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中蘊含的擴張願望

2020-12-10 從墨文筆

從城邦到帝國,是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較量,一個帝國不可能橫空出世。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不是就是被徵服,這是羅馬人生存的法則。

峽灣錯如犬牙,島鏈燦若星辰的地中海,深深嵌入到歐亞非大陸之中,形成一個巨大的內海。地中海以及周邊區域棲息著不同的民族,羅馬人就是其中之一。在人類歷史上的舞臺上,羅馬人長久的成為西方世界的焦點,他們所創建的國家,持續存在的兩千多年,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在對外擴張上創造的神話更是讓人矚目。其強盛時期的領土東起幼發拉底河,西接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大沙漠,北達不列顛,地垮亞歐非三大洲。仿佛羅馬人的每一個細胞中都蘊含了擴張因子,就連他們的道路系統也蘊含著強烈的擴張願望。

羅馬帝國的道路網

羅馬人建設的巨大道路網,是古羅馬保持得最久的紀念建築之一,以羅馬為中心,將帝國的每一處都連接在一起,為羅馬的擴張作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前3世紀時,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皇帝,秦始皇在東方,為了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修建了萬裡長城。而此時甚至更早的羅馬人,卻在西方開始鋪設四通八達的道路。長城是帶有防禦性質的軍事壁壘,主要的作用是把不同民族的人隔離開來;而道路卻恰恰相反,修建道路是加強人們之間聯繫的重要手段。

當時的羅馬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也會經常面臨外族的入侵。在面臨外族入侵時,他們的選擇與中國人相反,沒有修建防禦工事,而是選擇的修路。因為具有狼性基因的羅馬人認為,修建防禦工事就等於被動的接受挨打,這是他們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們選擇修路。發達的道路系統可以讓他們迅速了解國內外的情況,即使是有敵人入侵,也能做到知己知彼,四通八達的道路,可以讓羅馬的軍隊開往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為他們的對外戰爭提供便捷。

保存完好的羅馬古道

羅馬人天生就有著狼性基因。在他們的建城傳說中,先祖羅慕路斯是靠吃母狼奶水長大的戰神後代,也正是因為如此,羅馬人天生勇敢、野蠻、好鬥,所以他們才不肯屈服於外族的入侵,而是選擇主動出擊。在羅馬早期,並沒有一條像樣的大道,道路的修建也多是沿著山谷河流等,規劃混亂,並且對於行軍打仗十分不便,也正是意識到這一問題後,他們開始有規劃的修建道路。

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始於公元前312年,當時的羅馬已經結束王政時代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力也逐漸增強。多年來的對外戰爭中,他們發現了國家道路系統不完善的問題,這對於國家信息的收集以及將士行軍打仗都是極為不便的。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叫阿庇烏斯路,阿庇烏斯是當時的監察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開展的道路修建,所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羅馬人的建城傳說

修建阿庇烏斯路的目的,在於適應國家版圖的擴張和勢力的延伸的需要。阿庇烏斯路連通了羅馬與義大利的卡普亞,並且在帶動其沿線地區與羅馬的聯繫,不僅在軍事上為羅馬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對於羅馬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不久之後,羅馬人又修建了從羅馬到弗拉米斯的羅馬式道路,使得位於亞德裡亞海濱的北方重鎮阿里米昂與羅馬的聯繫更加方便快捷。一南一北,先後修建的兩條大道在羅馬城交匯、連接,組成了橫貫羅馬的中央大道。

經過一個世紀多的建設,到公元前2世紀時,羅馬的道路建設已經初具規模,陸續建成了多條羅馬式道路。包括連接羅馬與西北熱那亞的奧萊麗亞大道;橫貫亞平寧半島的瓦萊裡亞大道;從羅馬東南方延伸,與阿庇烏斯路交接與卡普亞的拉丁大道。這些道路,將羅馬與義大利、不列顛、西班牙、西亞以及北非的部分區域連接成一個整體,支撐著羅馬人的軍事行動,並且為羅馬在其廣大區建立穩固的統治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這4條主要的道路幹線外,羅馬人還以它們為基點,修建眾多的支線道路。將羅馬變成整個道路系統的中心網點,勢力延伸到國家的各個角落。

羅馬位置圖

在帝國時期,羅馬參考道路系統的修建,將徵服地區劃分為12個行省,一共建設了320條聯絡道路,整個帝國的主幹道增加到29條,總長度將近8萬千米。如此發達的道路系統,讓人驚嘆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不過從羅馬道路情況來看,也確實如此。

羅馬的道路規劃,最初就是以軍事為主的,所以工程技術標準和便於通行的程度都很高。

修建第一條大道時,阿庇烏斯主要是為了滿足薩莫奈戰爭的軍事部署和物資需要,為此,必須要考慮道路的寬度以及它的堅實牢靠。現在看來,阿庇烏斯路的工程品質是無話可說的。無論是雨雪風暴還是翻山過橋,它都是暢通無阻的。因為古代行軍,以坐騎為主,軍需物資的運輸以馬車為主,所以道路不僅要耐磨,在寬度上也必須保持整齊劃一,可以容納數隊兵馬的往來通行,同時為了行軍方便,大道的修建基本是保持平直的。

保存千年的羅馬式道路

另外,為了適應行軍的需要,羅馬人在修建道路時都會在路面上鋪四層沙石。第一層是基礎,以沙石裡含有泥灰,並用人力將其夯實,作為路基;第二層用帶粘性的灰土,再加上石塊一起鋪築,石塊大小均勻,用以充實路面,同時調補低洼地帶,保證路面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上;第三層採用了混泥土技術,混泥土是羅馬人在建造房屋時發明的,用於道路鋪設,將其與下一層粘牢,保證路面的基地牢固,有時也會採用碎石、粗沙與泥灰攪拌後,平鋪於路面上,再用滾壓機壓平;第四層,採用平整的石塊鋪設,因為是行軍是直接接觸的路面,所以要求也會更為嚴格。石塊鋪設必須整齊劃一,接縫處要求嚴絲合縫,石塊的長度基本保持在1到1.5米之間。羅馬人還考慮到了排水的問題,路面的中間會比兩邊略高,這樣下雨時,水流會順勢流向兩邊,路面上不容易積水,同時也能保證路面不被積水衝毀,路邊還修有排水溝。

羅馬式道路結構圖

羅馬式道路寬約11到12米,路的中間部分是步兵通道,兩側供騎兵通行,這種修築模式從阿庇烏斯路時就已經擬定,此後的道路都以此為標準。修築羅馬大道的工序十分複雜,首先就是進行地形勘察,選擇適合的地段,在開闊平坦的地帶,修建道路會更容易,基本上保持直線;在地勢起伏地區,儘量將道路修築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必要的情況下,也會開鑿隧道,穿過山間;在沼澤地帶,利用提到將路面抬高。

另外,修路作為一項重大的工程,需要國家各方面的協調。一般情況下都是執政官或是財務官先將方案擬定,然後提交元老院投票表決,有國家財政撥款,軍隊進行修築,擬定方案的人要負責工程的質量檢查。道路修建完成後,還設有部門進行維護。

鬥獸場前的羅馬古道

發達的交通方便了羅馬人收集國內外的情報,有利於軍隊部署以及軍需物資的運輸,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時,羅馬的對外擴張使得羅馬的版圖不斷擴大,對於被徵服地區的管理問題也逐漸成為國家政治中的一個難題,道路系統的發達,使得被一同被納入羅馬帝國的不同民族之間交流交流往來更加的順暢方便,逐漸打破民族文化不同的障礙,有利於鞏固帝國的統一和穩定。

結語

現在有一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所總結出來的富國強兵措施之一,而羅馬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意識到完善的道路系統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中國在小農經濟為根基所建立的封建國家,骨子裡也蘊含了小農經濟所攜帶的「溫和」與「穩定」。羅馬早期雖然也有小農經濟,但是,在中國,小農經濟的發展是依靠技術進步,依靠精耕細作,而羅馬人維持小農經濟的手段則是對外戰爭。所以,他們在面對外來入侵時,不是修建防禦工事,而是修建道路,為他們擊退敵人、進行對外擴張做準備。

羅馬帝國大道網圖

另外,除了羅馬人在道路系統中蘊含的擴張意圖外,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道路工程技術和道路規劃。遍布帝國的道路交通網,以精湛的技術為支撐,在中世紀時依然讓全歐洲受益。羅馬修建的道路,在鐵路時代之前,為歐洲交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羅馬史》

《凱撒大帝密碼 偉大的古羅馬文明》

相關焦點

  •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交通便利麼,羅馬人為什麼熱衷修路呢?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對基礎建設十分重視相信很多人對於"條條大路通絡"這句話都不陌生,那麼這句話的出現及其所蘊含的意義,必然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背景的。既然從字面上理解是每條路都能夠到達羅馬,那麼這是不是說明羅馬時期,其交通十分發達呢?
  • 為什麼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說法?
    英文有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說起它的出處,和羅馬的路還真的有點淵源關係。從公元前4世紀起,羅馬人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築路工程。至奧古斯都統治年代(前30—公元14),羅馬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穩定,帝國進入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羅馬和平」時期。在持續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羅馬為了軍事統治和物資運輸的需要,陸續修築了一些道路。據不完全統計,到帝國鼎盛時期,羅馬共築路8.5萬千米,這些道路就是赫赫有名的羅馬大道。
  • 為什麼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雖名符其實也不足為奇!
    我們平時常用「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句話當然有其出處及典故,它自然與古羅馬時期的道路的確存在著淵源關係。這句諺語本來用於表示,事情如願不只有一條路可走,而是具備多種可能性。然而,在世界古代歷史上,的確存在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史實。
  • 條條大路通羅馬,看看古羅馬人的高速公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常用來比喻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近似殊途同歸。但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句諺語嗎?它其實還準確的描述了古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羅馬人修大道始於公元前4世紀末年。其第一條大道是在監察官阿皮烏斯主持密建造的,故稱"阿皮亞大道」。阿皮亞大道該大道是古羅馬大道中最著名的一條,也是後來其他各大道的模版。它由羅馬南下,通往重鎮卡普亞,全長200多公裡。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神回復:有人出生在羅馬。羅馬原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羅馬帝國為了加強其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據說,當時從義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
  • 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英語諺語。古羅馬原只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三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 條條大路通羅馬 ——基礎設施與帝國血脈
    為何在兩千年前,羅馬人便將基礎設施視為「人類文明生活的偉大事業」?羅馬大路與中國長城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地球的東方和西方都正在大興土木。在東方有萬裡長城。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修建的長城,加上16 世紀明代修建的長城,全長達到5000公裡。在西方則是羅馬道路網。
  • 為何條條大路通羅馬?古羅馬道路全長繞地球十圈,竟是為了運送它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諺語,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解決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種。那麼,世界上城市那麼多,為什麼一定要通向羅馬呢?故事要從兩千多年前講起。當時,羅馬人徵戰世界,憑藉的是一個法寶——羅馬羊酪。最重要的是,羅馬羊酪永不變質,因為其含鹽量非常高。我們都知道,要保存肉食,鹽必不可少。所以,在古代,鹽是一種極為貴重的商品,古羅馬軍隊還曾用鹽充當軍餉,如果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不夠英勇,他們就領不到鹽。鹽是羅馬帝國重要的礦物質,而羅馬帝國之所以能壟斷這種珍貴的礦物質並將其運往最偏遠的地區,最需要感謝的就是羅馬最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道路。
  • 世界歷史,羅馬建築的發展,你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由來嗎
    維特魯威在《論建築》中提出的享譽後世的著名的「實用、堅固、美觀」的建築設計理念,將「實用」列為首位,這充分體現了羅馬人注重實效、講求技術的特色。輝煌的羅馬建築藝術充分體現了羅馬民族求實用的民族精神。城防、神廟、劇場、浴室、道路等建築都是遵循實用主義原則建造的。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丨西部城市的崛起,為何成了統一羅馬帝國的催化劑
    「條條大路通羅馬」——西部城市系統交通網開始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與當時的道路交通建設有著重要的關係。當時西部城市的交通建設,基本上都以羅馬城市為中心,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局面。
  • 傳說中「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羅馬競技場西面的帕拉丁山,一條古羅馬大道穿過凱旋門,山坡下就是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城遺址廣場。在參觀完羅馬競技場後,古城遺址廣場是必去的公園。羅馬帝國是古代最強大的帝國,先後徵服歐洲西部和中部、地中海各國、北非,西起不列顛,東至黑海的大片土地。
  • 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2013-01-28 16: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人們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關於羅馬公路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知識
    全世界範圍內,都流傳這這麼一句諺語,即使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叫條條大路通羅馬,形容事物的解決辦法不止一個,那麼這句諺語的由來,關於所謂的羅馬公路,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呀,快進來看看了解一下吧關於羅馬公路的建設
  • 條條道路通羅馬原來來自這裡
    人們說「 條條道路通羅馬」,羅馬大道是古羅馬城市的標誌建築。從羅馬城出發,可到達各個城邦。羅馬大道條條筆直,如遇山嶺和深谷,則開鑿隧洞或架建橋梁。每隔1英裡設一個圓柱形的裡程碑,數英裡長的大道,寬度誤差也超不出一米。
  •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夏天在羅馬遊玩最好選擇清晨或者黃昏
    由於此次旅行帶著老人,小孩一起前行,與先前的二人行確實大大不一樣,不但存在了許多諸如籤證中的親子證明,兒童乘坐歐鐵是否需要購票等等之前旅行未曾遇到的問題,也遇到了航班無故取消,行李延誤等狗血的事件,以自身親身經歷嘔心整理總結奉獻給大家!
  • 為什麼條條道路通羅馬?武大名師告訴你
    為什麼條條道路通羅馬?24日,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趙林講了一堂「中西文化公開課」。24日下午,卓爾書店小劇場坐滿了來自武漢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湖北校友會的精英及讀者,趙林用三小時時間,為大家上了一堂羅馬帝國歷史命運與後世影響的公開課。趙林教授是國內西方文化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
  • 口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
    口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把All roads lead to Rome用英語說出來作為口語表達能力的體現,見到英語All roads1.條條大路通羅馬2.異曲同工3.殊途同歸4.成功之路千萬條,等等。可是,同樣是作為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體現,見到英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你又能「說」多少英語呢?
  • 人們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然而歷史上的古羅馬公路,你知道多少
    由於它們的重要性,道路及其連接的系統已經過完善,以至於在當時已經趨於完善。然而古羅馬公路並不是一個第一個官方批准的道路系統,因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世紀啟用了道路系統。它們也不是最古老的石板路或磚石路,因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路似乎是在公元前2600年至2200年之間在埃及建造的,而且一些研究表明,磚石砌的街道最早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
  • 四歲英語教師走紅 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在羅馬還是路上?
    四歲英語教師走紅其實,在北上廣等諸多一線發達城市,小孩子父母本就擁有不錯的學識,不少孩子從小家境優渥,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這些都對孩子未來的一生充滿了影響。人生之路有人曾言:最怕一生祿祿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 條條大路通羅馬 六月起杭州可直飛羅馬度假了
    2019-04-18 16: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尉國陽 朱建美 記者 張帆條條大路通羅馬,馬上就會有一條天路從杭州直達羅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今天(18日)宣布,該公司聯手浙江省機場集團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