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規劃及建築設計的生態文明融入

2020-12-13 騰訊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稱,到2022年,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廣,通過宣傳一批成效突出、特點鮮明的綠色生活優秀典型,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

本期,我們去看看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規劃及建築設計的「綠」色成效!

項目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是國家「985 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選址在北京良鄉高教園區南部,校園北側毗鄰北京工商大學,東側臨近首都師範大學,南部與白楊東路相接,西側緊臨塔坡東路。徵地範圍內22 號以南部分為建設用地,建設用地中部被陽光南大街穿越並分割為東西兩院。整個校區分為中心區、教學區、生活區、體育用地、後勤服務5大功能區。

校區東西兩院各設一個主要出入口,位於陽光南大街兩側校園綠化主軸上;13 號路南側的入口是校園的禮儀性入口。

項目用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地處西南五環與南六環之間,京港高速周邊5km 可達。區域地勢平坦,平均海拔31.5m 左右。

設計秉承規劃、建築、地景之「三位一體」的思想,從校園整體環境著手,以優化校園空間、形成建築秩序為目標,借鑑現代高校規劃設計經驗,以開放空間為綱統領各個建築組團。引入「綠十字」這一開放空間原型,增加縱向「綠軸」,與中心景觀帶共同形成魚骨式結構,實現景觀最大化。

設計重新梳理了校園內的機構布局,在調研各學院建設規模、充分預留發展空間的同時,提出學院機構組團化布局方式,將十餘個學院和教學、研究機構整合為醫學組團、藥學組團、人文組團、公共教學平臺、國際教育等5個組團,組團內建築呈合院式布局,促進資源共享和師生交流。

設計充分理解良鄉高教園區的總體規劃思想,立足校園、著眼城市,注重校園空間與城市空間的互動與互補。設計將城市道路兩側的建築布局進行重整,增加東西向建築,形成連續、完整的城市界面,減少該區域山牆和連廊的組合方式,校園南側亦提高了建築的貼線率,大開大合又收放有序。

設計引入城市設計的理念,對各個建築組團進行尺度推敲,形成友好的建築界面。對中心景觀帶兩側的建築界面進行分段處理,通過打散、進退、虛化等手法消解建築組團的尺度,並增加朝向景觀的開口,形成鮮明的韻律感和豐富的界面感,開闊大氣的景觀帶與緊湊有致的建築群落交相呼應,凸顯了校園的規劃格局。

設計發掘了校園的自然環境資源,提煉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思想作為營造校園山水格局的原則。將刺蝟河與中心景觀帶中的水景聯繫起來,又在北側的代徵綠地內堆土為山,增加空間層次,創造藝人的詩意場景。結合「綠十字」將藥學、醫學組團內的景觀節點串聯,「藥王山」、荷塘等獨具特色的景觀元素形成具有傳統意境的空間序列,描繪出中醫藥大學的校園性格。

項目亮點

天人合一的綠色校園

校園綠化景觀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設計理念,形成山水相映、綠樹成蔭、自然優美的校園高品質空間環境。主要由中心綠化、廣場綠化、體育綠化、庭院綠化、綠化景觀道路組成。

從中水回用系統、排水以及雨水利用系統、太陽能風能地熱系統和防塵降噪系統及建築設計上入手,充分考慮節能、節水、節電和環境保護問題,以實現綠色、節能、環保理念。

藍綠交織的海綿校園

為最大限度減少填土量,並避免雨季水浸風險。方案在東西兩區中央局部挖方,並由中央向四周城市道路方向堆土,將校園平整成為四周高於周邊道路的漏鬥狀地形。校園周邊堆土形成堤壩狀地形,外可隔絕校園外部地面排水,避免雨水傾瀉進入校園。校園中央部分形成漏鬥狀地形,內部部分地面雨水可順地勢匯入中央水系,由地下雨水管排出。

兩區中央地勢較低,方案將建築退讓到校四周地勢較高處,中心地勢較低處設計為可浸沒式的綠化帶,平時為校園的綠化公園,在遇到大大超過規範限值的雨量時允許浸沒部分綠地,露出小島,成為大面積的水系景觀。該設計可有效緩解排水壓力,並減少雨量過大時積水對校園的影響和破壞,最大限度減少土方量,並形成具有特色的綠化景觀,將不利因素化為積極因素。當出現特大暴雨時,東、西區中部漏鬥地形具有蓄水、錯峰的功能。

建築特色一:窗牆體系實現幕牆效果

設計創造性地將大部分實驗室的風道移至外牆外,並以巨柱的形式構成了立面的節奏感。外飾面採用灰色劈離面磚,風道部分採用鋼構架外掛增強玻纖水泥板外貼面磚;將外窗作豎向處理,並輔以中式圖案的絲網印刷,打破了慣有的學校建築的形象。

建築特色二:功能、裝飾一體化的屋頂處理

校園規劃中建築多用坡屋頂,由於實驗樓頂部有上百颱風機和淨化設備,還有大量空調系統的室外機,設計將深色再造石板沿屋頂框架豎向放置,在地面上看似坡屋頂,實際為空屋架,這樣既不影響設備的使用,還對屋面起到遮陽作用。簷口採用白色的GRC構件,既作為挑簷結構斜撐的保護裝飾,又暗含了建築照明,將「鬥拱」的意象與實際功能密切結合。

項目使用情況

自2013 年以來校園東西兩院已完成建設近24.6萬㎡,2019 年在建建築面積7.4 萬㎡。東院醫學組團、藥學科研組團,以及教學區、生活區已基本完成,低年級本科生已全部入住良鄉校區。西院教學區、生活區和人文科研組團也正逐漸落成,同時和平街校區正展開舊建築加固改造工程,標誌著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設施環境的全面提升。

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作為北京市良鄉高教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建設始終受到教育部、北京市政府、房山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大氣開闊的景觀帶和漢唐風韻的建築群更是開風氣之先,將現代的規劃理念和東方的哲學思想巧妙融合,在理性投資、功能主導的前提下凸顯了中醫藥首善學府的獨特氣質,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每年前來我校進修的研究人員,特別是留學生們都認為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

此外,通過研究平臺的搭建,加快了專業人才培養,為他們提供舒適的、配套充分的研究環境,同時明顯改善了幾個優勢學科的總體實驗環境,儘可能地通過空間的穿插和共享,促進了研究者之間的交流。良鄉校區的建設,為實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的辦學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促進中醫藥學術走向世界、服務全人類作出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細數良鄉大學城裡的大學,周邊值得一去的景點推薦
    良鄉大學城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新城東區,是北京市兩大高教園區之一(另一個是沙河高教園區),園區規劃總佔地10111畝,規劃有學校的教學及生活區、西部配套區、中央設施區、中央綠化景觀區,總建築面積496.94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300億元,入駐規模預計將會達到10-12萬人。
  • 京南將新添兩處休閒運動好去處 良鄉大學城開建生態綠廊
    原標題:京南將新添兩處休閒運動好去處   地處房山的良鄉大學城綠廊、燕房郊野公園將陸續開工建設。其中,房山大學城綠廊將在2021年全部建成並免費開放,其規模達到了385公頃,比5個北海公園還要大。屆時,良鄉大學城的綠化覆蓋率將達25%。
  • 北京中醫藥大學20級研究生新生開學時間(入學報到須知)
    北京站起點:   地鐵2號線(北京站上,復興門下,6站),換地鐵1號線(軍事博物館下,3站),換地鐵9號線(郭公莊下,9站),換地鐵房山線(良鄉大學城A1口出,7站),換f1路內環(地鐵良鄉大學城站上,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下,4站),下車向南130米。   2.
  • 北京中醫藥大學唯一中醫211,學中醫的不二選擇,錄取分數高
    北京中醫藥大學簡稱「北中醫「」,唯一中醫211,學中醫的不二選擇。1、新校區環境不錯,老校區交通便利北中醫有兩個校區(不算望京),分別是和平裡(西區)和良鄉。和平裡校區位於北三環,地理位置極好,非常方便,不足之處是校園太小,沒辦法啦,帝都學校大多都很小。良鄉校區面積大一點,周圍還有北工商,北理工,社科院,首師大,缺點是太偏遠,坐地鐵去老校區得2小時。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重慶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綠色校園規劃設計的指導力度,切實提高綠色校園建設水平,有效引導和推動學校智慧、綠色、低碳運行,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並輻射帶動校外空間綠色發展,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建築設計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
  • 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校區項目入駐藥都
    市委書記冮瑞、遼寧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賀偉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市長王世偉與遼寧中醫藥大學校長楊關林籤約    正在崛起的中國藥都迎來第四所高等院校入駐。12月3日,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校區項目籤約儀式在我市富虹太子城舉行。
  • 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校區啟用儀式隆重舉行
    石校長指出本溪校區的啟用,標誌著遼寧中醫藥大學「一校三區」辦學格局正式形成,實現了學校規劃的「南藥北醫中產業」辦學定位,打破了學校的發展瓶頸,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贏得了先機、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新篇章、新局面、新氣象。遼寧中醫藥大學將在省市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努力推動「三個校區」統籌發展,不辜負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和明媚春天。
  • 博理路、書韻街……良鄉大學城近百條道路將有名兒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2日發布消息,房山區良鄉大學城主園區及拓展區地名規劃方案進入公示階段,涉及近百條道路名稱。據介紹,地名命名主要遵循「符合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的原則。此次良鄉大學城的地名規劃在尊重歷史文脈的同時,突出區域文化教育功能,富有文化韻味。在主園區東西向道路中,博雅西路、博雅東路取科學文雅之意,出自《明史·李默傳》「默博雅有才辨,以氣自豪」。博理路取學海淵博、精研明理、博學理工之意。良理路則結合良鄉組團與理工大學,取良於理工之意。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系列...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綠色校園規劃設計的指導力度,切實提高綠色校園建設水平,有效引導和推動學校智慧、綠色、低碳運行,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並輻射帶動校外空間綠色發展,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建築設計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
  • 璧山新增一所大學 重慶中醫藥學院開建
    建築工程包括教學樓、實驗實習實訓用房、圖書館、室內體育用房、行政辦公用房、院系及教師辦公用房、師生活動用房、會堂、食堂、學生宿舍(公寓)、單身教師宿舍(公寓)、後勤及附屬用房等,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
  • 蔡奇到北京建築大學調研:為首都規劃建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據北京日報消息,9月18日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到北京建築大學大興校區調查研究。他強調,北京建築大學是培養未來規劃師、設計師、建築師的搖籃,辦學直接關係首都規劃建設。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秉承「立德樹人、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努力建設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為首都規劃建設輸送更多優秀規劃設計建築人才。察看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系列行動計劃成果作為北京唯一一所建築類高校,北京建築大學現有各類在校生萬餘人。
  • 北京今年推動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規劃建設
    (原標題:北京今年推動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規劃建設)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
  •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20年12月5日,「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暨「2020海峽兩岸中醫全科醫療學術大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隆重舉行。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裡校區將改建,周邊將有5個地鐵口
    1月22日,《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裡校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市規委會通過。由於線路穿越校區內部,對學校的現狀建築及未來建設發展產生制約,需對校園功能布局進行重新調整。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裡校區位於白雲區南部,東至政民路、西至機場路、北至廣園中路、南至飛鵝西路,面積約17.07公頃。現狀總建築類約為25萬平方米,主要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築,以低、多層為主,質量較差的建築集中於校園中部和東南角,多為教職工與學生用房。
  • 省委宣講團到淄博、山東建築大學、濟南鐵路局、山東中醫藥大學...
    省委宣講團到淄博、山東建築大學、濟南鐵路局、山東中醫藥大學宣講五中全會精神大眾日報記者 吳榮欣 王亞楠 劉磊 高陽 王凱 趙琳2020-11-25 06:22:1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省委宣講團到淄博、山東建築大學、濟南鐵路局、山東中醫藥大學宣講五中全會精神
  • 國內大學的校區分布五花八門,千萬別走錯地方
    因此整理了一下目前國內校區較多的大學,來看看都有哪些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 8個校區 北京聯合大學是1985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屬綜合性大學,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創辦的36所大學分校。
  • 融入傳統設計的埃及現代建築
    而阿卜杜勒哈裡姆被認為最具開創性的一點,就是把傳統建築設計的元素和方法融入當下的建築設計。無論是清真寺、藝術館,還是兒童公園,甚至更現代的大學校園,在阿卜杜勒哈裡姆的設計裡,你總能看到埃及傳統建築元素穿插其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和民俗特色把當地社區民眾聯結在一起的力量。這種設計方式的形成跟建築師年輕時的經歷有關。出生於1941年的阿卜杜勒哈裡姆,在上世紀60年代正好是開羅大學建築工程系的學生。
  •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規劃公示:完美「太湖湖畔」大學
    同時,校區還將建成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總院-蘇州總院,建立產業發展共同體,加大科技專項領域產業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3月27日蘇州校區的地塊規劃開始公示!規劃範圍本次動態更新涉及項目位於生態城北部(見附圖),南大蘇州校區規劃範圍北至崑崙山路,南至太湖大道,西至氣橋港,東至九曲河。
  • 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丨...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綠色校園規劃設計的指導力度,切實提高綠色校園建設水平,有效引導和推動學校智慧、綠色、低碳運行,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並輻射帶動校外空間綠色發展,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建築設計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綠色校園設計聯盟,
  • 楊經文(Kenneth Yeang):生態建築與生態總體規劃——實驗、理論和...
    楊經文(Kenneth Yeang):生態建築與生態總體規劃——實驗、理論和設計理念 admin 2015-11-23 來源:景觀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