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車收藏大王」王明璽逝世 半世紀收藏單車數百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3月22日訊,被譽為「中國自行車收藏大王」的王明璽,於2016年3月20日晚五點零三分去世。今日上午在大興殯儀館,各界人士為他送別。

1999年8月20日,北京,王明璽自行車收藏展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2008年6月21日,河北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開展。張風 攝

王明璽老人平生喜愛收藏自行車,50年來收藏數量達百餘輛;他把所有的心思幾乎都花在了「呵護」這些珍貴的單車上。2008年10月,在王明璽先生的幫助和支持下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建成,這裡收藏了產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車300多輛,展品中既有享譽世界的英國產白金人、三槍,德國產哈雷、藍牌、奔馳,也有中國傳統的國產四大品牌--紅旗、永久、鳳凰、飛鴿,令參觀者驚嘆。

相關新聞

王明璽的藏車經歷

1956年買了第一輛車

王明璽之所以酷愛自行車收藏,這和他自幼在長春和成機器廠學徒,歲數不大,但車、鉗、銑、刨就樣樣精通有很大關係。 那時他就對集焊接、衝壓、銑刨、噴漆等於一身的自行車大感興趣,發誓要將自行車研究到家,自己親手造一輛最好的自行車。

1956年,他花480元買回一輛英國產的「鳳頭」牌自行車,從此,王明璽就與收藏自行車結下了難捨的情緣。 在王明璽收藏的140輛自行車中,最為名貴的要屬英國產的「白金人」牌自行車,為了得到該車,王明璽前後花了五六年的時間。

1975年左右,他在龍潭湖附近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裡偶爾發現了該車。但老人也是愛車如命,車一時無法到手,王明璽一有時間就跑去看車。直到五六年後,老人故去,王明璽再次登門,以1000元的價格,從老人孫子的手中將「白金人」「接」回了家。

王明璽說,這輛「白金人」是1915年英國生產的,當時全中國進口僅10輛該牌子的自行車。

1998年,一位英國自行車收藏老人來北京旅遊時,找到王明璽,當即提出以10萬元美元收購該車,被王明璽婉言謝絕。

第二天,這位英國老人再次找到他,提出用一輛價值200萬的頂級寶馬車交換,結果王明璽還是沒有答應。王明璽在1999年,搞過一次個人自行車藏品展覽,此事在社會各界引起反響不小。還有著名的自行車公司請王明璽任總經理的特別顧問。

王明璽的藝術人生

京城有名的自行車大玩家

王明璽老人曾經說這些車跟他幾十年了,就像他的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捨得賣掉它們,所以他打算籌款辦一家自行車博物館。2008年10月,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又名霸州自行車博物館在中國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的支持下建成了。該館位於河北省霸州市,建築規劃用地面積5.5公頃,建築面積38887平方米。為6層框架結構建築,地下1層,建築面積6530平米;地上5層,建築面積32357平米。

王明璽老人在京城的兩千多號玩車族裡算是個人物。他有「三絕」:一絕是收藏的自行車不但數量多,而且每輛都是名牌。每輛車都有牌照,每輛車至少在八成新以上。二絕是他是老八級鉗工,再舊再破的自行車,到了他手裡,也能整舊如新。三絕是不但收藏自行車,也研究自行車,自行車的發展史都在他腦子裡裝著。有這「三絕」,使他成為京城有名的自行車大玩家。

半個世紀以來,他把心思都用在天南海北地「淘」自行車上了。在霸州自行車博物館裡展出的自行車都是他一生的心血結晶。在王明璽看來,作為無汙染的輕型代步工具,自行車自18世紀誕生以來已經有200年歷史。在我國,自行車也曾引領了幾代人的消費時尚,不僅見證了世界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也承載著人們昔日的夢想與回憶。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一個縣級市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北京人最早把自行車叫洋車、腳踏車。當時,騎自行車絕對是一種時尚,那種感覺不遜於現在開寶馬和奔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成了家庭「三大件」之一,買自行車得要「票」。自行車見證了中國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軌跡,自行車融入了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樂。如今,「四輪」代替了「兩輪」,但總有一些回憶會留在記憶之中。
  • 平鄉自行車博物館 | 小天地展現大產業
    在我省,被譽為「自行車小城」的平鄉縣有這樣一個地方。走進它,就好像是歷史的車輪轉回到了上個世紀一樣,那些在記憶中出現的「永久」、「飛鴿」、「鳳凰」等自行車,一輛輛出現在眼前。這時我們仿佛搭乘著「時光穿梭機」倒回了五十多年前。這個「時光穿梭機」就是平鄉自行車博物館,也是我國建立較早的自行車博物館。
  • 自駕霸州,探訪民間收藏館,裡面的藏品讓人大開眼界!
    國慶小長假去霸州泡溫泉,回京之前發現附近還有一個華夏民間收藏館,於是帶著好奇去轉了一圈,驚喜的是整個收藏館都是免費參觀的,場館很大,冬天帶家人來霸州泡溫泉,可以順路來參觀一下。推薦去四層的自行車博物館,這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自行車博物館。這裡大部分的藏品都來自於王明璽,他歷經50多年收藏了300多種自行車,其中就有一輛世界上唯一保存的白金人自行車,直到現在依然完好,是鎮館之寶。
  • 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穿越百年,騎行悠悠
    自十八世紀以來,自行車的小小車輪已滾過200餘年。在我國,這種輕型代步工具,曾引領了幾代人的消費時尚,造就了自行車製造業的輝煌,在近年燃起共享經濟的烽煙。自行車不僅見證了世界機械製造業的起步與發展,也承載著人們昔日的夢想與回憶。
  • 六旬老人痴迷老式自行車收藏 其中不乏「老洋貨」
    在這間不足17平方米的收藏室裡,整齊的擺放著他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老式自行車。  【解說】覃維忠告訴記者,他是從20多年前開始收藏自行車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那裡得到了一部英國產的自行車。從此他便與自行車結緣,開始玩起了收藏。
  • 「電子客票時代」來臨:火車票「收藏大王」的新「煩惱」
    新華社昆明1月14日電 題:火車票「收藏大王」的新「煩惱」新華社記者王長山、丁怡全雲南鐵路26個車站實施電子客票了,這讓51歲的孫昆育對鐵路事業飛速發展感到自豪,但緊接著他心裡不自覺產生一陣失落感孫昆育是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他爺爺修過鐵路,父親是鐵路維護人員,一家三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孫昆育自小對與鐵路有關的方方面面也都飽含感情。一張小小的車票既承載了旅客的溫情故事,更是一段記憶和憑證,這引起了孫昆育的興趣。
  • 國博收藏紀念鄧小平逝世十周年金鑽子母表
    國博收藏紀念鄧小平逝世十周年金鑽子母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16:35 來源:CCTV.com 後勤學院教授邵維正少將     CCTV.com消息(記者陳卓北京報導):5月18日,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
  • 老自行車車標收藏:永久、飛鴿、鳳凰二八大槓的圖騰,好好珍惜吧
    而在上個世紀60到80年代,汽車是極少見的,人們出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那個時代流行的四大件——三轉一響中,自行車就佔了其中一個名額。它既代表著那個時代人們擁有的財富比重,又是那個時代大部分女性的擇偶標準之一。自行車的廣泛使用,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它的地位,不亞於當今的汽車。
  • 國內最貴的一輛自行車,被博物館珍藏,值2輛勞斯萊斯
    現在道路上的代步工具種類有很多,不僅有大量的機動車,還有一些電動車和自行車等等。在機動車未普及之前,自行車可以說是大家最常用的出行工具,自行車不僅價格低廉,而且操作起來十分的方便。但是現在騎自行車的人大多都會被開車的車主鄙視,因為自行車的價格是沒法和汽車相比。
  • 史克門與李雪曼:20世紀美國博物館的中國藝術收藏與研究者
    他們的職業生涯和學術貢獻代表了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博物館和學界收藏、研究、展覽中國藝術的最高水平,為有效利用海外中國藝術資源提供了有益的借鑑。澎湃新聞特刊發知名旅美學者、上海交通大學藝術、考古與文化遺產中心主任楊曉能先生的文章。
  • 博物館收藏的自行車,全球限量100輛,勞斯萊斯都換不到
    上個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代步工具,那個時候一到上下班的時間,路上都是自行車,看起來也特別壯觀。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自行車也被其他一些代步工具給取代了。但是自行車並沒有消失,很多年輕人還是非常喜歡這種代步工具。
  • 看看中國的共享單車,再看印度的共享單車,感受到區別沒?
    導語:看看中國的共享單車,再看印度的共享單車,感受到區別沒?如今中國因為迅速發展,社會各方面的基礎設施都紛紛跟上人們的需求。從交通設施到商場購物等衣食住行都紛紛以最貼合市場的形態發展著,從各方面提升十三億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城市建設跟上人們的生活節奏後,中國的旅遊事業也開始發展起來。
  • 蘇三元人民幣收藏價值 收藏價格從數百元到幾萬元不等
    ======推薦閱讀=====  第三套人民幣收藏價值 收藏市場異常火熱  1986全套「長城幣」上漲十幾萬倍 長城幣收藏價值  人民幣硬幣價格:96年硬幣價值分析  =====全文閱讀======
  • 《世紀偉人珍藏懷表》成都首發
    30年後的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之林。30年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半個多世紀以前,3位卓越的領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史的河流終將汰除浮渣,沉澱下那些最有價值的東西。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已深深地匯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 〖雅臣設計〗我收藏的世界各地迷你單車
    近一些年,我陸續收藏了幾十輛迷你微型單車,主要是出國旅行在好多國家搜羅而來,跳蚤市場找到的居多,也有些是居家、禮品類零售店淘來。
  • 東京自行車博物館,原來單車也能那麼高大上
    自行車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更多的是一種休閒工具周末的時候到郊區公園騎騎呼吸新鮮空氣
  • 北京大爺31年前的永久自行車,被改成「珍藏版」,土豪出10萬收購
    自行車是很方便的代步工具,價格便宜,易於操控,而且不受堵車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騎自行車的都是窮人,因為自行車再貴也不到幾萬元,可你們知道嗎?在北京有輛永久牌自行車的價格,抵得上一輛小汽車,今天老張帶你來了解一下。
  • 溥儀痴迷自行車,有20輛私人收藏,你有見過幾輛?
    實際上,在溥儀眾多的愛好和娛樂中,自行車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為此,溥儀甚至還收藏了20多輛自行車,為什麼溥儀對自行車如此喜愛?退位皇帝、好奇的少年溥儀偏愛自行車當是與清朝彼時的情況有關。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政黨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了中華民國,標誌著清朝的徹底滅亡。
  • 騎上我心愛的「小單車」,去看滬上規模最大的老玩具收藏展!
    趕緊隨小布去現場看看吧~騎車觀展「夢回童年」此次展覽的展品,來自上海市收藏協會玩具收藏沙龍主任朱宇翔等藏家的收藏。小布注意到,場景還原、騎車觀展等創新的布展形式,是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展覽期間,美術館1樓展廳外擺著多輛老式自行車。觀眾可以邊騎車、邊觀展,就仿佛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 末代皇帝溥儀痴迷自行車,豪氣收藏20輛,如今每一輛都價值連城
    在此後的100年左右,即是1790年時,法國人西夫拉克製作出了木製自行車。而在1866年時,清朝派出的第一個出洋考察團中,張德彝便提到了自行車。此後,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又有了腳踏車、單車等的別稱。事實上,清朝與自行車淵源最深的便是溥儀了。彼時,自行車剛傳入中國時,因為是人們的沒見過的新奇事物,因而傳播的範圍十分有限,大部分的使用者還是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再加上自行車的費用頗貴,普通百姓無法消費,自行車便成了貴族們的玩具,而非是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