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丹顏 婚姻與家庭雜誌
文:丹顏 編輯:李津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
ID:hunyinyujiating99
用一隻手擁抱世界,也可以很暖,很幸福。
——小婚家
最近,西藏10歲獨臂女孩熊婉晴包餃子的視頻火了,短短幾天,收穫2億閱讀,近千萬點讚。
視頻中,晴晴用左臂託著餃子皮,右手拿勺子放餡兒,單手對摺麵皮,拇指和食指默契配合,輕捏幾下,一個高顏值的餃子瞬間完成。
網友們留言:「女孩真優秀!內心強大,努力生活!」
這段視頻,其實是一個平常的周五,晴晴放學後幫媽媽包餃子時,媽媽無意中拍的。
其實,除了會包餃子,小姑娘會的事情還多著呢!
洗衣服、刷鞋、縫襪子,收拾家務,做飯,手到擒來。
玩的項目也不含糊,她會抖空竹,滑滑板,還喜歡雕刻。
除了這些,她還經常給6歲的妹妹做早餐,扎頭髮。
在家裡,晴晴是個生活小能手;在學校,她積極熱心,是個特受歡迎的小學霸。
晴晴說:「我跟他們都一樣,他們會做的我會,他們不會的我還會!」
01
擁有她,是一件幸福的事
晴晴的媽媽王蕾是嫁到西藏的山東姑娘,尤其愛包餃子。「晴晴從小耳濡目染,跟著就學會了,沒覺得有多難。」王蕾一臉滿足,「我們一家人一起成長,是女兒治癒了我。」
其實,10年前,晴晴剛出生時,王蕾也曾無比絕望,甚至想帶著女兒離開世界……
2010年4月19日中午,熊婉晴出生。初為人母的喜悅,很快被一個殘酷的現實擊碎:女兒先天性左前臂缺失!王蕾流著淚給丈夫熊廷璽發信息:孩子沒有左手。丈夫回:我更愛她和你了。
晴晴出生第九天,左手的殘端感染引發敗血症,並且很可能出現了腦部感染……絕望、痛苦、不甘輪迴上演,夫妻倆度過了「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晴晴比我堅強,26天後,她熬過來了。」看著女兒瘦黃的小臉,王蕾突然之間不再糾結:做媽媽,唯一的選擇就是堅強。
決定先與自己和解。她不再遮掩孩子的胳膊,給她穿上漂亮的小吊帶上街,迎著那些或憐憫或好奇的目光,她走得安然自若。
有段時間,晴晴想吃左手,吃不到就哦哦地叫,王蕾沒迴避,握著她的小胳膊告訴她:「這邊沒有手,但你可以吃另一邊。」小丫頭很快就領悟了,開開心心地吃起右手來。
晴晴喜歡玩遊戲,看動畫片。有一次,看《小豬佩奇》的時候,她突然舉起左臂,一臉自豪地說:「媽媽,你看我的手,和佩奇的一樣!」王蕾愣住了,女兒是那樣天真善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好姑娘。
02
我可以一手牽你,一手牽她
在夫妻倆的呵護下,晴晴像高原的花兒一樣,努力生長,燦爛綻放。她學會了用一隻手提褲子、穿襪子、穿鞋;會自己剝荔枝、剝桔子、剝雞蛋;喝水的時候,她左胳膊夾著瓶子,右手擰瓶蓋;吃飯的時候,她左胳膊捧著飯碗,右手拿勺子吃得很開心;洗臉、刷牙、擠牙膏……她什麼都會,雖然動作有些笨拙,但她都做到了。
快上幼兒園了,晴晴舉著左邊胳膊問媽媽:「小朋友說我沒有手怎麼辦?」王蕾反問她:「你說怎麼辦?」晴晴想了想,舉起右手:「我這邊沒有手,但這邊有。」王蕾點頭:「是啊,你告訴他們,有一隻手也可以的。」「嗯,一隻手也可以,我真棒。」
王蕾感慨,孩子比自己想像的更加樂觀堅強。她甚至不需要媽媽編織一個美麗的童話,以前的那些擔心倒是自己杞人憂天了。
03
我們沒有很多錢,但有很多愛
開放包容、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讓晴晴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偶爾遇到煩惱,爸爸媽媽也會平等地和她對話,幫她做好引導。
一天,晴晴放學回家,對王蕾說:「媽媽,同學說我是殘疾族的。我心裡可生氣了,像有個小火團在燃燒,我明明是漢族的嘛。56個民族哪裡有殘疾族?」
王蕾拉她到沙發上坐下:「對,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你也的確是漢族。小朋友那樣說你,可能是他不懂,咱不用在意,不過,咱們也必須要正視現實。」
晴晴點頭:「是的,我不是殘疾族的,我是殘疾人。」王蕾繼續引導女兒,社會上有很多殘疾人,沒有手的,沒有腳的,聽不到的,看不見的,身體功能不太健全的人都是殘疾人,但是殘疾不等於殘廢。如果因為自己身體有殘疾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那才是殘廢。
王蕾帶著晴晴一起看了帕運會的好多圖片,晴晴一臉崇拜:「他們太厲害了!看那個遊泳的人,兩隻胳膊都沒有,我的手比他好多了,我也要努力!」
王蕾告訴女兒,我們不要因為一些不太好聽的話而生氣或者難過,因為有更多更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體會。晴晴聽了,眼睛亮閃閃的:「媽媽,我不是殘廢,我雖然沒有手,但是我努力做很多事情,我可以做好很多事情。」
晴晴一天天長大,活潑好動,會滑滑板車,爬樹,也會非常耐心地做模型,縫衣服,刷鞋子……有段時間,王蕾工作忙,每隔一段時間,她就發現女兒又學會了一項新技能。看媽媽忙碌,晴晴還會主動帶妹妹玩,給妹妹講繪本。無所不能的晴晴,成了妹妹西西的偶像,西西經常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說:「我姐姐是個天才,什麼都會做。」懵懂的她,甚至把姐姐的強大歸因於一隻手臂,跟媽媽說:「我要是像姐姐一樣有一隻手手就好了。」惹得王蕾哈哈大笑。
晴晴在學校成績優異,一直保持在前三名。朋友們有時會好奇,想看看她的小手,她就伸出來,大大方方地說:「摸摸看,像胡蘿蔔一樣,可好玩了。」
王蕾夫妻曾把女兒的日常發到網上,得到很多網友支持,不少愛心人士送來衣服、玩具,讓王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很多網友成了好友,連晴晴都忍不住問:「媽媽,你怎麼全國各地都有朋友啊?」王雷笑著回答:「因為你呀,媽媽的世界都變寬廣了。」
為了讓愛心延續下去,2012年起,王蕾資助了一名在廣西上學的小女孩,晴晴特別支持媽媽。有內地發來捐贈給藏區孩子的衣物,晴晴也會幫著媽媽收集整理。王蕾說,我們並沒有刻意教孩子什麼,反而是她,讓我們一家擁有了善於體會快樂和幸福的心。我們沒有很多錢,但我們有很多愛。
殘疾人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面對殘缺,是悲觀消沉還是樂觀接納,差別不言而喻。
就像晴晴說的,她是幸福的,她有愛她的爸爸媽媽,他們教會她勤奮和自立,教會她感恩和珍惜,讓她懂得,用一隻手擁抱世界,也可以很暖,很幸福。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家庭幸福生活引領者,專注女性成長與婚姻幸福,探討如何更好地愛自己、愛家人。《婚姻與家庭》雜誌出品。(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編輯、排版:王雲峰
原標題:《10歲獨手女孩徵服2億網友!每個了不起的孩子背後,都有了不起的父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