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沒有捷徑,
就像飯要一口一口地吃,
問心無愧的功夫要一點一點地下。
本文是《英語詞彙專題系列》第15篇。在第9篇《有關貓咪的俗語》裡,我提到:「在英語裡俗語(idioms)佔很大的比重,而對俚語俗語的掌握反映了一個人的真實英文水平。」我說這句話是有原因的。由於本身是英語第二專業,英語也一直是我的強項,所以在美國經常會被稱讚「Your English is really very good」,對此我都是禮貌地說一聲「thank you」,並不以為意,因為我意識到了自己跟母語為英語的人們的巨大差距,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英語有時候還不如一個孩子。正因為如此,我決定「從零學起」,每天都在如饑似渴地學習英語,直到有一天,系裡請來了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一位教授來參加會議,他對我說:「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與往常一樣,我禮貌地說:「thank you」,他卻說:「No, I mean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because you speak idiomatic English.」聽到這句話,我非常高興,因為這說明我的英語水平確實有了飛躍式的進步。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了,我仍然記憶猶新,那位教授的表情和語氣一直是鼓勵我前進的動力。
在第9篇裡,我也提到:「在學習idioms的過程中,為了便於記憶,我會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分類」,並介紹了與「貓咪」相關的俗語,今天的《詞彙專題》系列,我想介紹另一個大分類:與身體(body)有關的俚語俗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的身體了。根據我「越熟悉,相關表達越多」的論據,有關身體的俚語是非常多的。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今天,我先從頭髮(hair)講起 。
在昨天的文章《理解英語裡的幽默,自我解嘲》裡,我提到了美國著名演員羅賓·威廉士(Robin Williams),他以多毛著稱,並有很多自我解嘲的段子調侃自己。在文章裡我用了「hairy」這個詞,還有一個相對生僻,意思更誇張一點的單詞是hirsute,和「her suit」的發音是一樣的。Hirsutism指的是「excessive body hair in men and women on parts of the body where hair is normally absent or minimal, such as on the chin, chest, face or body」,也就是俗稱的多毛症。中國有一位很著名的多毛症患者叫做于震寰,被稱為「中國第一毛孩」,在20世紀70年代幾乎家喻戶曉。
在英語裡,hair一方面可以指一根頭髮,此時它是可數名詞,比如兩根頭髮就是two hairs;
另一方面可以指「a growth of hairs」,也就是「頭髮」整體,此時它是集合名詞(collective noun),是沒有複數的。比如:
He has long hair.
大家知道,亞洲人的發質和歐美人是不同的。西方人(白人)的發質輕薄,腦袋普遍偏小,因此女性特別在意頭髮的volume,也叫fullness,她們會使用渾身解數「make their hair thicker or fuller in appearance.」,因此在商店裡隨處可見「hair volumizing shampoo/conditioner」等。不論男女,有一頭濃密的頭髮都是令人嚮往的,英語叫做「a full head of hair」。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人受到「後移的髮際線」的困擾,英語叫做「receding hairline」,很多年輕時玉樹臨風的男神,就是因為「receding hairline」秒變大叔了,比如好萊塢著名男星Jude Law,他就是電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裡的那個美男機器人:
如果髮際線繼續後移,就有禿頭(bald)的危險了。以下是禿頭的幾個主要門類,中間的就是漢語裡的「地中海髮型」,vertex是「頭頂」的意思,感覺漢語的表達更形象呢。
看看下面幾個變禿的名人(celebrity),看看你能不能把他們對號入座呢?
漢語裡形容物體細可以說「細如髮絲」,英語裡也是如此。所以hair可以指「a very small amount, degree, measure, magnitude, etc.; a fraction, as of time or space:」,此時它是可數的,比如:
He lost the race by a hair.
漢語裡也有很多與頭髮相關的成語,比如「千鈞一髮」等等,英語也不例外,下面來看看幾個常用的與頭髮有關的俗語:
1.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這個俗語字面上看好像是「令人髮指」,其實不然。漢語的令人髮指是形容人「憤怒」,而這裡則是指「to strike or fill with horror; terrify」,也就是「使人驚恐,害怕」,比如:
The Japanese movie Ring makes my hair stand on end.
2. Hair of the dog
這個俗語字面上翻譯為「狗毛」,其實是指「a drink of liquor, supposed to relieve a hangover」,也就是「醒酒湯」。它是「a 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you」的縮略,後者來自於一種迷信,認為被狗咬過的人,如果喝掉用這隻狗的狗毛做成的藥劑,就不會得狂犬病。
3. split hairs
意思是「to make unnecessarily fine or petty distinctions」,也就是「吹毛求疵」。比如:
To argue about whether they arrived at two o'clock or at 2:01 is just splitting hairs.
在今後的文章中,我會進一步介紹其他「body」相關的詞彙和俚語,敬請大家關注。
知識奇妙如斯。
把英語說成母語的清華人,不拘小節,不隨大流。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和關注。每天寫一點,每天學一點,在學英語的同時學習英語國家文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