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千瘡百孔的羅馬鬥獸場

2020-12-20 風的旅者

何時有鬥獸場,何時就有羅馬,當 鬥獸場倒塌之時,也是羅馬滅亡之日.

提到義大利,一定不能少了羅馬,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和文藝復興的歷史在我腦海裡翻滾,來到羅馬最重要的就是去看一看羅馬鬥獸場的千瘡百孔,被古代羅馬人的智慧所震撼,因為他集合了給排水,上下聯動怎麼運輸猛獸等開光裝置,是古羅馬人智慧的結晶。

古羅馬的美,溢滿激情,但同時也充滿暴力、摧毀、破壞.古希臘人細膩完美的文化,擋不住年輕而有力並且善於作戰的羅馬人,所以,暴力壓倒了思想.而後來羅馬也文雅起來了,卻又被更加暴力的北方部族打倒.可是古羅馬的靈魂仍然不滅。

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是羅馬最具地標性的建築,從外觀上看鬥獸場共有四層(包括地下),目前僅開放地上一層的一部分和第二層.在二層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鬥獸場的內部結構:競技場、觀眾席和指揮臺羅馬鬥獸場的對面就是帕拉蒂尼山、古羅馬廣場

當宏偉的古羅馬角鬥場再現於銀幕之上,所有人的心不由自主地隨之嘭嘭狂跳,只為了那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沸騰著的熱血.早就在心中埋下了屬於英雄的種子,對於古羅馬競技場上迴蕩著的永恆的吼叫對於戰場上兵器飛舞時驚心的戰慄.有關勇氣與復仇的故事任何時候都是不滅的話題,即使歷史總在不斷地更換著處在其中的主人.

古羅馬是用來驕傲的.甚至古羅馬的殘忍是用來驕做的.大角鬥場是一個上演世界上最殘酷兇狠戲劇的舞臺,它炫耀曾經的刀光血影、虎嘯獅吼.這是專為觀看死亡而建造的一座建築,在人類血腥的歷史上,沒有任何建築可以與它相提並論.

古羅馬角鬥場以另一種悲壯震撼著人們.即使在想像中,都會為它的氣勢激動.當憑一己肉軀孤零零站在那裡,感到的是說不盡的血腥和弱小,沒有絲毫挺胸昂首、仗劍四顧的強悍之感.四周錯落圍繞的看臺,如鐵桶般擋住大部分陽光,要昂頭才可以看全,而人便被困在這裡,為一線生機浴血昋戰.腳下,是縱橫交錯數不清的溝塹或通道,高高低低,緊閉的鐵門後面,是低吼嗜血的野獸,或者是絕望而拼死一搏的奴隸.

每當傍晚,在西斜的落日和橘紅的燈光的襯託下.依然可以看到它昔日的宏偉與壯觀.夕陽在鬥獸場的平臺上塗上一層猩紅色的血光,不禁讓人想起曾經從日出直到日落的人獸格鬥,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身臨羅馬,感受著那古典氣氛,撫摸著歲月痕跡,可以感嘆於達·文西的博大精深,著迷於拉菲爾的秀美典雅,激動於但丁的深邃凝重,沉溺於提香的獨特金色,當然還有大角鬥場的腥風血雨……

相關焦點

  • 條條大路通羅馬,說的就是羅馬帝國時代在歐洲的重要作用
    作者/飄雪條條大路通羅馬說的是羅馬的交通四通八達,從卡布裡其島吐的昏天暗地的回到羅馬已經是晚飯時間,直接去酒店和團員匯合,有的人沒有參加去卡布裡其島的一日遊,而是選擇了在羅馬自由行。有多後悔只有自己知道。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再說已經吐得胃裡沒食物了,也需要能量補充一下。
  • 古羅馬鬥獸場思考
    條條大路通羅馬,據說西方人都這麼說。斯巴達克斯起義,小時候我們讀過這一課。西歐之行,我們直奔義大利首都羅馬,儘管早就做足了功課,但當我們鑽出地鐵,迎面看到全世界都熟悉的古羅馬鬥獸場的斷臂殘牆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如此規模,如此巍峨,現代與古代如此近距離,這時空實在讓我們一下子難以轉換過來。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神回復:有人出生在羅馬。羅馬原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羅馬帝國為了加強其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據說,當時從義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
  • 為什麼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說法?
    英文有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說起它的出處,和羅馬的路還真的有點淵源關係。從公元前4世紀起,羅馬人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築路工程。至奧古斯都統治年代(前30—公元14),羅馬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穩定,帝國進入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羅馬和平」時期。在持續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羅馬為了軍事統治和物資運輸的需要,陸續修築了一些道路。據不完全統計,到帝國鼎盛時期,羅馬共築路8.5萬千米,這些道路就是赫赫有名的羅馬大道。
  • 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英語諺語。古羅馬原只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三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 為什麼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雖名符其實也不足為奇!
    我們平時常用「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句話當然有其出處及典故,它自然與古羅馬時期的道路的確存在著淵源關係。這句諺語本來用於表示,事情如願不只有一條路可走,而是具備多種可能性。然而,在世界古代歷史上,的確存在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史實。
  • 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2013-01-28 16: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中蘊含的擴張願望
    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始於公元前312年,當時的羅馬已經結束王政時代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力也逐漸增強。多年來的對外戰爭中,他們發現了國家道路系統不完善的問題,這對於國家信息的收集以及將士行軍打仗都是極為不便的。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叫阿庇烏斯路,阿庇烏斯是當時的監察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開展的道路修建,所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 條條大路通羅馬,看看古羅馬人的高速公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常用來比喻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近似殊途同歸。但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句諺語嗎?它其實還準確的描述了古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羅馬人修大道始於公元前4世紀末年。其第一條大道是在監察官阿皮烏斯主持密建造的,故稱"阿皮亞大道」。阿皮亞大道該大道是古羅馬大道中最著名的一條,也是後來其他各大道的模版。它由羅馬南下,通往重鎮卡普亞,全長200多公裡。
  •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夏天在羅馬遊玩最好選擇清晨或者黃昏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 羅馬 , 羅馬 開始有意識地修建大路可追溯於公元300多年前,由於 羅馬 同盟國的建立,為了避免同盟國之間團結一起建立統一戰線,而讓不同類別的同盟國混雜在一起,而混雜的最大缺點就是導致 羅馬 的指令傳遞遲緩,行動不夠敏捷。修「高速公路」則成為了最好的解決途徑。
  • 口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
    口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把All roads lead to Rome用英語說出來作為口語表達能力的體現,見到英語All roads1.條條大路通羅馬2.異曲同工3.殊途同歸4.成功之路千萬條,等等。可是,同樣是作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體現,見到英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你又能「說」多少英語呢?
  •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交通便利麼,羅馬人為什麼熱衷修路呢?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對基礎建設十分重視相信很多人對於"條條大路通絡"這句話都不陌生,那麼這句話的出現及其所蘊含的意義,必然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背景的。既然從字面上理解是每條路都能夠到達羅馬,那麼這是不是說明羅馬時期,其交通十分發達呢?
  • 傳說中「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羅馬競技場西面的帕拉丁山,一條古羅馬大道穿過凱旋門,山坡下就是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城遺址廣場。在參觀完羅馬競技場後,古城遺址廣場是必去的公園。羅馬帝國是古代最強大的帝國,先後徵服歐洲西部和中部、地中海各國、北非,西起不列顛,東至黑海的大片土地。
  • 條條大路通羅馬 ——基礎設施與帝國血脈
    為何在兩千年前,羅馬人便將基礎設施視為「人類文明生活的偉大事業」?羅馬大路與中國長城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地球的東方和西方都正在大興土木。在東方有萬裡長城。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修建的長城,加上16 世紀明代修建的長城,全長達到5000公裡。在西方則是羅馬道路網。
  • 世界歷史,羅馬建築的發展,你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由來嗎
    許多人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來比喻事物具備多種可能性,但其結果是一致的,亦稱「殊途同歸」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隨意杜撰和臆造的,歷史上確實存在其事——它發端於古代的羅馬。這條諺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昔日羅馬帝國四通八達、交通甚為方便的景況。羅馬人之所以熱衷於公路的修築營造,與羅馬人的對外侵略戰爭有著直接關係。
  • 「旅行記」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從這裡上路
    據說羅馬人總共修建了8萬公裡的通往羅馬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它也被稱作鬥獸場,角鬥比賽、海軍表演、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還有羅馬神話戲劇都會在這裡進行。羅馬的輝煌,血腥到底也是它的底色。
  •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六月起杭州可直飛羅馬度假了
    2019-04-18 16: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尉國陽 朱建美 記者 張帆條條大路通羅馬,馬上就會有一條天路從杭州直達羅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今天(18日)宣布,該公司聯手浙江省機場集團響應
  • 古代羅馬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是古代羅馬的象徵,是我們在歐洲的第一個景點。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標誌性建築,代表了古代羅馬建築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幾千年來,它在文明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它已經從一個簡單的鬥獸場演變成一個城市的象徵,一個國家的象徵,一個羅馬的城市和一個義大利的國家古代羅馬的鬥獸場是古代羅馬文明的象徵。建於公元72年,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徵服耶路撒冷後威斯巴西安皇帝的偉大成就而建造的。80000名猶太囚犯辛辛苦苦工作了八年才完成。鬥獸場佔地20000平方米,周長527米。它能容納9萬名觀眾。
  • 羅馬的象徵——古羅馬鬥獸場
    這裡是羅馬標誌性的建築,羅馬的象徵,到羅馬沒來大鬥獸場就像到中國沒爬長城一樣。  羅馬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
  • 看圖旅行-羅馬鬥獸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
    羅馬鬥獸場建於公元72-82年。佔地約2萬平方米,牆高五十七米。由羅馬皇帝韋斯巴薌下令修建,到他兒子提圖斯手上建成。建造的目的是取悅凱旋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古羅馬帝國。而在中國,當時處於東漢明帝劉莊和章帝劉炟統治期間,史稱「明章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