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美是善良。善良,是做人初始的本真。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生來自帶的光茫。善是財富,善是佛心。善是佛前盛開的那朵蓮花,是散發佛光的蓮燈。
坊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漆黑的夜晚,有一位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到了一個偏遠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絡繹不絕的村民們,正在你來我往。不經意間,卻被大街上匆忙行走的村民接連兩次撞了個正懷,這對本來就身心疲憊的苦行僧,自然是雪上加霜。
正在懊惱的時候,苦行僧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正從一條靜靜的巷道的深處照過來。
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
「瞎子?」苦行僧愣了,很是疑惑。
他急忙詢問身旁的一位村民:「那個挑著燈籠的人,真的是瞎子嗎?」
沒成想,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是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這種概念的,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花紅柳綠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那他挑一盞燈籠,豈不令人可笑嗎?
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移遊到了僧人的鞋上。倍感疑惑的僧人問道:「敢問施主,您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自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者說:「現在是黑夜嗎?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什麼也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啊?」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人緩慢地向僧人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我還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卻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他仰天長嘆說:「我走遍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原來佛性就是人性的善良。善良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得到我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若善良,會步步生香。人性的善良,是柔軟的春風暖人心,是博愛的航行照亮前路,是子夜璀璨奪目的星光,是心底散發的蓮花清香。善良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暖心的行動。善良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和顏悅色,是一個關心他人的目光和柔軟的熱心腸善,或是給孕婦讓座的一個小舉動,無不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人就只有這一輩子,要持守人性的善良,多做好事,行善積德,才能是使自己的世界光彩奪目,照耀千秋。君子者,勿以善小而不為。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獨善其身,更要見賢思齊,要向周圍的人學習。人生苦短,光陰似箭,你現在不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以後恐怕就沒有機會了。善良,是為人的厚道。善良的人做事懂得換位思考,處處想著他人的安危,時時顧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不會為私利去傷害他人。善良,是內心深處的靈魂在金光閃閃地發熱暖心。善良不是傻而是真誠信任,不是笨而是智慧的大愛,不是虛情假意而是溫暖的可愛。可歌可贊的美麗善良不是任人隨意踐踏和消遣的,轉身的時候你就會後悔終生。請珍惜身邊人性善良的人,做個有博愛的自己。因為善良的人不會騙人欺人,善有天助,善有善報,善有人愛,善會構築起人生最好的人緣。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心裡溫暖踏實。時間久了,心靈會受到薰陶,自己也會變成和善的人。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一個秉性善良的人,自己也會像一盞明燈,熠熠發光,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我們應該做一個有生命價值的人,亞里斯多德說: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我們既然誕生在這世上,我們就應該珍惜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不是長與短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的靈魂卻活著,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善良的靈魂,像一盞燈,會長明於世,永不泯滅,照耀千古。