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源頭正「本土化」 臺中市別再把霾害推給大陸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汙染源頭正「本土化」 臺中市別再把霾害推給大陸

2015-11-13 10:01:22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5年11月13日 10: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臺灣《聯合報》13日社論說,入冬以來臺灣西半部最嚴重的一波「紫爆」級霧霾,在東北季風解圍下,北部地區的情況暫告緩和,但中南部尤其高屏的空氣品質依然糟糕。汙染區域的民眾很無助,霧霾襲來總是漫天灰霧後方才知悉,無法提前防範,也不知如何應對。但當空氣汙染漸成常態,我們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將禍因都推給中國大陸,必須設法尋求自救之道。

  以往的經驗,霧霾好發期在入秋之後,因為地面風力小、氣壓場較弱,沒有較強的北方冷空氣灌入,近地面的汙染物不易擴散,致會有較長時間懸浮在空中;春夏的天氣條件,則使霧霾不易生成。但目前的情況是,霧霾跨越季節發生,今年3月高雄3萬多人參賽的國際馬拉松頂著嚴重空汙起跑;前幾天彰化田中馬拉松也是霧霾隨侍。其間,臺灣各地大大小小霧霾此起彼落。

  臺灣的霧霾區域正在變大、汙染正在變嚴重,這是不容忽視的趨勢。全臺76個空汙測站,過去多半僅少數測站測到指數升高;如今卻動輒十幾、二十個測站到「紫爆」的等級,PM2.5濃度破百是常事。這顯示,霧霾威脅正在「常態化」,其汙染源頭也正在「本土化」。此刻,民眾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一股腦地把霧霾的禍源全推給大陸。近期對岸沿海省分多雨,不大可能飄散汙染物過來;就算有,稀釋後飄到臺灣也不可能超過4成,那麼,在地的汙染源在哪裡,便必須務實地把「烏賊」揪出來,才能解決問題。

  以重災區的臺中市為例,最近已被冠上「毒氣城」的惡名,市府卻還在推稱是「外來的髒空氣」所致,擺明了它束手無策,也無意面對問題。當事態惡化至此,市府無論如何要加強固定汙染源稽查,工廠類型的固定汙染源沒有腳,是跑不掉的。例如,一般公認臺中火力發電廠、中龍鋼鐵,及圍繞核心區的潭子、大雅等老工業區是主要汙染源;那麼,請問:平日的稽查工作落實了嗎?

  臺中霧霾爆表的最高峰,燃煤的臺中火力電廠降載100萬千瓦發電規模,中龍鋼鐵也答應覆蓋露天儲煤設施,勉強算是情義相挺鄉親;但這主要是臺當局出面協調,市府沒盡多少力。臺中市府遭遇此番「毒氣城」教訓,應該仔細思考工業發展策略,對高耗能、高汙染的工業要評估自己有多少環境承載力,不可一味追求工商業績。最經典的例子是,當年被稱為「霧都」的倫敦,最後得以擺脫硫磺霧霾、恢復陽光之計,就是把排放黑煙的工業設施都從市區遷走。

  至於移動汙染源,稽查難度較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移動性汙染源的威脅要大於固定汙染源,這當然需要政府負起責任,不僅要長期宣導,也應增加稽查力度,老舊車輛、二行程機車淘汰不能再拖。此外,尤應注意新汙染源出現。

  抓烏賊之外,眼前保護人民健康有無短期可努力之處?目前空汙訊息完全仰賴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每小時公布的全臺空氣品質數值「測報」,民眾必須自己上網去找,得一番折騰才接收到資訊。亦即,當人們警覺到霧霾籠罩時,其實已身陷其中。那麼,有無可能提前對霧霾發布預警呢?

  從霧霾形成的氣候條件來看,發布預警應是可以努力的目標。這一波霧霾天候,臺灣東邊吹東南風,臺灣海峽吹微弱西風,左右夾擊加上山脈、地形等因素,中部地區彰化、雲林、南投幾乎成為無風帶,造成汙染物無法飄散。但是,一個天氣系統通常會持續數日,既然風場生成有一定過程,且地球同步氣象衛星資訊很即時,則建立預警機制應屬可行。

  去年初,臺當局「環保署」即向大陸表達共同監測PM2.5的意願,而大陸、日、韓也正在商談霧霾監測,甚至汙染源來自印尼的香港、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也表達這樣的意願,要藉由區域合作,掌握汙染源流動訊息。臺當局「環保署」甚至應考慮,掌握霧霾資訊後,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各種途徑傳送給民眾。日本已能掌握地震發生縱波與橫波時間差,足以搶下幾十秒以智慧型手機通知民眾避災;所以,霾害的預警科技應不是問題。

  社論最後說,臺當局「環保署」計劃增加一倍監測站,對減汙的效果有待觀察;但面對問題的態度,值得地方縣市長效法。

相關焦點

  • 印度尼西亞霾害拖累東南亞經濟及旅遊產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據香港《文匯報》9月28日報導,印度尼西亞燒芭活動引發森林大火與陣陣煙霧並造成霾害,不僅導致鄰近國家空氣品質急劇惡化、引發健康疑慮,也使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和觀光產業受衝擊。新加坡正密切監控源自印度尼西亞的霾害。許多人日益擔心,霾害可能會引發大規模呼吸道疾病。
  • 「反空汙抗暖化健康大遊行」將在臺中和高雄登場
    ­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則說,蔡當局將PM2.5霾害推給中國(大陸),但臭氧是當天生成的二次汙染物,僅在陽光照射下短距離生成,絕對不是中國飄來的;今年臺灣臭氧高值雖有降低,但無論以臺灣或美國15年的標準,超標日數卻是增加的,且發現中部多處測站臭氧增加,顯示境內工業汙染變嚴重,唯獨彰化站和南投站大幅明顯下降,推測應與臺化三座燃煤鍋爐關閉有關。
  • 北風送來了祖國的霾,臺灣網友吸了一口說……
    15日臺灣環保署監資處表示,因大陸冷氣團南下,境外汙染物隨季風移入,預估15日下午至16日上午全臺各地將出現紫爆,呼籲民眾即使在室內也別開北窗。臺灣網友啥反應?臺西監測站記錄圖片,左為今早九點半記錄,右為理想狀況臺媒今天一早就在顯著位置發布了警報:「民眾今天上班要注意,受到大陸霾害影響,加上本地空氣汙染物累積,環保署空氣品質網顯示,上午7時西半部各縣市空氣品質幾乎「淪陷
  • 臺中市工業區排放致癌廢水 飲用水遭汙染
    臺中加工出口區是全臺最早設置的加工區(上圖),如今被驗出排放致癌廢水汙染地下水,地方人士強烈不滿(下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致癌廢水汙染示意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中市加工出口區附近的地下水,被驗出超標12倍的致癌物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汙染面積長3公裡、寬2公裡,範圍包括潭子、北屯區多個鄉裡,近30萬人受影響。據報導,臺中市加工出口區是全臺最早設置的加工區,1971年起營運。
  • 針對美大學東南亞霾害報告 馬國質疑「殺人煙霾」研究結果
    研究員是根據衛星數據、吸入煙霾對健康影響的模擬推算結果,以及空氣素質監控站所記錄的汙染指數等,得出上述結論。相較之下,官方數據顯示,這場霾害僅在印尼奪走19條人命。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說,這項突破性的研究首次詳細列出去年林火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但該組織也指出,相關數據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
  • 西邊灰濛東邊晴 臺灣遭遇今年最慘霾害
    這兩天台灣受到霾害嚴重影響,全臺76個測站有66個測站PM2.5濃度指標都達「紫爆」等級,僅花東和恆春倖免於難。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這兩天台灣受到霾害嚴重影響,全臺76個測站有66個測站PM2.5濃度指標都達「紫爆」等級,僅花東和恆春倖免於難,為今年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而濃度最高的測站為萬裡站103微克,昨天晚間北臺灣空氣品質才逐漸恢復。臺灣「環保署」表示,中南部要等到今天下午,才會恢復到平時情況。
  • 魏樂博:臺灣宗教比大陸更本土化
    「臺灣今天的宗教是很本土化的一種宗教,比較起來,大陸不是那麼本土化的,是比較全球性的一種宗教情況。」魏樂博(Robert P. Weller),國際知名的人類學家,中國民間信仰與宗教問題研究專家5月24日在華東師範大學「大夏講壇」用中文做了一場題為「華人社會與全球宗教趨勢」的講座。
  • 臺中市長稱空氣汙染怨地形 網友:偷排廢氣沒看到?
    原標題:臺中市長稱空氣汙染怨地形 網友:偷排廢氣沒看到?   臺灣中部地區空氣汙染嚴重。(圖片來源:臺灣環保部門)   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中部縣市連日空氣出現懸浮微粒PM2.5超標,天空呈現灰茫茫的狀態,其中臺中市20日下午高達11個監測站出現紫爆最嚴重等級。對此,市長林佳龍在臉譜網(Facebook)指出,是受到環流地形影響,導致空氣品質不佳,卻反遭網友打臉:「別推給地形,工廠偷排廢氣沒看到嗎?」
  • 臺北天空灰茫茫臺灣氣象專家:霾造成的(圖)
    氣象專家鄭明典在臉書PO文指出,今天早上灰茫茫一片,這主要是霾造成的低能見度。據報導,臺北市民今天一早出門見天空能見度差,擔憂是否受大陸霾害影響。據空氣品質監測網顯示,上午8時,雙北林口、新莊、板橋、萬華、永和、土城、古亭,中南部彰化、雲林麥寮、鬥六、嘉義、臺南、高雄復興、前鎮、小港等測站的AQI達到紅害等級,對所有族群民眾健康均不利。
  • 臺北天空灰茫茫 臺灣氣象專家:霾造成的(圖)
    氣象專家鄭明典在臉書PO文指出,今天早上灰茫茫一片,這主要是霾造成的低能見度。據報導,臺北市民今天一早出門見天空能見度差,擔憂是否受大陸霾害影響。原本臺灣冬季普遍吹東北季風,會把汙染物帶走,但今天吹東南風,且風力偏低,天氣陰有靄,加上汽機車排放的汙染壓在空氣中不易擴散,臺北市空氣品質都在呈橘、紅色狀態。建議民眾外出要戴上口罩,尤其是敏感體質的人,更要減少戶外活動,具有氣喘的人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在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操弄下,繼新歷史書三國消失史記不見後,又對初中地理講義下手!蘇逸修貼出講義內容,其中1張地圖「中國霾害來襲」指大陸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又表示大陸的環境問題包括空氣汙染、海洋汙染已經影響周邊國家。
  • 「大陸霧霾飄至美國西岸」?臺灣初二地理講義大肆抹黑大陸
    臺灣初二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中國臺灣網9月23日訊 繼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史後,臺灣初中地理講義(搭配教科書使用)公然出現大量造謠抹黑大陸的言論。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律師蘇逸修22日在社交媒體發出讀初二的女兒使用的由康軒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科學習講義,講義中描述大陸的經濟情況是,「中國工業廢氣飄至臺日韓甚至美國西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提款機質量不佳」、「不願意積極配合籤訂氣候變遷國際公約」等,引起網友熱議。蘇逸修表示,在教育中埋入偏頗和仇恨的種子是錯誤和危險的,現在不但孩子的中國歷史要自己教,恐怕連地理也是如此,「家長太難了。」
  • 上海空氣品質重度汙染!防霾手冊請查收!
    上海今日因為受上遊汙染輸送 和本地汙染累積疊加影響 今天(24日)凌晨 上海PM2.5濃度快速上升 早上7時測得實時空氣品質指數為207 確認為重度汙染
  • 連宋訪問大陸宣告臺灣極端本土化政治圖騰瓦解
    曾幾何時,臺灣泛藍政治人物對「大陸」以及「外省」概念避之惟恐不及,而如今,政治人物卻對兩岸關係趨之若鶩,爭相公開來大陸參訪,的確給人一種「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感覺。      「大膽西進」     臺灣在野兩黨———國民黨與親民黨主席爭相來大陸訪問,使兩岸關係出現多年不見的緩和。這種緩和是否昭示了未來臺灣主流民意的發展方向呢?
  • 霾又來!預計連續三天重度汙染!25日有雨!
    △大明湖偏暖持續,霾又來!近期,北方偶有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偏暖格局將持續,霾天氣又將「見縫插針」↓↓↓未來三天濟南市環境空氣品質預報預計2021年1月23日濟南市空氣品質指數中度至重度汙染。預計2021年1月24日濟南市空氣品質指數重度汙染。預計2021年1月25日濟南市空氣品質指數重度汙染。
  • 「霧都」原來是「霾都」
    可不知從何時起,美好而純淨的霧,離我們卻越來越遠,再難尋覓;取而代之的,變成了「霧霾」、「灰霾」。那麼我們常說的「霧都」中籠罩的究竟是霧還是霾?重慶,「霧都」的美麗誤解朋友對重慶霧的溢美之辭,讓我對重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起了要去「霧都」賞霧的念頭。我開始做攻略,仔細了解著重慶霧的方方面面。
  • 臺灣西半部18測站陷紅害 臺北101大樓消失
    全臺18測站陷紅害 臺北101大樓整棟消失 (圖為今天早上7點的臺北101大樓 翻攝自 「環保屬」空氣品質監測網)    華夏經緯網11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繼昨天台灣西部空汙嚴重到從桃園以南到高雄的PM2.5整片紅通通,達到空氣品質不健康標準,甚至在臺中、雲林、嘉義、臺南等地區呈現紫爆。
  • 成都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 龍泉、溫江等地汙染或加重
    成都市氣象臺2014年3月26日9時20分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我市溫江、郫縣、龍泉驛、雙流、新都和市區有中度霾出現的可能,空氣汙染程度可能加重。一般人群適量減少戶外活動,兒童、老人及易感人群應減少外出。  昨日,久違的陽光終於重回蓉城,預計成都市今天氣溫繼續升高,最高氣溫23℃。
  • 臺旅遊景點滿地垃圾怪大陸遊客,臺網友:別再自欺欺人
    【環球網報導】"別牽拖陸客…",臺灣《聯合報》14日發出這樣的感嘆。起因是,有島內網友日前在臉書帳號"爆怨公社"發文稱,自己10月10日到花蓮太魯閣旅遊,看到天祥的超商外垃圾滿地。《聯合報》稱,此事引發島內網友「論戰」。有人說"一定是陸客幹的",但更多網友則反譏,"陸客都不來了,別再自欺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