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點「和果子」

2020-12-16 彩英看生活

和果子,一種日式點心,以小豆為主要原料。

將煮沸小豆後製成豆餡,混入甜砂糖。豆餡通常用年糕包住,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點心。特色和果子如「善哉(ZENZAI)」,將小豆和年糕加入粘稠甜味的湯製成; 「落雁」是將砂糖壓入木雕模型而製成,裡面沒有小豆;羊羹也是特色之一。

饅頭類(manjou)/外皮以麵粉為主。不過,千萬別想成咱們的饅頭,日式饅頭個兒很小,包餡。「蒸饅」蠻像我們的紅龜意義,喜事必備。「燒饅」皮是烤的,慄子饅頭常見。

麻糬類(mochi)/一般人以為麻糬都是糯米作成的,這個說法給和果子名家聽到,可是會被恥笑的。日本道地和果子的麻糬追求口感層次表現,不要「死軟」(臺語發音),要的是真材實料的咬感,所以糯米外會加上蓬來米。偏偏後者材料極需技巧,麻糬也就成為純糯米的天下。

相關焦點

  • 「海豹和果子」顛覆你對日本和果子的印象
    最近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因為劇情狗血、劇組顏值過高而人氣飆升,劇集以日本老鋪和果子店為背景,每一集除了看狗血的故事之外,就是看讓甜食黨興奮的各種和果子了!
  • 日本和果子美食界的「小清新 」
    ONE.細膩粉嫩系列根據歷史的有效記載,我們所知曉的日本茶道文化,是由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都深深的受到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所以和果子有許多風雅的名字,像是「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 食物裡的日本史:和果子與日本的風味人間
    直到現在,和果子與各種各樣的儀式和禮儀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製作和果子的果子屋數量可觀。只要走在大街上,你就會發現各種各樣正在營業的果子屋。這些果子屋賣的和果子品種不同,經營規模也大小不一。有些地方街上的果子屋甚至是鱗次櫛比。我們先來看看果子屋的數量。東京過去叫作江戶。進入17世紀,東京不僅在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擁有最多人口的城市。
  • 【名古屋美食】和果子?和果子~和果子!
    日本人愛去的店有沒有推薦啦!」 機智貼心(加粗加大)如小編我那當然是火速的給大家出攻略服務各位主子啦~! 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名古屋市內的五家和果子店!嗯嗯一定是來到霓虹才能吃到的童叟無欺和果子喲!(未標來源的圖片均來自其官網) 1.不朽園
  • 你吃過日本的「和果子」嗎?
    和式點心也就是和果子,因為製作流程較複雜,保鮮時間短,所以國內很少有賣的;而且國內的日本餐館也沒得賣,因為太過於甜膩,中國人大多吃不慣。和果子的「和」,就是「大和「的意思,因為很久以前日本地區食物匱乏,大家把那些甜味的果實當成點心來吃,所以點心又被叫做「果子」。
  • 日式和果子——日本美食匠心之作
    日本美食的精髓在於細膩入微的精緻,以及日本匠心的手作魅力。不是只有壽司、刺身、拉麵才值得讓世界為之稱道。作為點心界的顏值擔當,日式糕點和果子可謂是將日本飲食的精髓表現到了極致。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可以入口的藝術品——和果子。日本的和果子作為日本飲食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與日本料理一樣,從原料、製作到外觀、包裝都十分講究,人們往往是在吃之前就已經被其精緻外觀所吸引。
  • 香江漫話:在銅鑼灣COURMET賞日本和果子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四日電 題:香江漫話:銅鑼灣COURMET賞日本和果子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距離銅鑼灣時代廣場僅僅兩個街口,有一家時尚美食購物廣場COURMET,最為食不厭精的港人所中意。近日,一個為期三周的日本美食節正在這裡舉辦,店家特地搜來兩千多款日本地道美食應節。
  • 淺談日本遊學中四季不同的和果子
    這種生活傳統日本從沒有丟掉過,這也是日本最為中國人羨慕的地方。日本的和果子其實源自中國,遣唐使從唐朝帶去日本的宮廷點心立刻成為日本貴族們的心頭好,順利在日本生根並壯大。經過千年的獨立發展,已經形成其獨自完整的文化。
  • 有一種果子不是果子,而是一種點心和果子
    和果子,一種日式點心,以糖,糯米,小豆等為主要原料。 將小豆煮沸去皮後製成豆餡,混入甜砂糖。豆餡通常用年糕包住,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點心。小豆是日本的點心的一個主要的原料。煮沸後製成豆餡,混入甜砂糖,味道極其甜美。豆餡通常用年糕包住,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的小點心。
  • 日本推出依據天氣3D列印的和果子
    【新華社微特稿】和果子是一種日式甜點,內含餡料。日本首都一家企業別出心裁,依據天氣狀況、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和果子,把天氣數據轉化為吃得到的美食。日本「天空新聞24小時」網站9日報導,「網絡和果子」由食品創新企業「開放飲食」製作,在東京六本木之丘的「月亮」餐吧銷售。製作靈感源於日本依據氣候和時令製作食物的傳統。「廚師」主要依據某一天氣溫、風速和氣壓等氣象數據編程計算法則,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專屬於當天的和果子。
  • 在日本旅遊時應該品嘗的十種和果子
    我們的亞洲近鄰日本也因為深受中國茶道的影響,把飲茶時食用茶點的習慣學了過去。不過經過了多年的演化後,日本的茶點逐漸產生了變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雖然嚴格意義上的日本「和果子」是指用糖,糯米,小豆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日式點心,但到了現在「和果子」是泛指所有的日式糕點。今天小魚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去日本旅遊時可以吃到的十種經典「和果子」。
  • 四季飄逸,風味各異的日本點心,和果子
    和果子在江戶時代興起,流傳的和果子歷經300多年延續到現代。日式點心和果子總以精緻小巧的外形討人喜歡。和果子,其實泛指所有日式糕點,除了我們所知的那些工藝精細的和果子以外,還包括年糕、小饅頭、米粉糰子、大福、羊羹、鯛魚燒、金平糖、小煎餅等等。不同的和果子有不用的寓意。日本人擅長吸收外國的食文化,在視覺,味覺,嗅覺上按照日本人的喜好來改進創新。和果子大體上分為三類,以成品的狀態時含有的水分來分類。
  • 日本美食大揭秘 最好吃的和果子在這裡!
    (原標題:日本最好吃的和果子在哪裡?)
  • 和果子指南: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糖果的歷史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一詞涵蓋了所有日本甜點,從茶道美食到日常甜點。您可能已經在日本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它們的特色,例如団子串起來的麻團球或夾著紅豆沙的櫻花餅等等。與以黃油和雞蛋豐富為特徵的歐洲甜點相比,傳統的和果子要求油、香料和乳製品最少。主要成分是穀物(例如小麥或大米),豆類(例如紅豆和大豆)中的澱粉以及糖。和果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大小,但大多數都小到可以被兩到三口吃掉。和果子和日本茶道果子與日本茶道有何關係?
  • 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和果子羊羹
    長大尤其來日後,漸漸得知它由中國引進日本,四五百年或應說成七八百年脫胎換骨大轉身地變成了和果子,再被引回成京津等地。作者:龍昇(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出版過長篇小說《血色煉獄》) 和果子,是按日本傳統製作出來的點心,而其中又多是自遣唐使以來引進的唐(中國)果子。
  • 關於日本的和果子
    在某個方面日本是真夠分裂的。傳統式日料和外來飲食搭配既涇渭分明、卻又水乳交融,甜點也是一個絕好的事例。和菓子(傳統式日本甜品)VS洋果子(西式甜品),一和一洋,連姓名都要勢不兩立。▲洋果子店和菓子細緻到另人不忍心下口、但吃的只是種儀式感,配料翻來翻去老三樣:糯米、豆沙、砂糖,並且甜到無可救藥,連巴黎老店的法式馬卡龍也要甘拜下風。
  • 菊的日本遊記(7)春風沉醉京都抹茶和果子
    牆角斜斜探出的一抹紅葉,淺色木門外的深藍布簾被微風吹拂,路邊小庭院裡的幾叢翠竹。散步在京都,閒閒散散看著風景,走得累時,總會恰到好處的遇到一間小店,門外的布簾印著名號,掀開布簾走入店內,便聞到抹茶的青翠或和果子的甜美。一、抹茶 抹茶起源於中國的隋朝,在宋朝有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點茶)。
  • 日本甜品美食「和果子」——皮囊好看,靈魂可口
    日本甜點以精緻而聞名,甚至會根據季節選擇製作甜點的材料及成品的顏色,真是非常有講究的「日式點心」,也就是通常說的「和果子」,是指日本的餅、糕等甜點。雖然說是日式茶點,但其實是從中國和茶道一起傳到日本去的。到今天,這些傳統的點心變成了日本美食的代表,提起日本,就不得不提到那些,美味又極具觀賞性和菓子。作為日本特有的點心,和果子不僅味道可口、外表精緻,而且講究季節性,是自然與文化的美好結晶。
  • 日本發行和食文化郵票 以和果子為圖案
    人民網東京8月29日電 日本郵政近日發行了特殊郵票《和食文化系列》第四套。這套郵票以日本傳統點心——和果子為圖案,共十張,每張面值82日元,將發行總共1500萬張。 《和食文化系列》第四套包含菊花造型的生果子、紅葉造型金團點心、織部饅頭等圖案。同時,《和食文化系列》還將發售「特別篇」——可製作郵票收納箱、郵票解說冊等小物件的專用卡紙套裝,售價2500日元。
  • 日式茶點/和果子
    冬月十八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日本有很多傳統食物,最多人認識一定是「和果子」,根據當季食材手工製作,秉承了日本致精的文化,每一個都做成藝術品,清甜而不粘口,致力於果子入口即化的秀逸感,一直十分受遊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