗日紀念館建成,李春華便將自行車捐贈了,這輛自行車無疑是特殊的,它見證了日本侵華,也見證了我國人們的愛國精神,見證了我國的勝利。

我國與日本建立起友好往來後,佐田雅人的兒子佐田雅志來到了我國開辦了演唱會,他的心中百感交集,時過境遷,佐田雅人對當年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不已,最終他選擇了再次回到我國,主動向中國道歉,並與我國一同負責了紀錄片的拍攝工作,交代了許多二戰期間日軍做過的事情。

佐田雅人也參觀了鹽城的「抗日紀念館」,並看到了陳列在其中一輛車牌號為120424的自行車,佐田雅人心中明白,他與自己的自行車重逢了,車上所鑄的「滿」字還清晰可見。

佐田雅人告訴身邊的人,他丟下自行車後,自行車的模樣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裡,回到日本後,他還夢到好幾次這輛自行車,因此他向紀念館請求,說願意用任何款式的跑車換回這輛自行車。

我國自然也不可能答應,這輛自行車的價值已經遠遠不在於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它所承載的也不僅僅只有佐田雅人的那部分記憶,還有一份來自於李春華、來自於我國抗日戰士們的一份愛國之情,一份為國犧牲、為國奉獻的無私精神,這些都不是任何東西能夠替代的。

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

相關焦點

  • 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後,為何要用一輛轎車來換它?
    在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第5展廳裡,擺放著一輛車牌號為120424的自行車,它的車把和鋼圈上已經是鏽跡斑斑,乍看一眼,它並沒有任何出彩之處,那麼為何一輛略顯破舊的自行車,會被放在如此醒目的櫥窗裡呢?
  • 日本老兵回中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跑車來交換?
    而在江蘇鹽城的一座抗日紀念館裡,有這樣一件「鎮館之寶」,它不是什麼抗日戰爭時期的強制炮彈,也並不值錢,僅僅是一輛老舊的自行車。 然而,就是這輛老舊的自行車,卻被擺放在紀念館中央,前來參觀的國人難免會發出疑問,為何一輛自行車就成了鎮館之寶呢?
  • 日本老兵回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他們為什麼提出要交換跑車?
    它只是一輛舊自行車。然而,就連這輛舊自行車也擺在了紀念館的中央。來參觀的人難免會疑惑,一輛自行車為什麼成了鎮館之寶?故事還得從1988年說起。這一年8月,一位名叫佐田正人的日本老人也到鹽城抗日紀念館參觀。看到自行車,他突然拿出一本破舊的日記本,反反覆覆地研究,好像在對比什麼。
  • 日本老兵逛博物館,看到了當年的自行車,立馬提出:用奔馳來交換
    一日,我軍派出情報兵來到淮安一帶進行偵察,正巧碰到幾個日本派出的情報兵,正在強搶附近村民的東西,於是我軍的情報兵立即藏身一旁,準備伺機而動。幾名日寇中,有一位名叫佐田雅仁,來自日本侵華陸軍第12旅團,他們認為普通的老百姓沒什麼威脅,於是便隨手將攜帶著武器和子彈的自行車扔在一旁,便來到了旁邊的村莊。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這個日本老兵22年堅持來華謝罪,但被一名大學生問得啞口無言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有一位老人,省吃儉用40年多年,連剪頭髮的錢都不捨得花,把省下來的錢都拿來捐給了學校,說「中國要強大,要發展,就要從教育抓起」,然而
  • 日本人把對不起掛在嘴邊!要如何理解日本人的謝罪
    在日本的很多新聞報導當中,經常看到「謝罪」的場景,有政府的官員、企業的高管甚至國家的高層。這樣的景象,在歐美以及國內都是難以看到的。那麼日本人為何會將「對不起」當作口頭禪,又為什麼會經常「謝罪」呢?這篇文章就闡述一下日本的「道歉文化」!
  • 日本老兵來中國,在博物館看見一輛自行車,想用汽車交換卻被拒絕
    其中,有一位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的時候,還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裝備。這位日本老兵名叫佐田雅人,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是個情報員,負責收集中國方面的情報。當時他被我方軍隊發現,只能丟掉自行車並拿出槍來進行反擊。而這輛自行車正是日本老兵旅遊時所看到的這件裝備。這雖是日本人的自行車,但與我們國內的自行車並沒什麼區別。只不過輪胎稍微粗一些。
  • 日本僧人在河南洛陽萬人坑遺址謝罪[組圖]
    日本僧人「萬人坑」前謝罪日本僧人「萬人坑」前謝罪 5月2日,日本僧人巖田隆造(Iwata Ryuzo)在河南洛陽「萬人坑」遺址跪拜誦經、祈禱懺悔。當日,70歲高齡的日本僧人巖田隆造來到洛陽,前往「萬人坑」遺址、日軍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禱懺悔,對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巖田隆造是日本山妙法寺僧人。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期間,他自費第一次來華,前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祈禱謝罪。
  • 新中國接收日本戰犯70周年︱1950年7月的中蘇戰犯移交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做日本方面的工作。毛澤東考慮將這批戰犯接到中國,對他們進行「人間改造」,然後放回日本用於內政外交,故接收時採取高規格的接待。「人間改造」就是「洗腦」的別稱,這些人是日本對戰爭產生「謝罪」思想的源泉。這種做法是中國共產黨的精髓,非毛澤東莫屬。管教吳浩然精通日文,被中共公安部派往撫順秘密關押日本俘虜的東北戰犯管理所執行戰犯教育工作,等等。
  • 日本投降後,美國人問裕仁天皇為何不切腹?他冷笑著說了4個字
    二戰期間,日本的裕仁天皇一直用軍國主義思想洗腦日本國民,並且發動了侵華戰爭,給我國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和損失,天皇在日本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對於裕仁天皇的狂戰言論深信不疑,日本戰敗投降後,裕仁天皇作為幕後黑手卻毫髮未損。
  • 日本戰犯歸國後,現狀如何?
    ,反而將一些甲級戰犯放進所謂的「靖國神社」中。 相信很多國內的網友也對當年那些戰犯回國後的現狀感到好奇,石田的研究和採訪是我們了解這些的最好途徑。在十五年的採訪生涯中,讓石田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位名叫湯淺謙的日本軍醫,他在山西駐紮期間主持進行了多起慘無人道的活體解剖實驗。而根據湯淺謙的回憶,他本人直到被關進戰犯管理所前夕還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職責所在。 直到有一天在戰犯營中接受教育的湯淺謙收到了一封來自被害者母親的信,他才開始為自己此前的行為感到不安,也是從這一刻他才開始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 日本城鐵出軌事故追責六年未止 負責人年年謝罪
    搜救工作三天三夜事故調查歷時兩年  日本城鐵出軌事故追責六年未止  鐵道公司負責人年年謝罪  據新京報 2005年4月25日上午9時18分,日本兵庫縣尼崎市,一輛高速行進的列車在行至一個半徑300米的右拐彎區間時,
  • 日本老兵在中國博物館看到一輛自行車,願用豪車換取,當然不可能
    日本侵略中國的那段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痛苦,所以別說現在日本人都不願意道歉,就算是道歉了我們也永遠都不會為忘記,當然歷史是歷史,個人是個人,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事情而否定所有的日本人,該正常交流的還是沒有問題的。
  • 揭秘1956年最高法院審判日本戰犯:45人認罪
    位於瀋陽的中國(瀋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中,用蠟像還原了當時的審判場景。新京報記者 邢世偉 攝  「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漢奸愛新覺羅·溥儀。今天我站在我們祖國莊嚴的法庭上,對日本帝國主義分子戰犯武部六藏(偽滿洲國國務院總務長官)、古海忠之,奉行侵略政策,操控偽滿洲國政權,奴役東北人民的罪行作證。」  1956年6月至7月,最高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分別在瀋陽和太原對45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首次對日本戰犯審判,45名戰犯全部認罪。
  • 老照片 | 東京審判實錄,日本軍國主義戰犯最後的下場
    11.戰犯向井敏明(左)、野田毅(中)、田中軍吉(中)受到中國法庭的審判。12.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登載的日軍第16師團富山大隊副官野田毅(右)和炮兵小隊長向井敏明兩人進行殺人比賽後的合影「任憑戰犯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捉拿歸案,嚴懲不貸」。這是中、美、蘇、英等同盟國決心嚴懲日德意法西斯戰犯的誓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
  • 日本戰犯回國後曾寫回憶錄《三光》 成暢銷書(圖)
    日本戰犯在回國後,紛紛撰寫回憶錄,並結集出版,一本名為《三光——日本戰犯侵華罪行自述》的書在上世紀80年代出版後,頓時成為暢銷書,隨後在大陸印行了中譯本。書的作者都是日本投降後在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拘留的戰犯,原文是在1955年前後寫成的,約有150篇。  「中歸聯」會長富永正三在《三光》的後記中寫道,戰犯們歸國後不久,由光文社神吉晴夫出版了一本精裝本的《三光》,立刻成為暢銷書,但是馬上受到右翼的破壞,在市面上看不到了。  《三光》在日本原來計劃分兩集出版。
  • 為何去日本旅遊時,街上很少看到電動自行車?日本人:我們又不傻
    導語:為何去日本旅遊時,街上很少看到電動自行車?日本人:我們又不傻日本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發達國家,除技術以外,日本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去日本旅遊。而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其實還高,但是靈活方便的電動自行車很少在日本街道上看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對於電池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電池技術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為什麼在它們的街上卻很少見到電動自行車呢?有位中國遊客帶著這個疑問詢問了一位當地日本人,他的回答有情理之中,但也有些讓人意外之處。
  • 日本戰爭遺孤中島幼八:安倍首相應先去中國謝罪
    養父母給他起了個中國式小名「來福」,「養母和我都是屬馬的,日本成語裡說,馬和馬合得來。」  養母家是普通農戶,對他照顧備至。冬天要上學了,對襟棉襖、棉褲、高腰棉布鞋和帆布書包,無一不全。他還記得養母坐在熱炕上納鞋底兒的樣子。  1955年,中島幼八小學畢業後,沒有考上初中,回家幫父母務農。一次他放牛回來,遇到考上初中的小學同學段元昌。段元昌勸他補習一年重新考。
  • 日本僧人3次來華謝罪,19次叩拜122分鐘懺悔,在南京絕食三天三夜
    謝罪,意思是自知有過錯,主動向人認錯,請求原諒,它的程度要比道歉高。而這個詞之所以會在世界範圍內流傳開來,主要是因為二戰給人類造成的可怕陰影,通常發動戰爭的當事國,會對受害國進行謝罪,比如著名的「華沙之跪」,當年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跪下,為納粹德國犯下的罪孽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