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晚年在承德,為何每年都要去這個小山溝裡住幾天?

2020-12-13 老羊鏟史

1.

康熙皇帝為了練兵強疆,結好與蒙古和各少數民族的關係,開闢了木蘭圍場,修建了避暑山莊,開啟了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的康乾盛世。

然而,在康熙皇帝晚年從熱河去木蘭秋獮的途中,他都要繞道去一個小山溝,多的時候住十六天,少的時候也要住兩三天。

康熙很忙,治理諾大的國家,每天有那麼多的內政外交事物需要他去處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天下至大,政務至繁,非朕躬所能獨理... ...務各耽忠盡職,潔己愛民,任勞任怨,不得辭避」(《聖祖仁皇帝聖訓》),他囑託大臣們都要忠於職守,他自己更是殫精竭慮,日理萬機。

可就是這麼忙的一個皇帝,為什麼還要經常抽出時間去一個小山溝裡待幾天呢?

2.

在康熙皇帝的行程記錄裡,有這樣的記載: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二十八日,當時還沒有修建避暑山莊,康熙皇帝帶著眾皇子巡視塞外,九月初四,康熙一行經過現在的承德縣高寺臺、頭溝,來到湯山腳下的溫泉。

當時,朝廷正與噶爾丹作戰,在湯泉的龍尊王佛廟,他舉行了賞賜典禮,「以喀喇沁行圍效力,賜郡王扎什一下及官兵等冠服、蟒緞、弓矢、銀兩有差」。

公事辦完,康熙皇帝瞻仰龍尊王佛廟裡容貌端莊、姿態嫻靜的水宮娘娘。

隨後,霧氣飄渺的溫水池裡,坐湯沐浴,對湯泉大加讚賞。

從此,康熙皇帝就把這個地方記在了心裡。

康熙二十四年進士陳元龍跟隨皇帝一起出塞,他寫詩《扈從出山口景物觸目賞心恭紀十首》說:

靈液不知源,涓涓遠石根。

臨流清可鑑,潤物氣常喧。

沁骨能祛疾,充腸便滌煩。

南陽空記異,菊水漫稱尊。

康熙真的很忙,1690年開始,他全心致力於蒙古事務,在第一次來湯泉後,又在1696和1697兩次親徵噶爾丹。等他第二次來湯泉時,已經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了。

這一年的七月十六,康熙皇帝來到湯泉坐湯,並親自對這裡的泉水做了一次酸鹼度的實驗。

汪灝的《隨鑾紀恩》裡這樣記載:

「上問曾浴過湯否?各回奏訖。又諭云:朕所歷湯泉,如遵化馬蘭峪、獨石口,昌平及塞外,近者哈貝,遠者索約兒,凡二十二處。所至俱令西洋人以銀碗盛水,重湯煎之,俟水幹,驗其底,或硫或硝,或鹽或鹼,各處不同,大抵坐湯可舒筋骨,兼療人病,南人多未之知也。

康熙皇帝興致勃勃,午膳還賜給大臣們魚,諭云:「此名叢魚,惟沙河始有之,食其唇美甚。」

康熙皇帝高興了,康熙皇帝對這個溫泉很滿意。

從此,康熙皇帝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四十五年修建了湯泉行宮,此後的康熙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六十年,都來這裡坐湯,多的時候十六天,少的時候也要一兩天。

3.

為了保障木蘭秋獮的持續進行,康熙皇帝在北京至圍場修建了二十多座行宮,這些行宮多數為駐宮,而就在湯泉行宮附近,還有三座特殊的行宮——茶宮,包括現在隆化境內的什巴爾臺行宮、承德縣雙峰寺附近的釣魚臺行宮、高寺臺附近的黃土坎行宮。

這些行宮現在分屬於不同的縣、鄉鎮,在清朝的時候,都屬於中關訊。

從行程上看,從熱河行宮到湯山行宮、中關行宮的行程都在一天以內,可一向崇尚節儉的康熙皇帝為什麼還要在中間又修建了兩座行宮呢?

顧名思義,這是喝茶用的行宮。

康熙皇帝喜歡喝用這裡的水煮的茶,所以,一下子就在這裡建了三個茶宮。

中國人喜歡喝茶,但茶水好壞的關鍵,除了茶葉以外,最重要的是水。

陸羽的《茶經》中,已有對於烹茶所用之水的記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洩,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畜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康熙皇帝對飲用水也非常講究,他說:

人之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朕所經歷多矣。每將各地之水稱其輕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量甚重,若遇不得好水之處,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飲之,哲布尊旦巴胡突克圖多年以來所用皆系水蒸之露也。

(《聖祖仁宗皇帝庭訓格言》)

哲布尊旦巴胡突克圖和章嘉呼圖可圖是蒙古地區的兩大活佛,對康熙影響很大,活佛喝茶都是用水蒸之露,那是沒有遇到這裡的泉水。

4.

現在與高寺臺相鄰的黃土坎行宮建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位於現在的承德縣雙峰寺鎮甸子村,在村北頭的高臺上,佔地1萬多平方米,為一座規整簡制的茶宮。

宮南向,背崗,左面山坡,右邊臨水。宮門三楹,內為垂花門。主要建築都在中軸線上。

據《欽定熱河志》記載:「前殿五楹,後殿九楹」,前出廊,後抱廈,院宇明淨,規制淳樸。宮之北,則賽音河會入固都爾呼河,酈道元《水經注》所謂武列水三川派合者也」。宮門前左右各有膳侍房三間,宮牆外以一畝寬的松柏林帶圍繞四周,計12畝。

這裡雖為「茶宮」,康熙皇帝卻很喜歡在這裡駐蹕,從這裡去熱河,水陸交通都很方便。自康熙五十六年至康熙六十一年,他一共在此住過八次。

這在三座茶宮裡,是唯一的一座。

康熙皇帝崇尚簡樸,他的養生之道更注重於到優美的環境裡靜養,康熙四十八年八月十九日,他在鄂爾沁哈達對大臣們說:朕自熱河啟行時,身體虛弱,思擇水土佳處遊行調養而來,不意即能乘馬行圍,略不疲睏,雖肌體未復原,而寢食已復舊矣。

所以,他多次在湯泉行宮和黃土坎行宮停駐,坐湯飲茶,都是因為這裡的泉水甘甜,既能坐湯祛病,也能品茗修身。

他在《御製湯山龍尊王佛廟碑記》裡讚美這裡的泉水:

熱河... ...環左右百裡間多名泉,而山莊之東北有湯山,其泉湧出山腰,自然而溫。浴之蠲煩除痾,導和怡性。朕始經其地,謂水微涼,更得暄暖,乃宜於體。比再往則加燠矣。... ...考湯泉著於史傳者,驪山天都最為名跡,其他亦散見於山經雜誌,而茲泉尤為靈異。古人謂:「地脈之興,有待而然」,非虛語也。夫君子澡身浴德,如沃盥以去垢。

對這裡的泉水的讚美超過了驪山的華清池。

5.

康熙朝名臣張廷玉隨從康熙皇帝來這裡,他看康熙皇帝如此喜歡這裡,寫了《塞外扈從紀事四首》,其中一首寫這裡的泉水,認為天下第一:

塞外扈從紀事四首

舉頭天五尺,真愧受恩偏。

朝食分仙饌,宵燈接御筵。

獵場容緩轡,行帳每烹鮮。

勺水皆瓊液,如傾第一泉。

那個時候的承德,到處都是蓊鬱的森林,潺潺的小溪。

比康熙皇帝晚了很多年的劉綸寫過一首《高蘇臺道中》的詩,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後山一夜雨,前澗千條水。

十裡得村舍,已似到家喜。

高蘇臺,就是現在的高寺臺,陰雨時節,到處流水潺潺,綠樹蓊鬱中,有村落點綴在山谷之間,這裡的地名都叫龍潭溝、大小蛤蟆溝、東窪、西水泉、西水泉溝等等,到處都有因泉水而形成的小溪,春夏時節,到處鮮花滿山。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如此人間仙境,怎能不讓康熙皇帝流連忘返。

6.

等待春風吹起

我在花下等你

時光荏苒,世事更迭,三百年過去了,森林被開墾為耕地,泉水乾涸,從熱河到圍場的行宮陸續荒頹,湯泉行宮、黃土坎行宮、釣魚臺行宮都已成為了遺蹟。

然而,在距離這三座行宮不遠處的龍潭溝附近有一個巴裡泉,靜靜的流淌著甘甜的泉水,養育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村落——喬杖子村。

飲用這個泉水的人們心靈手巧,小到五六歲、大到九十六,都能拿一把剪刀,剪出非常漂亮的窗花,每到春節前,在離宮門外的二仙居,一整條街都在售賣他們製作的窗花、剪紙、皮影人兒,他們把快樂和幸福,送給千家萬戶。

2013年,這個村的剪紙被列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令全村人更為驚喜的是,2015年,這個村裡飛出去的一隻金鳳凰飛回來了,又把這裡甘甜的泉水送給了千家萬戶。

孫鳳玲,1991年從喬杖子村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多家知名企業工作,在北京成家立業,生活安逸富足,有了北京戶口。但她心裡還是依然惦記著喬杖子村,想著那眼甘甜的泉水。

2015年,孫鳳玲在龍潭溝成立了中健生態農業承德有限公司,北京的專家過來,對康熙皇帝飲茶的水做了化驗,專家認定:「水源地位於燕山山脈東段,深山原生態保護林區,水系萬年礦化基巖裂隙,富含鍶、偏矽酸等20 餘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水質清冽,口感甘甜。」

鍶偏矽酸複合型礦泉水,是中健水的特質,承德巴裡泉,被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飲水專業委員會、生態好水源專家評審組認定為「生態好水源」。

7.

如今,康熙皇帝的「茶宮」已經沒有了痕跡,但皇帝烹茶用的泉水卻早已走進了普通人家,中健生態農業承德有限公司生產的礦泉水已經生產出多個系列的產品,在承德普寧機場的貴賓室裡,擺放著巴裡泉的瓶裝水,在承德規模最大的寬廣超市,擺放著巴裡泉的各種規格的桶裝水、瓶裝水、泡茶水。

一代帝王康熙皇帝在《御製湯山龍尊王佛廟碑記》的結尾寫道:

朕於此竊附湯盤體儆,其與天下日新、而所以膏澤吾民,以及蒙古諸部落,使鹹壽考康寧者,則不能無望佛之庇佑焉。

他的意思是說,他在湯泉,也是期望天下太平,使全體臣民和蒙古各部落都承受恩澤,而要使人人樂觀長壽,不能不指望於佛的保佑。

受時代限制,康熙皇帝畢竟沒能使全國的百姓都能樂觀長壽,但巴裡泉水卻能給普通百姓帶來幸福。

相關焦點

  • 康熙建造承德避暑山莊,引入江南水鄉的風格,原來是這個目的
    清朝康熙皇帝為了政治目的在河北承德修建了皇家避暑山莊;歷代帝王、太后、妃子們每年大約有一半的時間住在這裡;從康熙到乾隆,統治者在承德辦成了很多大事;可以說這裡是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既然如此重要,肯定要住得舒服了;於是從避暑山莊從開建的那天起,統治者就非常花心思在山莊的設計上;特地引入江南水鄉的風格元素;這不僅僅是皇帝個人喜好,
  • 從紫禁城到承德避暑山莊,康熙要用8天,現在只要半天
    康熙皇帝要是看到我們現在的高速公路、高鐵,估計會羨慕死我們現代人。天安門到承德避暑山莊總路程是250公裡,自己開車三個半小時,高鐵開通之後只需要一個小時。而在康熙年間,從京城到避暑山莊,需要的時間卻長達8~10天,如果邊走邊玩的話,一個月都有可能。
  • 木蘭圍場,清朝的皇家狩獵場,康熙皇帝每年秋獵的地方
    先有木蘭圍場清朝康熙年間,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管理,在距離北京300多公裡的草原上,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的秋季,皇帝帶著王公大臣來這裡秋獵。康熙皇帝幾乎每年秋季都帶著皇子皇孫們來到這參加「秋獵」。當年火爆一時的《還珠格格》,就在木蘭圍場取景,讓這片皇家狩獵場被大家熟知。如今你也可以像劇中的阿哥格格們一樣,在草原上縱馬奔馳。
  • 離宮開放,承德避暑山莊裡成群的梅花鹿都哪裡去了?
    這連梅花鹿都送脾氣好的。2.在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別稱時,承德也有。承德除了叫熱河外,還有一個名字叫「鹿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名字叫著叫著沒人叫了。可能是因為還有溫州和包頭也叫這個名字吧。現在很少有人說這件事。最早的時候,承德大橋的橋頭有一組雕塑,就是五隻鹿。現在這組雕塑也不知道被搬到哪個偏僻的角落裡去了。
  • 清朝皇帝夏天去承德,真的是為了單純的避暑嗎?可沒那麼簡單
    一提到承德,很多人便會聯想到「避暑山莊」這四個字,這主要源於人們印象中,清朝皇帝會在每年暑期到來的時候,前往承德的離宮居住一段時間。
  • 皇帝每年都去的地方,一去呆半年,72景名揚天下
    清朝時期,皇帝最喜歡的運動是遊獵,每年開春都要帶領他的王子和大臣們在木蘭圍場狩獵,木蘭圍場距北京350公裡,為了方便,皇帝便在沿途修建了21座宮殿,而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四大名園之中(另三個是蘇州市拙政園、留園以及北京的頤和園),最大的就是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了,其面積幾乎是北京頤和園的兩倍(564公頃)。這個避暑勝地在康熙時期(1703年)開始修建,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歷史89年。正兒八經的皇家園林,康乾時期,每到炎熱的夏季,皇帝必在此辦公休息,稱其為第二個政治中心一點也不為過。
  • 承德這麼熱 避暑山莊應改名中暑山莊 但康熙為什麼偏愛去?
    7月26日,一家三口從北京自駕承德避暑。北京實在太熱,於是來到慕名已久的承德。但是,承德並沒有那麼涼爽,尤其是在避暑山莊裡,又曬又熱,簡直和北京無差。路上碰到有從天津來的同伴,吐槽說「承德避暑山莊,應該叫中暑山莊」。
  • 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真的不涼快,可是康熙為啥就愛這裡呢?
    ——餘秋雨這次去承德避暑山莊旅遊,是心中多年的情結使然,本來就對清朝的康熙皇帝由衷地喜愛,而又因為在高中時候,讀了餘秋雨先生《山居筆記》中的文章《一個王朝的背景》,所以對承德避暑山莊情有獨鍾,因此在這個夏天去到了承德避暑山莊旅遊避暑!承德避暑山莊又稱「承德離宮」或者是「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
  •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在我國封建王朝時期能夠登上皇位的人,一般說來城府都是比較深的人。但與此恰恰相反的是,古時竟有這樣的一位皇帝,沒有削弱他身邊其中一個人的權力,反而是更加信任他,並且還慶幸自己身邊能有這樣一個人。那麼這個皇帝是誰呢,他所信任的人又是誰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一一為大家講解這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吧。
  • 盤點清朝皇帝避暑場所,同樣都是行宮,為何只在熱河設置重兵?
    清朝剛進關之後,皇帝也是每年在此狩獵,之後又建行宮兩處,較大者在西北邊,名為「懷坊」,小者名為「圍河」。懷坊之宮為新宮,前明建者為舊宮。在光緒十五年之前,南苑仍蓄養有黃羊子、鹿、四不像等野獸,後來因永定河決口,苑牆完全衝倒,所有獸類都跑到西山去了,從此荒廢。
  • 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用於避暑
    紫禁城非常不適於夏日居住,這裡建築格局狹促,人員密度極大,大環境上少風少水,小環境上植被也少,對於高溫沒有任何疏解能力。終清一代,王公貴戚們都在竭盡所能尋找方法度過北京的炎炎酷暑。最直接的避暑方式,就是「惹不過,躲得過」,北京這麼熱,我走不成嗎!
  • 承德避暑山莊: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嘉慶和鹹豐皇帝都在這歸西
    我們要介紹的是距離北京200多公裡之外,作為當時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的承德避暑山莊,提起避暑山莊,很多人可能只是單純的理解為這是皇帝避暑的地方,但是一座耗時89年才建成的皇家公園,如果只是拿來避暑,那顯得皇帝有點太不務正業了。那麼為什麼要在承德來修建避暑山莊?山莊的布局究竟隱藏著哪些玄機?嘉慶和鹹豐兩位九五之尊,為什麼又會在這兒歸西呢?
  • 康熙皇帝的寵妃宜妃,在康熙過世之後,為何被雍正趕出皇宮
    小時候知道康熙還是因為看了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時候覺得當皇帝真的是好幸福,可以到處玩,還有人伺候著,那個時候覺得康熙只有一個老婆,就是宜妃,因為走到哪裡都帶著宜妃一個人。很多人覺得宜妃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編劇編造出來的人物,因為一個皇帝怎麼可能會這麼寵愛一個妃子,但是其實宜妃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根據史料的記載康熙的一生是十分的眷顧宜妃的,對宜妃相當的寵愛的,在宜妃還沒為康熙生下子嗣的時候,康熙就已經把他升為了宜嬪,之後在6年的時間裡面宜妃為康熙生下了3個兒子,也算是高產量了。
  • 避暑山莊究竟為何而建?承德人必須知道!
    今天聊聊,康熙為什麼選擇在承德建避暑山莊?也許你會說,這事你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今天說的版本,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曾全然了解。 這事要從一個病死的皇帝說起。許多影視劇和野史上都說,順治看破紅塵,掛冠而去,出家當了和尚。其實,真實的史實是:順治在25歲時因得天花,不治身亡。。
  • 康熙的景陵:康熙皇帝的景陵裡,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康熙的景陵,從空中俯瞰,整體呈半圓形,地位高者靠前居中,地位低下者居後。這座康熙皇帝的景陵,裡面埋葬著康熙皇帝和他的眾多皇后妃子們。但是,整座陵墓,皇帝竟然不是埋葬的唯一男性,這是怎麼回事呢?景陵地宮埋葬了康熙和元後赫舍裡,繼後鈕祜祿氏,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和後來被追封的雍正生母烏雅氏,景陵妃園寢則埋葬了康熙的48位妃子,48位妃子裡包括貴妃,嬪妃,常在,答應等人。在景陵的妃園寢裡卻還葬著一個男性。按理說,景陵妃園寢,顧名思義,就是妃嬪的墓地,妃嬪死後,葬入秦誒,名正言順,理所應當。
  • 69歲的康熙皇帝,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為何會突然去世?
    其實康熙皇帝從康熙四十七年冬天開始,已經是疾病纏身的狀態了,,此時的康熙皇帝畢竟是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受疾病纏身的影響,身體情況大不如前,康熙皇帝晚年患的疾病有心悸和右手失靈,還有頭暈和腳腫的情況出現,康熙皇帝的心悸的情況十分嚴重,在病情嚴重時,康熙皇帝的臉色立馬大變,這是後來使得康熙皇帝在後來突然去世的原因之一。
  • 康熙皇帝,果真稱得上「千古一帝」?在這3方面,他與昏君無異
    閻崇年先生為康熙皇帝總結的「五項缺憾」,我們不做討論;我們經對影響其晚年名聲的三大負面表現,予以說明。皇子教育中的一大敗筆在中國歷代的皇子教育中,清朝對於皇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嚴厲程度乃至所取得的驕人成績,都是前朝歷代無法比擬的。
  • 承德避暑山莊《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成必看項目
    據悉,承德避暑山莊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正在火熱演出中,該劇講述了康熙帝恢宏壯闊的一生,融入了3D裸眼技術,為觀眾帶來如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領略康熙帝一生的輝煌。
  • 承德有一座三百多年的酒仙廟,承德酒文化應該得到研究保護
    馬戈爾尼一行從北京來承德到時候,負責接待他們的大臣就沿途住宿問題,請示乾隆皇帝,原想讓這些人租住民房。乾隆皇帝說,沿途的行宮都空著,可以讓他們住,如果還住不開,可以把阿哥所給他們住,不過不要告訴他們是阿哥所,就說是隨行的太監們的房間。
  • 康熙為什麼要建造避暑山莊,它有什麼作用
    很多人都聽說過清朝皇帝的避暑勝地「避暑山莊」,它位於古代的熱河省,也就是今河北省承德市。它有許多別名,比如說「夏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最早是由康熙皇帝下令建造,經過乾隆一朝不斷完善。從開始修建始至今,它已經具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