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真相」浮出水面:美國兩盟友倒向中國
據臺媒報導,馬航事件,大陸、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決定在印度洋進行搜尋的新階段。
馬航客機的飛行路線將被重新檢查評估,但MH370的陰謀論卻在這時候又傳出,而曾在4任總統任期,擔任美國國務院官員的斯蒂夫·皮克曾尼克(StevePieczenik)表示。
美國利用MH370客機表演了一齣好戲,而澳大利亞是其表演夥伴。根據《ibtimes》報導,斯蒂夫·皮克曾尼克是世界最有經驗的國際危機處理者和人質談判代表之一。
他表示美國利用MH370客機表演了一齣好戲,而澳大利亞是其表演夥伴。
皮克曾尼克有20年幫助5屆美國政府的經驗,包括理查·尼克森(RichardNixon)、傑拉爾德·福特(GeraldFord)、詹姆斯·特(JamesCarter)、老布希(GeorgeBush),替他們處理國際危機,雷根總統(RonaldReagan)時期的高級政策策劃員;
直接和美國歷任國務卿亨利·季辛吉(HenryKissinger)、賽勒斯·范錫(CyrusVance)、喬治·舒爾茨(GeorgeShultz)、詹姆斯·貝克(JamesBaker)一起工作,並直接向他們報告。
他在博客中表示,美國上演了一齣好戲。先是把所有注意力和搜尋努力轉移到了南海,而那時飛機在印度洋上飛行。之後又給互相矛盾的聲明和證據,讓全世界感到困惑,澳大利亞也一起演了這齣戲。
皮克曾尼克指出,馬航MH370客機失蹤時,美國正從阿富汗撤兵,塔利班劫持和伏擊了他們的護衛,並抓住了指揮官和重約20噸的控制系統,打包在六個箱子中。
塔利班計劃把美國的控制系統賣給俄羅斯和中國。但俄羅斯正忙於自身的危機,中國抓住機會就控制系統進行商談。該系統可以讓所有美國無人飛機失效,中國在付款之前派出8名科學家檢查該系統。
今年3月份皮克曾尼克就宣稱,這8名科學家和6個箱子到了馬來西亞,並把貨物放在大使館。為了安全運送貨物,他們透過民用飛機MH370運送,認為美國不會對民航怎麼樣。
美國則要求以色列情報部門奪回貨物,然後派出5名美國人和2名以色列人搭乘了這架飛機。之前官方也曾公布,在MH370客機上有2名使用偷盜的護照登機的伊朗人。
皮克曾尼克表示,MH370即將飛離馬來西亞航空時,向越南空管報告,美國AWAC阻截了信號,使駕駛員控制系統失靈,切換到遠程控制模式。
使這架飛機的海拔高度立刻下降。美國以色列特工這時關掉了應答器和其它通訊系統,然後改變航向,向西飛去。皮克曾尼克說,飛機飛過蘇門答臘南部、安南巴斯、印度南部,之後在馬爾地夫降落。
有一些當地居民看飛機降落,補充燃料後,繼續飛往迪哥加西亞島,這是美國在印度洋中部的空軍基地,飛機上的貨物和黑盒子被移除。
MH370客機再次起航,在南印度洋墜毀,美國讓所有人認為飛機是燃油耗盡然後墜毀,並將責任歸給飛機的駕駛員。
馬航事件階段性總結:
一、馬航失聯事件發生的國際背景:
2008金融危機爆發,國際局勢風雲變化,美國盛極而衰,轉嫁危機希臘破產遺禍歐盟;多次量化寬鬆,透支信譽,世界怨恨;2013年欲打擊敘利亞,扭轉局面,被俄羅斯強力制止,從而暴露出美國外強中乾的虛弱。品牌提升及互動傳播加微信:seecoo
中國領導人毫無避諱喊出實現中國復興的中國夢的強音,給美國帶來挑戰。2014年美國挑起烏克蘭內亂以求一逞,俄羅斯奮力反擊佔領克裡米亞----對美國自蘇聯解體以來主導建立、苦心經營20多年的政治上以美國為首,意識形態上以「普世價值」為標準,經濟上以美元為貯備貨幣的國際體系,當頭一棒。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天量債務,產業空心化,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向何處去----生死存亡之秋也。美國必須有所作為。
二、馬航事件的動機:
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出現在基輔街頭反政府示威伍裡,赤膊上陣,公然幹涉它國內政,挑起紛爭,製造俄歐矛盾,為美國重整旗鼓製造頭緒。俄羅斯強力反擊,奪取克裡米亞,直接打美國耳光,挑戰美國權威。眾目睽睽,美國如何應對必須給出答案。
美國處置俄羅斯的選擇:1、輿論譴責。2、軍事打擊。3、經濟制裁。
選項1、不痛不癢,俄羅斯不怕。
選項2、面對俄羅斯,美國缺乏勇氣。
選項3、最為理想,若想實施,獨缺中國支持(以中國的能力足以使美國領銜的對俄制裁落空)。
在此背景下馬航失聯橫空出世、石破天驚!
三、馬航事件發生時間:
2014年3月8日。正是聯合國就克裡米亞舉行投票之前,中國態度最為關鍵(投票是形式,後邊是行動):
1、中國站在美國一邊,共同實施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俄羅斯難以承受,終將屈服,美國重整旗鼓,再展雄風。中俄關係受損,狡兔死走狗烹俄羅斯完了,中國是下一個挨揍的。
2、中國站在俄羅斯一邊,違背中國「尊重它國領土完整」的一貫原則,自打耳光。引起眾怒,使得中國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給美國製造抹黑中國的藉口。
3、中國棄權中立,最佳選擇。下一步即不會參加美國主導的對俄制裁,也不損害中俄關係,又不授人以柄,自毀形象。(正像事實發生的那樣)。
然而,中國的棄權票對美國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等於表明中國不會參與對俄制裁。從而導致美國對俄羅斯束手無策,吞下被俄羅斯阻擊、打臉的苦果,美國失信於世界,威嚴掃地,只有衰落。(對於一個領導來說,威信很重要。)
知道了聯合國投票的意義----關乎美國國運,極端重要!美國怎麼辦?必須使出超常規手段逼迫中國就範----馬航失聯了。
四、元兇----美國軍事、情報部門
(幕後黑手是手眼通天的美國利益集團)美國總統有時就是個擺設。
五、馬航失聯事件美國的目的:
目的1、在關乎美國國家命運的重要關頭,美國鋌而走險,實施馬航事件(美國戰略部門把劇本早已編排好,待機實施),對中國進行恫嚇,期待中國屈服,站在美國一方。從而重整旗鼓、重振雄風。
目的2、對中國的實力、勇氣、意志進行戰略試探,對中國實力進行評估,摸中國底牌,而後採取相應的對華政策,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無奈調整自己的第一強國地位(心有不甘,無法戰爭解決)。
目的3、對世界各國反應進行評估,確認中美雙方的外交實力和世界影響力。
六、馬航事件的策劃:
飛機是馬來西亞的,事發在馬、越空域,飛機是美國生產的,乘客大部分是中國人。火候拿捏正好。開始就稱「失聯」,不是劫機,不是失事。「失聯」可轉化為劫機、失事,「復聯」,也可永遠「失聯」。遣詞造句相當高端、大氣、上檔次。可發展為多種可能性。
整個事件必出自高人之手,經反覆醞釀,左右推敲,多次推演,多個預案。事情實施的滴水不漏,全世界找不到,誰幹的?
此次事件既要引起中國注意,又似乎不是直接針對中國,畢竟是陰謀,一旦敗露,世界譁然,甚至可能引起戰爭,風險極大。既要中國陪著「玩」,又不要「玩」過了火。
七、馬航事件發生、發展中的一些細節:
1、飛機失聯5個小時後通知中國,美國有足夠時間處理飛機和乘客。
2、美國情報部門警告在場無關路人閉嘴(印度軍方雷達壞了,當事人馬來西亞吞吞吐吐,新加坡、泰國一言不發)。釋放各種煙霧彈、假消息混淆視聽。
3、中國洞若觀火,對整個事件反應迅速,第一時間派出艦船飛機下南海,調集10衛星監視,查看。越南熱情洋溢來幫忙,開放領空給中國。
4、事態擴大:戰場轉到印度洋,中國增加衛星數量,增派艦船、飛機、人員擴大搜尋。美國拋出向北的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航線和向南的澳大利亞航線----試探中國的戰略方向。中國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北航線,表達了對中亞屬於自己勢力範圍的自信心;直接出師南航線美國的勢力範圍(澳大利亞),擺出進攻姿態:告訴美國,你敢挑釁,中國不會防守,而會反攻倒算。要玩就玩大的。
隨著馬航事件的無頭緒進展馬航在相關國家的衛星數據指引下終於開始急於卸下擔子,但是真相是什麼,馬航說不出,是暫時不能說,但是很快就會不得不說!陰謀製造者玩了一大圈還是擋不住俄羅斯成功解決克裡米亞的歸屬問題。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更是一種沉澱,歷史就是歷史,月是故鄉圓。
可以說馬航的背後有一個大的推手在玩弄更多事故相關人員的感情,在人命關天的時刻還在玩著所謂的什麼狗屁軍事機密,一切都在為著一種力量在服務,馬來西亞從此將走向歷史的悲哀,馬來西亞的未來已經在馬航事件的前前後後給斷送了!
馬航事件回顧
在一系列相關事件的信息公布行為當中一切都是馬航在充當馬前卒,其實以馬來西亞的各方面實力根本就不可能憑自己的力量拿出或推斷出什么正確的東西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別人背書。
馬航的相關公告基本上都是在玩著莫須有的套路,把中國人根本就沒放在眼裡,對此中國方面卻還在以大局為重,沒有揭穿馬來西亞的齷齪行徑。
但是人命關天,沒什麼比天大,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國人民的真實情感還是要被顧及的。
按照現有的技術條件造成馬航事件的技術手段除了人為的因素之外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網絡,也就是存在於相關客機上的各種後門,相關的網絡戰爭執行部門可以可以通過各種後門對這種客機進行程序操控,尤其是在自動駕駛的階段。
客機一旦被網絡黑手掌控,這架飛機就會成為一種工具,此時即便是飛機駕駛員也不能真正左右自己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