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穿越百年,騎行悠悠

2020-12-25 交通發布

自十八世紀以來,自行車的小小車輪已滾過200餘年。在我國,這種輕型代步工具,曾引領了幾代人的消費時尚,造就了自行車製造業的輝煌,在近年燃起共享經濟的烽煙。自行車不僅見證了世界機械製造業的起步與發展,也承載著人們昔日的夢想與回憶。

文博名片

展 館: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所在地:

河北省霸州市華夏民間收藏館4樓

特 色:

世界自行車發展史文物陳列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館藏時間跨度大、品類齊全、品相完整,堪稱一部自行車百科全書。

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津冀地區已形成了大規模、專業化的自行車產業,我國唯一一座經國務院審批建立的自行車博物館恰是坐落於河北霸州。這座「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是霸州華夏民間收藏館的特色展館之一,也是目前國內藏品最多、種類最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展館。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收藏著500餘輛自行車,涵蓋了中國、英國、日本、德國、荷蘭等20個國家的不同年代藏品。

博物館主要分為自行車史話廳、自行車運動廳、國際藏品區、國內藏品區、綜合廳、自行車王國的故事廳等展區。在博物館專門開闢的一角放映室裡,循環播放的影片《自行車王國》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人獨特的自行車文化。

在當年的玉林,沒有什麼是自行車不能運輸的。年輕媽媽一邊哺乳一邊單手騎車;幾輛車保持間距,前後一字排開,能合力運輸十幾米長的竹排腳手架;70歲的老人可以載著十幾個水缸從顛簸坎坷的泥土路輕鬆下坡;熱鬧的市場上,一個個大衣櫃直接架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展示,顧客一旦選中,立刻騎送到家!

玉林人的車上奇觀無法在今日複製,但關於生活圖景的影像,足以喚醒國人對於那個年代的記憶。

悅覽

自行車鋪陳開一段漫長而有趣的歷史。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的展示由世界自行車史開場,在這裡,從木製車起,奇異怪誕的車型鋪陳開一段漫長而有趣的歷史,讓人為這種今日的平凡工具心生讚嘆。

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誕生在1790年的法國。西夫拉克伯爵突發奇想:「把四輪馬車縱向切掉一半,4個輪子變成前後兩個車輪,街道就不會這樣擁擠了。」於是,他做了一輛車,前後兩個木輪,中間連著橫梁,上面安上板凳。這輛車沒有傳動鏈條和轉向裝置,騎行時要靠雙腳踩地前行,需要拐彎時,還要下車調整好方向,使用非常麻煩。因此,這輛木輪車也被當時的人稱為「伯爵的玩具」。

在歐洲的自行車誕生前,中國已有了研製「成功」的記述。清康熙年間,黃履莊所著的《清朝野史大觀》中記有「所制雙輪小車,一輪長三尺餘,約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行80裡」。然而,中國的自行車只留存在這本野史記載中,並沒有留下實物或其他證據,不然,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車就誕生在我國了。

在有據可循的史料中,對自行車最早的構想還是來自於達·文西這位史上最強「斜槓」青年,他在1492年就繪製了自行車的草圖。這一設計要比「伯爵的玩具」先進得多,直到1867年,法國人米少克斯才與他不謀而合,設計出了前輪驅動的自行車。

在此之前,法國還出現了三輪自行車,三輪車的兩個前輪巨大,想騎車要先考「駕照」,培訓上崗。這輛車上去容易下來難,騎行者甚至要抱住大樹才能爬下車來。

現代自行車的真正雛形出現在1883年,英國機械師斯塔利重新改造了自行車結構,他給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採用了鋼管制成的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輪胎。斯塔利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使用的工具機,讓大規模生產和推廣使用成為可能,他也因此成為「自行車之父」。

1888年,愛爾蘭的一位名叫鄧祿普的獸醫在給黃牛治療胃脹氣時得到啟發。他把花園澆水的橡膠管彎成圓形,打足了氣裹在車輪上,自行車跑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舒適感,世界上第一條充氣輪胎就這樣誕生了。鄧祿普還為他的技術發明搶註了專利,開始轉行做自行車生意。這種裝有充氣式橡膠輪胎的自行車,最初的廣告語便是「向顛簸說再見」。

此後的數百年,眾多發明家為提高自行車性能努力著,鐵質車輪骨架、傳動鏈條、滑動鋼珠、充氣輪胎……無數次零部件的細節更新,才有了今天輕便快捷的自行車。

文物故事

給輛勞斯萊斯也不換

產於英國的「白金人」。

館內陳列的眾多世界精品自行車中,最為名貴的是1910年產於英國的「白金人」。當時的「白金人」只生產了100輛,中國擁有大約10輛。

歷經百年,館內的這輛「白金人」,成為全世界僅存的孤品。曾經有位英國收藏家想用一輛勞斯萊斯與車主王明璽交換這輛自行車,最終被他拒絕。如今,百歲高齡的「白金人」安穩地停放在博物館內,保存完好,還因通體鍍銀,散發著嶄新的光澤,展示著那個時代開啟的先進生產力。

皇帝騎它逛紫禁城

溥儀騎行過的德國藍牌自行車。

末代皇帝溥儀的自行車也被收藏在此,這是一輛1921年生產的德國藍牌自行車。溥儀是自行車愛好者,他曾在自傳中寫道:「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下令把宮門的門檻一律鋸掉,這樣能出入無阻地到處騎……」溥儀命人購買過不下20輛各國品牌的自行車,算得上是中國自行車收藏界的鼻祖,而乾隆皇帝曾吟詩賞花的絳雪軒,變成了他的自行車庫。這位年輕皇帝還帶動了紫禁城內的騎行「風潮」。皇后婉容、公主格格們和年少的伴讀都來陪他騎車,就連當時的端康太妃也得了一輛改裝後的小三輪車,「圍著永和宮的大銅缸兜圈子」。

「中國人都知道」

僅存的一輛「飛鴿」自行車樣品。

說起國產自行車,國人幾乎都叫得出飛鴿、紅旗、永久、鳳凰四大品牌。如今,這四種品牌的重要車型,在博物館內都能找到。新中國成立後,天津自行車廠開始生產「中」字牌自行車。1950年,在「造中國第一代堅固、耐用、美觀、輕快的自行車」的活動中,10輛結實、輕快、美觀的樣品車誕生了,為了突出其輕快的優點,這種車被命名為「飛鴿」。10輛樣品車中僅存的一輛,如今也被陳列在博物館中。物資匱乏的年代,一輛自行車還是「體面」的象徵。館藏的鳳凰18型錳鋼自行車是鳳凰牌中最好的車,上世紀80年代,如果結婚時陪嫁一輛這樣的自行車,不亞於擁有現在的奔馳、寶馬。

館長日記

博物館存放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喻戶曉的紅旗牌自行車。

玩家藏品落新家

自行車博物館館藏基本來自於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2007年,一次偶然機會,我看到中央電視臺的一期節目,王明璽原先在北京的車庫即將拆遷,500餘輛自行車無處存放,他在節目中呼籲為藏品找個「新家」。

當時,博物館剛落成不久,正逢藏品匱乏,有大片空間還未作陳設,完全可以開闢一片獨立的自行車展區。我們立即向霸州市政府匯報情況,領導十分支持,當夜就與王明璽取得了聯繫。兩下相商,一拍即合。

在此後多年交往中,我們了解到,王老的自行車收藏史從1954年就開始了。那年,他花了480元巨款買回一輛英國產「鳳頭」牌自行車。此後50多年,不管什麼車,只要他看中,準會軟磨硬泡「騎」回家中。

王老有「三絕」:一是收藏自行車數量極多;二是作為一位老八級鉗工,再舊再破的車,經他手便能整舊如新;三是他不僅收藏,也做研究,說起自行車理論一套接一套。這「三絕」讓王老成為著名自行車大玩家。

王明璽最大的心願是同國內外收藏家合作,在國內建一個自行車博物館,現在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在接納了500餘輛自行車藏品後,我們還籌劃了豐富內容,加入自行車文化的影像展示。著名攝影家王文瀾的攝影作品成為我們的不二選擇,館內陳設的照片多來自於他的《自行車的日子》攝影集,這些照片展示了自行車與生活的聯結。它們證明了,自行車不是冰冷的工具,並且已形成了帶有溫情的騎行文化。(王桐 口述 王曉萌 執筆)

作者:王曉萌 文 王陽 圖

責編/李寧

相關焦點

  •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中新網廊坊5月6日電 (記者 宋敏濤) 今天上午,「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國內外自行車藏品結束了在長沙為期一周的「自行車文化節」展出,安全運回博物館所在地河北霸州市。
  • 霸州博物館丨凝聚的智慧與歷史的回望
    霸州博物館——凝聚的智慧與歷史的回望作者:葉曉霏霸州博物館位於益津路和迎賓東路交匯處,是霸州地標性建築之一,總面積5.5公頃,上下六層,又稱華夏民間收藏館。已經去過幾次,依然百看不厭。04、博物館第四層舉世聞名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 世界經典自行車博物館:行業工業旅遊典範
    1、東京自行車博物館東京的Bicycle Culture Center(自行車文化中心)成立於1981 年,是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裡你能找到與自行車有關的所有東西——超過9000 本自行車主題的出版物、騎行服、舊輪胎、老式海報,還有罕見的零件等等,博物館內充滿了可愛的小細節。
  • 一個縣級市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位於河北省霸州市的「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是一座國字頭自行車博物館,其展覽面積達4000平方米,共收藏自行車500餘輛,包括享譽全球的英國產「白金人」、日本「宮田」、德國「奔馳」自行車等,其中一些珍品已有百年歷史。
  • 2019中國(太原)國際體育(自行車)產業博覽會太原啟幕
    2019中國(太原)國際體育(自行車)產業博覽會太原啟幕 2019>     山西太原民眾在參觀「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的特展。
  • 霸州歷史博物館:串起一座平原城市的歷史記憶
    霸州市歷史博物館坐落在霸州市華夏民間收藏館的一樓霸州歷史博物館立體展示了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演變,收藏有歷代文物3000餘件。館內「烽火篇」中的邊境三關、「八一二慘案」、東澱大葦塘抗日根據地等一系列展區,自開館以來,吸引了眾多市民及遊客光臨。
  • 【騎行臺灣】臺灣的特色自行車道
    臺灣非常適合騎行,多地建有完整而特色的自行車道,周邊也不難租借自行車,可選一段體驗騎行。
  • 「中國自行車收藏大王」王明璽逝世 半世紀收藏單車數百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2008年10月,在王明璽先生的幫助和支持下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建成,這裡收藏了產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車300多輛,展品中既有享譽世界的英國產白金人、三槍,德國產哈雷、藍牌、奔馳,也有中國傳統的國產四大品牌--紅旗、永久、鳳凰、飛鴿,令參觀者驚嘆。
  • 霸州旅遊,首選勝芳,景點無門票,停車不收費
    霸州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茗湯溫泉度假村、榮高棠紀念館、益津書院、霸州博物館、中華戲曲城、霸州信安鎮龍泉禪寺、牤牛河歷史文化公園、勝芳古鎮等。廊坊茗湯溫泉度假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個集休閒、養生、保健的溫泉會館。霸州博物館。
  • 霸州日月潭七夕699豪華套餐 | 高級私湯房,燭光晚餐,無邊泳池,全天候club活動
    【住】中式高級私湯房/日式榻榻米標準私湯房 二選一【娛】美人湯溫泉雙人門票(室內+室外)及室內遊泳池+室外無邊泳池【享】休閒活動及運動(晨醒瑜伽、太極禪舞、環湖騎行、趣味滑行車等)♥1.驛璟·日月潭溫泉會館,座落於霸州國際溫泉城,會館就在霧氣漂繞的景觀湖中浮現,十棟原木小別墅,環湖矗立,純樸自然。
  • 來對了博物館,自行車也讓人感動又熱血!
    今天,小看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小鎮加維的自行車冠軍博物館(Museo dei Campionissimi)(以下簡稱「冠軍博物館」)。 自行車在普通人眼裡也許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交通工具,若不是在共享經濟裡插了一腳,恐怕在大部分人腦海裡代名詞也許只留下:環保。
  • 霸州首屆文旅大會開幕 「水鄉古韻」驚豔遊客
    8月27日,由中共霸州市委、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霸州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李少春大劇院隆重開幕。憑藉「水鄉古韻」的濃鬱特色,霸州吸引了一批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遊客。記者解麗達攝霸州地熱資源豐富,地熱面積達500多平方公裡,熱水儲量220億立方米,水質呈弱鹼性、清澈無味,經檢驗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成分,如鋅、碘、砩、偏矽酸、偏硼酸等,以茗湯溫泉度假村及國際溫泉公園為代表的溫泉旅遊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環渤海、環京津著名的溫泉旅遊區。2007年,霸州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命名為全國第八個「中國溫泉之鄉」。
  • 【德宏州自行車協會騎行公告】
    風景一直都在,騎行撒野去咯!,調試好剎車充足輪胎氣壓;防護裝備不全者不得參加騎行活動,騎行中需聽從領隊及收隊安排。集合時間段內如有雨,則出發時間往後順延半小時。德宏州自行車協會成立於2012年7月。發展至今,已成為滇西最有影響力和最有活力的戶外平臺!協會成立以來,每周定期開展騎行、遊泳活動,為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專業的運動平臺!協會活動囊括了自行車、遊泳、徒步穿越、露營、戶外比賽等。
  • 「騎行藏東 探尋古道」穿越橫斷山脈自行車挑戰賽圓滿結束
    其中「騎行藏東·探尋古道」穿越橫斷山脈自行車賽以體育這次騎行活動由西藏自治區旅發廳、昌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昌都市旅遊發展局、芒康縣人民政府、丁青縣人民政府、察雅縣人民政府、類烏齊縣人民政府、卡若區人民政府、昌都市旅遊協會、昌都市卓卓
  • 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最美騎行車道
    本文來源:德國巴伐利亞州旅遊局德國是名副其實的騎行大國,僅長途自行車車道就200多條,而巴伐利亞更被稱為「騎行者的天堂」:湖泊周邊、河流兩岸、山脈腳下、森林深處、公園小徑……處處可見騎行身影。暢享自然景觀的短途騎行在阿莫高阿爾卑斯有各種難度等級的自行車道,悠閒的短途騎行和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長途騎行最受遊客們青睞。
  • 自駕霸州,探訪民間收藏館,裡面的藏品讓人大開眼界!
    國慶小長假去霸州泡溫泉,回京之前發現附近還有一個華夏民間收藏館,於是帶著好奇去轉了一圈,驚喜的是整個收藏館都是免費參觀的,場館很大,冬天帶家人來霸州泡溫泉,可以順路來參觀一下。館內空間非常大,一共五層,全面展示了霸州的歷史發展和各式民俗風情。推薦去四層的自行車博物館,這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自行車博物館。這裡大部分的藏品都來自於王明璽,他歷經50多年收藏了300多種自行車,其中就有一輛世界上唯一保存的白金人自行車,直到現在依然完好,是鎮館之寶。
  • 本周日,一起騎行惠陽醉美鄉村!
    開車太快 走路太慢騎行是看風景的絕佳方式騎行更是踐行低碳理念的最優選擇騎行去感受活力惠陽穿越鄉村田園品悠悠人文古韻12月6日 第一屆惠陽戶外運動節品味鄉村第一屆惠陽鄉村自行車騎行節與你共同開啟惠陽騎遊之旅!
  • 「民眾騎行特別獎」羅維孝:期待環茶馬古道成為中國三大公路自行車...
    川體在線11月16日雅安訊(呂重陽) 在昨晚舉行的騎遍四川·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頒獎典禮上,一位雅安本地的70歲老人獲得了「民眾騎行特別獎」的光榮稱號,這位老人名叫羅維孝,他的故事從1987年開始,靠著一輛自行車一路騎到了2020年本屆賽事的頒獎典禮現場
  • 騎行路線推薦,尋找城市裡的小眾景點,一輛自行車就夠了!
    對我們來說,自行車似乎是一種方便的交通工具,可以一路陪伴我們。小時候總是渴望有一輛自行車,搖搖擺擺地往前走,似乎就能駛向快快長大的那條捷徑。,經過茶葉博物館、龍井八景、龍井茶房。這條路線不僅可以觀賞茶園,了解茶文化歷史,還可以體驗杭州最經典的登山路線,是品茶的經典騎行路線。茶博物館——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茶文化博物館鳥瞰在杭州,你不僅可以在龍井村俯瞰整座山的綠茶樹,還可以有一個喝茶愛好者必去的地方。
  • 安徽7名老年自行車友千裡騎行張家界
    安徽7名老年自行車友千裡騎行張家界  紅網張家界站10月18日訊(通訊員 吳勇兵 分站記者 鄧道理 杜修慶)低碳騎遊張家界,快樂自由健康行。10月17日,年滿60歲的安徽合肥周左龍先生帶著6名老年自行車騎行愛好者抵達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參加首屆「溪布老街杯」中國·張家界武陵源峰林穿越自行車邀請賽。  10月1日,這7名老年自行車友從合肥出發,經過河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份,累計行程超過1500公公裡,歷時近17天。  「無論路途多遠,無論多麼辛苦,一定要如期到達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