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府、宅、家以及陵、冢、墳、林、墓的區別

2020-12-19 老蘇歷史

中國傳統社會有嚴格等級制度,即尊卑之「禮」,嚴格區分不能混淆,而日常住處和死後葬地的名稱也是如此。宮、府、宅、家和陵、冢、墳、林的區別正在於此。

一般情況下皇帝生前住所曰「宮」,王侯將相曰「府」,縉紳住所曰「宅」,百姓住所曰「家」。

其中「府」有好幾種含義,如舊時的行政區劃名稱,官吏辦公的「官府」,但也始終做為高官和貴族的住宅,如「王府」、「孔府」。

而「宅」多指規模較大的住所和房子,自是比較顯貴有錢之家,和「第」連在一起為「宅第」,和「府第」一樣等級相對高級。

因為古人認為人死後還有一個世界,故死後的住處也嚴格區分。死後通例為「陵」用於皇帝,「冢」用於達官顯貴,「墳」用於百姓人家,聖人安息之地為「林」。

皇帝死後為「陵」眾所周知,如秦始皇陵,黃帝陵,明十三陵等,但特殊時期的人物因為身份、貢獻或名望幾乎等同於皇帝,故也稱為「陵」,如南京孫中山先生的墓稱為中山陵,還有湖北當陽埋葬關羽之軀的關陵。

「冢」用於王侯將相也沒有問題,「冢」本意就是高墳的意思,曹操的墓被認為在「七十二疑冢」之內。

「林」是專用於聖人的安息之地,如文聖人孔子之墓為孔林,河南省洛陽埋葬武聖人關羽首級之地稱為關林,袁世凱袁公的墓稱為袁林。

「墓」指地下部分,即「地上為陵,地下為墓」,和地上部分的稱呼連在一起稱為「陵墓」或「墳墓」。先古時期秦漢以前「墓而不墳」,所以「墓」一般是平的,不高於地面,而「墳」是在墓上堆起一個土包,以做標記。

還有一個詞是「塋」,也是葬地的意思,現在常用的墓、墳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了。

相關焦點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古時的墳、墓、冢、陵分別是什麼意思?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墳、墓、冢、陵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多人只知道它們統稱為墳墓,但要細分區別卻不太清楚了。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墳、墓、冢、陵古往今來都是安葬死者的地方。
  • 【周末沙龍】墓、陵、墳、冢、林,傻傻分不清楚
    北京十三陵,湖北熊家冢,山東孔林,那麼這些墓、陵、冢、林等不同的稱謂,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上古時期人們掘地葬棺,蓋土推平,其上不植樹者就稱為墓。而墳則是埋葬死人築起的土堆。土葬最初並不築墳,也不立碑。《禮記·檀弓上》載:「古也,墓而不墳」,周代以後才「始築墳墓,或種上樹,以為墓的標誌」。在墓、墳之下還分作陵、冢、林等。陵帝王的墓叫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成吉思汗陵、西夏陵等等。
  • 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很多詞語,當我們將其拆分來看的話,會發現這兩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區別。下面,我們再來說一下墳、墓、冢、陵這四個字的區別!首先來說「墳」,對於這個字,我們通常會將它聯合「墓」來理解,即所謂的「墳墓」,但其實兩字之間卻存在一定區別的。在《禮記·檀弓》中記載:「土之高者謂之墳」,即高出地面的土堆就叫做墳,在後來也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中國人對房子的重視之情,想必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吧,可能正是介於這種房子情懷,所以人們對死後的墓地也是非常地重視。我們先來說說「墳」,相信這個很多人都聽過,它也確實和大多數人相關,普通平民百姓的墓地就稱為墳,它的構造很簡單,就是地下棺材,地上土丘。這些墳地大部分沒有立碑作記,因為他們的子孫經濟條件比較一般,沒有能力為死者立碑作記。
  • 墳、墓、冢、陵有啥不一樣?簡單的四個字,體現了嚴格的尊卑制度
    墳、墓、冢、陵,簡單的四個漢字,體現的卻是尊卑之禮,是中國傳統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人活著講尊卑、講等級,死後依然不可以逾越這道鴻溝。比如,說一個人死去,平民死曰死;士大夫死曰不祿;諸侯死曰薨;帝王死曰崩。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不同?
    在現代語境中,談及墳、墓、冢、陵,如不深究,皆為埋葬死者之處。然而,在講究禮制與等級的古代社會中,墳、墓、冢、陵卻有著特定的含義,甚至存在著巨大差異。在《禮記·檀弓上》中曾有「古者墓而不墳」之說。依鄭玄的解釋,「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古謂殷時也;土之高者曰墳」。參照《禮記》與鄭玄之注可知,在殷商時期,墓葬與地表齊平,並不設封土。
  • 你能分得清墳、墓、冢、陵嗎,分別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
    說起墳或是墓我們都知道是死者最後的安身之所,但是類似的還有陵、冢這樣的稱呼,那你知道墳、墓、陵、冢之間的區別嗎?一起來長長見識吧!墳-土之高者謂之墳墳在農村比較多,因為墳一般都是用土堆成的墳包,也就是說有土堆攏起的埋葬死者的地方是墳,農村的墳都是在一些空曠的田地裡都會有的!
  • 陵、冢、墓、墳意思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亂用違法,有啥區別?
    再來說說陵、冢、墓、墳,大家都知道這幾個詞的意思是相同的,其實在古時候,這幾個詞是被嚴格區分的,絕對不能亂用。首先說說陵,一座墳墓能夠被稱之為陵,是需要幾個要素的,第一點墓主人的身份得是皇帝,陵是皇帝專屬的詞,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大約戰國中後期帝王的墓開始使用這個詞。
  • 同是逝者埋骨地,墳、墓、冢、陵都有何不同?造型不一地位有別
    雖說大家最後的歸宿都在地下,但是我們稱呼不同人的埋骨地時,總會使用不同的名詞,有的稱為「墳」,有的稱為「墓」,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普通人稱呼死者埋骨地,大多都是墳墓、墓地等等名詞,但事實上,「墳」和「墓」還有「冢」和「陵」,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
  • 墳,墓,冢,陵,這四字看上去有點像,實際上的意思大不同
    「墳,墓,冢,陵」這4個字在現代漢語中都有埋葬死者之處的意思,但它們在產生以後乃至等級禮制繁多的古代社會裡,都有著特定的含義。 「墳」本意是土堆,最早在屈原的《九章》中有「等大墳以遠望兮」的句子,也引申出大堤的意思,在《詩經》中有「遵彼汝墳,伐其條枚」之語。後來才有今日墳墓的意思。
  • 墳,墓,冢,陵,這四字看上去有點像,實際上的意思大不同!
    「墳,墓,冢,陵」這4個字在現代漢語中都有埋葬死者之處的意思,但它們在產生以後乃至等級禮制繁多的古代社會裡,都有著特定的含義。   現代已多用火葬,但以前的人推崇入土為安,人死以後把棺木埋在地下,蓋一個小土包在上面使其不平,那就是墳,在「墳」、「墓」分開的時候,不平於地面的墳也指主人身蒙冤屈心懷不平而死。   「墓」則是平的墳墓,本義是上古期間掘塘穴葬棺木,蓋土推平,不植樹者稱墓。
  • 墳和墓有什麼區別?別搞混了
    大家在旅遊的時候,有時會到一些名人的墓地去參觀,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有些人的墓叫什麼陵,有些人的叫冢,大多數叫墓,這是為什麼呢?西安古為帝都,傳說帝王陵就有72座,人稱「東方帝王谷」,至於王公大臣、文臣武將的大冢更是星羅棋布,數不勝數。
  • 同樣是先人長眠之地,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該怎麼區分?
    同樣是先人長眠之地,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該怎麼區分? 自古就有「逝者為大」的說法,對於已故之人,在世之人都會表達出發出內心的尊重。不管身前有沒有作為,都有入土為安的權利。但五千年歷史不斷傳承下來,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卻有了墳,墓,冢,陵四種叫法,它們所對應的都是什麼人?
  • 古代墓葬各種稱謂,陵、墓、墳、冢、塋、丘、園寢,怎麼叫才對?
    墓,指葬而不堆土植樹者。《禮記*檀弓》「古也墓而不墳」。對比來看,墓指的是葬後的平地,「墳」的意思則是指葬後堆土。「墳」的本義就是指高出地面的土堆,水邊的高地也叫作「墳」,本義並不專指墳墓。明孝陵明孝陵陵,原義指大土山。比如《詩經*小雅*天保》「如岡如陵」。在西周及先秦時期,上至王公侯伯,下至普通人,葬身之地都叫墓。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長眠之地?現實讓人意外
    成吉思汗陵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美麗的甘德利草原上,我們當地人都簡稱成吉思汗陵為「成陵」。就蒙古語本意來看,「鄂爾多」為宮帳,「斯」為複數。「鄂爾多斯」是「宮帳群」。「伊金霍洛」在蒙語當中是「君主的陵園」的意思,這也是這個地名的由來。「旗」則是內蒙古自治區所特有的行政區劃的稱呼,跟縣一個級別。
  • 袁世凱墓地:堪比皇陵,不願葬老家,袁克定想改「陵」遭強烈反對
    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一舉兩得。」【三進門】墓地佔地面積約138畝,該墓地於1916年6月修建,歷時兩年竣工,總耗資75萬銀元。在75萬銀元中,北洋政府出資50萬,其餘部分由袁世凱北洋舊部個人捐款,多者都是現幣一萬元,少者也沒有低於兩三千元的。
  • 同樣是大總統,袁世凱墓叫「林」,孫中山墓叫「陵」,誰更厲害?
    同樣是大總統,袁世凱墓叫「林」,孫中山墓叫「陵」,誰更厲害?在中國近代史上,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各路人士粉墨登場。歷史對於各人從來都是褒獎不一,特別是當兩位十分具有爭議的人物放在一起的時候,總會引發一番大討論。
  • 尋訪揚州鄉賢焦循、阮元墓
    此焦循墓原來是一處老墳地,坐北朝南,東側有許多墓,大約是附近居民先人。焦循墓在最西,旁邊就是一塊水塘,墳冢用青磚砌起,墓前石碑書「清焦循之墓」,碑應是近年所立,可惜原碑「焦公墓」不知在何處。友誼路向南不遠就是隋煬路,右拐向西是隋煬帝陵,此陵正是阮元所考證,向南近幾百米,有條跟隋煬路平行的槐子路,正好通往阮元墓,槐子路如今又叫阮元路,導航上竟然可以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