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道路通羅馬原來來自這裡

2020-12-24 凝思拾夢

人們說「 條條道路通羅馬」,羅馬大道是古羅馬城市的標誌建築。從羅馬城出發,可到達各個城邦。羅馬大道條條筆直,如遇山嶺和深谷,則開鑿隧洞或架建橋梁。每隔1英裡設一個圓柱形的裡程碑,數英裡長的大道,寬度誤差也超不出一米。

在全盛時期,羅馬的公路長達8萬千米,若將它們相連,足夠繞地球兩周,29 條大型的軍用道路從羅馬城伸出。另外,還有一一個從北非的迦太基沿地中海南岸延伸的馬路系統;在高盧,道路從裡昂呈輻射狀發散;在英格蘭,倫敦是道路系統的中樞。第一條羅 馬馬路是亞壁古道,位於羅馬以南,建於公元前312年,由羅馬將軍阿波斯.克勞西烏斯.凱克斯(生卒年不詳,約公元前4世紀)主持建造。最初這條路只通到卡普阿,但是後來一直延伸到了 今天的布林迪西(義大利東南部港市)海岸。其他道路的建設也緊隨其後,例如通向基諾阿的奧勒利亞大道,以及連通弗萊米尼亞和阿德裡亞特海岸的大道。這兩條路分別以羅馬的兩位權貴的名字命名。

羅馬人建築馬路主要是為了給速遞人員、商人以及稅務人員等公務行政人員提供工作方便。當然,如果跟地方民眾發生衝突時,這些道路同時也可以保證軍隊迅速轉移。勘測員利用種專門的測量工具測量地形,只要有可能,道路都會修成直線,當然,在高地勢的地方則不得不彎曲。在建造主幹道路的時候,工程師們首先設計挖出平行的、相隔約12米的排水溝槽,然後在它們之間挖條淺溝壕,填人砂石、泥灰,以及連續的排列緊密的石塊,這樣就形成了道路的路基。路基上面是不易滲水的碎石層,表面有用泥灰粘合的石板或鵝卵石。他們用碎石、火山灰(如果有的話)和石灰來製造混凝土。在潮溼柔軟的沼澤地中,道路則相對於周圍鄉村的地勢會高些。 義大利的-些主要幹道兩側有石頭鋪成的路緣,有20釐米高、60釐米寬,在正路旁邊還有作為單行道的邊路。雙輪戰車可以在這樣的道路上每天跑120千米,而8匹馬拉的四輪載重馬車在滿載時速度就慢得多,每天只能跑約25千米。隨著古羅馬帝國的沒落,這些道路因而年久失修,最終被荒棄了。後繼的築路者們也會汲取古羅馬道路的經驗,應用到新的道路建設中,比如英國任何道路地圖都有顯示得像箭一般筆直的道路那樣的風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條條道路通羅馬?武大名師告訴你
    為什麼條條道路通羅馬?24日,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趙林講了一堂「中西文化公開課」。24日下午,卓爾書店小劇場坐滿了來自武漢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湖北校友會的精英及讀者,趙林用三小時時間,為大家上了一堂羅馬帝國歷史命運與後世影響的公開課。趙林教授是國內西方文化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
  •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中蘊含的擴張願望
    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始於公元前312年,當時的羅馬已經結束王政時代進入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力也逐漸增強。多年來的對外戰爭中,他們發現了國家道路系統不完善的問題,這對於國家信息的收集以及將士行軍打仗都是極為不便的。羅馬人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道路叫阿庇烏斯路,阿庇烏斯是當時的監察官,正是在他的主持下開展的道路修建,所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 為何條條大路通羅馬?古羅馬道路全長繞地球十圈,竟是為了運送它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諺語,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解決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種。那麼,世界上城市那麼多,為什麼一定要通向羅馬呢?故事要從兩千多年前講起。當時,羅馬人徵戰世界,憑藉的是一個法寶——羅馬羊酪。到公元115年,條條道路通羅馬。古羅馬的道路全長超過40萬公裡,足以繞地球十圈。如今,這個道路網的大部分依然存在。羅馬有一條路叫做薩拉莉亞路,意思是「鹽之路」,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建造目的就是往羅馬帝國各地運鹽。這在當時是頭等大事,因為沒有了鹽,羅馬帝國就會崩塌。
  • 為什麼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說法?
    英文有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說起它的出處,和羅馬的路還真的有點淵源關係。從公元前4世紀起,羅馬人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築路工程。至奧古斯都統治年代(前30—公元14),羅馬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穩定,帝國進入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羅馬和平」時期。在持續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羅馬為了軍事統治和物資運輸的需要,陸續修築了一些道路。據不完全統計,到帝國鼎盛時期,羅馬共築路8.5萬千米,這些道路就是赫赫有名的羅馬大道。
  • 為什麼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雖名符其實也不足為奇!
    我們平時常用「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句話當然有其出處及典故,它自然與古羅馬時期的道路的確存在著淵源關係。這句諺語本來用於表示,事情如願不只有一條路可走,而是具備多種可能性。然而,在世界古代歷史上,的確存在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史實。
  •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交通便利麼,羅馬人為什麼熱衷修路呢?
    共和國時期的羅馬對基礎建設十分重視相信很多人對於"條條大路通絡"這句話都不陌生,那麼這句話的出現及其所蘊含的意義,必然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背景的。既然從字面上理解是每條路都能夠到達羅馬,那麼這是不是說明羅馬時期,其交通十分發達呢?
  • 條條大路通羅馬,看看古羅馬人的高速公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常用來比喻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近似殊途同歸。但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句諺語嗎?它其實還準確的描述了古羅馬發達的道路系統。羅馬人修大道始於公元前4世紀末年。其第一條大道是在監察官阿皮烏斯主持密建造的,故稱"阿皮亞大道」。阿皮亞大道該大道是古羅馬大道中最著名的一條,也是後來其他各大道的模版。它由羅馬南下,通往重鎮卡普亞,全長200多公裡。
  • 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英語諺語。古羅馬原只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三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 條條大路通羅馬 ——基礎設施與帝國血脈
    羅馬人沒有像同時代的中國人那樣修築翻山越嶺、綿延不絕的萬裡長城,而是選擇了修通10倍乃至20倍於長城的道路,他們把道路視為國家的動脈。也許正因如此,他們才認為修建一兩條道路遠遠不夠,而是讓道路四通八達。正如只有通過人體的血管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人才能活下去一樣,國家要健康地生存下去,也不可缺少血管一樣遍布全國的道路網絡。
  • 「旅行記」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從這裡上路
    羅馬作為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徵服了歐、亞、非三大洲,為了加強統治,就修建了一條以羅馬為中心、四通八達的道路。據說羅馬人總共修建了8萬公裡的通往羅馬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這裡最多的是蔬果攤位,其次就是出售意面、蜂蜜、香料、紅酒和鮮花的商鋪。下午小販散去後,這裡的晚上是年輕人熱愛的啤酒花園。
  • 傳說中「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羅馬競技場西面的帕拉丁山,一條古羅馬大道穿過凱旋門,山坡下就是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城遺址廣場。在參觀完羅馬競技場後,古城遺址廣場是必去的公園。羅馬帝國是古代最強大的帝國,先後徵服歐洲西部和中部、地中海各國、北非,西起不列顛,東至黑海的大片土地。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
    條條大路通羅馬,下一句是什麼?神回復:有人出生在羅馬。羅馬原是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邦,羅馬帝國為了加強其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據說,當時從義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
  • 世界歷史,羅馬建築的發展,你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由來嗎
    許多人用「條條大路通羅馬」來比喻事物具備多種可能性,但其結果是一致的,亦稱「殊途同歸」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隨意杜撰和臆造的,歷史上確實存在其事——它發端於古代的羅馬。這條諺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昔日羅馬帝國四通八達、交通甚為方便的景況。羅馬人之所以熱衷於公路的修築營造,與羅馬人的對外侵略戰爭有著直接關係。
  • 俗套的愛情喜劇,適合周末放鬆看的電影,如何條條大道通羅馬?!
    引言: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一句諺語,出自《羅馬典故》,在古代羅馬的建築奇蹟中最著名的就是「羅馬大道」——以首都羅馬為中心面向全國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羅馬在古代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小城,後來逐步向外擴張,勢力遍及整個地中海地區並擴展到大西洋方向和歐洲大陸內部,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1、2世紀之交,羅馬帝國國勢和人口達到高峰,建立了規模宏大的古代交通運輸網。這些道路四通八達,故有「條條道路通羅馬」之說。但是我們今天講的不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是電影《條條大道通羅馬》。
  • 真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嗎
    由於紅香爐藏在密林中,加上沒有明顯的道路,這裡一直是攝影發燒友們尋覓的「秘境」。說是密境,聽說中巴已通到了那裡,早已沒有「密」可言。到寶馬山,需沿柏架山道盤旋而行。它是一條盤旋而上的水泥斜路,全程路面寬、坡度低,對登山愛好者沒有難度而言,更適合全家郊遊,沿途有大量的休閒活動設施。可隨時停下進行休整,補充水分及旅途充飢。
  • 人們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關於羅馬公路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知識
    全世界範圍內,都流傳這這麼一句諺語,即使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叫條條大路通羅馬,形容事物的解決辦法不止一個,那麼這句諺語的由來,關於所謂的羅馬公路,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呀,快進來看看了解一下吧關於羅馬公路的建設
  • 人們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然而歷史上的古羅馬公路,你知道多少
    道路系統是其宏偉的技術壯舉之一,直到中世紀之後,數百年來它一直是無與倫比的。起源古羅馬公路從公元前300年左右開始建造。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陷落,羅馬人才會停止修路。毋庸置疑,它們對安全,迅速地運輸貨物,人員,通訊特別是對陸軍提供了支持。
  • 條條大路通羅馬丨西部城市的崛起,為何成了統一羅馬帝國的催化劑
    「條條大路通羅馬」——西部城市系統交通網開始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與當時的道路交通建設有著重要的關係。當時西部城市的交通建設,基本上都以羅馬城市為中心,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局面。
  • 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經典語錄:條條大路通羅馬 2013-01-28 16: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夏天在羅馬遊玩最好選擇清晨或者黃昏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 羅馬 , 羅馬 開始有意識地修建大路可追溯於公元300多年前,由於 羅馬 同盟國的建立,為了避免同盟國之間團結一起建立統一戰線,而讓不同類別的同盟國混雜在一起,而混雜的最大缺點就是導致 羅馬 的指令傳遞遲緩,行動不夠敏捷。修「高速公路」則成為了最好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