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兵逛博物館,看到了當年的自行車,立馬提出:用奔馳來交換

2020-12-13 楓葉吹兮

情報兵作為深入敵後、偵察軍事目標的重要角色,在部隊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抗戰時期,不僅我軍有情報兵,敵方日寇同樣也有。1943年,江蘇蘇北一帶被日寇侵佔,日寇設法派出不少情報兵來打探我軍消息,但終歸是邪不壓正,不少情報兵都慘敗而歸。

一日,我軍派出情報兵來到淮安一帶進行偵察,正巧碰到幾個日本派出的情報兵,正在強搶附近村民的東西,於是我軍的情報兵立即藏身一旁,準備伺機而動。幾名日寇中,有一位名叫佐田雅仁,來自日本侵華陸軍第12旅團,他們認為普通的老百姓沒什麼威脅,於是便隨手將攜帶著武器和子彈的自行車扔在一旁,便來到了旁邊的村莊。

我軍人員摸準時機,朝著在村子中作威作福的鬼子們開了幾槍,由於日寇們身上沒有武器,因此聽到槍響後立即躥進了莊稼地中躲藏起來,我軍見狀立馬上前繳獲了日寇們的自行車以及自行車上的所有武器子彈。

帶頭繳獲敵軍武器的正是新四軍3師8旅政治部敵工連連長李春華,那時她才剛滿21歲。李春華帶領情報兵們繳獲武器後,自行車被領導作為戰利品獎給了她,這對於李春華日後的偵察行動無異於是錦上添花,因為日寇的這輛自行車與當時我國所產的自行車相比較而言,還是有一定優點的。

這輛車整體上與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產的自行車沒有太大區別,但是輪子更厚一點,而且鋼條也要比國產的粗很多,而且在自行車車把下面的立柱上,還鑲有一個大大的「滿」字,也就是說,這輛自行車其實是日軍在滿洲生產的偽滿車輛。

對於偵察敵情而言,這倆自行車不僅更加方便了李春華,而且它的噪音還比國產自行車小,騎行起來十分輕便,更重要的是,這輛車還能載傷員,李春華將這輛自行車視為自己的戰友般,走哪帶哪,就這樣,這倆繳獲的敵軍戰利品一直陪伴了她40多年,給她的工作上帶來不小的幫助。直到1986年,江蘇鹽城建成新四軍紀念館,李春華覺得這輛車頗有歷史意義,便忍痛割愛,將此車捐給了紀念館。

然而巧的是,在捐獻後的第二年,當年在村子裡強搶村民雞鴨的日寇佐田雅仁來到了紀念館參觀,看到車上的數字鋼印後與自己當年的自行車一模一樣,他一下便認出來這就是當年自己丟棄的那輛自行車。

其實佐田雅仁在日本宣布投降後,便重回祖國,回國後的他愈發對自己當年所做的一切感到愧疚,於是他退出軍隊,轉而向文化界靠攏,並成立了佐田企劃會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所創立的公司還曾與央視一同合作拍攝了一部名為《話說長江》的紀錄片。

佐田雅仁認出這就是當年自己的那輛車後,十分激動,當下就向紀念館說明了有關這輛車的來龍去脈,甚至還想詳細講述了了當年自己是如何被新四軍打跑棄車的,佐田雅仁也多次懺悔地表示自己當年被迫強制入伍,在投降回國後就一直活在愧疚中。最後,他還向紀念館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贖回這輛車,甚至願意拿日本最好的奔馳車來交換。

當然了,紀念館必然不會答應這個請求,作為抗日戰爭的珍貴紀念文物,這輛車不僅是那段歷史的見證,更是時刻提醒著後人們要銘記歷史。最後,紀念館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佐田雅仁的請求。

相關焦點

  • 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
    在二戰結束多年後,佐田雅人已經是位日本老兵,他回到中國謝罪,稱自己那時幼稚無知,並在看到一輛自行車後,提出要用日本跑車來交換,這是為何?事情要從佐田雅人的16歲說起,那一年佐田雅人首次來到了中國,他是跟著日本軍隊來的,為的就是侵華,而他要負責的是為日軍提供我國蘇北地區的情報,常常騎著一輛自行車。
  • 日本老兵來中國,在博物館看見一輛自行車,想用汽車交換卻被拒絕
    其中,有一位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的時候,還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裝備。這位日本老兵名叫佐田雅人,他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是個情報員,負責收集中國方面的情報。當時他被我方軍隊發現,只能丟掉自行車並拿出槍來進行反擊。而這輛自行車正是日本老兵旅遊時所看到的這件裝備。這雖是日本人的自行車,但與我們國內的自行車並沒什麼區別。只不過輪胎稍微粗一些。
  • 日本老兵回中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為何提出要用跑車來交換?
    當他看到這輛自行車時,突然掏出一本破舊日記本,反覆來回端詳,似乎在對照什麼東西。突然,他激動地大哭,對工作人員說道「這是我的自行車!」 工作人員一臉懵逼,不知道這個日本老人在鬼扯什麼。直到後來請來了翻譯,這段塵封的歷史終於被老人一一道來。
  • 日本老兵回國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他們為什麼提出要交換跑車?
    它只是一輛舊自行車。然而,就連這輛舊自行車也擺在了紀念館的中央。來參觀的人難免會疑惑,一輛自行車為什麼成了鎮館之寶?故事還得從1988年說起。這一年8月,一位名叫佐田正人的日本老人也到鹽城抗日紀念館參觀。看到自行車,他突然拿出一本破舊的日記本,反反覆覆地研究,好像在對比什麼。
  • 日本老兵在中國博物館看到一輛自行車,願用豪車換取,當然不可能
    所以在戰後很多日本老兵也會來到中國旅遊,這裡畢竟也是他們曾經帶過的地方。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叫佐田雅人。抗戰期間他也曾是日本的一個士兵,不過他負責的是搜集情報,所以常常會裝扮成普通人在老百姓中間穿梭。後來在一次搜集情報的時候,被我軍發現,因為太過著急便丟下手裡的自行車舉起槍反抗,而在這之後,這輛自行車就被我軍繳獲成為了戰利品。
  • 日本戰犯來華謝罪,看到一輛自行車後,為何要用一輛轎車來換它?
    一位來中國謝罪的日本老兵,又為何提出用跑車來交換它呢?  故事要從1943年說起,這天新四軍某部敵工訓練班女戰士李春華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起執行任務,途徑淮安東部某村莊時,竟然發現了幾個日本人的蹤影,李春華等人默不作聲,悄悄掏出槍,靠近這群日本人。
  • 日本老兵來中國參觀,卻在博物館中看中一輛自行車,情願用豪車換
    日本原本的計劃是想要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拿下中國,從最初的勢頭來看,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但是淞滬會戰有力的截住了這種趨勢,也開始打擊日軍的信心。抗日戰爭發展到後期,由接上了二戰,日本本來地方就小,資源不多,所以打到後面就開始呈現出疲態,最終在美國的原子彈下投降,這些日軍也才從戰場上走下,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 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希望將其贖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身邊所使用的東西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但我們有時在收拾家務或者其他方式,看到以前用的東西的時候也會觸景生情,觸物生情。回想起過去的那段艱苦歲月,回想起自己之前的人生。我們會看到舊物都會思索萬千,有一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希望將其贖回。
  • 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希望將其贖回
    引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身邊所使用的東西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但我們有時在收拾家務或者其他方式,看到以前用的東西的時候也會觸景生情,觸物生情。回想起過去的那段艱苦歲月,回想起自己之前的人生。我們會看到舊物都會思索萬千,有一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希望將其贖回。
  • 日本老兵來華旅遊,逛紀念館時看到自己當年的單車,當場要求歸還
    而在多年前,一個日本老兵來我國旅遊時,在我國的一個紀念館裡面看到了當年他自己的自行車,而且還當場要求紀念館歸還給他。這個日本老兵叫做佐田雅人當年日軍侵華,蘇北地區被日軍最先佔領,大量的日軍都被拖在蘇北。也因為蘇北地區有著不少新四軍武裝部隊的存在,所以日本軍的行動也不順利。1943年的時候,佐田雅人在日軍部隊中擔任情報員,主要負責收集淮安地區的情報。
  • 日本老兵到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想要將其贖回
    無數中華兒女為保衛祖國用鮮血染紅了國旗,經歷了八年的時間,在無比艱苦的環境下,最終這場戰役終於取得勝利。如今翻開歷史的畫冊,那動人的一幕幕依舊曆歷在目。日本老兵到中國旅遊,在紀念館看到自己當年的裝備,想要將其贖回。
  • 日本鬼子的自行車有啥特點?看看中國老兵繳獲的戰利品
    而這輛被她繳獲的自行車,對她也是功莫大焉。 那時,有輛自行車作用可大了,戰場上用於偵察,靈活、方便、迅速、噪音小,還能馱傷員。戰爭中,它給了李春華莫大的幫助,成了自己戰場上最親密的「無聲戰友」。 解放後,李春華老兵視該車為寶貝,走哪帶哪,保護得十分完好。
  • 一個縣級市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位於河北省霸州市的「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是一座國字頭自行車博物館,其展覽面積達4000平方米,共收藏自行車500餘輛,包括享譽全球的英國產「白金人」、日本「宮田」、德國「奔馳」自行車等,其中一些珍品已有百年歷史。
  • 日本老兵來中國旅遊,在紀念館重見自己當年的單車,當場提出歸還
    在1988年8月的一天,一個叫佐田雅人的日本老人,在我國的一個紀念館裡,看到了一輛自行車,頓時激動不已,甚至還要求紀念館歸還自行車。日本侵華的時候,蘇北地區是最早被日寇佔領的地區。不過,日寇很多兵力都被拖在蘇北。因為蘇北地區,存在大量的新四軍武裝。新四軍的存在,讓日本人在蘇北的活動並不安生。1943年,佐田雅人在日軍裡面擔任情報兵,負責在淮安地區搜集情報任務。或許是情報搜集比較順利,以至於佐田雅人在返回途中,開始去附近的村莊燒殺搶掠。
  • 日本老兵侵華自行車被繳,40年後欲索回被拒,館長:這是侵華鐵證
    館內陳列有各種史料文物不計其數,其中一輛繳獲的偽滿自行車尤其讓人印象深刻。這輛掛著「滿」牌商標的老式自行車,由偽滿洲國的滿鐵株式會社生產,跟隨日軍的侵華步伐來到華中地區,在一次戰鬥中被新四軍繳獲。作為戰利品,自行車被分配給新四軍女戰士李春華使用,從此,李春華用這輛自行車運送給養、傳遞情報,甚至運送傷病員。
  • 看到我這自行車沒,當年我是用寶馬換的
    氣得我立馬把他趕了出去,晦氣,真是晦氣!2今天在街上,看到一個騎自行車的大爺摔倒了,我趕忙上前剛欲扶他,旁邊一騎自行車的哥們就勸我:哥們別衝動啊,小心上當!我猶豫了一下,這哥們接著說道:看到我這自行車沒,當年我是用寶馬換的!3前兩天外出旅遊,在景區門口,一個帶團的導遊帶著擴音器對他們的人喊著:一會進去就是自由活動了,我要送給你們三千萬!
  •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穿越百年,騎行悠悠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收藏著500餘輛自行車,涵蓋了中國、英國、日本、德國、荷蘭等20個國家的不同年代藏品。博物館主要分為自行車史話廳、自行車運動廳、國際藏品區、國內藏品區、綜合廳、自行車王國的故事廳等展區。
  • 誤打誤撞,看到了成都博物館,立馬走了進去
    又來成都啦上次來成都有點匆忙,只玩了寬窄巷子、錦裡和人民公園,這次時間挺充裕,想慢慢逛,就一路來到了春熙路,想感受太古裡各路網紅的魅力,殊不知,誤打誤撞,看到了成都博物館,立馬走了進去整個館非常有設計感,共6層,三層以上都是講訴成都的歷史文化。
  •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國內外自行車藏品結束了在長沙為期一周的「自行車文化節」展出,安全運回博物館所在地河北霸州市。  據介紹,本次出展受「2010中國長沙環湘江自行車邀請賽」組委會邀請,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精心挑選了60輛國內外自行車藏品參展,其中1910年由英國生產的白金人自行車,以及末代皇帝溥儀收藏過的德國籃牌自行車在展會上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目光。
  • 平鄉自行車博物館 | 小天地展現大產業
    這個想法也因為著名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的到來而變成了現實,王明璽被譽為自行車收藏大王,收藏自行車140輛,他在東單、缸瓦市、北新橋、天橋等地到處「淘車」,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呵護」和「珍藏」這些寶貴的車上。在王明璽的收藏中,最為名貴的是一輛英國1915年生產的「白金人」,曾有外國收藏家想以一輛勞斯萊斯交換他都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